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第四辑:沙乡年鉴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第四辑:沙乡年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利奥波德,朱敏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历史
  • 生态学
  • 环境科学
  • 美国文学
  • 经典译文
  • 科普读物
  • 沙乡年鉴
  • 生态伦理
  • 环境保护
  • 自然写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542759733
商品编码:2967922266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第四辑:沙乡年鉴

定价:29.80元

作者: 利奥波德,朱敏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42759733

字数:

页码:2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第四辑: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生灵们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目录


英文版原序
沙乡年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地质特征
威斯康星州
伊利诺伊州与衣阿华州
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
墨西哥的奇瓦瓦和索诺拉
俄勒冈州与犹他州
马尼托巴州
乡野的秘密
乡野
人的空闲和爱好
环河
大自然的历史
存活于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观鹿
雁的音乐
土地伦理
土地伦理
荒野与文明
环保美学

作者介绍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有“生态伦理之父”美誉。《沙乡年鉴》是他的著作,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在《沙乡年鉴》的后一章中,利奥波德阐述了和土地交流的伦理关系——土壤、水、植物和动物都和人类一样应平等相处,人类应摒弃征服者的姿态,而应换以谦恭平和的态度。1948年,他因参与扑灭一场大火时,心脏病突发,不幸病逝。

文摘


一月
  冰融时刻
  寒冷的冰雪过后,迎来的就是冰融的时刻,也许就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你已经可以听到融化的雪水掉落在石壁的声音。这个声音吵醒了冬眠的动物,也唤醒了静睡中的生物,大地似乎开始骚动起来。窝在自己深深洞穴里冬眠的臭鼬,似乎被吵醒了,懒懒地伸着懒腰,它的胆子真是不小,推着松弛的肚皮走在刚刚开始融化的雪地里,开始探索湿漉漉的世界。在这个星球周而复始的季节轮回里,它变成了准确推定一些重要日子的明显标志之一。
  当然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现象发生,相比来看,这也许是无足轻重的一个现象。星星似乎牵引着它的马车,一路带它穿越田野,还伴随着雨露飘摇。它的行为吸引着我,它的思维和欲望还有真正的目的使我感到好奇,如果它真的有的话。从一月开始,直至六月,大自然存在很多有意思的暗示现象,几乎是等比级数的。一月里,你可以跟着臭鼬的踪迹,或者随着山雀的歌唱,再者你会发现小松树上有鹿啃咬的痕迹,你也可在水貂的帮助下,看到它挖出麝鼠窝的样子。其实小小的细节变化和偏差都会影响本来的情况。一月的雪是单纯无瑕的,安宁而平静,而在这个时刻的观察同样悄无声息,而且也像冬日的寒冷一般漫长持续。
  一只田鼠发现了我们的跟踪,惊慌地跳起,一下子越过了臭鼬留下的线索。也许是因为昨夜的冰雪融化被吵醒,悲伤的它在大白天就暴露在田野上。它曾经奋力建造的属于自己的地下迷宫,专门用来穿梭雪盖的草丛,已经不复存在了。地道完全地显露在外,像是一条小路,寒酸而可笑。一月的太阳融化了冰雪,同时瓦解了田鼠小小帝国的基础建设。
  老鼠则聪明得多,雪对于它们,代表它们不会贫困和恐惧。它们天生似乎就明白,青草是为了方便它们制造地下草垛储存下来,而下雪时便可以开凿一条连一条的地下迷宫,自给自足、食物和运输,都在它们的规划之中顺利进行。
  前方的草坪上有一只毛脚在高空飞翔。此刻,它只是原地盘旋着,然后就像一颗空中的炸弹一样扎进了灌木丛。之后再没有看到它飞起来,我敢肯定它捉住了一只老鼠,而且在犒劳自己的胃口。这可怜的小老鼠工程师,没有耐得住性子,大白天任性地跑出来巡查自己设计的迷宫,后走进了毛脚的肚子。
  对于毛脚来说,它可不管草儿为什么要生长,它只需知道雪融化后,它能快速找到自己的美食——老鼠就够了。冰雪融化对它来说,意味着不再有食物匮乏和生存恐惧了,也许它们还希望冰雪好能慢慢融化呢。
  我们一路追随着臭鼬的足迹,穿过了旷野,钻进树林。在旷野中,我们明明发现了兔子的脚印,可是又被臭鼬粉红色的尿液混淆了踪迹。雪融带来了新生命,橡树苗吐出了新茎。周围的一簇簇的兔毛告诉了我们,每年雄兔的决斗开始了。接着,旁边有血迹的地方,透露了猫头鹰刚刚到过这里。冰雪融化后,兔子并不害怕匮乏,但是猫头鹰的到来的确是提醒了它们要谨慎,不能过于胆大鲁莽。
  臭鼬继续向前赶路,它对有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根本没兴趣,而它邻居的喧闹和宿命似乎和它没有任何关系。我渴望知道它的想法,为什么要远离自己的洞穴?我们大胆地设想,肥硕的它是要去追求自己的罗曼蒂克情史,所以辛苦地拖着自己重重的肚子也要穿越融化的冰雪吗?后,它钻进了河岸边漂着的圆木中,就再没有出来。圆木中同样出现了水滴声,臭鼬也听到这个声音。我在回家的路上依旧存在着疑问,很想知道根本的原因。
  二月
  好的橡树
