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路读图100例
定价:29.00元
售价:19.7元,便宜9.3元,折扣67
作者:瞿德福著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06672245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瞿德福编著的《数字电路读图100例》是《数字集成电路新的读看图法》一书的姊妹篇,重点是读图,通过大量经典读图示例指导读者正确画图。在本书前部分给出三种检索方法,以利读者有针对性地快速检索i00例中感兴趣的示例。书中100个读图示例中应用了图形符号6种读图方法是本书的一大特点;第二个特点是,除了一般数字电路器件的读图外,还有大量的锁存器和触发器以及多种总线收发器的读图示例,这对读者掌握较难的图的读图方法很有帮助。
内容提要
《数字电路读图100例》作者(瞿德福)为新的“实用数字电路读看图法”的提出者。
该方法以国家标准GB/T 4728.12为逻辑符号和语言 ,具有快速正确的读图功效。
《数字电路读图100例》灵活运用6种新的实用数 字电路读图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100个数字电路读图实例。除了一般的数 字电路 器件的读图外,还有大量的锁存器和触发器以及多种 总线收发器的读图实例,对读者掌握较难的数字电路读图方 法很有 帮助,是宝贵的技术参考资料。作者在100个精心选 编的实例中,将功能、图和标准三者紧密结合,并在例前和 例后分 设了便于查找所需器件实例的检索方式和便于读者自 学、练习的习题及答案,非常有助于读者看图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 实际器件的应用。
本书是电子、电工、电信、航天航空、仪器仪表 、自动控制和检测、机电一体化和家电等电气领域中的工程 技术人 员和工人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解读数字电路 图的良 师益友。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路信号深度解析: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奏》 概述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电路信号理解框架。我们跳出对单一器件或模块的孤立分析,而是聚焦于电路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其内部信号传递、变换和交互的本质规律。通过系统性的理论阐述与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本书将带领读者逐步掌握解读复杂电路行为的关键能力,从而能够更自信地进行电路设计、调试和故障诊断。我们相信,真正的电路功力在于对“信号”的深刻洞察,而本书正是为此而生。 核心理念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信号流”和“信号域”的统一。我们认为,理解一个电路,归根结底是要理解其内部信号在不同“域”(如时域、频域、相域)中的表现,以及这些信号如何从输入端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变换,最终到达输出端。每一个器件、每一个连接,都只是信号流动的节点或通路。因此,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讲解如何从不同维度观察和分析信号,以及不同电路结构对信号产生的典型影响。 本书结构与内容详解 本书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围绕着信号展开,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信号的本质与表征 第一章:信号的物理基础回顾 本章将简要回顾电子信号的物理本质,包括电压、电流、电荷、能量等基本概念。我们将重点强调这些物理量的动态变化如何构成我们所说的“信号”。 内容详述: 电荷与电流: 深入讲解自由电子的运动如何形成电流,以及不同导体的导电特性对电流信号的影响。讨论瞬时电流、平均电流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电路中的意义。 电压与电势差: 解释电压作为驱动电荷运动的动力源,强调电势差的形成机制(如化学能、电磁感应等)。讲解节点电压、支路电压、瞬态电压的变化规律。 能量与功率: 分析电路中能量的存储(电容、电感)和耗散(电阻),以及功率的产生和传输。理解信号的幅值与能量、功率之间的关系。 动态信号的特性: 引入信号的“动态”概念,区分静态偏置和动态信号。讨论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波形等基本属性,并初步介绍这些属性的测量方法。 实际信号的非理想性: 探讨真实世界信号存在的噪声、失真、寄生效应等非理想因素,为后续章节的分析打下基础。 第二章:信号的时域分析 时域分析是理解电路行为最直观的方式。本章将聚焦于信号在时间轴上的变化规律。 内容详述: 基本波形分析: 深入分析直流信号(DC)、方波(Square Wave)、三角波(Triangle Wave)、锯齿波(Sawtooth Wave)、正弦波(Sine Wave)等基本波形的数学表达式、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产生和应用。 瞬态响应: 详细讲解电路对阶跃信号(Step Signal)、脉冲信号(Pulse Signal)等瞬态输入的响应。重点分析RC、RL、RLC电路的瞬态响应特性,包括充电、放电过程,以及时间常数(Time Constant)在其中的作用。 稳态响应: 探讨电路在长时间运行后,其信号行为趋于稳定的状态。