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五代时代
定价:20.00元
售价:13.6元,便宜6.4元,折扣68
作者:司马光,柏杨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47020739
字数:
页码:171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正统”观念,在五代时代又受到挑战,朱全忠(朱温)篡夺了唐王朝政权后,中国四分五裂,七十余年问,原来统一完整的国土上,同时或前后出现了十六个独立王国、独立帝国,或独立的政治实体。跟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局势完全类似。只有一点不同的是:欧洲知识分子没有正统观念,而中国有,所以十六国在历史上不能立于平等地位,而把居于中原一连串前仆后继的五个短命帝国称作“五代”,即五个正统王朝,其他的十一国,则全是非正统的偏霸。传统史学家遂妄自改变他们的国名、曲解他们的行为,造成史籍无法符合事实的严重后果。
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正统”观念,在五代时代又受到挑战,朱全忠(朱温)篡夺了唐王朝政权后,中国四分五裂,七十余年间,原来统一完整的国土上,同时或前后出现了十六个独立王国、独立帝国,或独立的政治实体。跟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局势完全类似。只有一点不同的是:欧洲知识分子没有正统观念,而中国有,所以十六国在历史上不能立于平等地位,而把居于中原一连串前仆后继的五个短命帝国称作“五代”,即五个正统王朝,其他的十一国,则全是非正统的偏霸。
导读
第二次宦官时代结束
迁都洛阳
朱全忠诛杀李晔
唐亡 后梁帝国成立
三月二十一日,氏叔琮撤退。李嗣昭及周德威率军追击,追到石会关(山西省榆社县西),氏叔琮在高冈上故意留下几匹战马及几面军旗。李嗣昭等认为定有埋伏,才收兵回去,再夺回慈、隰、汾三州。从此之后,一连数年,李克用不敢再跟朱全忠争霸。
李克用用军政总部公文向幕僚们征求意见,说:“不储蓄粮食,怎么能集结民众?没有武器铠甲,怎么能克敌制胜?不肯修筑城池,怎么能抵抗外来侵略?是非利害,请各位讨论!”机要秘书(掌书记)李袭吉献策,大略说:“国家是富是贫,不在仓库充实不充实;军队是强是弱,不在士卒数目多少。人民归附有恩德的,连神仙都讨厌骄傲自大的人。如果只知道向人民横征暴敛,则人民就宁愿盗贼当家。如同猛虎,所以散发鹿台财产,周王朝得以兴起(参考前二。四年十二月。典故出自《尚书·武成》);齐国仓库失火焚烧,晏婴进宫向国君祝贺。”(李袭吉用典有误,这是晋国的事。《韩诗外传》:晋国三十一任国君【平公】姬彪的仓库失火,三天三夜才把它扑灭,皇子姬晏在绸缎上写下贺词说:“我听说,帝王把财富藏到天下,国君把财富藏到民间,农夫把财富藏到仓库。而今,人民普遍穷困,而征收赋税仍没完没了。从前,姒履癸【夏王朝末任帝桀帝】、子受辛【商王朝末任帝纣帝】残害人民,终于被人民诛杀。今天上天降火焚烧国库,是国君的洪福!”)
