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MATLAB仿真(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特色教材)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MATLAB仿真(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特色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春雷,陈中著 著
图书标签:
  • 电力拖动
  • 自动控制
  • MATLAB
  • 仿真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
  • 电机控制
  • 电力系统
  • 控制系统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44882
商品编码:2970995712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MATLAB仿真(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特色教材)

定价:29.00元

作者:顾春雷,陈中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3022448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直流和交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应用,以及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在适当阐述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系统的分析和工程应用,以提高读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书中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系统控制规律为主线,在强调闭环控制的前提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和设计方法及系统的工程实现。还介绍了matlab及其图形仿真界面simulink的应用基础知识、simulink模型库的电机模块的功能和使用,并通过实例介绍了交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方法和技巧。
  本书特点是将交、直流调速运动控制技术和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叙述简练,概念清楚,体现了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色。
  本书适合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和其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相近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单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1.1开环直流调速系统及调速指标
  1.1.1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和方案
  1.1.2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开环调速系统
  1.1.3v-m系统的机械特性
  1.1.4生产机械对转速控制的要求及调速指标
  1.1.5开环调速系统存在的问题
 1.2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
  1.2.1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1.2.2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1.2.3开环系统机械特性与闭环系统静特性的比较
  1.2.4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
  1.2.5限流保护——电流截止负反馈
 1.3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
  1.3.1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1.3.2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1.3.3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4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和无静差调速系统
  1.4.1积分调节器和比例积分调节器及其控制规律
  1.4.2采用pi调节器的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
 1.5电压反馈电流补偿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5.1电压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1.5.2电流正反馈和补偿控制规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多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2.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2.1.1问题的提出
  2.1.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2.1.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2.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动态性能分析
  2.2.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2.2.2起动过程分析
  2.2.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抗扰性能
  2.2.4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2.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2.3.1调节器工程设计方法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基本思路
  2.3.2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2.3.3典型ⅰ型系统以及系统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关系
  2.3.4典型ⅱ型系统以及系统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关系
  2.3.5非典型系统的典型化
 2.4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调节器
  2.4.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2.4.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2.4.3转速调节器退饱和时转速超调量的计算
 2.5转速超调的抑制——转速微分负反馈
  2.5.1带转速微分负反馈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
  2.5.2退饱和时间和退饱和转速
