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12≠世界末日
定价: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郑同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801787507
字数:
页码:2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2012年,地球会毁灭吗?
2012年的12月21日,就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吗?
据玛雅人所创制的“卓金历”所言,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处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这也是后一个“太阳纪”。玛雅人认为在这个太阳纪中,运动着的地球以及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5125个地球年。换言之,地球通过这束射线需要5125年之久。那么,按照玛雅元年算起,公元前3113年加上5125年,本次文明终止的时间就在公元2012年。
玛雅人没有提到什么原因使本次文明终结,但是既然玛雅人的历法如此精准,那么他们的预言应该也有一番根据。于是,各种关于世界末日的说法甚嚣尘上,许多人甚至为此惶恐不安。
事实上,在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上,对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已经有过很多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已经验证了足够多的世界末日预言的荒谬性。看完本书后,一直惴惴不安的你,或许对世界末日的会有另一个全新的答案。
拿到《2012≠世界末日》这本书,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又一本蹭“末日热”的书。不过,出于职业的习惯,我还是翻开了。没想到,这本书立刻吸引了我。作者的文笔非常老练,他没有使用花哨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又极其富有力量的语言,层层递进地揭示出他的观点。他并没有直接去驳斥或者肯定2012年是否会发生“世界末日”,而是从一个更宏大的历史和科学的框架出发,去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以及我们对于时间、空间、宇宙的认知。我尤其赞赏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跨学科的视野。他能够将天文学、物理学、历史学、哲学、甚至人类学等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原来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秘密和联系。他提出的关于“文明周期论”、“宇宙意识论”等观点,虽然有些大胆,但却逻辑严密,引人深思。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数次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折服。他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引导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他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让我们去思考,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文明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思想的启蒙,一次精神的旅行。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末日”,或许并非是某种外在的灾难,而是我们对自身、对宇宙认知的局限。
评分购买《2012≠世界末日》这本书,源于我对未知和神秘现象的天然兴趣。2012年这个数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关于预言和猜测的意味,而这本书的名字,直接触及了这一敏感点,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而,当我真正打开这本书,深入阅读之后,我才意识到,它所探讨的远比我最初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各种末日理论,而是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般的严谨,对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预言、神话、传说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和剖析。他巧妙地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相结合,试图从中找出某种共通的规律,或是揭示出隐藏在这些看似荒诞的说法背后的真实意图。我尤其被作者在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时间流逝和宇宙循环的独特理解所吸引。这些观点,往往超越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的线性思维模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认知维度的大门。书中没有给出任何断言式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质疑。这种开放式的写作风格,让我觉得非常舒服,也更有价值。它不是在灌输知识,而是在激发思考,是在引导一场自我发现的旅程。我时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脚步,反复咀嚼作者提出的概念,思考它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末日”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人类文明、关于宇宙规律、关于我们自身认知的深度探索。它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一次思想的洗礼,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2012≠世界末日》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的,当时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了。2012年,确实是很多人心中一个特殊的年份,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说更是层出不穷。我一直对这类探讨人类命运、宇宙奥秘的话题很感兴趣,所以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拿到书的时候,它的装帧设计也很有特色,封面简约却不失神秘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在翻开书页的瞬间,我就被作者那种宏大而细腻的笔触所吸引。他并没有直接去迎合大众对“末日”的恐惧,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视角,去探讨历史、文明、科学以及哲学之间的联系。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有些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这本书不是那种纯粹的科幻小说,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引导读者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日常之下的深刻规律。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所引用的那些历史典故和科学理论,它们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严谨而又富有说服力的论证体系。即使是关于那些可能令人不安的“末日”话题,作者也处理得相当冷静和客观,没有煽情,没有危言耸听,而是用理性的分析,剥开层层迷雾,让我们看到事情的本质。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学会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去理解那些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
评分我当初选择《2012≠世界末日》,纯粹是被它的标题所吸引,带着一种“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好奇心。结果这本书带给我的,远远超出了我对一个关于“末日”话题的期待。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不像很多畅销书那样,上来就抛出惊人的论断,而是用一种温和却极具穿透力的文字,徐徐展开。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历史的长河中,又仿佛置身于一个浩瀚的宇宙空间,与作者一起思考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可能的终结。他提出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拍案叫绝,甚至有些让我感到后怕。比如,他对于时间、空间以及意识的理解,就让我对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产生了新的认识。他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关于2012是否真的意味着“世界末日”,但他通过对各种历史预言、宗教传说、科学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自己去判断和思考。我特别欣赏作者的严谨性,他引用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理论,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逻辑清晰。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将读者仅仅视为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不断地抛出问题,引导读者主动去思考,去探索。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特定的年份,更是关于人类文明本身,关于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关于我们存在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很多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它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会不断地回味和思考。
评分我购买《2012≠世界末日》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对“解谜”的热情。2012年,作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数字,总是能激起人们关于未知的好奇心。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谜题的入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解答。然而,打开书本,我发现这并非一场简单的解谜游戏,而是一次深刻的智识探索。作者以一种非凡的洞察力,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关于人类文明、宇宙演化以及未来命运的宏大画卷。他的叙事风格极为独特,时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娓娓道来;时而又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条分缕析。我尤其被作者在书中对“时间”概念的多维度解读所吸引。他并没有将时间视为一个简单的线性进程,而是通过各种跨文化的视角,揭示出时间背后隐藏的复杂性和多重可能性。这种思考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时间和宇宙的理解。书中没有给出任何武断的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论证和引导,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这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导师,在与我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思维的重塑,对许多曾经困扰我的问题,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末日”并非是突如其来的毁灭,而是我们思想的停滞和认知的局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