李袭吉又说:“我认为变法不如培育人才,改革不如依照旧规(司马光恐怕服膺这两句)。韩建(镇国【总部兴德府】司令官)积蓄无数钱财,却个投降朱全忠(参考去年【九○一年】十一月);王珂(护国【总部河中府】司令官)不断变法改革,却归顺盗贼(参考去年二月);中山(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古_中山王国所在)城墙不能说不高(王处直归降朱全忠事,参考九○○年十一月),蔡州(河南省汝南县)的军队不能说不多(指秦宗权称帝失败,参考八八八年十二月),这些眼前的例证,十分明显,可以作为警戒。称霸的国家,从不会贫穷;强悍的将领,手下没有衰弱的士兵。希望大王崇尚道德、爱护人民,铲除、减免差役,在沿边险要的地方设置工事,巩固边界防务,加强士卒战斗训练,辅导农夫勤奋耕田。物色武官平定祸乱,遴选文官治理人民,金钱粮草出纳,都应有详细严格的法定程序,民刑官司都应遵照中央颁布的法律规章。诛杀、赏赐,都出自统帅裁决,则下面的人就不可能作威作福、枉法。大王亲近的人如果都是正人君子,其他的人就不会忧虑自己被诽谤陷害。顺应天道法则运行,则欺诬害都会绝迹。尊敬鬼神,禁止一些荒谬杂乱的祭祀,国家虽不追求富有,也会富有;人民虽不追求平安,也会平安。对外击破元凶大恶(指朱全忠),对内振兴颓废的风俗,大王的声名势将高过五霸(春秋时代五霸:齐国姜小白、晋国姬重耳、秦国赢任好、楚国芈侣、吴国吴光),道德也会‘八元’(参考一八四年五月注)。至于加强税收、修订房租、增加专卖收入、丈量耕地面积、开疆拓土、建立国家,恐怕并不是迫切的事。
坦率地说,我原本对这类历史题材的书籍抱持着一丝保留态度,总担心会陷入那种干巴巴、全是年代和人名的枯燥叙述中。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作者的笔触如同高明的画家,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群像。那些帝王将相、草莽英雄,他们的权谋心计、爱恨情仇,都跃然纸上,仿佛我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亲眼目睹着大唐的衰落与新势力的崛起。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战役描写,作者没有堆砌军事术语,而是着重刻画了指挥者的心路历程和士兵们在生死边缘的挣扎,那种代入感极强,让人读来热血沸腾,唏嘘不已。他对于社会风貌的描摹也极为细腻,市井的喧嚣、士族的奢靡、农民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构建出一个立体而真实的社会图景。这哪里是历史书,分明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必然。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可读性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显然是建立在扎实的史料考据之上的,书中引用的各种文献和出土文物信息,都让论证显得坚实有力,这对于追求严谨性的读者来说是巨大的福音。但最妙的是,作者巧妙地将这些严谨的分析融入到流畅的叙事之中,从不让人感到晦涩难懂。比如,当他探讨某一制度变革的深层原因时,会穿插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或地方志片段作为佐证,立刻就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了。我发现自己不仅在“了解”历史,更是在“思考”历史。这本书促使我去质疑既有的结论,去探究那些被传统史书忽略的边缘视角。每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停下来反复回味,思考作者的论点与我脑海中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如何碰撞、融合的。这种主动参与历史解读的过程,是其他很多通俗历史读物所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一种典雅而又兼具现代冲击力的混合体。它既保留了对古典文献的敬畏和对历史语境的尊重,用词考究,绝不含糊;同时,在分析和评论时,又融入了非常犀利的现代洞察力,使得那些陈旧的事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作者在处理人物评价时,展现出了极大的克制与公正,他从不轻易下定论,而是呈现出多重证据和不同学派的观点,将判断权交还给读者。这种“留白”的处理,给予了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也避免了陷入单一的历史宿命论。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对一些边缘人物或被遗忘的群体所给予的关注,他们不再是历史长河中模糊的背景板,而是被赋予了血肉和思想的个体。这种对全景式历史的追求,让整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提升了,不再局限于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而是深入到了社会的肌理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的质感,配合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光是摩挲着封面,就能感受到设计者在细节上的用心。内页的纸张也选得极好,墨迹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让读者在沉浸于文字内容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放松。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言部分的处理,没有过多冗长的前言,而是直截了当地将我们带入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背景中,那种叙事节奏的把控,高明得很。全书的章节划分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逻辑性极强,每一章的过渡都如同水到渠成,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去探寻下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总而言之,光是作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它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更不用说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了。
评分从整体结构来看,这本书的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之间的切换极其流畅自然,堪称一绝。当你沉浸在对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全局把握中时,作者会突然将镜头拉近,聚焦于某位重要人物桌案上的一封信件,或者一个家族的兴衰史,这种视角的切换,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张力。它不像有些历史书那样,要么过于宏观而显得空泛,要么过于细碎而缺乏整体感。这本书做到了兼得:既有对时代脉络清晰的梳理和把握,又有对具体细节生动的展现。我发现自己很容易被带入到那个特定时间点的氛围中,感受到那种时代转折期的不安与躁动。读完后,我有一种清晰的收获——不仅仅是记住了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名,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直觉理解。它成功地将厚重的历史知识,转化为一种可以感知的、有温度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