讲解在不同输入信号下,电路输出信号的稳态特征。 波形测量与解读: 介绍示波器(Oscilloscope)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何通过示波器观察、测量和分析信号的幅值、周期、占空比、上升/下降时间等关键参数。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初步: 初步介绍如何将复杂周期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正弦信号的叠加(傅里叶级数),以及如何用傅里叶变换来表示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性。这为进入频域分析做好铺垫。 第三章:信号的频域分析 频域分析提供了一种看待信号的全新视角,揭示了信号中包含的各种频率成分及其强度。 内容详述: 频谱概念: 详细解释信号的频谱(Spectrum)是什么,即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理解周期信号的离散频谱和非周期信号的连续频谱。 傅里叶变换的深入: 详细讲解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及其逆变换,如何从时域信号得到频域表示,反之亦然。讨论其在信号分析中的强大应用。 滤波器(Filter)的频率响应: 重点分析低通滤波器(Low-Pass Filter, LPF)、高通滤波器(High-Pass Filter, HPF)、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 BPF)、带阻滤波器(Band-Stop Filter, BSF)的频率响应曲线,理解它们如何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 频谱分析仪(Spectrum Analyzer): 介绍频谱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如何通过它观察和测量信号的频谱特性,识别信号中的谐波(Harmonics)、噪声和干扰。 拉普拉斯变换(Laplace Transform)与Z变换(Z-Transform): 引入拉普拉斯变换(用于连续时间系统)和Z变换(用于离散时间系统),讲解它们在分析系统频率响应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以及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第四章:信号的相位与相干性 除了幅度和频率,信号的相位信息在许多应用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同步、调制和信号叠加等场景。 内容详述: 相位(Phase)的定义与测量: 详细解释信号的相位,尤其是在正弦信号中,相位表示信号在时间轴上的偏移。讨论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的概念。 相干性(Coherence): 定义信号的相干性,理解相干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是固定不变的。讨论相干信号在干涉、全息等现象中的作用。 相位失真(Phase Distortion): 分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同频率分量发生相位偏移(相位失真)对信号波形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和避免相位失真。 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 PLL): 深入介绍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它如何通过跟踪输入信号的相位来产生一个与其同步的输出信号。讨论PLL在频率合成、时钟恢复等领域的应用。 信号的同步: 探讨在通信系统、数字系统等领域,信号同步的重要性,以及实现信号同步的各种技术。 第二部分:模拟电路信号分析 第五章:放大器信号特性 放大器是模拟电路的核心。本章将分析放大器如何处理输入信号,产生放大或衰减的输出。 内容详述: 直流和交流增益: 区分放大器的直流增益和交流增益,分析不同类型放大器(如共射、共集、共基)的增益特性。 频率响应与带宽(Bandwidth): 详细讲解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曲线,理解其带宽的定义以及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低频和高频响应的限制因素(如耦合电容、寄生电容)。 瞬态响应: 讲解放大器对阶跃信号、脉冲信号的瞬态响应,包括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过冲(Overshoot)和振铃(Ringing)。 失真分析: 深入分析放大器产生的各种失真,包括非线性失真(谐波失真、互调失真)和瞬态失真(压摆率限制)。 噪声(Noise): 讲解放大器产生的内部噪声(热噪声、散粒噪声等)如何影响输出信号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 第六章:信号滤波与信号调理 本章聚焦于使用无源和有源元件实现对信号的滤波和优化。 内容详述: 无源滤波器设计与分析: 详细分析RC、RL、LC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的电路结构、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和频率响应。 