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谈书法版欧阳中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正版教材课本9787550245716

欧阳中石谈书法版欧阳中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正版教材课本97875502457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阳中石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欧阳中石
  • 教材
  • 课本
  • 艺术
  • 文化
  • 教育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9787550245716
  • 书法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5716
商品编码:29684592250
页数:236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欧阳中石谈书法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号:  9787550245716
出版年份:  2015年
版次:  版
总页数:  236页
开本:  1/16
图书定价:  38.00元
实际重量:   440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欧阳中石:1928年生。1950年入北京辅仁大学哲学系,1951年转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专攻中国逻辑学史。后任北京师范学院逻辑学副教授兼书法艺术主讲。1985年起,在首都师范大学主持书法艺术教育并创建书法高等学历教育体系。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法、逻辑、音韵、戏剧、国学等领域均有很高造诣。书法诸体兼精,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从唐碑入手转临北魏诸墓志,后涉足篆、隶、甲骨、金文。多作行书,宗法二王。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既有帖学之流美,又具碑学之壮大,被誉为当代艺术大师。曾于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等重大奖项。



欧阳中石谈书法 前言 章 作字行文 作字篇 何谓书法 作字无需童子功 博采与专攻 临帖、选帖与读帖 碑与帖 “练”字不如“学”字 我的学书之路 学艺路上的良师益友 多师是我师 书法的“学”与“教” 行文篇 大哉,汉字! 一字通百文 穿字引文绣华章 字里行间学问大 何谓文化 “字”“文”“书”三位一体 艺术与科学 书法与文化 第二章 文以载道 书能载道 何谓道? 抒情传意为大道 承前启后为要道 字如其人显真道 载道之文 第三章 以书焕采 书法之美从何来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 书法之美与科技之光 书法之美与字外之功 审美标准和个性风格 形式与技巧 传统与现代 关于创新 简体字和繁体字 艺术性与实用性 硬笔乎?软笔乎? 第四章 切时如需 笔墨当随时代 书法教育亦随时代 让书法走向世界 



《欧阳中石谈书法》中“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书以焕彩,切时如需”这十六个字很好地概括了先生毕生对书法文化的思考,而这本书就从欧阳先生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和论述。部分:作字行文。这句话主要是欧阳先生对书法家基本文化素养的强调。作字是书法家的本行,而行文则要求书法家不能仅仅满足于抄写别人的诗词文章,还应该有写作文章、创作诗词等基本传统文化素养。第二部分:文以载道。“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义,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书法家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承担。第三部分:书以焕彩。此处涉及欧阳先生对书法审美功能的强调。以文载道,这是就内涵来说,但是就表现来讲,必须要通过美的形式来表达,使之更能悦人耳目,这也是书法的价值所在,而这一章节只要是讲述书法的深层价值。第四部分:切时如需。这里涉及书法的社会功能。很多人强调书法的自娱功能,但是对书法的社会功能不甚看重,甚至有鄙夷之意。书法作为汉字书写的文化,必然有社会传播的功能。这四个部分的内容体现了欧阳先生对于书法上的极其深厚的造诣。 



《笔墨人生: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并非直接介绍《欧阳中石谈书法》一书的内容,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发展脉络、审美价值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一、书法艺术的东方之魂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古老的东方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它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心性的表达,是线条与墨色的舞蹈,是精神与情感的抒发。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书法艺术的本质: 文字的生命化: 探究汉字从象形、指事到形声、会意的演变过程,以及书法家如何赋予这些方块字以生命、情感和艺术的灵动。从甲骨文的古朴苍劲,到金文的浑厚庄重,再到篆、隶、楷、行、草的千姿百态,每一个字体都蕴含着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积淀。 线条的韵律与力量: 书法中最核心的元素是线条。本书将详细解析用笔的提按顿挫、绞转藏露,墨色的浓淡枯湿,以及结构的空间布局,如何共同构筑出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或雄浑、或秀美、或婉约、或奔放的艺术感染力。 笔墨的意境与哲学: 书法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投射。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在书法创作中得到深刻体现。笔墨的运行轨迹,往往寄托着书家的情感、学养、胸襟和人生感悟,形成独特的艺术意境。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与高峰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书法家,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本书将梳理书法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并重点介绍各时期代表性的艺术流派和大师: 从篆隶到楷行的演变: 介绍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的石鼓文、大篆,秦代的统一小篆,汉代的隶书(如《曹全碑》、《乙瑛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如钟繇、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和草书(如张芝、王献之),以及唐代楷书的鼎盛(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草书的辉煌(怀素、张旭)。 宋元明清的书法新风: 探讨宋代书法尚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宋四家”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审美趣味融入书法;元代赵孟頫的复古创新;明代文徵明、祝允明的秀丽与奔放;清代碑学兴起,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如何从金石碑版中汲取力量,开创新的局面。 近现代书法的探索与转型: 分析近现代书法家在传统基础上,如何吸收西方艺术观念,进行形式与风格上的探索,如于右任的草书、沈尹默的温润、林散之的苍劲等,以及当代书法家在继承与创新中的不同路径。 三、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实践指导 书法不仅是历史的瑰宝,更是提升个人修养、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本书将从多个维度阐述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并为初学者和进阶者提供实用的指导: 审美范畴的拓展: 书法如何体现“力量美”、“线条美”、“结构美”、“意境美”等多种审美要素,并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产生关联。 书法与人格修养: 学习书法并非易事,它需要耐心、毅力、专注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通过临池不辍,可以磨练心性,培养沉静的气质,提升个人的品味和审美能力。 入门与进阶的路径: 为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供建议,包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字体入门,如何正确地握笔、用墨,如何进行有效的临摹与创作,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本书将强调“读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学习古人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理解和时代精神。 四、书法艺术在当代的生命力 在信息爆炸、视觉冲击力强的当代社会,书法艺术似乎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同时,它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认同: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书法艺术作为其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符号,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 教育领域的普及与深化: 书法进课堂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认识到书法教育对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艺术市场的繁荣与挑战: 书法艺术市场日趋活跃,但也面临着如何辨别作品价值、如何引导健康发展等问题。 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尝试: 探索书法艺术在数字媒体、新媒体等领域的传播方式和创新表现,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并从中获得启发,无论您是书法爱好者,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翻开了一本关于书法的书籍,虽然名字里有“欧阳中石”,但具体是哪一本,我一时也说不清楚。不过,这本书的装帧倒是很朴实,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语,让我觉得安心。翻开第一页,就有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这让我怀念起小时候在书店里,手指拂过书脊的感觉。内容方面,作者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切入了书法艺术,并没有一开始就讲笔画、结构这些具体的东西,而是从书法的精神内涵、历史演变谈起,让我感到眼前一亮。我之前一直以为书法就是写好看的字,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它其实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作者用了很多历史典故和名人轶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读起来既有学识性,又不至于枯燥乏味。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笔墨精神”的论述,它让我开始思考,在临摹大师碑帖的时候,除了形似,更应该追求的是一种神似,一种与古人精神的对话。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我还不懂书法门道的时候,就给我指引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并没有强迫我立刻掌握某种技巧,而是先在我心中种下一颗对书法敬畏和好奇的种子。我常常在读完一个章节后,合上书本,久久地望着窗外,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问题。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迷雾中看到了远方的灯塔,虽然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经明确。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我立刻成为书法家,而在于它能改变我对书法的认知,让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这门古老的艺术。

