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孔子改製考 |
| 叢書名: | |
| 作者/主編: | 康有為,薑義華,張榮華 |
| 齣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300121208 |
| 齣版年份: | 2010年6月1日 |
| 版次: | 第1 版 |
| 總頁數: | 456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49.8元 |
| 實際重量: | 662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孔子改製考》:國學基本文庫
《孔子改製考移》教人讀古書,不當求諸章句訓詁名物製度之末,當求其義理。所謂義理者,又非言心言性,乃在古人創法立製之精意。於是,漢學、宋學,皆所吐棄,為學界彆闢一新殖民地……雖極力推挹孔子,然既謂孔子之創學派與諸子之創學派,同一動機,同一目的,同一手段,則已夷孔子於諸子之列。所謂“彆黑白定一尊”之觀念,全然解放,導人以比較的研究。
——梁啓超
康有為(1858-1927),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牲、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等,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光緒朝進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思想傢、政治傢和書法傢。先後七次上書光緒皇帝,請求變法圖強,與梁啓超等人一起創辦《萬國公報》,建立強學會,發行《強學報》,為變法製造輿論。1898年與梁啓超等人發動戊戌變法運動。變法失敗後,流亡國外。其後,他思想日趨保守,反對。辛亥後,主編《不忍》雜誌,宣揚尊孔,反對共和,後半生緻力於將儒傢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著述近韆萬言。
孔子改製考序
孔子改製考捲一 上古茫昧無稽考
孔子改製考捲二 諸子並起創教考
孔子改製考捲三 諸子創教改製考
孔子改製考捲四 諸子改製托古考
孔子改製考捲五 諸子爭教互攻考
孔子改製考捲六 墨老弟子後學考
孔子改製考捲七 儒教為孔子所創考
孔子改製考捲八 孔子為製法考
孔子改製考捲九 孑乙子創儒教改製考
孔子改製考捲十 六經皆孔子改製所作考
孔子改製考捲十一 孔子改製托古考
孔子改製考捲十二 孔子改製法堯舜文王考
孔子改製考捲十三 孔子改製弟子時人據舊製問難考
孔子改製考捲十四 諸子攻儒考
孔子改製考捲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孔子改製考捲十六 儒墨爭教交攻考
孔子改製考捲十七 儒攻諸子考
孔子改製考捲十八 儒墨盛並稱考
孔子改製考捲十九 魯國全從儒教考
孔子改製考捲二十 儒教遍傳天下戰國秦漢時尤盛考
孔子改製考捲二十一 漢武帝後儒教一統考
附:進呈本《孔子改製考》序
《孔子改製考》始撰於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該書認為,孔子以前的曆史都無據可考,孔子遂假托堯舜等古聖先賢的言論行事而作六經,其目的是為托古改製。康有為虛構齣一個“改製”的孔子,實際上是用近代西方社會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製的“素王”,為
其變法造勢,以減輕維新變法的阻力。康有為在書中以曆史進化論附會公羊學說,宣稱人類社會是按照“據亂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的順序演變的,相對應的是君主專製時代、君主立憲時代和民主共和時代,以此論證變法維新的必然性,要求因革改製。這被反對派視為“明似推崇孔教,實則自申其改製之義”的“無父無君”的叛逆行為,該書也因此險遭毀版的命運。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絕對是“硬核”的,它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學和哲學基礎,纔能更好地領略其中的精髓。作者的學術功底毋庸置疑,他對相關領域的文獻駕馭能力相當老練。書中充斥著大量的學術術語和理論框架,這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有些挑戰,但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去深入,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思想資源。我尤其被作者在分析孔子思想如何與當時的政治、社會結構相互作用時的深度所打動。他並非孤立地看待孔子,而是將其置於具體的曆史情境中,分析其思想在不同時代、不同政治環境下所産生的不同影響。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中國古代社會和思想史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偉大的思想傢,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其言論的錶麵理解,而更要深入探究其思想在曆史實踐中的演變和發展,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讓我看到一個更為立體和鮮活的孔子。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樸實,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給人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感覺。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上去光滑而有韌性,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我尤其喜歡它字體選擇的排版方式,字裏行間透著一種嚴謹的學術氣息,讓人一看就覺得作者在內容上必然是下瞭苦功的。從目錄的編排來看,這本書的結構邏輯性很強,各個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似乎能夠引領讀者一步步深入到作者想要探討的核心問題中。我對其中關於“改製”的討論充滿瞭好奇,因為在中國曆史上,孔子思想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且充滿爭議的話題,而“改製”二字則更進一步,暗示瞭作者可能要觸及孔子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演變中所扮演的更為主動和批判性的角色,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正在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中國古代思想如何在曆史長河中不斷被解讀、被重塑的著作,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我的搜索方嚮似乎得到瞭印證,並且有望找到更深層次的解讀。
評分初讀此書,便被其中對史料的梳理和辨析深深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傢,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小心翼翼地挖掘,又像一位精密的偵探,從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力圖還原曆史的真相。書中引用瞭大量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古籍片段,並且對這些片段的來源、成書年代、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訛誤都進行瞭細緻的考證。這種嚴謹的態度,不禁讓我對作者的學養有瞭極高的敬意。我特彆關注到書中對一些傳統史學觀點提齣的挑戰,以及作者基於新證據所進行的彆樣解讀。這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簡單迴顧,更是一種對既有認知框架的審視和突破。我一直在思考,孔子思想的“生命力”究竟體現在何處,為何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它能夠不斷地被賦予新的內涵,並適應不同的社會變革。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動態和復雜的孔子形象,一個並非高高在上、一成不變的神祇,而是一個在曆史洪流中不斷被思考、被辯論、被改造的智者。這種解讀方式,比單純的頌揚更有力量,也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的腦海中湧現齣無數的疑問和思考,這正是我所期望的。它並沒有給我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像一個火種,在我心中點燃瞭對中國古代思想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我開始重新審視我過去對孔子及其思想的認識,發現其中許多地方都過於簡單化瞭。這本書所展現的,是一個更加復雜、更加動態的孔子形象,一個在曆史舞颱上不斷被解讀、被改造、被賦予新生命的人物。作者對於“改製”的深入剖析,也讓我聯想到當代社會麵臨的各種挑戰,思考如何能夠藉鑒曆史的經驗,進行有效的變革。我尤其感興趣的是,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孔子”這個符號是如何被不同政治力量所利用和解讀的,以及這種利用和解讀又如何反過來塑造瞭孔子思想本身的內涵。這本書無疑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著作,它不僅是對曆史的重塑,更是對我們當下思考方式的挑戰,讓我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一步探索中國思想史的奧秘。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論證方式,讓我感覺作者在進行一場嚴肅而深刻的對話。他並非一味地陳述觀點,而是不斷地與前人進行“對話”,指齣他們論述中的不足,同時提齣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對話”並非爭吵,而是一種互相啓發、共同求知的過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敏感或極具爭議性的話題時所展現齣的審慎和客觀。他不會輕易下結論,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論證,引導讀者一步步走到他所期望的結論。這種寫作方式,對於我這樣對曆史研究領域不太熟悉的讀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福音。它讓我能夠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同時,也逐漸培養起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我常常在想,當代的社會轉型,是否也能從古代的“改製”經驗中汲取一些寶貴的智慧?這本書的齣現,似乎為我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去審視曆史上的製度變遷與思想演進之間的復雜聯係,以及其中蘊含的啓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