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老遵义 品味红花岗 汪洋/姚摩等 9787550267237

悦读老遵义 品味红花岗 汪洋/姚摩等 978755026723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遵义历史
  • 红花岗
  • 地方志
  • 文化遗产
  • 红色文化
  • 汪洋
  • 姚摩
  • 贵州
  • 历史文化
  • 旅游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7237
商品编码:2969727039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悦读老遵义 品味红花岗

定价:68.00元

作者:汪洋/姚摩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502672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悦读老遵义 品味红花岗》是一本满含人文关怀的游记散文集。六位作家,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全方面、立体式、绘声绘色地展现了遵义的荣耀与秀美,历史与现状。
2.《金彩盘县》是一本图文结合的优美游记。每篇游记都配以高清照片,感受文字浓浓深情之时获得视觉上的享受。

内容提要


贵州,目前在仍属于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仍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族风情。但是,随着大开发的步伐,贵州的面貌必将发生巨变。是在后发优势且在保持原生态景观的前提下,变得更好,变成真正的“理想城”,还是变成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尚未可知。但,不管朝哪个方向发展,贵州的自然景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都将发生变化。此刻,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下贵州原汁原味的生态风貌,以和将来发展后的贵州做一个对比和关照,是有意义的。

目录


目录

章 视觉红花岗
人文诗意的山水画卷
遵义的绿与红/002
满身的花雨又归来/024
杨柳街·金鼎山·大板水·湘江河
湘山寺·桃溪寺·凤凰山·杨粲墓
金鼎山:也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061
湘山寺:那些年的和尚/066
桃溪寺:是那一池残荷的寂寥/076
菩提寺:寻隐者不遇/084

第二章 听觉红花岗
老城听风雨 唱响新生活
媚遵义/092
亲近长征·相约遵义
迎着歌声的方向·杨柳街慢板
唱着生活,日子发光/117

第三章 味觉红花岗
传神的遵义好味道
遵义的红花岗——不一样的味道/128
面粉饭·蕨粑肉·折耳根
红花岗的味道/146
遵义人的痴/147

第四章 触觉红花岗
难以忘怀的心灵感悟
遵义人的幸福感/164
鸡蛋糕/179
遵义人的衣/191
遵义人的乐天主义/203

第五章 嗅觉红花岗
回味绵长的遵义气息
在遵义,饮一杯卡布奇诺/212
以格调相待/220
甜香/225
寻常巷陌与众人熙熙/232

作者介绍


汪洋

贵州籍旅美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作品多次进入各畅销榜,被译为英、法、越等文字,被誉为继张爱玲、严歌苓之后的第三代海外华裔女作家代表人物。

