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电子学会史
:56.00元
售价:40.9元,便宜15.1元,折扣73
作者:中国电子学会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313053336
字数:358000
页码:3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22kg
本丛书以中国部分知名学会为研究对象,细述学会发展历史,梳理学会发展脉络,刻画学会杰出同仁。同时,对学会的人文往事、组织结构、知名奖项、国际交流等方面作了翔实的介绍,以助于公众对科学组织和科学活动的理解。本丛书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科技学会史的著作,填补了中国出版界的一页空白。 本书是《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可供电子信息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各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国电子学会建立与发展历程的专著。书中不但重点对学会的初创情况、发展过程、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分支机构等专门介绍,还特别收录了记述学会重大活动情况的大事记、名人与学会发展的丰富资料和一些极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旨在反映学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概况及其在中国电子界中发挥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中国电子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学术团体之一,仅以此书的编著出版,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和中国电子学会成立46周年。本书可供电子信息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各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参考资料。
中国电子学会(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CIE),是由电子信息界的科技工作者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团,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挂靠在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电子学会于 1962年在北京成立。中国电子
这本厚重的《中国电子学会史》,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年代感。我本来是抱着一种学习历史的心态来翻阅的,没想到,它竟然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将近现代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从萌芽到腾飞的整个轨迹,以一种非常细腻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出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早期老一辈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智慧,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的记述。那些早期的会议记录、内部通讯的摘录,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书中对于学会成立初期的组织架构、早期会员的构成,以及他们如何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叙述,逻辑清晰,脉络分明。这不光是一部学会的编年史,更像是浓缩了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一部“内参”读物,对于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技术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背景意义。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正是因为有这些前辈们当年“打地基”的努力,才有了后来我们习以为常的便捷生活。
评分老实说,刚开始翻看时,我有些担心它会变成一本公式化、缺乏活力的机构宣传册。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非常诚实地记录了学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内部的分歧,乃至某些决策的失误,没有回避那些“不那么光彩”的时刻。正是这种坦诚,赋予了这部历史作品以真正的力量和可信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电子科技人才培养”这一核心议题的长期关注。从早期的“夜校培训”到后来的“重点实验室建设”,书里清晰地勾勒出学会对人才梯队建设的持续投入和战略眼光。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任何一个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最终都归结于一代代人才的薪火相传和思想的不断革新。读完后,心中更多的是一种对“传承”二字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虽然朴实无华,但处处体现着对历史的尊重。纸张的选择偏向于略微泛黄的哑光纸,这很符合它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但更让我赞赏的是其索引和附录部分的详尽程度。我随手查阅了几位早期院士的履历信息和他们当年在学会担任的职务,发现信息检索起来非常方便,这对于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它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文本,更像是一个可靠的、可供引用的资料库。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关键历史节点的交叉引用做得极好,使得读者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关的会议纪要或重要文件的原始出处。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这部“史”的权威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让人在阅读时倍感踏实可靠。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相当有特色,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流水账式的记录方式,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人物访谈和关键事件的“侧写”。我特别喜欢这种“故事性”的叙事结构。比如,在描述某次重大技术攻关突破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技术细节,而是着重刻画了参与其中的几位核心人物在决策过程中的思想碰撞、压力承受以及最终的豁然开朗。这种人性化的描写,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学术发展史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戏剧张力。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严肃的官方历史,而是在阅读一部以电子学会为背景的群像小说。尤其是一些历史照片的穿插,虽然大多是黑白影印,但那些严肃认真的面孔,以及当时略显简陋的会场布置,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复杂情境。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相结合的笔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评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中国电子学会史》,我发现它在梳理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术思想演变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例如,它详细对比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会内部对于“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两种路线的争论与平衡,这种深层次的思辨过程是很多普通科技发展史著作所不具备的。书中引用了大量学会历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报告和政策建议,可以看出学会作为一个桥梁和智库,是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引导技术方向的。对于我们这些身处行业中下游的人来说,理解这些顶层设计和学术思潮的变迁,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当前技术迭代的底层逻辑。特别是关于特定领域(比如早期雷达技术、后来的集成电路推广)的论述,都保持了相当高的专业水准,绝非泛泛而谈,而是有据可查、有源可溯的深度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