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 卢昌海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 卢昌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卢昌海 著
图书标签:
  • 天文学
  • 太阳系
  • 行星科学
  • 宇宙探索
  • 科普
  • 科学
  • 卢昌海
  • 外行星
  • 系外行星
  • 观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38215
商品编码:2969254879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

定价:29.00元

作者:卢昌海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3023382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更多理解科学丛书请见如下链接: book../20140123_3xor 1.从奇点到虫洞: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黑洞能被摧毁吗?什么样的虫洞才能成为星际旅行的通道?科普作家卢昌海将为您细致解读) 2.日出: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像小说一样好看的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史话) 3.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科普作家卢昌海的经典之作,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太阳系探索的武侠大片 4.可畏的对称:探寻现代物理学的美丽(你想要知道上帝是如何创作这个世界的吗?我们要知道的是他的思想。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推荐。) 5.爱因斯坦的玩具:探寻宇宙和引力的秘密 6.物含妙理总堪寻:从爱因斯坦到霍金 关于太阳系及其行星的故事的书不少,这本*是质量高的一本。作者文笔清新活泼,语言生动,让人看得欲罢不能。另一方面内容前沿,即便是老故事也含有新进展。剪裁合理,描述正确,太阳系的探险历史长久,研究枝杈极多,作者能择重点而讲,有极高的科学见解。是科学和文学结合的典范。比如,天王星早在1690年就被记录过,为何直到1781年才被发现?“海王星档案”隐藏了重大秘密吗?冥王星缘何会被降级?遥远的奥托云天体有可能被观测到吗?太阳会有伴星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很精彩的解读。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太阳系探索的武侠大片。相信每个读者都会爱上本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人类探索太阳系疆界的历史,并对一些常被人以讹传讹或误解、夸张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澄清。本书共分32章。其中章简单回顾近代之前人类对行星的了解,第2~4章介绍天王星的发现,第5~7章介绍小行星带的发现,第8~10章介绍天王星出轨之谜及天文学家们为解决该谜团所作的早期努力,1~16章介绍亚当斯与勒维耶对海王星的预言及海王星的发现,7~19章介绍英法两国有关海王星预言的优先权之争,第20~21章介绍并分析由海王星档案所引发的新争论,第22章介绍寻找火神星的失败努力,第23~27章介绍冥王星的发现,第28~30章介绍柯伊伯带及其发现,第31章介绍行星新定义及冥王星的降级,第32章介绍奥托云及有关太阳伴星的猜测。
  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风趣,考据严谨深入,适合广大天文爱好者及大中学生阅读。

目录



自序
引言

1. 远古苍穹
2. 乐师星匠
3. 巡天偶得
4. 命运弄人
5. 虚席以待
6. 失而复得
7. 名份之争
8. 轨道拉锯
9. 众说纷纭
10. 数学难题
11. 星探出击
12. 三访艾里
13. 殊途同归
14. 剑桥梦碎
15. 欲迎还拒
16. 生日之夜
17. 名动天下
18. 轩然
19. 握手言和
20. 秘密档案
21. 先入之见
22. 火神疑踪
23. 无中生有
24. 歧途苦旅
25. 农家少年
26. 寒夜暗影
27. 大小之谜
28. 深空隐秘
29. 之战
30. 玄冰世界
31. 冥王退位
32. 疆界何方
附录 冥王星沉浮记

作者介绍


  卢昌海,出生于杭州,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留学,于200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旅居纽约。著有《从奇点到虫洞: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太阳的故事》、《黎曼猜想漫谈》,并曾在《中国青年报》、《数学文化》、《科幻世界》、《现代物理知识》、《中学生天地》、《科学画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几十篇科普及专业科普作品。