姚摩

作家家、出版人、编剧。其语言充满诡谲的“魔力”,叙事极具先锋性、实验性。代表作有《理想生活》《浮世欢》等。

文摘


序言



《红色记忆:遵义风物志》 一、 岁月流转,镌刻山河 遵义,这座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城市,承载着太多辉煌与牺牲。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激荡的风云似乎已化作沉静的山水,但那份厚重的红色记忆,却如同遵义的山峦般巍峨,如同赤水的河水般奔腾,从未真正沉寂。 《红色记忆:遵义风物志》并非一本简单的历史叙述,它是一次深入肌理的探访,一次对遵义这片土地与人民情感的细腻描摹。本书旨在通过对遵义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习惯、传统工艺、特色美食以及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符号进行全景式的梳理与呈现,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的遵义风物画卷。我们试图捕捉那些被岁月冲刷却依然坚韧的文化脉络,那些在寻常巷陌中流传的动人故事,那些凝结着这片土地智慧与情感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不仅仅是对遵义过去辉煌成就的回顾,更是一次对当下生活状态的细致观察。我们关注古老的建筑如何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传统的手艺如何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的生机,古朴的民俗如何在人们的生活中承载着情感的寄托,以及那些与革命年代息息相关的地标,如何在今天依然诉说着不朽的精神。 二、 山水之间,风物尽收 遵义,地处黔北,山环水抱,气候宜人,自古便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闻名。本书将带您走进遵义的山水画卷。 山峦叠翠,云雾缭绕: 从雄伟的娄山关,到碧波荡漾的赤水河,再到云雾缭绕的梵净山(虽然梵净山严格意义上不完全属于遵义市的行政区域,但其深厚的文化影响与地缘联系使得我们在此提及),我们将以文字与视觉的结合,展现遵义壮丽的山河之美。娄山关,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赤水河,这条蜿蜒流淌的河流,是长征路上重要的战略通道,也是孕育了独特酱香文化的源头。我们将描绘这里的地貌特征,介绍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当地人民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镇风韵,岁月静好: 遵义地区的古镇,如同镶嵌在时光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仁怀古镇,还是依山而建的习水古镇,它们都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建筑风貌,石板街道、古朴民居、飞檐翘角,无不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宁静。我们将深入这些古镇的街巷,探寻其中的故事,感受那份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 乡村田园,诗意栖居: 遵义广袤的乡村,隐藏着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田园风光。茶园连绵,稻浪滚滚,农家小院炊烟袅袅,一派祥和的景象。本书将展示遵义乡村的多样性,从梯田层叠的山区,到平缓开阔的坝子,描绘出一幅幅宁静致远的乡村画卷。我们将关注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介绍特色的农作物,以及乡村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三、 文脉悠长,薪火相传 遵义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它在这里改变了中国。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会议本身的叙述,而是将视角延伸到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方方面面。我们将寻访遵义会议旧址,追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解读遵义会议精神的深刻内涵,并探讨它对今天中国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将关注遵义地区其他重要的红色遗迹,如苟坝会议旧址、扎西会议旧址等,通过对这些地点的考察,展现革命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足迹与精神。 民族文化,交融荟萃: 遵义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本书将深入探究各民族的传统习俗、服饰、歌舞、宗教信仰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我们将关注苗族的银饰制作,仡佬族的传统歌谣,以及各民族节日庆典的盛况,力求呈现一幅多元文化的和谐画卷。 非遗瑰宝,世代守护: 遵义地区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记忆的载体。本书将重点介绍如遵义刺绣、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赤水竹编、以及遵义的酿酒技艺(如酱香型白酒的酿造)等。我们将探访非遗传承人,了解他们的创作过程,感受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并探讨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新时代得以传承与发展。 四、 食韵飘香,舌尖上的遵义 “民以食为天”,美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的美食,既有川菜的麻辣鲜香,又独具黔菜的酸辣醇厚,更融入了当地独特的风味。 特色佳肴,回味无穷: 遵义的特色菜肴数不胜数,从醇厚浓郁的羊肉粉,到麻辣鲜香的遵义干锅,再到鲜嫩爽口的遵义豆花,每一样都承载着浓厚的地域风味。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经典菜肴的制作方法、食材选择以及背后的故事。我们将深入探寻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老字号餐馆,品尝最地道的遵义味道。 酱香酒韵,举杯邀月: 提到遵义,怎能不提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遵义酱香酒,享誉海内外。本书将介绍酱香酒的酿造工艺,探寻其独特的风味成因,并讲述遵义人民与酿酒文化的情感连接。我们将带您走进酒厂,了解从高粱到美酒的奇妙旅程,感受那份醇厚与匠心。 时令风味,舌尖上的四季: 遵义的饮食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味。春季的新鲜蔬菜,夏季的瓜果飘香,秋季的丰收喜悦,冬季的温补滋养,都体现在遵义人的餐桌上。本书将关注遵义的时令饮食文化,展现不同季节的特色食材与烹饪方式。 五、 时代印记,传承与发展 《红色记忆:遵义风物志》并非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当下遵义发展变化的关注。 红色旅游,传承精神: 如今,遵义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感受红色文化。本书将探讨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如何更好地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创新发展,活力涌动: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遵义也在积极拥抱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本书将展现遵义在现代农业、旅游业、工业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地人民为创造更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我们将关注遵义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进步。 文化纽带,连接你我: 本书希望通过对遵义风物的全面呈现,搭建一座连接读者与遵义的桥梁。我们希望它能够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本书,您将不仅仅了解到遵义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更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精神力量与文化魅力。 《红色记忆:遵义风物志》是一次关于遵义的深度对话,它邀请您一同走进这座充满故事的城市,一同品味它的风土人情,一同感受它的红色记忆,一同聆听它在新时代绽放出的勃勃生机。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册书,最大的感受便是其叙事的节奏感和语言的张力。它并非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内在的韵律和力量。有些章节,文字如同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将人带入一种酣畅淋漓的情境之中,读起来酣畅快意,酣畅淋漓。而另一些篇章,则像是老旧留声机里传出的悠扬曲调,婉转低回,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哀愁和怀旧,每一个词语的停顿和呼吸都恰到好处,让你不得不放慢速度,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意。我特别留意到作者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世态炎凉方面的笔触,那份世故而不世故的洞察力,着实令人拍案叫绝。他们没有对人性做简单的脸谱化处理,而是展现了复杂、矛盾而又真实的人性侧面。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即便是对历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被故事的张力所吸引,如同观看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每一个角色的命运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弦,让人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到深夜。

