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科普--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感言 9787110072714

亲历科普--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感言 97871100727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琪 著
图书标签:
  • 科普
  • 演讲
  • 中国科学院
  • 老科学家
  • 感言
  • 科学普及
  • 回忆录
  • 人物传记
  • 科技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72714
商品编码:2969041172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亲历科普--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感言

定价:40.00元

售价:27.2元,便宜12.8元,折扣68

作者:钟琪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110072714

字数:200000

页码: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亲历科普——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感言》一书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科学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自主创新、科技发展有赖于广大公众的科学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科学文化环境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依然较低,据新统计,2007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例仅为2.25%,虽然较过去有一定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这种严峻形势既表明我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任务的艰巨性;也表明了我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仅要加强公众对科学内容的了解,更要提高公众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认识,而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传播,将对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科学之光,智慧之源——国家级科普专家感悟录》 一部记录中国科学脊梁薪火相传的时代史诗 在中国科学发展的波澜壮阔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群身影,他们不仅是各自领域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更是将科学的火种播撒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无私奉献者。他们的汗水与智慧,曾铸就了新中国科学的辉煌;他们的声音与实践,则化作了点亮无数人心灵的启明星。本书《科学之光,智慧之源——国家级科普专家感悟录》正是这样一部集结了中国科学院一批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们的珍贵心血之作。它不是简单的科学知识汇编,而是一份份发自肺腑的真挚感言,是一段段穿越时空的智慧传承,更是一曲献给科学精神与人民教育的壮丽赞歌。 本书的编纂,旨在抢救性地记录和传承那些在共和国科学事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老一代科学家的宝贵经验与深刻体悟。他们之中,不乏两弹一星的元勋、两院院士、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核心领导者,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披荆斩棘,为国家科技的独立自主和繁荣昌盛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探索,并未止步于实验室的围墙之内。当他们卸下科研的重担,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他们选择了一种更加伟大而深远的使命——科普。 这些老科学家们,用他们一生积累的科学素养、严谨的态度和宏大的视野,走进了学校、工厂、社区,走进了千家万户,用生动、鲜活、易懂的语言,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讲述科学的奥秘,揭示自然的规律,传播科学的思想,启迪智慧的火花。他们的科普演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洗礼,是价值观的引导,是科学情怀的播撒。 本书收录的感言,每一篇都凝聚着老科学家们的心血与热情。他们回顾了自己投身科学的初心与历程,讲述了在艰苦条件下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坚持。从宇宙的浩瀚到微观世界的奇妙,从生命进化的奥秘到地球的未来展望,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到化学的物质转化,从生物学的多样性到地理学的地球变迁,他们的知识版图之广阔,令人惊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非只是简单地陈述科学事实,而是善于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形象的比喻、富有哲理的思考,娓娓道来,让科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读者。 例如,在谈及基础科学的重要性时,一位在核物理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院士,并没有罗列枯燥的公式,而是讲述了早期科学家们在对原子核的认识过程中,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概念,一步步走向精确的理论,而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基础研究,最终孕育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核能技术,改变了世界的能源格局。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展示了科学的迭代发展,更彰显了基础研究的深远意义。 再如,一位在生物进化领域深耕多年的科学家,在谈及达尔文的进化论时,他会以充满激情的语调,描绘出地球生命从最原始的形态,经过亿万年的演变,最终演化出丰富多彩的物种的壮丽图景。他会结合最新的基因技术和古生物化石证据,为读者揭示生命演化的奇妙旅程,并引导大家思考人类在生命演化链条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他所传递的,不仅仅是进化论的知识,更是对生命敬畏之心和生态保护的意识。 本书的亮点之一,便是这些感言中蕴含的深刻的教育思想。老科学家们在科普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根本在于启迪,在于激发兴趣,在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分享了如何在面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听众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如何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如何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他们强调,科普不仅仅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塑造,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培养。 一位在天文学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在一次面向中学生的演讲中,他没有直接讲授行星的轨道和恒星的分类,而是从“仰望星空”这个最朴素的愿望开始,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对夜空的敬畏与好奇,以及正是这份好奇,驱动了哥白尼、伽利略等先驱者的探索。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星云的壮丽、黑洞的神秘,并鼓励同学们要敢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用科学的眼睛去发现宇宙的真相。他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天文学的知识,更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勇气。 同时,本书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科学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印记。老科学家们的感言中,不乏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科学界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艰难岁月的回忆。他们讲述了如何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克服重重障碍,取得一项项重要的科技成就。这些回忆,不仅是科学发展史的珍贵见证,更是激励后人珍惜当下、继续奋斗的生动教材。 在谈及“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时,一位参与其中的科学家,并没有过多描述技术的细节,而是着重讲述了当时科研人员那种“两弹一星,我敢拍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国家和社会对科学事业的全力支持。