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近代中國人物自述係列:章太炎自述(1869-1936)

人民日報近代中國人物自述係列:章太炎自述(1869-193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章太炎,文明國 著
圖書標籤:
  • 章太炎
  • 近代史
  • 人物傳記
  • 自述
  • 人民日報
  • 曆史
  • 政治
  • 思想
  • 文化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日報齣版社
ISBN:9787511507501
商品編碼:2971707678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人民日報近代中國人物自述係列:章太炎自述(1869-1936)

定價:58.00元

售價:39.4元,便宜18.6元,摺扣67

作者:章太炎,文明國

齣版社:人民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1507501

字數

頁碼:4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人民日報近代中國人物自述係列:章太炎自述(1869-1936)》講述瞭章太炎的百年心路曆程。

目錄

編 太炎先生自定年譜
太炎先生自定年譜
第二編 自述
癸卯獄中漫筆
自述學術次第
自述治學功夫及誌嚮
口授少年事跡
葑漢微言(選錄)
薊漢雅言劄記(選錄)
遊記一篇:旅西京記
遺囑
第三編 人物與交遊
論鄒容
附:贈大將軍鄒君墓錶
鄒容畫象贊
《革命軍》序
徐锡膦陳伯平馬宗漢傳
附:徐锡麟陳伯平馬宗漢哀辭
熊成基哀辭
宋教仁哀辭
前長江巡閱使譚君墓誌銘
居賓虞先生八十壽序
閤肥段公七十壽序
黃季剛墓誌銘
附:量守廬記
蘄黃母銘
高先生傳
俞先生傳
孫詒讓傳
瑞安孫先生傷辭
第四編 傢傳
先曾祖訓導君先祖國子君先考知縣君事略
伯兄教諭君事略
亡女緻事略
第五編 序與跋
《我之曆史》序
《颱灣通史》題辭
《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序
《癸亥紀略》序
《東三省政要》序
《政治思想概論》序
韻文集自敘
第六編 學術主張
儒學之利病
《中國通史》略例
論教育的根本要從自國自心發齣來
留學的目的與方法
葑漢閑話
讀史與文化復興之關係
《製言》發刊宣言
國學之本體與治國學之方法
國學之進步
清代學術之係統
漢學論(上)
漢學論(下)
學隱(一)
學隱(二)
駁皮锡瑞三書
一、孔子作易駁議
二、孔子製禮駁議
三、王製駁議
救學弊論
論讀經有利而無弊
第七編 政治主張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錄
中華民國解
排滿平議
復仇是非論
革命道德說
箴新黨論
軍人貴賤論
代議然否論
駁神我憲政說
民國光復
中華民國聯閤會次大會演說辭
緻南京參議會論建都書
駁建立孔教議
聯省自治虛置議
武昌首義紀念宣言
國學會會刊宣言
答張季鸞問政書
答某書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智識的洪流,曆史的迴響——近代中國求索者群像 在風雲激蕩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華大地經曆瞭前所未有的變革。古老的帝國在內憂外患中蹣跚前行,無數仁人誌士前赴後繼,以或激進或溫和的方式,為民族的未來奔走呼號。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弄潮兒,是思想的探索者,是曆史的見證者,更是塑造者。他們身上匯聚瞭時代的陣痛與希望,他們的聲音,如同滾滾洪流,衝刷著舊有的認知,激蕩著民族的靈魂。 這套“人民日報近代中國人物自述係列”,正是聚焦於這樣一群站在曆史十字路口的人物,通過他們親筆的敘述,力圖還原那個波瀾壯闊時代的真實麵貌。我們選取的人物,並非僅僅是叱吒風雲的政治傢或軍事傢,更涵蓋瞭在思想文化、學術教育、社會改良等各個領域做齣卓越貢獻的先行者。他們的生命軌跡,猶如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綫,勾勒齣近代中國多姿多彩的圖景。 思想的火花,時代的啓濛: 近代中國,是一個思想解放的時代。西方文明的湧入,如同一股強烈的衝擊波,震碎瞭數韆年來固有的思想藩籬。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批批學者和思想傢,以他們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學養,開始對中國自身的文明進行深刻的反思,並積極吸納外來思想,試圖為古老的民族注入新的活力。 從激進的革命思想,到溫和的改良主張;從對西方民主、科學的嚮往,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揚棄與重建;從對民族獨立、國傢富強的渴求,到對國民素質、社會倫理的關切。這些思想的碰撞與交融,構成瞭近代中國思想史的壯麗篇章。本書係中的人物,或以犀利的筆觸批判舊製,或以堅定的信念倡導新知,他們的文字,不僅是個人思想的錶達,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集體求索與掙紮的縮影。 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在異國他鄉經曆瞭思想的洗禮,帶著全新的理念迴歸故土,試圖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點燃國人的覺醒。他們可能曾參與秘密的革命活動,在昏暗的燈光下籌劃著民族的未來;也可能在書齋中潛心治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為中國知識體係的現代化奠定基石。他們的觀點,即便在當時看來可能充滿爭議,甚至飽受非議,但正是這些不同,匯聚成瞭推動社會進步的多元力量。 曆史的浪潮,個人的抉擇: 近代中國,也是一個波瀾壯闊的變革時代。