有源滤波器(Active Filters): 讲解使用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 Op-Amp)构建有源滤波器的优势,包括增益、阻抗匹配和级联设计。分析Sallen-Key、MFB等结构。 信号调理(Signal Conditioning): 讨论在传感器信号接入主处理电路前,需要进行的信号调理技术,如放大、衰减、隔离、滤波、基准电压调整等。 采样与保持(Sample-and-Hold): 介绍采样与保持电路的作用,在模数转换(ADC)过程中如何捕获瞬时信号值。 第三部分:数字电路信号分析 第七章:逻辑门与时序信号 数字电路的核心是逻辑门,其信号是离散的电平。本章将分析数字信号在逻辑门中的转换。 内容详述: 逻辑门(Logic Gates)的输入输出特性: 详细分析AND, OR, NOT, NAND, NOR, XOR, XNOR门电路的逻辑功能,以及它们的输入输出电压范围(高电平、低电平)。 逻辑电平与噪声容限(Noise Margin): 解释数字信号的逻辑高、低电平定义,以及噪声容限对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建立时间(Setup Time)与保持时间(Hold Time): 深入分析时序电路(如触发器、寄存器)对输入信号的时序要求,包括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概念,以及违反时序可能导致的锁存错误。 时钟信号(Clock Signal)的分析: 讲解时钟信号在同步数字电路中的核心作用,包括时钟频率、占空比、上升/下降时间对电路工作的影响。 竞争与冒险(Race Condition and Hazards): 分析在组合逻辑电路中,由于门电路延迟差异导致信号路径竞争,可能产生短暂的错误输出(冒险),以及如何消除冒险。 第八章:时序逻辑与状态转换 时序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的核心,其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输入,还取决于过去的输入(状态)。 内容详述: 触发器(Flip-Flops)与寄存器(Registers): 详细讲解SR, D, JK, T型触发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状态转换表。分析寄存器如何组合多个触发器实现数据存储。 时序分析(Timing Analysis): 重点介绍时序分析的概念,包括时钟周期、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时钟到输出延迟(Clock-to-Output Delay)、建立/保持时间裕量(Setup/Hold Margin)。 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 FSM): 介绍Mealy型和Moore型有限状态机的概念,如何使用状态图(State Diagram)和状态转移表(State Transition Table)来描述和设计时序逻辑。 移位寄存器(Shift Registers): 分析各种移位寄存器(SISO, SIPO, PISO, PIPO)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串并转换、数据延迟等方面的应用。 计数器(Counters): 讲解异步计数器(Ripple Counter)和同步计数器(Synchronous Counter)的原理,以及它们在分频、定时等方面的应用。 第九章:总线信号与接口传输 现代数字系统通常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本章将关注总线信号的特性和接口设计。 内容详述: 总线(Bus)结构与协议: 分析单向总线、双向总线、三态门(Tri-state Buffer)在总线结构中的作用。介绍常见的总线协议(如I2C, SPI, UART)的基本原理和信号时序。 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 讨论在高频总线传输中,信号完整性问题的重要性,包括反射(Reflection)、串扰(Crosstalk)、衰减(Attenuation)等,以及如何通过阻抗匹配、串联电阻等方式改善。 数据编码与解码(Data Encoding and Decoding): 介绍常用的数据编码方式(如Manchester编码、NRZ编码)及其在信号传输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解码器设计。 接口电路设计: 分析TTL、CMOS等不同逻辑电平标准之间的接口设计,以及如何通过电平转换电路实现兼容。 总线驱动器与接收器(Bus Drivers and Receivers): 讲解总线驱动器和接收器的功能,以及它们在高带宽、长距离传输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混合信号电路信号分析 第十章:模数转换(ADC)与数模转换(DAC) 混合信号电路是连接模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ADC和DAC是其中的核心。 内容详述: ADC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ADC(如逐次逼近型SAR ADC, 双积分型Integrator ADC, 流水线型Pipeline ADC, Sigma-Delta ADC)的工作原理,包括采样、量化、编码过程。 ADC性能指标: 讲解ADC的关键性能指标,如分辨率(Resolution)、采样率(Sampling Rate)、量化误差(Quantization Error)、非线性度(Non-linearity)、信噪比(SNR)、有效位数(ENOB)。 