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单片机电子产品设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21.20元
售价:14.4元,便宜6.8元,折扣67
作者:张溪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0402564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本书以目前应用广泛的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其内部结构、功能、指令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相关基础知识。本书结合单片机应用项目,从单片机典型单元电路分析和外围设备的应用入手,到后应用项目设计的完成,每步都精心设计,内容从易到难。本书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融入了大量源自生产实践的综合项目设计实例,注重“做中学、学中做”,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综合开发单片机产品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工作提供良好的模拟训练。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成人教育及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供大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时参考或自学。
章 MCS-51系列单片机基本知识
1.1 什么是单片机
1.2 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
1.2.1 微型计算机
1.2.2 微型计算机系统
1.2.3 单片微型计算机
1.2.4 单片机应用系统及组成
1.3 MCS-51系列单片机分类
1.4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引脚
1.4.1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组成
1.4.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
1.5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数据存储器
1.5.1 内部数据存储器低128单元
1.5.2 内部数据存储器高128单元
1.6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程序存储器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I/O接口部件
2.1 P0口
2.2 P1口
2.3 P2口
2.4 P3口
2.5 P0、P1、P2、P3口作为I/O接口使用实例
2.5.1 驱动LED实例
2.5.2 驱动继电器实例
2.5.3 光电耦合器件的接口电路
2.6 单片机小系统
2.7 系统的扩展
2.7.1 RAM扩展
2.7.2 I/O接口扩展
2.8 MCS-51系列单片机教学实验电路板
2.8.1 实验电路板简介
2.8.2 实验项目
第3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3.1 指令系统的基本概念
3.1.1 指令的基本格式
3.1.2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中的常用符号说明
3.1.3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的分类
3.1.4 寻址方式
3.2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3.2.1 数据传送类指令
3.2.2 算术运算类指令
3.2.3 逻辑运算及移位指令
3.2.4 位操作类指令
3.2.5 控制转移类指令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仿真
4.1 伪指令
4.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2.1 简单程序设计
4.2.2 分支程序设计
4.2.3 循环程序设计
4.2.4 查表程序设计
4.2.5 散转程序设计
4.2.6 子程序设计
4.3 汇编语言程序的仿真与调试
4.4 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
第5章 中断系统及定时器/计数器
5.1 80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5.1.1 中断概述
5.1.2 中断源和中断控制器
5.1.3 中断处理流程
5.1.4 中断优先控制和中断嵌套
5.1.5 中断系统的应用
5.2 80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
5.2.1 定时方法概述
5.2.2 80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2.3 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寄存器
5.2.4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
5.2.5 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
第6章 串行接口与通信基础
6.1 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6.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6.1.2 串行通信的方向
6.1.3 串行通信的同步方式
6.1.4 串行通信硬件电路
6.1.5 串行通信主要寄存器与设置
6.2 串行通信的应用
第7章 STC89C52单片机主要扩展部件的应用
7.1 STC89C52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2的操作
7.1.1 捕获模式
7.1.2 自动重装模式(递增/递减计数器)
7.1.3 波特率发生器模式
7.1.4 波特率公式汇总
7.1.5 定时器/计数器2的设置
7.1.6 可编程时钟输出
7.2 STC89C52单片机的ISP/IAP应用
第8章 串行RAM接口技术
第9章 MCS-51系列单片机人机交互设计
9.1 键盘接口技术
9.1.1 按键的机械特性
9.1.2 按键电路与程序设计
9.2 显示器接口技术
9.2.1 LED数码管显示技术
9.2.2 LCD液晶显示技术
0章 城市交道口交通灯控制系统
10.1 交通灯控制规则
10.1.1 4种通行方式
10.1.2 功能要求
10.1.3 控制状态分解
10.2 项目要求
10.3 方案设计
10.3.1 方案一的实现
10.3.2 方案二的实现
10.4 设计总结报告
10.5 项目完成评价标准
1章 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11.1 项目要求
11.2 设计方案
11.2.1 传感器检测电路设计
11.2.2 A/D转换器电路设计
11.2.3 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
11.2.4 加热控制电路设计
11.2.5 电源电路设计
11.3 设计方案二
11.3.1 传感器检测电路设计
11.3.2 单片机控制与显示电路设计
11.3.3 加热控制电路设计
11.3.4 电源电路设计
11.4 设计总结报告
11.5 项目完成评价标准
2章 汽车倒车雷达系统的设计
12.1 项目要求
12.2 方案论证
12.3 超声波传感器检测电路
12.3.1 T/R-40-××系列通用型超声波发射/接收传感器
12.3.2 超声波发射电路
12.3.3 超声波检测接收电路
12.4 单片机控制电路
12.5 电源电路