评分

这本关于书法的书,给我的感觉非常“接地气”。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过于理论化的教程,上来就讲什么“起笔、行笔、收笔”的术语。这本书的作者,仿佛是一位非常亲切的老师,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最核心的书法道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用笔”的讲解,它没有给出死板的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来阐述如何控制笔墨的浓淡、干湿,如何通过笔尖的运行来表现力量和速度。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了几个字,虽然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对笔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解“结构”,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之前写字,总是写得歪歪扭扭,比例失调,感觉很杂乱。这本书通过对汉字偏旁部首的拆解和组合,让我明白了字形的美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严谨的逻辑。它让我学会了观察字的“骨架”,找到字的“重心”,并且学会了如何让不同的偏旁部首都和谐地统一在一个字里。我还会时不时地翻开书中的范例,仔细对比自己的练习,然后从中找出不足,再加以改进。这本书就像一个随身的“书法教练”,在我遇到瓶颈的时候,总能给我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它让我明白,书法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艺术,只要肯用心去学,去练,人人都能写出有韵味的字来。

评分

最近购得一本以“欧阳中石”为名号的书法读物,其装帧设计着实引人注目,简约而不失格调,封面上的人物形象肃穆而充满智慧,传递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初读之下,便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作者并非一味地堆砌技法,而是将书法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东方美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书中大量引用了古典诗词和历代名家书法作品,通过对比和分析,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获得深刻的启迪。我尤为欣赏作者对于“意境”的解读,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笔墨的线条,更是作者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写照。这种超越技法的升华,让我对书法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文字,并尝试将这些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练习之中。虽然我的书法技艺尚浅,但通过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读”书法,而不仅仅是“写”书法,这种从“术”到“道”的转变,令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对于那些渴望深入了解中国书法文化,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

评分

拿起这本关于书法的书,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陈列室。书中的内容让我沉浸在对书法历史的追溯中,作者仿佛是一位博学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去领略历代书法大家的风采。他没有拘泥于某一朝某一派,而是从宏观的角度勾勒出中国书法发展的脉络,从甲骨文的朴拙,到金石文的雄浑,再到行草的洒脱,每一种字体、每一个时代的风格,作者都信手拈来,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碑学”与“帖学”的论述,作者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两种不同学习路径的特点和价值,让我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文字非常考究,用词精准,而且富有文采,读起来绝不枯燥。作者还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原本严肃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常常会在阅读一段历史介绍后,立刻去翻阅相关的碑帖图片,那种将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法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微型的中国书法史,让我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它让我知道,每一次挥毫,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每一次点画,都连接着古代的智慧。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欧阳中石谈书法”的书籍,虽然我无法百分百确定是否为全套,但这本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像一位艺术评论家,用一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语言,来解读书法艺术。他很少直接告诉你“怎么写”,而是引导你去“理解为什么这么写”。他会从书法的“气韵生动”谈起,告诉我如何去捕捉字里的精气神,如何让每一个笔画都充满生命力。书中大量的篇幅都在探讨“书写者的心境”,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体现,更是作者内在精神世界的流露。他会举例说明,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心境下写出来,会有截然不同的风貌。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学习方式,我是否过于关注字形的美观,而忽略了内在的情感表达?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书法,是“技”与“道”的结合,是内心世界的外部呈现。我喜欢作者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它留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间,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实践。这本书没有给我设定死板的框架,而是给了我无限的可能性,鼓励我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书法之路。它就像一位智者,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了一条充满智慧的光明大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