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
定价:35.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0.5元,折扣70
作者:周建波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111180166
字数:
页码:2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周建波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工作,为光华管理学院讲授的《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非常受学员欢迎。
周建波先生的《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一书,不是把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加以简单的诠注,也不是简单地把古人所说和现代的管理理论生搬硬硬套地联系在一起,而是在融会贯通古代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地结合中国企业面对的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思想。
——武常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内容提要
春秋战国时代,与今天的社会,同属于巨变的时代,面临着相似的难题。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大家,依据本阶级的立场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放之今日,仍有其适用的场合与价值。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儒墨道法是这场盛宴中博大精深的部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尽管已逾两千年,但它们的影响依然源远流长。及至今天,人们的目光又重归这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思想文化,并力图将之应用于企业经营与组织管理。
如何使儒墨道法适用于现代管理?因何要应用儒墨道法?如何辩证地吸取儒墨道法的精华,举一反三地为企业经营服务?
《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这一力作,便是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得到借鉴,以为今天的企业管理和制度建设服务。周建波先生的这部著作,体现着一种执著的追求,即努力以今天的目光,以现代文明的进展要求,去发展和探究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人们智慧的结晶,以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实践。
研究企业经营这样的命题,能够有更深刻的历史凝重、更厚实的思想积淀、更充沛的人文精神、更冷静的科学剖析,是极有价值的、也是相当难能的,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时代。所以,就要给予特别的强调。
读之隽永,思之绵长,令人掩卷还思。
目录
作者介绍
周建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先后获山东大学史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史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长期为企业家特训班和MBA学员讲授《营销学》、《企业家学》、《管理思想史》等,教学经验丰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受到企业界人士的欢迎
文摘
序言
说实话,一开始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对“儒墨道法”这四个字产生了好奇,我总觉得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我们现代人可能忽略的智慧,尤其是在企业经营这种充满挑战的领域。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先贤们对于“道”的理解,然后将这些抽象的哲学理念,巧妙地转化为我们在商场上可以借鉴的原则。我希望能看到它深入探讨“无为”的艺术,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最简洁有效的路径;或者它能解析“仁”的智慧,如何在企业内部构建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团队的协作。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它的内容远比我预期的要“具体”得多。它并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对“道”的哲学解读,而是直接切入到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从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到销售渠道、客户服务,几乎无所不包。它会告诉你如何进行SWOT分析,如何制定营销计划,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这些内容本身非常有价值,也确实是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直接用到的。不过,我总觉得,它把“儒墨道法”这几个字,更多地变成了一种“概念包装”,一种吸引读者眼球的标签。它在讲解具体的经营策略时,偶尔会援引几句古话,但更多时候,这些古老的智慧,似乎只是被“翻译”成了现代商业语言,变成了具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比如,它可能会谈到“道法自然”,然后立刻转到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策略,如何避免过度竞争。这种“翻译”的过程,虽然让内容更加实用,但也让我觉得,那份原汁原味的哲学魅力,似乎被稀释了不少。