12.6 控制程序设计
12.7 设计总结报告及项目评价标准
3章 万年历的设计
13.1 项目要求
13.2 方案论证
13.3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13.3.1 时钟电路设计
13.3.2 显示电路设计
13.4 程序设计
13.4.1 系统主程序
13.4.2 时间调整程序
13.5 调试及性能分析
13.6 控制源程序清单
13.7 设计总结报告及项目评价标准
附录1 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指令表
附录2 ASCII编码表
参考文献
对我这个已经有一些电子基础,但想深入理解微控制器底层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从高级语言抽象到硬件寄存器操作的桥梁。我一直对“为什么”这个问题感到好奇,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怎么做”。例如,在介绍I/O端口配置时,它没有仅仅停留在设置“高/低电平”的简单指令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寄存器中方向位、推挽/开漏配置位的底层含义,以及它们对驱动能力和上拉/下拉电阻选择的影响。这种“刨根问底”式的讲解,让我对硬件的物理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迫使我必须去查看对应芯片的数据手册,并将书中的逻辑与手册中的位域图进行对照,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这本书不是那种“你只要复制粘贴我的代码就能运行”的书籍,它更像是一位严厉但公正的导师,要求你理解每一行代码背后的电平变化和时钟周期消耗。正是这种对底层逻辑的坚持,使得这本书经久不衰,因为它传授的知识是跨越具体芯片型号限制的通用能力。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预感这可能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夜之间成为“嵌入式大神”的速成宝典,它更像是一部需要耐心和时间去消化的专业参考手册。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的部分,因为这正是我目前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瓶颈。坦白说,我对书中关于模数转换器(ADC)的讲解印象最为深刻。它没有停留在标准库函数的使用上,而是深入挖掘了采样定理、量化误差以及如何通过软件算法来优化信噪比的细节。很多教科书在这一块往往一笔带过,只给出最理想化的模型,但这本就残酷地展示了真实世界中噪声和漂移的干扰。作者在案例中展示了如何针对特定的工控环境(比如强电磁干扰区)来调整采样窗口和滤波参数,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产品线上摸爬滚打的人来说,价值简直是不可估量的。翻阅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电路图绘制得非常清晰,元件选型也都是目前市场上容易获取的主流型号,这大大降低了复现实验的门槛。总的来说,它不是一本用来快速“炫技”的书,而是用来“磨砺”你基本功的硬核教材,每一页的知识点都沉甸甸的,需要你投入思考才能真正吸收。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它保留了传统工程文档的严谨性,陌生则是因为它在严谨中又流露出一丝对技术的热爱和幽默感。我发现,它在讲解中断服务程序(ISR)的编写规范时,特别强调了“原子性”和“快速返回”的原则。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在ISR中执行耗时操作的危害,说这就像是“一个重要的快递员在送货途中停下来打一通冗长的私人电话”,导致所有后续的包裹都堆积起来。这个形象的比喻,比任何教科书上的定义都更能让人牢牢记住这个关键的编程禁忌。此外,书中对不同类型定时器的应用场景分析得非常透彻,比如,什么时候该用普通定时器,什么时候必须依赖系统节拍器,以及如何避免定时器溢出造成的“抖动”。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我甚至发现,书中的一些代码片段似乎是直接从某个真实运行的产品中抽象出来的,充满了那种经过无数次实战检验的“黄金法则”。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偏爱从项目角度切入学习电子技术的人,所以我会重点考察一本书在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方面的体现。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从概念到成品(哪怕是样机级别)的流程指导。我注意到,书中有一个关于“智能温控系统”的综合项目,它不仅包含了硬件选型、PCB布局的建议(虽然是概念性的,但很有启发性),更重要的是,它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软件架构和状态机的设计。这一点我非常赞赏,因为很多初级书籍只关注单点功能实现,却忽略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稳定、可靠地运行。书中关于看门狗(Watchdog Timer)的配置和软件复位策略的讨论,非常细致入微,直接点出了在嵌入式系统中,系统的“健壮性”远比“功能完备性”更重要。阅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构建一个真正可以“拿出去用”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只能在面包板上跑Demo的玩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教会我如何预见潜在的失败点,并提前设计应对方案,这是一种从“编码员”向“系统架构师”转变的关键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散发着一种老派的工匠精神,那种没有太多花哨装饰,直奔主题的气息。我最初翻开它的时候,是带着一种寻找“秘籍”的心态的。毕竟,现在市面上的电子设计书籍,要么过度理论化到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又过于浅尝辄止,只教皮毛。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真正把理论和实践捏合起来的工具书。这本书的章节编排很有条理,从基础的单片机架构讲起,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外设驱动,再到实际的应用案例。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方式,比如将寄存器比作房间的抽屉,将中断比作紧急电话,这种接地气的描述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尽管内容详实,但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罗列枯燥的参数,而是努力在字里行间传达一种“动手去做”的激情。我注意到,书中很多例程的注释都写得非常详尽,甚至连一些细微的逻辑判断和时序要求都没有放过,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避免了无数次在调试板上抓耳挠腮的窘境。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不是在“教”你知识,而是在“带”你进入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工程思维的培养。这本书的排版也比较舒服,图文混排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视觉的放松,又不牺牲信息的密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