他描述了科研人员之间不计个人得失、通力合作的感人场面,以及攻克技术难关时的兴奋与喜悦。这些片段,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 本书的另一大价值在于,它展现了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在老科学家们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睿智的头脑,更是高尚的品德。他们对科学的赤诚之心,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的深厚情谊,都通过他们的文字展露无遗。他们之中,许多人即使在晚年,依然心系科学教育事业,不遗计较个人得失,甘愿奉献自己的余热。 一位长期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在感言中提到,他始终认为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他分享了自己参与研制某种重要药物的过程,以及看到药物最终治愈了病患时,内心涌起的巨大满足感。他强调,科学研究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它能否真正地改善人类的生活,解决社会面临的难题。这种以人为本的科学观,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科学之光,智慧之源——国家级科普专家感悟录》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科学与人民的桥梁。它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了中国科学家们为国家科学事业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它是一本生动的科普教材,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洞察,引领读者领略科学的魅力;它更是一曲赞歌,颂扬着老一辈科学家们无私奉献、薪火相传的科学精神。 本书的阅读过程,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智慧的启迪。读者将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那些闪耀在共和国科技史上的璀璨星辰,聆听他们肺腑之言,感受他们身上凝聚的科学力量与人文光辉。无论您是渴望了解科学的青少年,还是希望重拾科学初心、激发教育热情的教育工作者,抑或是对中国科技发展史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在这部感悟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力量。 它将激励我们,不仅要热爱科学,更要勇于探索;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思考人生;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科学的火炬,将在这代代传承的感悟与实践中,永远熊熊燃烧,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简单直接,却蕴含着无限的能量。“亲历科普”四个字,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老科学家们内心世界的门,让我窥见了他们退休后的另一番精彩人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描绘出这些老科学家们在科普演讲团中的真实经历。他们是如何组织活动?是如何克服演讲中的各种挑战?他们面对不同听众时,又是如何调整自己的科普策略?我想,这其中一定充满了许多鲜活的故事和感人的细节。尤其吸引我的是,他们作为中国科学界的资深专家,如何将自己毕生的科学积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触及到社会大众的心灵。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只是一本关于科普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奉献、关于传承、关于老一辈科学家们对国家科学普及事业的深厚情怀的书。我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感受温暖,并深受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感,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商业宣传,而是实实在在地传递出一种严谨和厚重。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它的,当时就被“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这个名字吸引了。想象一下,一群在科学领域耕耘了一辈子的专家,他们将自己毕生的学识和经验,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大众,这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价值和魅力。我很好奇,他们会选择哪些科普主题?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感受那些曾经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时刻,去了解那些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老一辈科学家们,他们是怎样怀揣着科学的火种,在科普的道路上播撒希望的。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勾勒出一幅画面:一群充满热情的长者,站在讲台上,眼神中闪烁着对科学的热爱,他们的声音穿越时空,将深奥的道理娓娓道来,让听者在不知不觉中被科学的魅力所折服。我坚信,这样的经历,定然是充满智慧、感悟和温度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自带一种朴实而又充满力量的光环,让人联想到无数个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身影,他们不再是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学者,而是化身为知识的传播者,用最真诚的态度,最接地气的方式,将科学的种子撒向四方。“亲历科普”这四个字,更是点睛之笔,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这些老科学家们用心血和智慧浇灌出的科普旅程的回顾。我迫切地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克服年龄的限制,克服与年轻一代在知识背景上的隔阂,去进行这场意义非凡的科普行动的。他们会分享哪些难忘的瞬间?有哪些让他们感到欣慰,又有哪些让他们感到担忧?我想,这本书一定能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它会让我看到,科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深奥的理论,更在于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那些为科学传播不懈努力的人们所付出的真挚情感。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将复杂事物简单化,让普通人也能领略科学奥秘的科普工作者充满敬意。尤其当这些人是身经百战、成就斐然的老科学家时,这份敬意更是油然而生。“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这个组织,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传承和担当。我非常想知道,这些老科学家们在退休之后,为什么会选择继续活跃在科普一线?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将宝贵的晚年时光奉献给科普事业?这本书,我期望它能像一本引人入胜的故事集,记录下他们在全国各地、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与孩子们、与普通民众交流的真实场景。我期待看到他们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故事和生动的案例,将那些枯燥的科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想知道,在他们的演讲中,是否有着令人捧腹的趣事,亦或是感人至深的瞬间?这些与科学相关的“亲历”,想必远不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感染。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那些曾经在电视上、报纸上接触到的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大科学家们,如今以“老科学家”的身份,依然活跃在科普第一线,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我猜想,这本书会像一个时光的宝盒,里面装满了这些老科学家的宝贵回忆和心得。他们或许会分享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经历,或许会谈及科学研究的乐趣和孤独,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如何将这些经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去启发下一代。我特别好奇,在他们的科普演讲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当下热门的科学话题,例如人工智能、太空探索、基因技术等等,而他们又是如何从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出发,去解读这些前沿科学的?这本书,我期待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代的科学精神,以及老一辈科学家对国家科普事业的深沉热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