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书法史朱仁夫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考研正版教材9787301031827

中国现代书法史朱仁夫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考研正版教材978730103182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仁夫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史
  • 中国现代书法
  • 朱仁夫
  • 艺术考研
  • 教材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法理论
  • 艺术史
  • 9787301031827
  • 考研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031827
商品编码:29684603734
页数:549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中国现代书法史
作者/主编:  朱仁夫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号:  9787301031827
出版年份:  1996年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549页
开本:  1/16
图书定价:  30.00元
实际重量:   458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中国现代书法史》是1993年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赘言上编章 困惑与求索两难选择苦痛滋润现在阐释杨氏旋风碑学大厦第二章 回归与维新硬笔出现书法与维新考古重大发现书画斋社第三章 存古与蜕变科举寿终国粹保存新文化运动书画社团与学校第四章 救亡与破壁救济国难拯危书画耀彩西欧草书社与书学会第五章 复兴与式微名迹归赵两岸初兴兰亭论辩文化阻滞单向复兴第六章 突变与踌躇民众登台现代书派书协领衔书论高扬法古承师 下编第七章 石鼓大师吴昌硕寝抱石鼓兼善行隶刻印第八章 碑学首领康有为转益多师碑论高远康体风范第九章 草书标准于右任第十章 帖派旗帜沈尹默第十一章 诗纵草狂第十二章 师传典范曹秋圃第十三章 宗王巨匠吴玉如第十四章 真灵奇逸林散之第十五章 榜书沙孟海第十六章 群星璀璨列名家后论补录:饶宗颐、李铎、陈维德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书法史》分上下编,上编六章,下编九章。上编阐释现代书法一个多世纪发展之脉络,下编叙说九位书法大家:吴昌硕寝守石鼓、康有为长于碑版、于右任标准草书、沈尹默继承帖学、倾意纵草、曹秋圃重视师承、吴玉如宗法二王、林散之透现灵逸、沙孟海闻名题榜。在一个半世纪里,诸位大家先后纵横驰骋,各显千秋。此外,还论述了杨守敬、沈曾植、张裕钊、曾熙、李叔同、台静农、王遽常、谢无量等的书法成就。因有“生不立传”的惯例,该书对于至今健在的书法大家只好在“后论”中简述一二,如瘦硬通神的启功、标举“经系”的王学仲、教书育人的欧阳中石、笔走龙蛇的沈鹏等名家、大家,真是数不完,说不尽。此著上编阐述书法史迹,下编传系书法大家,纵横交织成现代书法的斑斓图画,由此也奠定了它的学术性、科学性。背靠社会政治史,凸现书法艺术史。中国现代书法史一直背靠着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史,鸦片战争后社会转型的困惑与彷徨,戊戌维新、辛亥、五四运动的激进与喜悦,民族危亡时期的救亡与图存,“文化大”的破坏与阻滞,改革开放的复兴与奔涌,都在现代书法的演进中打下了烙印。但是,著者别出心裁地处理了政治史与艺术史若即若离的关系。将中国传统史学的编年、纪传、记事结合在一起。此著上编的史论,以年代为顺序,下编的“人论”,则采记传形式,后记中的问题专论,用的是记事体。而且,不论叙史、记人、述事,均以理性论说贯穿,“弥纶群言,精研一理”,加强了此著的立体感,提高了此著的学术品位。文字参以图录,图录潜说文字,图随文走,文以图证。此著文字近20万,图录约800幅,文字图录交相辉映,互为诠释。



