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安徽建筑
定价:34.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0.2元,折扣70
作者:朱永春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396519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总序(陆勤毅)
引 言
一、新石器时代建筑
1.凌家滩聚落遗址
2.尉迟寺聚落遗址
3.薛家岗文化建筑遗址
4.缪墩房屋遗址
5.怀宁孙家城遗址
6.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
7。侯家寨遗址
二、夏、商、周时期建筑
1.概观
2.禹墟
3.“毫”“城父城”与“相”
4.钟离国与双墩一号墓
5“下蔡”与“寿春”
6.夏、商、周聚落遗址
三、秦汉时期建筑
1.概观
2.道教建筑的滥觞
3.双墩汉六安王墓与曹氏家族墓群
4.形象资料中反映的汉晋建筑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1.魏晋城池与军事建筑
2.屯田制度与观稼台
3.佛教建筑的滥觞
4.民间信仰与民间信仰祠庙
5.魏晋名士与山水园
五、隋唐五代时期建筑
1.概观
2.隋唐城镇发展与变化
3.佛教的兴盛与佛寺
4.道教与道教建筑
5.建筑与诗赋
六、宋元时期建筑
1。概观
2.江淮之间军事对峙中的城池
3.兴程朱理学,建文庙学宫
4.理学勃兴与书院滥觞
5.追思先贤,弘扬正气
6.安徽宋塔
7.宋元民间信仰祠庙
七、明清时期建筑
1.概观
2.恢宏壮丽的明中都
3.徽州城镇村落
4.立祠庙,祭千古英雄
……
八、近代建筑
九、现代建筑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建筑就是钢筋水泥的堆砌,但《安徽建筑》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安徽地区各式各样的建筑,更像是带领我走进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从那些古老的徽派民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匠心和故事,让我仿佛能听到古人在这里生活的声响。再到近代那些充满时代印记的建筑,以及现在那些令人惊叹的现代设计,每一栋建筑都承载着时代的变迁和审美的演进。我尤其被书里关于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介绍所吸引,那些古老的技艺是如何在数百年后依然保持生命力,又如何与现代技术融合,创造出新的可能,这让我对建筑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书中的配图也十分精美,高清的图片让我能近距离欣赏到建筑的细节之美,一些航拍的视角更是让我震撼于建筑群体的宏伟壮观。即使是对建筑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因为它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本身,更是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的生动展现。我常常会翻开这本书,在某个下午,沉浸在那些精美的图片和深入浅出的文字中,感受安徽这片土地上建筑的独特魅力,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我真的太喜欢《安徽建筑》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了!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资深导游,带着你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安徽的建筑世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将每一个建筑都写活了。比如,在描述那些古老的祠堂时,你会感受到那种庄重肃穆的氛围,仿佛能听到家族成员在此祭祀祈福的声音;而当提到那些精巧的园林建筑时,你又能体会到那种诗情画意,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之中。书里还穿插了很多有趣的历史典故和传说,让我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了解了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描写,比如一块砖瓦的纹理,一扇窗户的雕花,甚至是屋檐下的滴水,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意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看了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像是在安徽大地上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漫游,每一次翻阅都像一次新的探险,总能发现新的惊喜。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身边的建筑,发现原来我们每天擦肩而过的建筑,都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评分作为一名对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颇感兴趣的读者,《安徽建筑》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建筑形态的描绘,而是深入挖掘了建筑与时代背景、社会经济、文化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建筑的“前世今生”的梳理,它展示了不同时期安徽建筑的演变脉络,从最初的实用性出发,到后来的审美追求,再到如今的创新与传承,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发展的连续性,让我对安徽这片土地的理解更加深刻。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通过对具体建筑的剖析,揭示了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关怀以及技术革新。例如,在介绍某些现代建筑时,作者会将其置于全球建筑发展的潮流中进行比较,既展现了安徽建筑的独特性,也体现了其与国际的接轨。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使得这本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它让我明白,建筑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缩影,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情感。
评分我一直对地方特色建筑情有独钟,《安徽建筑》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收集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而是真正地将安徽建筑的精髓呈现了出来。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对徽派建筑的深入解读。那些马头墙,不仅仅是为了防火,更是为了象征家族的崛起和荣耀,这种设计理念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让我惊叹不已。还有那些精美的砖雕、木雕,每一件都仿佛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讲述着历史故事,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书里还提到了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差异,比如皖南的精致与皖北的粗犷,这种地域性的分析让我对安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见微知著”的叙述方式,通过一个建筑的细节,就能窥见整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走遍了安徽的大街小巷,亲身感受到了那些古老建筑的韵味。它也激发了我亲自去安徽走一走的冲动,去实地感受那些书中所描绘的美丽。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接地气”,而且充满了惊喜。我原本以为一本关于建筑的书会比较专业和枯燥,但《安徽建筑》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即使是介绍一些比较专业的建筑术语,也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而且,书中的很多案例都是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让我大开眼界。比如,书中对一些工业遗址建筑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建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的新生命,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振奋的视角。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生活气息”,它没有将建筑神化,而是将其置于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中去展现。比如,在描述徽州民居时,会提到一家人在这里如何起居、生活,这种代入感非常强,让我更容易理解建筑的功能和意义。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建筑不仅仅是宏伟的建筑群,更多的是那些承载着普通人喜怒哀乐的房屋,它们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欣赏。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学术价值又不失阅读乐趣的优秀图书,我非常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