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人民日报近代中国人物自述系列:章太炎自述(1869-1936)
定价: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章太炎,文明国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1507501
字数:
页码:4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人民日报近代中国人物自述系列:章太炎自述(1869-1936)》讲述了章太炎的百年心路历程。
编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
第二编 自述
癸卯狱中漫笔
自述学术次第
自述治学功夫及志向
口授少年事迹
葑汉微言(选录)
蓟汉雅言札记(选录)
游记一篇:旅西京记
遗嘱
第三编 人物与交游
论邹容
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
邹容画象赞
《革命军》序
徐锡膦陈伯平马宗汉传
附: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哀辞
熊成基哀辞
宋教仁哀辞
前长江巡阅使谭君墓志铭
居宾虞先生八十寿序
合肥段公七十寿序
黄季刚墓志铭
附:量守庐记
蕲黄母铭
高先生传
俞先生传
孙诒让传
瑞安孙先生伤辞
第四编 家传
先曾祖训导君先祖国子君先考知县君事略
伯兄教谕君事略
亡女致事略
第五编 序与跋
《我之历史》序
《台湾通史》题辞
《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序
《癸亥纪略》序
《东三省政要》序
《政治思想概论》序
韵文集自叙
第六编 学术主张
儒学之利病
《中国通史》略例
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留学的目的与方法
葑汉闲话
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
《制言》发刊宣言
国学之本体与治国学之方法
国学之进步
清代学术之系统
汉学论(上)
汉学论(下)
学隐(一)
学隐(二)
驳皮锡瑞三书
一、孔子作易驳议
二、孔子制礼驳议
三、王制驳议
救学弊论
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第七编 政治主张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录
中华民国解
排满平议
复仇是非论
革命道德说
箴新党论
军人贵贱论
代议然否论
驳神我宪政说
民国光复
中华民国联合会次大会演说辞
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
驳建立孔教议
联省自治虚置议
武昌首义纪念宣言
国学会会刊宣言
答张季鸾问政书
答某书
这部由《人民日报》整理出版的“近代中国人物自述系列”中的《章太炎自述》,无疑是深入理解这位国学大师、辛亥元勋复杂一生的重要窗口。虽然我尚未翻开这部特定的自述集,但仅凭章太炎这个名字所承载的历史重量,我就能预感到这份文字的价值。想象一下,一位亲历晚清巨变、参与推翻帝制的革命家,如何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梳理他从早年钻研考据学、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论战,到投身革命、入狱受难,直至民国初年的复杂心路历程。这种自述的魅力,在于它剥离了后世史学家加诸人物上的光环或污点,直抵当事人的内心深处。我期待看到他在论及“光复”大业时,那种激昂却又带着几分理想主义幻灭的真实情绪;更想探究他在学术上那些看似迂腐的考据,实则如何为他构建起反抗旧秩序的理论基石。这部书绝非简单的生平流水账,而更像是一份革命者与思想家的“灵魂档案”,是研究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史的必读材料。
评分翻阅近代史文献时,我们常常被宏大的叙事和关键节点的重大事件所裹挟,反而忽略了那些推动历史前行者的个体经验和内在矛盾。《章太炎自述》的出现,恰好提供了一个“下沉”到具体人物生命体验的机会。章太炎的生平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他是公认的国学泰斗,对经史子集有着近乎苛刻的钻研精神,但同时他又是坚定的反满革命党人,是“屠龙之技”的实践者。我非常好奇,在记录他如何从一个传统儒家士子,蜕变为一名激进的革命理论家的过程中,他内心的挣扎与转变是如何被精确捕捉的?一个坚守汉文化正统的人,如何平衡其学术上的保守与政治上的激进?这种跨越传统与现代的巨大鸿沟,必然在他的笔下留下深刻的印记。这部自述,就像一块高倍显微镜,能让我们观察到那个时代精英知识分子在面临“亡国”危机时,其思想结构是如何被外部压力彻底重塑的。
评分读人物自述,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作者对自身“局外人”身份的阐释。章太炎一生中,无论是与维新派的论战,还是在革命阵营中的“不合时宜”,乃至民国后坚持其学术主张时的固执,都使他带有一种强烈的疏离感。我推测,在这份《自述》中,他或许会坦陈那些不为人知的委屈、被误解的痛苦,以及对同辈人(如孙中山、袁世凯等)的复杂评价。这种由作者自己主导的话语权,不同于后世评论家或史学家的审视,它是一种“为自己辩护”或“为自己立传”的原始冲动。如果自述中能直面他在特定历史关头的选择失误——比如他对某些政治人物的判断失准——那么这份文献的价值将更加立体和可信。我期待看到那种不加修饰的、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对历史事件的私人记录,这远比官方史料更具温度和启发性。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关注民国思想史的读者来说,章太炎的“文字狱”经历和狱中著述,是他思想成熟的关键阶段。我希望通过这本自述,能更清晰地勾勒出他在牢狱之灾中,是如何将外界的压迫转化为内在的学术升华的。如何在高压下保持思维的清晰和独立?他当年那些掷地有声的反对声音,那些挑战既有体制的论调,其最初的火花是如何在那个幽闭的环境中被点燃并精心呵护的?这份自述若能详述当时的心境,比如对亲友的挂念、对革命前景的迷茫,以及如何通过读书和写作来抵抗精神上的“禁锢”,那将是对知识分子在逆境中坚守精神家园的极好注解。它不仅仅是章太炎个人的回忆,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集体精神韧性的一个缩影。
评分研究章太炎,无法绕开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洞察与颠覆性改造。他既是桐城派的继承者,又是“国故”的守护者,却又是革命洪流中最坚决的“破旧者”。我猜想,在这本回忆录中,他对于“文化革命”与“政治革命”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有独到的见解。他是否认为,只有彻底的政治解放才能保证文化的自由呼吸?或者反之,文化根基的稳固才是革命成功的先决条件?这种关于“文化立国”与“政治立国”的辩证思考,想必是他一生思想的核心。而他对自己所倡导的“民粹主义”色彩的思想,在晚年是否有所反思或修正?通过他本人的笔触来审视这些复杂的学术与政治交织的脉络,远比阅读二手研究要来得直接和有力。这份自述,无疑是通往这位巨匠内心世界的“密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