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英汉词典(精)

新世纪英汉词典(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壮麟 编
图书标签:
  • 词典
  • 英汉词典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英语学习
  • 参考书
  • 新世纪词典
  • 精编
  • 双语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外语教研
ISBN:9787513597821
商品编码:29697082263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新世纪英汉词典(精)
  • 作者:编者:胡壮麟
  • 定价:129
  • 出版社:外语教研
  • ISBN号:978751359782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5-01
  • 印刷时间:2018-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1968

内容提要

胡壮麟主编的《新世纪英汉词典(精)》由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英国柯林斯出版公司合作出版, 是新世纪系列英汉词典的中型本。中英双方专家各展 所长,通力合作,依托世界上规模宏大的英语语料库 the Collins Corpus,借助现代化的词典编纂平台, 共同完成了这部词典的编写。
     词典选词科学,释义精当,内容准确规范。为方 便中国读者学习使用,特设“词语辨析”和“文化提 示”专栏,添加搭配词、近义词等义项区分导航,助 力查阅者区分义项,深入掌握词语用法,提升英文写 作、口语表达与翻译水平。同时,词典收录大量新词 ,及时反映语言动态。
    

目录

词条结构
词典使用说明
音标及读音
词类标签
语体标签
学科标签
语言标签
地域标签
A-Z词典正文
附录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
常见前缀和后缀
常用词
不规则动词
英国传统郡名
美国州名
计量单位公制英制换算表
《圣经》卷名一览
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对照表
短信中的缩略语


经典文学巨著:《战争与和平》导读 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译者:[请在此处填写您所选择的权威译本的译者信息,例如:周扬 译] 版本:[请在此处填写您所选择的版本信息,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 --- 一、 历史的洪流与个人的命运 《战争与和平》并非仅仅是一部小说,它是一部恢宏的史诗,是俄国十九世纪初叶社会生活的一部全景式画卷。托尔斯泰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将宏大的拿破仑战争历史背景与俄国贵族家庭错综复杂的个人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其对“战争”与“和平”两种人类基本状态的深刻探讨与辩证统一。 “战争”部分,栩栩如生地再现了1805年至1812年间俄法之间一系列关键战役,从奥斯特里茨的惨败到博罗季诺的血战,再到莫斯科的焚毁与法军的溃败。托尔斯泰摒弃了传统史学家关注英雄人物和战略部署的叙事模式,转而将视角聚焦于普通士兵、低级军官乃至平民的真实感受。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沙皇贵族在战争决策中的盲目与虚妄,同时也颂扬了库图佐夫等少数真正理解人民意志的将领所展现出的朴素智慧。战争在托尔斯泰笔下,不再是荣耀的殿堂,而是充斥着混乱、恐惧、生理折磨与道德困境的炼狱。 “和平”部分,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沙龙、乡村庄园以及家庭内部。我们目睹了以别祖霍夫、博尔孔斯基和罗斯托夫家族为代表的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婚恋、继承、社交应酬,以及他们内在的精神探索。托尔斯泰以近乎百科全书式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贵族的服饰、礼仪、哲学思辨乃至园艺布局,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上流社会生态。 二、 永恒的精神探寻者:主要人物群像 本书的伟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塑造的一系列鲜活、复杂且不断成长的文学形象。他们并非扁平的符号,而是在历史的磨砺中痛苦挣扎、最终寻求真理的灵魂: 1. 皮埃尔·别祖霍夫 (Pierre Bezukhov): 他是全书精神探索的轴心。这位私生子继承了巨额财产,却是一个笨拙、天真、外表不修边幅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生都在追寻人生的意义。他曾热衷于共济会、空想的改革,经历过失败的婚姻,甚至在莫斯科的火光中与拿破仑擦肩而过。皮埃尔的历程,是从贵族精英的空洞迷惘,走向民间朴素智慧与真正爱意的漫长回归。他的成熟,象征着对生命真谛的体悟。 2. 安德烈·博尔孔斯基 (Andrei Bolkonsky): 这位英俊、高傲、极具才华的王子,怀揣着对“图隆的荣誉”(即拿破仑式的个人荣耀)的渴望。他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以逃离沉闷的家庭生活和虚伪的社交圈。然而,在奥斯特里茨的蓝天下,他看到了自己追求的虚妄,心灰意冷。在后来的战争中,他经历了个人的救赎与宽恕,最终在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中走向平静的终结。安德烈的痛苦,是对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局限性的深刻反思。 3. 娜塔莎·罗斯托娃 (Natasha Rostova): 娜塔莎是生命的活力、直觉与纯粹情感的化身。她充满热情、爱美、易受感染,她的成长历程充满了青春的错误、热恋的狂喜和深刻的痛苦。她并不像安德烈那样热衷于形而上的思辨,她通过本能的、身体的、情感的反应来体验世界。最终,在经历了情感的沉浮后,她回归家庭,成为一位富有生命力的母亲与妻子,展现了托尔斯泰眼中女性角色在“和平”生活中的价值。 4. 海伦·库拉金娜 (Hélène Kuragina): 海伦代表了上流社会中令人目眩神迷却毫无内涵的虚假之美与道德沦丧。她的美丽是冰冷的,她的行为完全服务于自我满足与社会权力的巩固。她是与皮埃尔、安德烈精神追求形成鲜明对比的反面教材。 三、 哲学的深层思辨:历史观与自由意志 《战争与和平》的独特性,在于其穿插在叙事中的大量哲学论述,这些论述构成了托尔斯泰的史学与哲学宣言: 1. 反对“英雄史观”: 托尔斯泰猛烈批判了将历史进程归因于少数“伟大人物”(如拿破仑或亚历山大一世)意志的观点。他认为,历史是由无数个体的、微小的、看似随机的事件和行动汇聚而成的巨大洪流。个体的“天才”在历史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2. “必然性”与“自由意志”的悖论: 小说探讨了人类行为中“必然性”与“自由意志”的复杂关系。托尔斯泰主张,从历史宏观角度看,事件的发生是遵循某种不可抗拒的规律(必然性);然而,从个体微观角度看,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自由选择的。他认为,历史的规律性正是建立在无数个体的自由选择之上,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层面。 3. 群众意志与“人民战争”: 托尔斯泰强调了普通人民(特别是俄国农民和士兵)的集体意志在决定历史走向中的决定性作用。他推崇库图佐夫能够“顺应潮流”的领导艺术,即不去强行干预历史的既定方向,而是成为人民集体意志的体现者。 四、 文学技巧的登峰造极 托尔斯泰在叙事手法上的创新令人叹为观止: 全景式的多线性叙事: 故事线索超过数百人,但脉络清晰,史诗感强烈。 内心独白与“自由间接引语”: 作者频繁地潜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人物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模式进行叙述,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无比真实可信。 鲜明的对比艺术: 宏大的战场与温馨的家庭场景交替出现;高尚的道德追求与世俗的贪婪欲望并存,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张力。 “俄语与法语的交织”: 小说大量使用当时的俄国上流社会通行的法语对话,不仅再现了历史场景,也借此讽刺了贵族阶层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结语:永恒的生命赞歌 《战争与和平》的最终落脚点,是对简单、真实、充满爱意的生活的肯定。经过战争的洗礼、哲学的拷问,皮埃尔和娜塔莎最终找到了归宿:在家庭的温馨中,在对后代的养育中,在脚踏实地的生活中,领悟了生命真正的意义——那不是图隆的荣耀,而是爱与连接。 这部鸿篇巨制不仅是理解俄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必读之作,更是对人类处境、道德选择与生命价值进行永恒追问的伟大文献。它以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展现了托尔斯泰对“生命”本身的热爱与敬畏。