  2.5.3转速微分负反馈参数的工程设计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及直流斩波调速系统
 3.1晶闸管-电动机(v-m)可逆调速系统主电路结构形式
 3.2可逆调速系统中环流分析
  3.2.1环流的定义
  3.2.2直流平均环流产生的原因及消除办法
  3.2.3瞬时脉动环流及其抑制
 3.3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3.3.1α=β配合控制的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3.3.2可控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3.4无环流控制的可逆晶闸管—电动机系统
  3.4.1逻辑控制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5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3.5.1pwm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和电压、电流波形
  3.5.2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3.5.3双闭环的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3.5.4交流电源供电时的制动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matlab简介与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4.1matlab简介
 4.2simulink/simpower systems模型窗口
  4.2.1simulink的工作环境
  4.2.2模型窗口工具栏
 4.3有关模块的基本操作及仿真步骤
 4.4测量模块及显示和记录模块的使用
 4.5建立子系统和系统模型的封装
 4.6simulink模型库中的模块
 4.7simpower systems模型库浏览
 4.8仿真算法介绍
 4.9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4.9.1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4.9.2单闭环有静差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4.9.3单闭环无静差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4.9.4单闭环电流截止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4.9.5单闭环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4.9.6单闭环电压负反馈和带电流正反馈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4.9.7单闭环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定量仿真
 4.10双闭环及pwm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4.10.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定量仿真
  4.10.2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4.10.3α=β配合控制调速系统仿真
  4.10.4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4.10.5pwm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交流调压调速系统
 5.1异步电动机改变电压时的机械特性
 5.2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电路
 5.3闭环控制的调压调速系统及其特性
  5.3.1具有速度反馈的调压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
  5.3.2闭环变压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交流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6.1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6.2异步电动机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时的机械特性
  6.2.1恒压恒频正弦波供电时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6.2.2基频以下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时的机械特性
  6.2.3基频以上恒压变频的机械特性
 6.3电力电子变频器的主要类型
  6.3.1交-直-交和交-交变压变频器
 6.4电压源型和电流源型逆变器
 6.5变压变频调速系统中的脉宽调制技术
  6.5.1pwm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功率接口
  6.5.2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
  6.5.3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技术
  6.5.4电压空间pwm矢量控制技术
 6.6基于异步电动机稳态模型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6.7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和坐标变换
  6.7.1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
  6.7.2坐标变换和变换矩阵
 6.8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6.9基于动态模型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
  6.9.1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思路
  6.9.2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方程及其解耦作用
  6.9.3转子磁链模型
 6.10磁链开环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间接矢量控制
 6.11转速、磁链闭环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统——直接矢量控制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7.1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原理
  7.1.1异步电动机转子附加电动势时的工作情况
  7.1.2串级调速的各种运行状态及功率传递关系
  7.1.3串级调速系统的基本类型
 7.2串级调速系统的性能
  7.2.1串级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7.2.2串级调速装置的电压和容量
  7.2.3串级调速系统的效率
  7.2.4串级调速系统的功率因数
 7.3转速、电流双闭环串级调速系统
  7.3.1双闭环控制串级调速系统的组成
  7.3.2串级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7.3.3串级调速系统调节器参数的设计
  7.3.4串级调速系统的起动方式
 7.4超同步串级调速系统