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演进与风格变迁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剖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书法风格特征,以及影响这些变迁的社会、文化因素。我们将跨越从晚清到当代的漫长历史维度,以史为鉴,梳理中国书法如何在传统根基之上,吸收外来影响,并在时代洪流中不断革新与创造。 第一部分:现代书法的黎明与初步探索(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开端,书法艺术也随之进入了一个转型期。我们将重点关注: 晚清遗老与碑学复兴的余波: 晚清时期碑学思潮的兴盛,对现代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将考察如赵之谦、吴昌 यासाठी碑学大家的作品,分析他们如何从金石文字中汲取力量,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新的范式。同时,也会探讨部分遗老在乱世中坚守传统的书写姿态,以及其书法的时代局限性。 “二王”传统的回潮与守望: 尽管碑学一度风头强劲,但“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依然是中国书法的主流。我们将分析这一时期对“二王”书法意境、笔法的重新认识和学习,例如沈曾植等人在继承传统上的独特探索,以及他们如何试图在时代变局中守护古典的书写精神。 新型教育体系下的书法启蒙: 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书法教学也开始受到影响。我们将考察学校教育对书法的影响,例如引入的字帖、教学方法等,以及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如何塑造了新生代书法家的初步审美。 早期的个性化尝试: 在复古与求新之间,一些书法家开始展现出初步的个性化探索。我们将关注他们如何在传承中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感受,为现代书法的多元化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现代书法的探索与创新(约20世纪初至40年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经历更为显著的探索与创新的阶段,新的思想观念与艺术形式开始涌现。 “碑帖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面对碑学与帖学的争论,许多书法家开始尝试将二者融汇。我们将深入分析如于右安、梁启超等人在理论上的阐述,以及他们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笔法的刚健与墨韵的丰富相结合,开创了新的书写风貌。 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的初步显现: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一些前卫的书法家开始尝试将西方绘画中的构成、线条等元素融入书法创作,尽管这种影响尚不深入,但已为后来的现代化探索打开了新的可能。我们将关注如黄宾虹在笔墨构成上的独到之处。 地域性书风的独立与发展: 不同地区因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书风。我们将考察如北方的雄浑、南方的秀雅等不同地域的书法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在现代背景下继续传承与发展。 书法教育的进一步革新: 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使得书法教育更加系统化。我们将探讨这一时期书法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如何通过教授、著书等方式,将新的书法理念传播出去。 第三部分:现代书法的转型与挑战(约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战争与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书法艺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战乱时期书法的坚守与变革: 在国家动荡的背景下,书法家的创作状态和艺术表达方式受到极大影响。我们将考察在战乱时期,书法家如何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创作,以及他们的作品如何反映了时代的沧桑与民族精神。 建国初期的政治化影响与书法的再定位: 新中国成立后,书法艺术的创作方向和审美标准受到一定程度的引导。我们将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响下的发展,以及如何平衡艺术性与时代精神。 书法队伍的延续与新血的注入: 这一时期,许多老一辈书法家仍在继续创作,同时也有新一代的书法家开始崭露头角。我们将关注不同年龄段书法家在创作上的联系与差异。 “文革”时期书法艺术的停滞与异化: 动荡的年代对包括书法在内的艺术创作造成了严重冲击。我们将客观呈现这一时期书法艺术所经历的困境,以及部分书法家在特殊时期的书写状况。 第四部分:现代书法的复苏与多元化发展(约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新格局。 书法艺术的“回归”与自觉: 经历过长时间的压抑,书法艺术开始重新获得关注和重视。我们将分析改革开放后,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以及书法艺术如何重新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重写碑”运动与传统根基的再夯实: 这一时期,对碑学的研究和书写再次成为热潮。我们将考察书法家们如何从汉碑、魏碑、摩崖等多种碑刻中汲取营养,再次强化了书法的金石气与力量感。 “帖学”传统的复兴与创新: 在碑学热潮的同时,帖学传统也并未被遗忘。我们将分析书法家们如何重新审视“二王”的法度与韵味,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观念的更新与形式的探索: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书法家们接触到更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思想观念。我们将探讨书法艺术如何从传统的笔墨范畴,向更广阔的视觉艺术领域拓展,例如抽象化、构成性等方面的尝试。 书法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现代书法教育更加系统和专业,高校书法专业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将关注高等教育在培养新一代书法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际交流与中国书法走向世界: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书法艺术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与世界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对话。我们将分析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 当代书法的多元生态与未来展望: 当前的书法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现代观念的融入与创新。我们将梳理当代书法的各种风格流派,并对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本书的写作旨在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丰富的史料和艺术实例,力求客观、全面地呈现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演进历程。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深入研究,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中国现代书法史》我真是找了很久了,之前断断续续看过一些关于近现代书法的零散文章,总觉得不过瘾。这次终于下决心要系统地学习一番,选择了朱仁夫老师的这本著作,而且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正版教材,感觉特别靠谱。拿到书的时候,纸张的质感就让我很满意,印刷也很清晰,字迹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服。翻开目录,我看到了从晚清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脉络梳理,感觉内容非常扎实。尤其是关于碑学与帖学在现代的演变、吴昌硕、于右任、沈尹默等大家的作品和思想的剖析,都让我充满了期待。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书法艺术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艺术家们又是如何应对时代洪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开拓出新的面貌的。这本书理论性应该很强,但又结合了大量的名家作品分析,相信能让我对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我的艺术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对书法史特别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最近一直在关注中国近现代的书法发展。听闻朱仁夫老师在这一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所以特意找来了他的这本《中国现代书法史》。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简洁大气,虽然我是作为普通读者阅读,但也能感受到它作为教材的严谨与专业。我比较好奇的是,现代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是如何融入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以及这种融合带来了哪些新的可能性?书里会不会探讨这个方面的内容?另外,我对民国时期的书法大家,比如吴湖帆、冯超然他们的艺术成就和时代背景也颇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清晰的交代。我喜欢那种既有宏观梳理,又有微观个案分析的书籍,能够让我既看到整个历史的大趋势,又能深入了解每一位艺术家的独特贡献。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现代书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理解它与古代书法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在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

评分

作为一名艺术史专业的学生,我对中国现代书法史一直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准备考研的阶段,一本系统、权威的教材至关重要。经过多方打听和比较,我选择了朱仁夫老师的这本《中国现代书法史》,而且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官方正版教材,这让我对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非常放心。我特别关注的是,本书对20世纪中国书法所经历的几次重要的转折点,比如书法观念的革新、书法教育的兴起,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书法特点,是如何进行梳理和分析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现代书法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不同时期书法家们的艺术探索和创新实践。此外,对于现代书法在平面设计、现代艺术等领域的渗透和影响,我也非常好奇,希望本书能有所涉及,为我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我本身不是艺术专业的科班出身,但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书法。近年来,我发现现代书法在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让我很好奇背后的发展历程。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由朱仁夫老师撰写的《中国现代书法史》,便立刻被它所吸引。虽然是考研教材,但我相信它的内容一定非常系统和深入。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现代书法“变”与“不变”的答案。它在传承了古代书法的精髓的同时,又是如何突破桎梏,展现出新的时代精神的?我想了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坚持传统,又勇于创新的书法家们,他们的艺术道路是怎样的。这本书的出版方是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身就代表了它的品质和专业性。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刻的现代书法世界。

评分

我对中国现代书法史一直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了解了朱仁夫老师的学术背景后,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作为一本艺术考研的正版教材,我预感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严谨和全面。我特别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在20世纪初,中国书法如何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寻求自身的转型与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书法家是如何秉承传统、又如何进行创新探索的。这本书是否会重点分析诸如碑学复兴、隶书的现代化、行草书的时代演进等重要课题?我对吴昌硕、于右任、赵叔孺等大家在现代书法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也非常感兴趣,希望书中能有详实的论述。作为一本教材,我期待它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学术脉络,帮助我系统地理解中国现代书法的历史进程和艺术价值,为我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