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9
敬重與惜彆:緻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書名:敬重與惜彆:緻日本
定價:29.80元
售價:20.3元,便宜9.5元,摺扣68
作者:張承誌
齣版社: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5725126
字數:
頁碼:28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敬重與惜彆:緻日本》是中日關係,始終是每位中國人都應該直麵的一個現實、中日兩國百年恩怨的前世今生、兩國未來趨勢具預見性的著作。
張承誌數次居留日本經曆的一部心血之作,獨自的體驗裏,凝結著對天下大勢的估計。
《敬重與惜彆:緻日本》是作傢張承誌總結八十年代以來幾次居留日本經曆的一部心血之作。雖然沒有麵麵俱到,但若乾章節勾勒瞭中國讀者渴望瞭解的一些日本曆史文化梗概;盡管時而披瀝胸臆,但獨自的體驗裏,凝結著對天下大勢的估計。不同於往昔的名人旅日譚,也不同於當今的學者論文集,雖是一冊散文,但力求處處考據。此書以良知與自省為武器,把中國同時作為剖析和批判的對象,大聲疾呼著曆史的大義、國傢的和平,以及民族精神的升華。
章 引子:東蘇木以東
第二章 三笠公園
第三章 長崎筆記
第四章 赤軍的女兒
第五章 四十七士
第六章 解說·信康
第七章 文學的“惜彆”
第八章 亞細亞的“主義”
第九章 束尾:紅葉做紙
跋
張承誌,1948年鞦生於北京。高中畢業後在內濛古烏珠穆沁草原下鄉,放牧四年。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係。現為自由撰稿人、散文作傢,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北京作傢協會副主席。1978年以來,多次獲得全國短篇、中篇小說奬及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奬。1995年獲首屆愛文文學奬。1983年、1991年兩次長期居留日本,任東洋文庫外國人研究員。1993年任日本愛知大學法學部助教授。迄今齣版著作(單行本)約八十部,主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心靈史》、《誰是勝者》、《聾子的耳朵》、《鮮花的廢墟》等。其中在日本齣版的有:《モンゴル大草原遊牧誌》、《黒駿馬》、《紅衛兵の時代》、《殉教な中國イスラーム》、《迴教から見た中國》、《北方の河》、《鞍と筆》。
(一)
初遇服部幸雄,是在一個讀書會上。
如今迴憶著,那迴講演的組織者確是茉莉會。那個會名,意味著他們對喝茉莉花茶的中國的興趣。講罷時記得有鼓掌,聽眾們仿佛也滿足。我雖然眉飛色舞,其實心情黯淡。麯終人散,我要的不過是賴以支撐漂泊的講演費。那種講演,那種對日本讀書人鬍扯一番烏珠穆沁牧人掌故的行為,於我雖是熟練慣技,但卻常誘發莫名的煩惱——草原、我、日本,這三者之間,太不協調瞭。
講颱下,一個白發的老頭走近來,遞給我一張名片。
我和服部老人相遇的時候,全然沒想到會與他發生一段友誼,更不能想象會因他激起寫作的衝動。他走過來,對我說的話是:
“您講演時總說到:在東烏珠穆沁的東部,有一個新蘇木。我怎麼記得有噶黑勒蘇木,有農乃蘇木……而沒有新蘇木呢?”
顯然這是個熟悉東烏旗的人,但在日本這並不新鮮。我急著想迴傢,不想花費口舌。我哦哦著,敷衍著他嘮叨的一串地名。但是他接著說齣的下一句,不能不使我停住瞭腳:
“我和你,在東烏珠穆沁,在同一個地方,送走瞭青春!……”
他的那個“東”字不是用日語而是用濛語說的,ju,說得特彆清楚。這有點像我,總喜歡強調我們是在“東部的”烏珠穆沁插隊,生怕彆人誤認我們是barahusuu(西部諸旗)的二等草原沙窩子齣身。說實在的,開始我懷著的是一絲嘲諷。雖然我意識到這個人與東烏旗有著糾葛。
我端詳著他,問道:“您在東烏珠穆沁住過?在哪裏?”
“在你說的東邊的蘇木以東,你知道農乃蘇木嗎?”
“當然知道。您說的農乃蘇木,離我所在的新蘇木,隻有一百二十裏,用公裏算是六十公裏……在一九年的鼕天,我騎馬去過那兒一次,但是它已經叫做……”
這就是我和服部幸雄老頭的次談話。
他滿嘴的蘇木,就是濛語的“廟”(sum)。他會說一點濛語,尤其喜歡反復地用濛語說東烏旗的一些地名。我也喜歡這樣。那天有點像比賽誰說齣的濛古地名多,而不是要交流青春。我恍惚聽他自我介紹是當年的關東軍,就住在我們公社以東的、過去叫農乃廟的烏拉蓋牧場。
當然,關東軍聽不懂公社化以後的地名,而知識青年也不熟悉寺廟的事。幸好我當年對什麼都感興趣,多少還知道幾座喇嘛廟,否則在日本還真沒辦法和“下鄉”的關東軍對話!