  7.4.1超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7.4.2超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的再生制动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交流调速系统的matlab仿真
 8.1调压调速系统的仿真
  8.1.1交流调速系统仿真中常用模块简介
  8.1.2单闭环交流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8.2变频调速系统的仿真
  8.2.1spwm内置波调速系统仿真
  8.2.2spwm外置波调速系统仿真
 8.3电流滞环跟踪控制调速系统仿真
 8.4电压空间矢量调速系统仿真
 8.5转速开环恒压频比的交流调速系统仿真
 8.6转速、磁链闭环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8.7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的仿真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MATLAB仿真 导论:现代工业的跳动心脏与智能驱动之翼 在现代工业生产的宏大图景中,电力拖动系统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驱动生产线运转、实现高效自动化的“心脏”;而自动控制技术,则是赋予这些“心脏”以智慧与精准的“大脑”。本书正是围绕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深入探讨电力拖动系统如何通过先进的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实现更加精确、高效、节能和可靠的运行。同时,本书还将目光投向了当今最强大、最通用的工程计算与仿真软件——MATLAB,将其作为实现这些先进控制策略的有力工具,通过仿真手段验证理论,优化设计,最终服务于工程实践。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涵盖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从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电机及其拖动、电力电子、嵌入式系统、机器人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我们期望本书能够成为一部集理论深度、实践导向与工程前沿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和参考书,帮助读者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并具备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电力拖动系统基础与关键技术 本部分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电力拖动系统理论基础,逐步深入到构成系统的核心要素。 第一章: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我们将首先剖析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电源、电动机、传动机构以及控制装置等关键环节。 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电动机(如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同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等)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 深入分析电动机在不同负载工况下的受力、转速和功率等动力学行为。 介绍传动机构(如齿轮、皮带、蜗轮蜗杆等)在传递动力、改变转速和扭矩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强调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对于后续设计和控制至关重要,它们是实现精确控制的基石。 第二章:电力拖动系统的常见负载特性分析 负载特性是影响电力拖动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本章将详细分析各类典型负载,如恒转矩负载、恒功率负载、风机/泵类负载(转速的平方与转矩成正比)、以及具有惯性或摩擦阻力等复杂特性的负载。 通过数学模型和曲线图,清晰地展现不同负载下的转速-转矩关系,以及其对电动机输出功率和能量消耗的影响。 分析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系统需要克服的阻力、转速变化范围以及可能出现的动态响应问题。 理解这些负载特性,将有助于我们为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电动机和设计有效的控制方案。 第三章: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调速方法 调速是电力拖动系统实现不同工艺要求和节能目标的核心功能。本章将系统梳理和深入讲解各种基本的调速技术。 直流电动机调速: 详细介绍改变电枢电压调速法、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法、改变励磁电压调速法等,分析其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效率问题。 交流感应电动机调速: 重点阐述转子串电阻调速法、改变转差率调速法(如变极调速)、外加频率调速法(变频调速)等。 交流同步电动机调速: 介绍改变电源频率、改变电源电压、改变励磁电流等调速方法。 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探讨基于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电压和频率控制,以及更先进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调速方法的性能指标(如调速范围、调速平稳性、效率、功率因数、经济性等),帮助读者做出最优选择。 第四章:电力拖动系统中的能量再生与制动技术 在很多电力拖动应用中,能量的有效利用和安全可靠的制动至关重要。本章将深入探讨能量再生和制动技术。 制动原理: 详细分析电动机的机械制动、电制动(如再生制动、电动力制动、他励制动、短接制动)的原理。 能量再生: 重点讲解再生制动技术,即当拖动系统需要减速或停车时,将电动机转变为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回馈到电网或存储起来,从而实现节能。 制动方式与应用: 讨论不同制动方式的特点、适用场合,以及在起重、升降、电动汽车、电力机车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制动器的选型与设计: 介绍常用制动器的种类(如电磁制动器、液压制动器、气压制动器等),以及制动性能的计算和选型原则。 第二部分: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在电力拖动中的应用 本部分将引入现代自动控制理论的核心概念,并阐述其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第五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分类: 区分开环控制系统、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伺服系统)以及前馈控制系统,深入分析其结构、特点和优缺点。 系统模型: 重点讲解如何建立电力拖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包括电动机的机电能量转换模型、机械部分的动力学模型(考虑惯性、阻尼、摩擦等),以及控制器的模型。 传递函数与系统函数: 引入传递函数和系统函数等概念,用于描述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这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础。 