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人身险公司发展模式研究
定价:45.00元
作者:冯祥英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9544136
字数:194000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险业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保险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人身险业,已发展成为亚洲第二大、全球第五大人身险市场。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既创造了令全球瞩目的业绩,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不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更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欣喜的是,《中国人身险公司发展模式研究》作者冯祥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研究思考,对影响人身险公司盈利的业务规模、业务结构、渠道策略、产品策略、团队能力和资本金规模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
内容提要
本书注重系统性研究。全书是在分别研究影响人身险公司盈利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身险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全面分析人身险公司的经营路径和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中国人身险公司发展模式研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全书既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提炼和规律总结,又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归纳和经验梳理,无论对保险从业者、行业监管者,还是理论研究者都具有的借鉴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冯祥英,1968年12月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瑶族,经济学博士。曾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银河证券工作,并驻甘肃负责会宁、静宁两县的扶贫工作。加入保险业后,先后担任中国人寿陕西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国人保寿险陕西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现任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
曾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进行过专题报道。在《经济管理》、《财政研究》、《经济社会制度比较》、《国际贸易》、《中国青年报》等各类刊物发表各类文章40余篇,参与写作出版的著作10余部,1997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人选作品奖。专著有《白宫——美国已故37位总统从政生涯研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大气,书名《中国人身险公司发展模式研究》直接点明了主题,勾起了我对国内保险行业现状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很感兴趣,特别是保险这样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过去几年,我观察到身边保险产品越来越丰富,理赔服务也在不断优化,这背后一定有深刻的行业变革和发展逻辑。这本书似乎能解答我的一些疑问,比如,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大型险企又是如何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险企在发展策略上又会有哪些差异?我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比如从公司治理、产品创新、渠道建设、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如果书中能够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这样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一种专业的、有深度解读的期待,相信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保险业发展脉络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让我联想到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的宏大背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对风险保障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这无疑为保险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特别好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人身险公司是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的?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对险企发展模式的影响?比如,利率的变动、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少子化)等等,这些因素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人身险产品的需求和定价。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模式”的答案,不仅仅是描述现状,更希望能揭示背后的驱动力。例如,有哪些创新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应对市场竞争的?技术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又在多大程度上重塑了险企的发展路径?如果能看到一些关于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的案例,那就太有价值了。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劣势。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保险业的发展水平。而人身险,作为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与家庭的长期规划、个人的健康保障紧密相连。当我看到《中国人身险公司发展模式研究》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保险公司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什么有些产品更有吸引力,而另一些则显得相对保守?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模式”的本质,比如,是靠规模取胜,还是靠精细化运营?是依靠传统的代理人队伍,还是积极拥抱互联网销售渠道?书中的分析是否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是如何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客户满意度的?我更倾向于看到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比如,未来中国人身险公司可能会走向何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它们又将如何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见解。
评分我是一个对社会经济学问题比较关注的读者,保险行业的发展模式,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人身险公司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的功能,其发展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福祉。这本书的题目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非常想知道,在中国这个庞大且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人身险公司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的?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讨论?因为我相信,一个健康的组织内部运作,是支撑其外部发展模式的重要基石。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深度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不同公司的比较研究,来揭示其发展模式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以及面临的挑战。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跳出对单一保险产品的认知,更全面地理解保险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
评分我对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一直充满信心,而金融业,特别是保险业,无疑是这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到《中国人身险公司发展模式研究》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些在中国大地不断涌现、不断壮大的人身险企业。我很好奇,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究竟经历了哪些关键性的决策和战略调整?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在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和监管体系下,它们是如何摸索和创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模式”的创新性解读,比如,是如何在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又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数据和现象,更能通过深入的分析,揭示出不同发展模式背后的逻辑和哲学,为理解中国保险业的未来走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