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危機的加劇,促使無數有識之士走上瞭救亡圖存的道路。政治體製的改革,經濟模式的轉型,軍事力量的建設,教育製度的重建,民族資本的興起……每一個領域的變革,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弦。 本書係中的人物,他們身處時代洪流之中,或被捲入曆史的漩渦,或主動把握時代的脈搏。他們的個人命運,與國傢的興衰緊密相連。他們可能曾參與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親曆王朝的更迭,見證共和國的誕生;也可能在軍政舞颱上縱橫捭闔,為國傢的統一和發展嘔心瀝血。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在國傢危難之際挺身而齣,成為民族的脊梁;也可能在社會動蕩之時,為維護秩序和穩定貢獻力量。 他們的自述,將為我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理解那些重大的曆史事件背後,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決策考量。他們如何看待自己所處的時代?他們為何做齣那些關鍵的選擇?在巨大的壓力和誘惑麵前,他們是如何堅守信念,又是如何麵對失敗與挫摺?這些,都將在他們的敘述中得以展現。 文化的傳承,文明的對話: 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之外,近代中國還經曆著深刻的文化轉型。古老的中華文明,在與西方文明的碰撞中,既麵臨著被衝擊的危機,也迎來瞭自我革新與發展的契機。文學、藝術、哲學、曆史、語言等各個文化領域,都湧現齣瞭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代錶人物。 本書係中的人物,他們可能是學養深厚的國學大師,緻力於整理國故、傳承文脈;也可能是嶄露頭角的文學傢、藝術傢,以全新的視角和形式,反映時代的麵貌,抒發民族的情感;他們可能在教育領域辛勤耕耘,為培養新一代的中國人纔不遺餘力;也可能在社會科學領域進行探索,試圖為中國的發展尋找理論依據。 他們的自述,將為我們展現近代中國文化復興的圖景。他們如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他們如何看待西方文化的湧入?他們如何在守成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他們的文字,不僅記錄瞭個人的學術成就或藝術創造,更摺射齣那個時代中國文化界集體的心路曆程,以及中國知識分子在麵對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時的深刻思考。 時代的鏡鑒,精神的傳承: “人民日報近代中國人物自述係列”,絕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當下與未來的啓示。這些生活在百年之前的人物,他們所經曆的睏惑、追求、奮鬥與犧牲,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閱讀這些自述,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國近代史發展的邏輯,認識到國傢民族復興的艱辛與不易。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他們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的進取精神;學習到他們在國傢危難麵前的擔當與責任;學習到他們對民族文化的熱愛與堅守;學習到他們為瞭理想而奮鬥的執著與堅定。 這些自述,是鮮活的曆史教科書,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讓我們穿越時空,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對話。讓我們傾聽他們的心聲,感悟他們的智慧,汲取他們的力量。 這套係列,將以一種更加貼近個體生命體驗的方式,呈現近代中國波瀾壯闊的畫捲。它將帶你走進那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人物內心,感受他們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掙紮與抉擇,體味他們為民族命運所付齣的努力與犧牲。通過這些真實而生動的敘述,我們得以更清晰地認識那個時代,也得以更深刻地反思我們自身所處的時代,並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這是一種思想的交流,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是獻給每一個關心中國命運、珍視民族精神的讀者的厚禮。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由《人民日報》整理齣版的“近代中國人物自述係列”中的《章太炎自述》,無疑是深入理解這位國學大師、辛亥元勛復雜一生的重要窗口。雖然我尚未翻開這部特定的自述集,但僅憑章太炎這個名字所承載的曆史重量,我就能預感到這份文字的價值。想象一下,一位親曆晚清巨變、參與推翻帝製的革命傢,如何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梳理他從早年鑽研考據學、與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論戰,到投身革命、入獄受難,直至民國初年的復雜心路曆程。這種自述的魅力,在於它剝離瞭後世史學傢加諸人物上的光環或汙點,直抵當事人的內心深處。我期待看到他在論及“光復”大業時,那種激昂卻又帶著幾分理想主義幻滅的真實情緒;更想探究他在學術上那些看似迂腐的考據,實則如何為他構建起反抗舊秩序的理論基石。這部書絕非簡單的生平流水賬,而更像是一份革命者與思想傢的“靈魂檔案”,是研究中國近現代轉型期知識分子精神史的必讀材料。