服部的話題其實並不多。聊起來,有時不知他是陶醉於濛語,還是暗中迴避詢問。接觸多瞭,甚至我覺得他是個封閉很深的人。不過是因為我講話中提及的地名離他的記憶太近瞭——這使他興奮。至於這興奮本身究竟是什麼,它導緻什麼結論和思想,他不清楚也不在意。好像,他也找不著詞兒,所以酸溜溜地隻是嘮叨“送走瞭青春”。
您是日本關東軍,我是北京新牧民,咱倆能算有共同青春嗎?頂多是有著共同的青春地點而己!……我暗自揶揄。那時人在花之東京,那裏無奇不有。應酬一番之後,我便忘掉瞭他,不管他怎麼在農乃廟吃過奶豆腐。
(二)
好像接到過一兩個明信片,依稀寫著服部的名字。迴國後有一兩年,偶爾感到他似乎在尋找我。但那時對一些語焉不詳的來信,我不僅顧不上迴復,甚至不在意是誰寄來的。直至有一年電話中響起他的聲音,互相已經說瞭一陣子,但我其實並沒想起這個“服部”是誰。
不過,再次見麵後“東”烏珠穆沁的話題,又使我們熱鬧起來。
他大咧咧地盤著腿坐在中協賓館的沙發上,語氣短促,滔滔說著。一頭銀發散亂,隻是嗓音和那年東京一模一樣。他不在意地說:“他們總想讓我講過去的事,我不答應。”邊說著,他一邊靠嚮我:
“他們怎麼會理解呢?”
那口氣給人一種暗示或誤解。他好像在說:理解他的,唯有也在“東烏珠穆沁”打發過青春的我。不能說沒有一點感動。很難總是敷衍,我開始想瞭解他瞭。“您那時,名義上是關東軍……”
“關東軍情報員。”他正式地說。這個詞,即便後來若乾年後和他暢談瞭若乾次,我也沒有完全弄懂。什麼什麼“員”,就像“研究員”一樣,並不標明階級學銜,隻是一種職業性質的描述。
“那麼在烏珠穆沁,具體地說,您那時乾什麼呢?”
“那邊是外濛古,嘿,蘇聯軍。我們趴著,嘿。”
他雙手握成望遠鏡的筒狀。觀察哨?把守國境?……我再追問時,話頭已經移開瞭。“哈,霍洛特,好吃吧?哈哈,好捏,吃過吧。”霍洛特(horod)是奶豆腐,好捏(honi)是羊。“當然吃過。”我煩他打斷瞭關東軍的話題。但我覺得他倒不像閃爍其詞,而不過是要享受說著這些詞兒的滋味。
對他做齣這一心理判斷,費瞭我很長時間。是這麼迴事麼?一些古舊的詞兒堵在心裏,要找個地方,用嘴巴說它一說。說的時候需要一個聽眾——或者說,是需要一種確認。所以,同在一地、同在“東”烏珠穆沁的“東邊”住過的我,就成瞭必需的存在。
他凡來中國必要會我。每次都一樣,說一陣子東烏珠穆沁,再說一些彆的。我和他的交流斷斷續續,更因他的這種習慣,一次次的話頭接不上茬。
我漸漸漫不經心,雖然現在不禁後悔。每次揮手告彆後,我就忙自己的事,而把他忘卻淨盡瞭——直至他再來到中國,又一次撥響我的電話。
那一年在北京,三裏河的宴賓樓,還沒墮落為“啃得雞”。我倆在飯館吃著,話題全在濛古。
我給他夾菜:“這是燒羊肉。”他看著夾在筷子裏的肉,古怪地一笑。似乎關東軍情報員接受瞭一個信號。“羊肉!……嘿嘿,馬哈以德(吃肉)……好捏乃馬哈(羊肉)。”
他享受著被喚醒瞭的兩個濛語詞兒。其實,他的烏珠穆沁記憶,隻有很少的一些細節。我開始詢問他屢來中國的目的。
沒想到——老頭子把一條腿墊坐在椅子上,毫不在意喧雜的餐廳,接著羊肉的開頭,他給我講述瞭一個一匹狼般獨往獨來、在青海境內逐村支教、扶貧助窮的個人行動。他顯然並不自覺瞭不起,好像這些事隻是在與我談論東烏珠穆沁之外的小事末節。我有些頭暈,原關東軍分子在中國支援貧睏地區的教育——這不同尋常的行為令我吃驚。
“教育可是重要的!……”他晃著大腦袋,嚴肅地對我說教。
“那您怎麼具體做呢?是辦瞭所學校,還是……”
但是這老頭的自語癥又來瞭。三裏河夜間的街道上,寒風掀動他飄飄的一頭銀發。他解釋般笑道:“我討厭帽子!”我發覺,老頭是個很有魅力的男性。我打算認真和他做忘年交瞭,也對他自我開張的事業開始感興趣。但是我瞭解他的梗概,還要等到下一次。
章 引子:東蘇木以東
第二章 三笠公園
第三章 長崎筆記
第四章 赤軍的女兒
第五章 四十七士
第六章 解說·信康
第七章 文學的“惜彆”
第八章 亞細亞的“主義”
第九章 束尾:紅葉做紙
跋
敬重與惜彆:緻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