用户评价

评分

装帧设计上,我觉得它处理得非常巧妙,兼顾了实用性和耐用性。封面材质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皮革感,即使经常翻动,也不会轻易出现磨损或卷边的情况,这对于我这种习惯把词典带在身边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内页的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字迹清晰锐利,黑白分明,即便是很小的注音符号或者缩写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也不会造成视觉疲劳。不过,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我希望它在某些跨文化交流的词条中,能增加一些更具象化的插图或者图表来辅助理解,尤其是在描述一些抽象概念或历史事件相关的词汇时,视觉辅助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总体而言,作为一本工具书,它在物理层面上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评分

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它的索引系统和检索方式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要查找一个不确定的词的词根或词缀,也能通过附录部分快速定位到相关规则,形成一个网状的学习结构。这使得它在辅助我进行系统性语法和词汇扩展学习时,表现得比单纯的A-Z查阅更有系统性。我曾尝试用它来辅助阅读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经典文学作品,发现它对古旧词(archaic terms)的处理也相当到位,提供了清晰的时代背景说明,避免了理解上的偏差。可以说,从应对日常交流到攻克学术难题,这本书都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它更像是一套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的浓缩精华,而非仅仅是一本查找词义的字典。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入手这本词典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同类产品太多,各有千秋。然而,它的广度和深度很快就让我改变了看法。我发现即便是那些我自认为已经掌握得相当不错的词汇,在它的条目下也能发现新的理解角度。比如,它对动词的搭配(collocations)梳理得极为精当,这一点在写作时尤其重要,能立刻提升句子的自然度和地道性。我记得有一次我写一篇商业报告,卡在一个副词的用法上,传统的速查工具都告诉我A和B都可以,但这本书却明确指出了在特定语境下,使用B会显得更加正式和准确,并给出了权威来源的佐证。这种对细微差别的把握,才是区分“会用”和“用得好”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应该怎么用”以及“在哪里用”。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真是没得挑,那种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感到踏实,不是那种廉价的塑料感。我尤其欣赏它在词条释义上的细致入微,特别是那些涉及到专业领域或者文化背景的词汇,它没有简单地给出直接翻译,而是辅以了相当深入的解释和例句。举个例子,对于一些复杂的习语,它能清晰地剖析出其字面意义和实际引申义的演变过程,这一点对于想要真正掌握英语精髓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且,编纂者似乎对现代语言的演变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新收录的俚语和科技词汇更新得非常及时,不像有些老旧词典,查起来总觉得慢了半拍,跟不上时代。每次翻阅它,都能感觉到背后付出的巨大心血和严谨的态度,让人对这份知识的权威性深信不疑。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书,更像是一位沉默但学识渊博的导师,随时准备为你答疑解惑,引导你深入探索语言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用法注释”的重视程度。很多学习者都面临一个问题:查到了词义,却不知道如何自然地融入自己的表达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不仅提供了标准例句,还特意设置了“易混淆辨析”的板块。我特别喜欢看它对近义词的深入比较,比如“Acknowledge”、“Admit”和“Confess”之间的微妙情感色彩和使用场景差异,阐述得极其到位,让人豁然开朗。这种对比式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辨别能力和准确性。这种超越一般词典简单释义的深度挖掘,体现了编纂团队对语言学习者痛点的深刻理解,着实是下了苦功的。它迫使你思考,而不仅仅是记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