评分我最初选择这本书,是被“儒墨道法”这几个字深深吸引,我以为它会是一场关于智慧的盛宴,能从中国古代深厚的哲学思想中,挖掘出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我满心期待着,它能像一位智者,带领我领略老子“道法自然”的精妙,体会墨子“兼爱非攻”的博大,感悟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传承,并告诉我,如何将这些看似宏大的哲学概念,巧妙地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和战略决策之中。我梦想着,它能提供一些“独家秘籍”,能够让我从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中,找到一条更为深刻、更为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然而,当我捧起这本书,开始阅读时,我发现它的内容,似乎更偏向于一本“企业管理操作手册”。它详细地介绍了市场营销策略、财务分析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技巧,以及各种运营和执行层面的具体操作。书中充斥着各种实用的工具和案例,比如如何制定商业计划、如何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如何优化供应链等等。它在讲解这些内容时,确实会时不时地引用一些儒墨道法的经典语句,来作为支撑或者点缀,但更多的时候,这些哲学思想,似乎被“翻译”成了现代商业语言,变成了具体的管理原则和执行方案。比如,它可能会提到“无为而治”,但紧接着就会深入分析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升效率,而不是去探讨“无为”本身更深层的哲学含义。这让我一度感到,那份我期待的哲学深度,似乎被“实用性”所取代,而“儒墨道法”的标签,更像是一种“引子”,而非内容的核心。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提供一些“独辟蹊径”的视角,毕竟“儒墨道法”这几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哲学和历史的韵味。我设想着,作者会从老子的“道”出发,讲讲企业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从而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高效状态;或者从孔子的“仁”出发,探讨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和谐共赢的君子之风,让员工感受到尊重和归属感。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指南”,它会详细讲解诸如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现代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当然,它也会偶尔引用一些儒墨道法的经典语录,但更多的是作为引子,然后迅速将话题拉回到具体的商业实践中。例如,它可能会在谈论团队建设时,引用《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但紧接着就会深入分析如何通过多元化的团队组合来激发创新,以及如何管理不同意见以达成共识。这种处理方式,有种“古为今用”的感觉,但“用”的成分显得更为突出,以至于有时候我会觉得,那“儒墨道法”的影子,似乎只是点缀,而非核心。它更像是把这些哲学思想,拆解成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商业策略,告诉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原则。书里提到的很多方法,比如细致的风险评估、精细化的成本核算、以及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都非常务实,甚至可以说是“干货”满满。但偶尔,我也会怀念那种更纯粹的哲学探讨,那种能引人深思、触及本质的讨论,而不是直接给出“怎么办”的答案。
评分我当初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儒墨道法”这个标题,我脑子里浮现的是那种,能够从古老的东方智慧中,提炼出适用于现代企业经营的深刻洞见。我设想着,这本书会像一位博学的导师,引导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理解那些关于“道”的哲学,比如老子的“上善若水”的包容和柔韧,或者孟子的“仁者无敌”的信誉和责任,然后告诉我,如何在商业竞争中,运用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原则,去获得长久的优势。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大智慧”,能够帮助我在迷茫时指引方向,在决策时提供启示。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更多地聚焦于“术”的层面,而不是“道”的层面。它详细地阐述了各种现代企业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比如市场调研、品牌建设、成本控制、团队激励等等。它会列举各种案例,分析成功企业的模式,并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例如,在谈到如何管理团队时,它会深入讲解各种激励机制的设计,如何进行绩效考核,以及如何处理团队冲突,而关于“仁”的哲学讨论,则显得非常有限。当然,这些具体的方法论本身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但是,我总觉得,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how-to”,而不是“why-to”。它告诉我“怎么做”,但对于“为什么这么做”的哲学根源,或者说“儒墨道法”在此中所扮演的更深层的角色,它的探讨就显得相对薄弱了。
评分这本书,怎么说呢,我本来是冲着“儒墨道法”这几个字去的,想着能从古代的智慧里挖掘一些企业经营的秘诀。你知道的,咱们总觉得古人有股子“道”劲儿,看问题比咱们通透。可翻开这本书,里面讲的那些个具体操作,什么市场分析、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一股脑儿地全出来了。它细致到怎么招人,怎么培训,怎么激励,甚至连开会要准备什么材料都说得头头是道。我当时就有点懵,这不像是我想象中的那种“谈道论经”,更像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企业管理手册。我以为它会给我讲讲“无为而治”怎么用在决策上,或者“仁义礼智信”怎么体现在企业文化里,结果它直接告诉你,要建立清晰的奖惩机制,要优化流程,要提升效率。这些内容本身没错,对企业经营肯定有帮助,但它把“儒墨道法”这个标签,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哲学基底”,而不是直接的“方法论”。比如说,它可能会提到“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道家思想,然后立刻转到如何通过优化供应链来降低成本,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益。这感觉就像是,它先给你讲了一个道理,然后立马告诉你这个道理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该怎么落地,而且落地得非常具体,甚至有点“接地气”得不像话。我当时就觉得,哦,原来它想走的是这么一个路线,不是“古人怎么经营”,而是“如何用古人的智慧,指导现代的经营”。不过,虽然和我的预期有点偏差,但不得不说,里面的很多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