状态空间模型: 介绍更通用的状态空间表示法,其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为高级控制算法奠定基础。 系统响应分析: 学习分析系统的暂态响应(如单位阶跃响应、冲激响应)和稳态响应,理解超调量、调节时间、稳态误差等关键性能指标。 第六章: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PID控制器: 深入讲解比例(P)、积分(I)、微分(D)控制的作用,以及PID控制器的整定方法(如经验法、Ziegler-Nichols法等)。重点分析PID控制器在电力拖动系统中实现精确速度和位置控制的原理和应用。 系统稳定性: 引入稳定性判据,如劳斯判据、奈奎斯特判据、根轨迹法等,讲解如何判断一个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不稳定系统可能带来的危害。 根轨迹法: 学习通过绘制根轨迹来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闭环系统极点位置的影响,从而预测系统稳定性并优化系统性能。 频率响应法: 掌握伯德图、奈奎斯特图等工具,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理解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应用于系统的稳定性判别和控制器设计。 第七章: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在电力拖动中的应用 状态反馈控制: 介绍基于状态反馈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如极点配置技术,如何通过选择适当的状态反馈增益来任意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从而达到期望的动态性能。 最优控制: 引入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等概念,学习如何设计能够使某个性能指标(如能量消耗、控制误差等)达到最优的控制器。 滑模控制(SMC): 探讨滑模控制的原理,其对外部扰动和参数变化具有鲁棒性,在处理非线性、强耦合的电力拖动系统时具有显著优势。 模糊逻辑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 介绍基于专家知识的模糊逻辑控制,以及基于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控制,探讨其在处理模型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和自适应控制中的应用。 第八章: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拖动控制中的作用 电力电子器件: 详细介绍晶闸管(SCR)、功率二极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等关键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及选型。 电力电子变换器: 深入讲解用于实现电压、频率、相位等变换的各种电力电子电路,如AC-DC整流器、DC-DC变换器(斩波器)、DC-AC逆变器、AC-AC变换器等。 PWM控制技术: 详细阐述各种PWM调制策略,如单极性PWM、双极性PWM、空间矢量PWM(SVPWM)等,以及它们如何用于控制输出电压和频率,以实现电动机的高效调速。 逆变器与变频器: 重点分析变频器(VFD)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调速控制方式,这是现代交流电机精确调速的核心设备。 第三部分:MATLAB仿真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本部分将聚焦于MATLAB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与验证中的强大功能。 第九章:MATLAB/Simulink环境简介与基本操作 MATLAB基础: 介绍MATLAB的命令窗口、脚本编辑器、工作空间、命令历史等基本界面元素,以及常用的数值计算、矩阵运算、数据可视化命令。 Simulink建模: 详细介绍Simulink的图形化建模环境,包括如何从库中选择模块,如何连接模块,如何创建子系统,以及如何进行信号连接和参数设置。 常用模块库: 重点介绍Simulink中与电力拖动和控制系统相关的常用模块库,如Sources(信号源)、Sinks(显示/记录)、Continuous(连续系统模块,如Transfer Fcn, State-Space, Integrator)、Discontinuities(非线性模块)、Math Operations(数学运算)、User-Defined Functions(自定义函数)等。 仿真设置: 讲解如何设置仿真时间、仿真步长(固定步长、可变步长)、仿真器类型(如ode45, ode15s等)以及仿真选项。 第十章: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电力拖动系统模型 电动机模型: 演示如何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不同类型电动机(如直流电机、三相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这包括根据数学方程搭建机电耦合模型,或利用Simulink中的电机仿真模块(如Simscape Electrical中的电机库)。 负载模型: 演示如何为不同类型的负载(如恒转矩负载、恒功率负载、带有惯性和阻尼的负载)创建Simulink模型。 传动系统模型: 介绍如何将齿轮、皮带等传动机构的动力学特性纳入仿真模型。 多领域仿真: 介绍Simscape Electrical等工具箱,实现机械、电气、液压、热等多个物理领域的耦合仿真,构建更真实的系统模型。 第十一章:基于MATLAB/Simulink的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PID控制器仿真: 演示如何使用Simulink中的PID控制器模块,根据系统模型进行PID参数整定,并通过仿真观察系统的响应。 状态反馈控制器仿真: 介绍如何利用MATLAB的控制系统工具箱(Control System Toolbox)计算状态反馈增益(如使用`place`函数),然后在Simulink中实现状态反馈控制器,并进行仿真验证。 现代控制算法仿真: 演示如何将滑模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更高级的控制算法在Simulink中实现和仿真。这可能需要结合MATLAB函数模块(MATLAB Function Block)或编写自定义的S函数。 参数化仿真与优化: 演示如何利用Simulink的仿真参数管理器(Simulation Parameter Manager)、可调参数(Tunable Parameters)以及优化工具箱(Optimization Toolbox)或Simulink Design Optimization,进行多参数仿真扫描和自动优化控制器参数,以达到最佳性能。 第十二章:电力拖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与性能分析 暂态响应仿真: 模拟系统在启动、加载、卸载、给定变化等工况下的动态行为,观察转速、转矩、电流等关键量的变化过程。 稳态特性仿真: 模拟系统在稳态运行时的表现,分析稳态误差、转速精度等。 干扰与鲁棒性分析: 模拟外部干扰(如负载波动、电源电压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评估控制器的鲁棒性。 能量消耗仿真: 结合Simulink的仿真数据记录功能,计算和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能量消耗,为节能优化提供依据。 可视化分析: 充分利用MATLAB的绘图功能(如`plot`函数、Simulink的Scope模块),对仿真结果进行直观、详细的分析,包括时域波形、相平面图、根轨迹图、伯德图等。 第十三章:MATLAB/Simulink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变频调速系统仿真: 以三相感应电动机为例,搭建变频调速系统的Simulink模型,实现V/f控制或矢量控制,并仿真验证其调速性能和动态响应。 