文摘


序言



寻找寂静深处的信号:一段关于宇宙边界的探索之旅 浩瀚的星空,自古以来便是人类好奇心的源泉。我们抬头仰望,试图理解那片无垠黑暗中隐藏的规律与奥秘。然而,当我们试图描绘我们所居住的太阳系时,却发现它并非像星图上那样,有着清晰、明确的边界线。事实上,我们对太阳系的认知,尤其是在其最外围的区域,正处于一个持续探索与修正的动态过程中。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哲学式的追问,它暗示着我们现有的认知图景可能存在着盲点,存在着被我们忽略或尚未触及的领域。而“寻找太阳系的疆界”则直接指向了本次旅程的核心目标:拨开迷雾,去探寻我们所熟悉的太阳系,它究竟延伸到何处,其边界又由何种力量所定义。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地理丈量,而是一场跨越学科、融合观测与理论的深刻探究。我们的旅程,将从太阳系最熟悉的部分——内行星,逐渐向外拓展。我们回顾行星的形成,理解引力的法则如何塑造了行星的轨道,以及太阳本身作为恒星,如何通过其强大的能量,播造就了这个由无数天体组成的庞大系统。我们会审视那些我们称之为“行星”的巨大球体,它们的构成、演化,以及它们在太阳引力井中的稳定运行。 然而,真正的挑战,并非在那些已被反复观测和研究的区域,而是在太阳系那越来越稀薄、越来越寒冷的外围。那里,阳光已变得微弱,恒星的引力影响也变得复杂而微妙。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我们可能并不常提及,却在太阳系边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天体。 首先,我们要深入了解的,是那些被称为“小行星”和“彗星”的碎石残骸。它们是太阳系早期形成时遗留下来的物质,它们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关键线索。尤其是那些位于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的冰冷天体,它们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虽然体积远不及行星,却构成了太阳系最外围的巨大“壳层”,它们的轨道行为,悄无声息地诉说着遥远过去的秘密。 我们还要关注那些被我们称为“矮行星”的天体,比如冥王星。它们曾经被认为是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随着我们对太阳系结构的认知不断深化,对“行星”的定义也随之调整。矮行星的存在,恰恰证明了太阳系的疆界并非如过去所设想的那样整齐划一,而是充满了各种规模、各种性质的天体,它们共同绘制着太阳系的完整图景。 引力,无疑是定义太阳系疆界的最核心力量。太阳的引力,虽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但其影响范围却极其广阔。然而,在我们所探讨的太阳系边界,情况会变得更为复杂。星际介质的密度、遥远恒星的引力摄动,乃至我们银河系整体的引力场,都可能对太阳系最外围天体的轨道产生细微但长期的影响。因此,寻找太阳系的疆界,也是在寻找太阳系引力影响与更广阔宇宙引力影响的“交汇点”,一个相对平衡,又充满动态的区域。 太阳风,则是太阳系内部力量向外扩张的重要载体。这股由太阳磁场驱动的带电粒子流,以超音速的速度向外扩散,在太阳系空间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泡”,称为“日球层”。日球层是太阳系免受星际介质侵扰的保护盾,其边界——“日震层顶”,理论上被认为是太阳系疆界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日震层顶并非一个坚实的墙壁,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区域,它受到太阳活动周期的影响,也受到星际介质压力的制约。 探索日震层顶,需要借助特殊的探测器。那些勇敢地穿越了行星轨道、进入了太阳系未知区域的科学探测器,比如旅行者号,它们传回的数据,是人类了解太阳系边界最直接、最宝贵的证据。当我们讨论这些探测器的旅程时,我们将深入了解它们是如何克服巨大的距离、极端的低温以及微弱的信号强度,将来自太阳系最深处的信息传递回地球。它们的旅程,本身就是一场毅力与智慧的史诗。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这句诗般的隐喻,也引导我们思考,是否存在一些尚未被我们发现,或者无法被现有观测手段捕捉到的“星星”,它们隐藏在太阳系的边缘,挑战着我们既有的认知框架?这可能包括一些体积微小但数量庞大的冰封天体,它们可能隐藏在遥远的奥尔特云深处,其轨道的微小扰动,可能指向着某些尚未被我们认识的引力源。 这种探索,也必然涉及天文学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随着望远镜技术的飞跃,以及空间探测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广度观测宇宙。新的探测任务正在被设计,旨在深入太阳系最遥远的角落,去验证理论模型,去发现新的天体,去填补我们认知的空白。 寻找太阳系的疆界,不仅仅是对物理边界的探寻,更是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它挑战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我们自认为最为熟悉的空间里,依然存在着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揭示。 这段旅程,将带领我们穿越行星的轨道,跨越小行星带,深入到遥远的柯伊伯带,甚至触及那神秘的奥尔特云。我们将聆听来自太阳风边缘的微弱回响,感受引力在遥远空间中的复杂交织,并试图解读那些“不在星图上”的天体的信号。它将是一次关于科学精神、探索勇气以及人类永恒好奇心的深刻描绘。我们将在寂静的宇宙深处,搜寻着那些细微而珍贵的线索,试图勾勒出我们太阳系最终的轮廓,理解它在浩瀚星河中,那独特而又开放的疆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深邃的蓝色背景上,一颗孤寂却闪耀的星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旅程。我总是对那些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领域充满好奇,而“太阳系的疆界”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的召唤力。我知道,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尤其是对我们自身所处的太阳系,远非完整。科学的进步总是在不断地刷新我们固有的观念,而那些“不在星图上”的区域,恰恰是隐藏着最多惊奇与可能的地方。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领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熟悉的空间,去理解那些我们尚未触及,甚至可能尚未发现的边界。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场思想的冒险,一次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致敬。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宏大的概念,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奥秘。