評分

研究章太炎,無法繞開他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洞察與顛覆性改造。他既是桐城派的繼承者,又是“國故”的守護者,卻又是革命洪流中最堅決的“破舊者”。我猜想,在這本迴憶錄中,他對於“文化革命”與“政治革命”之間的關係,必然會有獨到的見解。他是否認為,隻有徹底的政治解放纔能保證文化的自由呼吸?或者反之,文化根基的穩固纔是革命成功的先決條件?這種關於“文化立國”與“政治立國”的辯證思考,想必是他一生思想的核心。而他對自己所倡導的“民粹主義”色彩的思想,在晚年是否有所反思或修正?通過他本人的筆觸來審視這些復雜的學術與政治交織的脈絡,遠比閱讀二手研究要來得直接和有力。這份自述,無疑是通往這位巨匠內心世界的“密匙”。

評分

翻閱近代史文獻時,我們常常被宏大的敘事和關鍵節點的重大事件所裹挾,反而忽略瞭那些推動曆史前行者的個體經驗和內在矛盾。《章太炎自述》的齣現,恰好提供瞭一個“下沉”到具體人物生命體驗的機會。章太炎的生平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他是公認的國學泰鬥,對經史子集有著近乎苛刻的鑽研精神,但同時他又是堅定的反滿革命黨人,是“屠龍之技”的實踐者。我非常好奇,在記錄他如何從一個傳統儒傢士子,蛻變為一名激進的革命理論傢的過程中,他內心的掙紮與轉變是如何被精確捕捉的?一個堅守漢文化正統的人,如何平衡其學術上的保守與政治上的激進?這種跨越傳統與現代的巨大鴻溝,必然在他的筆下留下深刻的印記。這部自述,就像一塊高倍顯微鏡,能讓我們觀察到那個時代精英知識分子在麵臨“亡國”危機時,其思想結構是如何被外部壓力徹底重塑的。

評分

對於一個長期關注民國思想史的讀者來說,章太炎的“文字獄”經曆和獄中著述,是他思想成熟的關鍵階段。我希望通過這本自述,能更清晰地勾勒齣他在牢獄之災中,是如何將外界的壓迫轉化為內在的學術升華的。如何在高壓下保持思維的清晰和獨立?他當年那些擲地有聲的反對聲音,那些挑戰既有體製的論調,其最初的火花是如何在那個幽閉的環境中被點燃並精心嗬護的?這份自述若能詳述當時的心境,比如對親友的掛念、對革命前景的迷茫,以及如何通過讀書和寫作來抵抗精神上的“禁錮”,那將是對知識分子在逆境中堅守精神傢園的極好注解。它不僅僅是章太炎個人的迴憶,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集體精神韌性的一個縮影。

評分

讀人物自述,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作者對自身“局外人”身份的闡釋。章太炎一生中,無論是與維新派的論戰,還是在革命陣營中的“不閤時宜”,乃至民國後堅持其學術主張時的固執,都使他帶有一種強烈的疏離感。我推測,在這份《自述》中,他或許會坦陳那些不為人知的委屈、被誤解的痛苦,以及對同輩人(如孫中山、袁世凱等)的復雜評價。這種由作者自己主導的話語權,不同於後世評論傢或史學傢的審視,它是一種“為自己辯護”或“為自己立傳”的原始衝動。如果自述中能直麵他在特定曆史關頭的選擇失誤——比如他對某些政治人物的判斷失準——那麼這份文獻的價值將更加立體和可信。我期待看到那種不加修飾的、帶著強烈個人色彩的對曆史事件的私人記錄,這遠比官方史料更具溫度和啓發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