書名:人民日報近代中國人物自述係列:章太炎自述(1869-1936)
定價:58.00元
售價:39.4元,便宜18.6元,摺扣67
作者:章太炎,文明國
齣版社:人民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1507501
字數:
頁碼:4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人民日報近代中國人物自述係列:章太炎自述(1869-1936)》講述瞭章太炎的百年心路曆程。
編 太炎先生自定年譜
太炎先生自定年譜
第二編 自述
癸卯獄中漫筆
自述學術次第
自述治學功夫及誌嚮
口授少年事跡
葑漢微言(選錄)
薊漢雅言劄記(選錄)
遊記一篇:旅西京記
遺囑
第三編 人物與交遊
論鄒容
附:贈大將軍鄒君墓錶
鄒容畫象贊
《革命軍》序
徐锡膦陳伯平馬宗漢傳
附:徐锡麟陳伯平馬宗漢哀辭
熊成基哀辭
宋教仁哀辭
前長江巡閱使譚君墓誌銘
居賓虞先生八十壽序
閤肥段公七十壽序
黃季剛墓誌銘
附:量守廬記
蘄黃母銘
高先生傳
俞先生傳
孫詒讓傳
瑞安孫先生傷辭
第四編 傢傳
先曾祖訓導君先祖國子君先考知縣君事略
伯兄教諭君事略
亡女緻事略
第五編 序與跋
《我之曆史》序
《颱灣通史》題辭
《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序
《癸亥紀略》序
《東三省政要》序
《政治思想概論》序
韻文集自敘
第六編 學術主張
儒學之利病
《中國通史》略例
論教育的根本要從自國自心發齣來
留學的目的與方法
葑漢閑話
讀史與文化復興之關係
《製言》發刊宣言
國學之本體與治國學之方法
國學之進步
清代學術之係統
漢學論(上)
漢學論(下)
學隱(一)
學隱(二)
駁皮锡瑞三書
一、孔子作易駁議
二、孔子製禮駁議
三、王製駁議
救學弊論
論讀經有利而無弊
第七編 政治主張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錄
中華民國解
排滿平議
復仇是非論
革命道德說
箴新黨論
軍人貴賤論
代議然否論
駁神我憲政說
民國光復
中華民國聯閤會次大會演說辭
緻南京參議會論建都書
駁建立孔教議
聯省自治虛置議
武昌首義紀念宣言
國學會會刊宣言
答張季鸞問政書
答某書
這部由《人民日報》整理齣版的“近代中國人物自述係列”中的《章太炎自述》,無疑是深入理解這位國學大師、辛亥元勛復雜一生的重要窗口。雖然我尚未翻開這部特定的自述集,但僅憑章太炎這個名字所承載的曆史重量,我就能預感到這份文字的價值。想象一下,一位親曆晚清巨變、參與推翻帝製的革命傢,如何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梳理他從早年鑽研考據學、與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論戰,到投身革命、入獄受難,直至民國初年的復雜心路曆程。這種自述的魅力,在於它剝離瞭後世史學傢加諸人物上的光環或汙點,直抵當事人的內心深處。我期待看到他在論及“光復”大業時,那種激昂卻又帶著幾分理想主義幻滅的真實情緒;更想探究他在學術上那些看似迂腐的考據,實則如何為他構建起反抗舊秩序的理論基石。這部書絕非簡單的生平流水賬,而更像是一份革命者與思想傢的“靈魂檔案”,是研究中國近現代轉型期知識分子精神史的必讀材料。
評分研究章太炎,無法繞開他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洞察與顛覆性改造。他既是桐城派的繼承者,又是“國故”的守護者,卻又是革命洪流中最堅決的“破舊者”。我猜想,在這本迴憶錄中,他對於“文化革命”與“政治革命”之間的關係,必然會有獨到的見解。他是否認為,隻有徹底的政治解放纔能保證文化的自由呼吸?或者反之,文化根基的穩固纔是革命成功的先決條件?這種關於“文化立國”與“政治立國”的辯證思考,想必是他一生思想的核心。而他對自己所倡導的“民粹主義”色彩的思想,在晚年是否有所反思或修正?通過他本人的筆觸來審視這些復雜的學術與政治交織的脈絡,遠比閱讀二手研究要來得直接和有力。這份自述,無疑是通往這位巨匠內心世界的“密匙”。
評分翻閱近代史文獻時,我們常常被宏大的敘事和關鍵節點的重大事件所裹挾,反而忽略瞭那些推動曆史前行者的個體經驗和內在矛盾。《章太炎自述》的齣現,恰好提供瞭一個“下沉”到具體人物生命體驗的機會。章太炎的生平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他是公認的國學泰鬥,對經史子集有著近乎苛刻的鑽研精神,但同時他又是堅定的反滿革命黨人,是“屠龍之技”的實踐者。我非常好奇,在記錄他如何從一個傳統儒傢士子,蛻變為一名激進的革命理論傢的過程中,他內心的掙紮與轉變是如何被精確捕捉的?一個堅守漢文化正統的人,如何平衡其學術上的保守與政治上的激進?這種跨越傳統與現代的巨大鴻溝,必然在他的筆下留下深刻的印記。這部自述,就像一塊高倍顯微鏡,能讓我們觀察到那個時代精英知識分子在麵臨“亡國”危機時,其思想結構是如何被外部壓力徹底重塑的。
評分對於一個長期關注民國思想史的讀者來說,章太炎的“文字獄”經曆和獄中著述,是他思想成熟的關鍵階段。我希望通過這本自述,能更清晰地勾勒齣他在牢獄之災中,是如何將外界的壓迫轉化為內在的學術升華的。如何在高壓下保持思維的清晰和獨立?他當年那些擲地有聲的反對聲音,那些挑戰既有體製的論調,其最初的火花是如何在那個幽閉的環境中被點燃並精心嗬護的?這份自述若能詳述當時的心境,比如對親友的掛念、對革命前景的迷茫,以及如何通過讀書和寫作來抵抗精神上的“禁錮”,那將是對知識分子在逆境中堅守精神傢園的極好注解。它不僅僅是章太炎個人的迴憶,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集體精神韌性的一個縮影。
評分讀人物自述,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作者對自身“局外人”身份的闡釋。章太炎一生中,無論是與維新派的論戰,還是在革命陣營中的“不閤時宜”,乃至民國後堅持其學術主張時的固執,都使他帶有一種強烈的疏離感。我推測,在這份《自述》中,他或許會坦陳那些不為人知的委屈、被誤解的痛苦,以及對同輩人(如孫中山、袁世凱等)的復雜評價。這種由作者自己主導的話語權,不同於後世評論傢或史學傢的審視,它是一種“為自己辯護”或“為自己立傳”的原始衝動。如果自述中能直麵他在特定曆史關頭的選擇失誤——比如他對某些政治人物的判斷失準——那麼這份文獻的價值將更加立體和可信。我期待看到那種不加修飾的、帶著強烈個人色彩的對曆史事件的私人記錄,這遠比官方史料更具溫度和啓發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