DAC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DAC(如电阻网络型R-2R Ladder DAC, 权电流型Weighted Current DAC)的工作原理,包括参考电压、转换电流、输出电压的生成。 DAC性能指标: 讲解DAC的关键性能指标,如分辨率、转换时间、单调性(Monotonicity)、差分非线性(DNL)、积分非线性(INL)。 数字信号对模拟输出的影响: 分析数字输入的微小变化如何通过DAC产生模拟输出的变化,以及数字噪声如何影响模拟输出。 第十一章:运算放大器(Op-Amp)应用中的信号 运算放大器作为核心模拟器件,其信号处理能力在混合信号电路中至关重要。 内容详述: 理想与实际运放的信号模型: 分析理想运放和实际运放的特性差异,如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开环增益、带宽限制、输入失调电压(Input Offset Voltage)、输入偏置电流(Input Bias Current)。 运放作为信号处理器: 重点分析运放在各种电路中的信号处理能力,如反相比例器、同相比例器、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 运放的稳定性问题: 讲解运放电路可能出现的振荡(Oscillation)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如频率补偿不足、正反馈),以及如何通过补偿技术解决。 比较器(Comparator)与迟滞(Hysteresis): 分析比较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引入迟滞(施密特触发器 Schmitt Trigger)来增强抗噪声能力,改善输出信号波形。 第五部分:信号分析的实践与进阶 第十二章:实际电路中的信号干扰与抑制 本章将聚焦于实际电路设计和调试中最常见的信号干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内容详述: 电磁干扰(EMI)与电磁兼容(EMC): 详细讲解EMI的产生源(传导、辐射),以及EMC的基本原则。 接地(Grounding)与布线(Layout): 分析良好的接地和合理的PCB布线对信号完整性和抗干扰的重要性。讲解星型接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等不同接地方式的适用场景。 屏蔽(Shielding)与滤波(Filtering): 介绍金属屏蔽、滤波电容、滤波电感等对抗干扰的常用手段。 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ing): 详细讲解差分信号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抑制共模噪声(Common-Mode Noise)方面的优势,并分析差分对的布线要求。 电源去耦(Power Supply Decoupling): 讲解在电源线上添加旁路电容的作用,以滤除电源噪声,保证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稳定工作。 第十三章:故障诊断中的信号分析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本章将以故障诊断为切入点,展示信号分析的实战价值。 内容详述: 典型故障的信号特征: 分析常见的电路故障(如短路、开路、元件失效、参数漂移)在电路信号上表现出的特征。 示波器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结合实际案例,演示如何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中间节点信号,通过对比正常与异常信号来定位故障。 逻辑分析仪(Logic Analyzer)的应用: 讲解逻辑分析仪在诊断复杂数字系统故障时的优势,如何捕捉和分析总线信号、控制信号的时序。 信号注入与响应测试: 介绍通过向电路注入已知信号(如脉冲、正弦波),然后观察响应,来判断电路功能是否正常的诊断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的诊断思路: 强调在诊断过程中,应从系统整体入手,逐步缩小范围,最终定位到具体的故障器件或连接。 学习建议 本书的编写力求循序渐进,但由于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建议读者: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阅读理论章节的同时,积极动手进行电路仿真(如使用LTspice, Proteus等软件)或搭建实际电路进行验证。 多用工具: 熟练掌握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工具的使用,它们是理解和分析信号的得力助手。 关注细节: 电路分析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把握,每一个电阻、每一个电容、每一次信号的跳变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 建立模型: 在分析复杂电路时,尝试建立简化的模型,抓住问题的本质。 结语 信号是电路的语言,理解信号的流动、变换和交互,是成为一名优秀电路工程师的必经之路。《电路信号深度解析: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奏》致力于成为您在这条道路上的可靠向导。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您不仅能够掌握一套分析信号的工具和方法,更能培养出对电路信号的敏锐洞察力,从而在您的电路设计和开发生涯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