评分

作为一名对天文学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太阳系边界概念,并且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相关科学原理的读物。许多书籍往往侧重于某个具体的天体,或是某个理论模型,而对于“疆界”这个整体性的概念,却鲜有详细论述。这本书的书名《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暗示着一种超越现有认知的探索,一种对传统边界的挑战。我尤其对“不在星图上”这个表述感到好奇,它究竟指的是什么?是尚未被发现的天体?还是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物理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解答这些疑问,并且能够提供扎实的科学依据,让我理解太阳系疆界的形成、演变以及其对我们认识宇宙的重要性。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同时又具备优秀的科普写作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

评分

我常常在仰望星空时,思考我们所处的这个太阳系,究竟有多大?我们所熟知的行星,是否就是它的全部?那些遥远、黑暗、冰冷的地方,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本书的书名《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对未知宇宙的渴望。它预示着一场关于探索与发现的旅程,一场挑战我们既有认知的寻觅。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充满想象力又不失严谨科学的态度,带领我穿越那些已知的行星轨道,去探索奥尔特云、希尔球等那些我们知之甚少,却可能决定太阳系命运的广阔区域。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描绘出这些“疆界”的景象,解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那里可能存在的“星星”——那些我们尚未命名、尚未研究,却可能改写我们对太阳系认识的神秘天体。

评分

对于我来说,科学的书籍常常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感觉,但这本书的书名《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却充满了诗意和故事性。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勇敢的探险家,在未知的海域中寻找新大陆的画面。太阳系的疆界,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话题。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一种认知的边界。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打破那些冰冷的科学术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遥远的、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希望它能够讲述那些关于天文学家们如何一步步拓展我们对太阳系认识的精彩故事,那些为了寻找“那颗星星”而付出的努力与智慧。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天文学的知识,更是一次关于勇气、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激励。

评分

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全新的宇宙观。我们习惯于将太阳系想象成一个由太阳和八大行星构成的相对封闭的系统,但“疆界”的概念则打破了这种固有的认知。它暗示着我们对太阳系的理解可能还非常有限,还有着许多未知的区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这本书的书名《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恰恰点出了这种探索的精髓——那些不被现有图谱所涵盖的事物,恰恰是科学前沿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关于这些“疆界”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解释它们对我们理解太阳系形成、演化以及与其他恒星系统互动的重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拓宽我的视野,让我明白,宇宙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而人类的探索也永无止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