案例二:伺服控制系统仿真: 针对机器人关节或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设计并仿真PID或更先进的伺服控制器,实现高精度位置和速度控制。 案例三: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仿真: 仿真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池、逆变器、电动机和传动系统,分析加速、制动、能量再生等过程。 案例四:起重或升降机械控制仿真: 模拟起重机或升降机的控制系统,关注起升、下降过程中的平稳性、安全性以及能量再生。 案例五:工业机器人多轴联动控制仿真: 介绍如何在Simulink中搭建多轴机器人运动控制模型,并实现轴间的协调与联动。 通过这些典型的工程案例,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理论知识和仿真方法,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 结语:面向未来,驱动创新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逻辑、深入的分析、丰富的案例,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精髓与MATLAB仿真技术的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读者不仅能够深刻理解现代工业驱动系统的核心技术,更能够熟练掌握利用先进仿真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技术正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本书也希望能为读者在这一充满机遇的领域中,点燃探索的火花,驱动未来的创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从最基础的直流拖动系统讲起,稳步过渡到更为复杂和现代的交流拖动系统,这使得知识的积累过程非常自然,没有突兀的跳跃感。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明确给出本章的学习目标,这像一个导航仪,时刻提醒读者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接下来的方向。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介绍新的控制策略时,总是会先回顾前一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的闭环。这种反复的知识连接和巩固,极大地增强了记忆的持久性。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故障诊断和系统鲁棒性分析时的那种严谨态度,这体现了编写者深厚的工程经验——因为在实际应用中,系统的“不完美性”恰恰是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清晰的版式设计所吸引。字体排布疏密得有致,图表制作精良,很多复杂的电气原理图和系统框图都清晰可见,这对于需要反复对照查看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阅读体验的提升往往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在内容深度上,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显得非常成熟和务实。它没有沉溺于过多的数学推导细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系统概念的构建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上。例如,在讨论到一些前沿的现代控制理论在拖动系统中的应用时,作者并没有采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而是用非常贴近工程实践的视角来介绍其优势和局限性。这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编辑思路,使得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但阅读负担却相对较轻。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掌握核心技能的工程师来说,这种高效的知识传递方式简直太棒了。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在电力拖动这个领域。我一直觉得这块内容枯燥乏味,公式和理论堆砌在一起,让人望而生畏。然而,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这个专业的世界。从最基础的电机原理,到各种调速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策略,讲解得深入浅出。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困惑点,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清晰的解释和直观的图示。特别是对于各种经典控制结构——比如PID控制器的应用场景和参数整定——的阐述,细致入微,让人读起来很有条理感。我尤其欣赏它对实际工程案例的穿插引用,这使得书中的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力。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很多教科书无法给予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坚固桥梁。

评分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阐述控制算法的直观性上做得尤为出色。我过去阅读过一些关于交流调速的教材,很多描述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导致我很难想象这些算法在实际电机运行中是如何体现的。这本书不一样,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翻译”成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物理过程。作者似乎对教学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或类比来解释复杂的反馈机制和稳定性分析。读完关于异步电机开环和闭环控制的章节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控制台前,能够清晰地预见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远比死记硬背公式要有效得多。它培养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使用者,而是一个能够洞察系统内在逻辑的工程师。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专业能力升级训练,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和“如何去实现”。书中所涉及的参数选择、动态响应分析以及系统集成方面的讨论,都带着一股浓厚的实战气息。我感觉作者仿佛是我的资深导师,在旁边一步步指导我完成一个复杂的电力拖动项目的设计。它所蕴含的知识深度足以满足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需求,但表达方式的亲和力又使得本科生也能够轻松上手。这种高水平的平衡感,在专业教材中是相当罕见的。它提供给读者的,是一套完整的、可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具箱和思维框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