评分

这本厚重的文集,初捧在手,便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装帧朴素却不失典雅,仿佛在提醒着读者,这里面承载的不是轻飘飘的轶闻,而是岁月打磨后的真知灼见。我尤其欣赏作者们那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情怀,他们笔下的场景,无论是清晨薄雾中缓缓苏醒的街巷,还是傍晚炊烟袅袅升起的院落,都描摹得细腻入微,仿佛能嗅到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书中对一些久远习俗的追溯,尤为引人入胜,那些如今在现代化浪潮中逐渐消逝的仪式感,被文字重新唤醒,让人在阅读时,不禁产生一种“故地重游”的错觉。这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深情的致敬,是对逝去时光温柔的挽留。那种对故乡风物近乎偏执的热爱,透过字里行间流淌出来,感染力极强,让人在炎炎夏日里,也感到一丝来自北方深处的清凉慰藉。这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坚守,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趋同化严重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能可贵。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在于它对“地方性”和“普遍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作者们似乎在告诉我们:越是扎根于最具体、最本土的风土人情,其所蕴含的人类共通情感就越能引起广泛的共鸣。虽然文字描绘的是一个特定地域的变迁与记忆,但其中所折射出的关于成长、失落、坚守与和解的主题,却是全人类共同的经验。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联想到自己故乡的某个角落,某个曾经熟悉的面孔,那份情感的连接是超越地域界限的。这种将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使得本书的格局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再仅仅是一部地方志,而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记忆和身份认同的当代寓言。它激励着每一个读者去审视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却又至关重要的角落,去珍藏那些独属于自己的、无法被复制的记忆碎片。

评分

从装帧设计上来看,这本书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开本适中,便于携带,但内页的纸张质感却相当考究,拿在手上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触感,非常适合长期阅读和收藏。更值得称赞的是其排版艺术,字体大小选择得当,行距疏密有致,即便是篇幅较长的段落,读起来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价值的认可。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老照片和手绘插图,虽然数量不多,但张张都是精品,它们与文字形成了绝妙的互文关系,有些地方,一张泛黄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为文字增添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历史厚重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让人在阅读之外,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调性,透露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平和。它没有过度渲染过去的苦难,也没有盲目赞美当下的繁荣,而是以一种近乎哲学的超然视角,审视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体命运的沉浮。在那些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中,作者们巧妙地将宏大叙事与微观个体经验结合起来,使得冰冷的历史文献瞬间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生活细节的捕捉,比如某处老茶馆里特有的吆喝声,或是某个季节里特有的时令小吃味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构筑了那个时代的鲜活底色,是任何官方史料都无法替代的珍贵财富。翻阅此书,感觉像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对饮,他娓娓道来,不急不躁,每一句话都像是从生命体验的深处提炼出来的精华,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和深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