  如果你从来没拥有过一个自己的农场,会出现两个精神上的迷惑。,以为杂货铺送来了早餐;第二,热量的来源是火炉。
  如何才能不产生这样的迷惑?,需要自己建个菜园,这样我们再不需要杂货铺的捣乱了。
  第二,自己捡来极好的橡木劈成两半塞进壁炉里,因为农场并没有炉火。二月的暴风雪还是相当猛烈的,在这种时候外面树木摇摆,你则可以坐在壁炉旁温暖自己的小腿。农场里,人们可以掉自家的橡树,拖到屋外,劈成块儿,堆放在一起,那么他知道温暖从哪里来,而那些在城里只能依赖暖气度过周末的人是完全不能感受的。
  在通往沙乡农场的老移民道路的道边,我发现了一棵很好的橡树,经过观察和抚摸,它直径大概30英寸,倒后发现它年轮大概80圈,这也就是说,在内战结束的那一年,1865年时被栽种在此,拥有它圈年轮。我了解橡树苗的成长速度,如果在现在,大概没有10年的时间,它长不到兔子够不到的高度。橡树每年冬天都会脱掉一层老皮,夏天才会长出新的皮来,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我们清楚地发现:每每能够存活的橡树,是躲过了兔子的来访,或者兔子的数量很少的年份。如果有一位植物学家可以画出一张关于橡树生长和兔子繁殖率的对比曲线图,你会发现,每10年,橡树成长曲线隆起时,那一年兔子的繁殖率是低下的(在自然界中,动物界和植物界就是这样共同发展,也共同制约着成长。)。
  照这样推断,我发现的这棵极好的橡树,正是因为19世纪60年代中叶的兔子繁殖下降才得以画出了每一圈年轮。而我现在所走的路,正是那个时期,大蓬车队进入大西北地区的路线。道路两旁的空旷也许就是那个时期由于移民交通的紧张和破坏所导致的,这却也成全了这棵橡树果实可以在艳阳下的健康成长。在每一千颗果实中,只有一颗可以存活下来并成长到能与兔子抗衡,其他的则早早地就消失在这茫茫大草原中了。
  这棵橡树在这个平原上度过了80个六月里的艳阳,比起被原野吞没的同伴,它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真是令人感到欣慰和亲切。而被它吸收的阳光能量现在却被我劈开,通过壁炉释放出来,温暖着我的房间和灵魂。木屋外的袅袅轻烟,在向所有通过的人诉说着阳光从来不会白白地普照。
  我家的狗从来不关心温暖到底从哪里来,但是它却如此地渴望,渴望热量迅速地到来。拂晓前冰冷的黑暗并没有阻止我,起了床悄悄跑到壁炉边开始生火,狗可能特别崇拜我拥有能够控制温暖的魔法,就跑到了我和灰堆之间,因为我把点火用的橡木堆在了灰堆上,只好通过它腿中间拿出橡木条点燃扔进壁炉。我认为这可能就是那种令群山也会动容的忠诚吧!
  这棵橡树没有像其他的树木一样成为木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个巨大的闪电。就在七月的一个夜晚,我们都被一个雷声吓醒,之后又慢慢地睡去进入梦乡,可是意识里觉得它击中了周围的什么东西。其实人类何尝不像雷电一样,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检验周围的东西,从而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对于沙丘上的植物,雨后开心的就应该是雏菊和草原苜蓿了。第二天清晨,我们顺着路散步,看到了昨夜被雷电劈过的橡木。树干上的树皮都掉了下去,只剩下了一根白木,而且上面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裂痕,螺旋形、一英尺宽,由于时间短,所以还没有被晒黄。可是,树叶却已经枯了,我们要感谢这个闪电留给我们足足三捆的柴火。
  我们在为这棵老橡树默哀的同时,却也觉得不必遗憾,因为这片荒野上,很多像它一样高耸入云的同伴都会成为良好的木料。
  我们将这棵八十几岁的老树在艳阳下暴晒了一年的时间,变干后,它就会有更大的作用。寒冷的冬天到来了,光亮的锯齿修剪着它,锯条间喷出的木屑散发着光阴的气息,散落在白雪上,在每个伐木者的面前都堆成了小垛。在我看来,这些成垛的木屑似乎拥有比木材更重要的东西:这里承载的是一个世纪的光阴;锯齿的切割的道路正是它成长的道路,好像经历了十年又十年,来到了一个终生年表里,而这个年表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同心圆的年轮所书写的。
  年轮吐露的历史
  大概十几圈之后,锯齿到了与我们有关系的时期,那就是我们拥有这个农场开始,并且用心去热爱和珍惜着这里的一切。紧接着另外一个时代又到来了,就是在我们拥有它之前,这个农场属于一个贩卖私酒的贩子,他憎恨这个农场。他几乎榨干了整个农场,烧掉了农舍,剩下的部分为了抵的税金给了县,就在那个大萧条的时代,他匿名逃跑了。这片土地的橡树曾经也是报答过他的,成为了良好的木材,锯齿依然切割出粉红色的木屑,好像是细细的沙粒,对于橡树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1936年、1934年、1933年和1930年都是美国的沙暴和干旱年份,正是贩卖私酒的贩子拥有农场的时段,而之后不知道哪年他就离开了。在此期间,橡木燃烧的烟都从蒸馏室的烟囱升上天空,混合了沼泽散发的烟雾,遮云蔽日般笼罩上空。到了新政阶段,很多保护主义者也曾来了这里,但是也没有任何改善。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现在,锯齿的脚步把我拉回了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巴比特年代。十年里,一切事物像泡沫一样,急剧地膨胀。1929年的股票大跌,引起了整个美国市场的动荡,但是橡树却毫不知情,当然知道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其中密西西比州议会对于树木保护的几个声明也没有被它们所留意:1927年密西西比州议会颁布《全国森林和森林作物法案》、1924年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全面保护、1921年《新森林政策》。就在同样的一片土地上,1925年这个州仅有的一只美洲豹死亡了,1923年这里迎来了只紫翅琼鸟。当然,这些对于橡树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1922年3月,邻近的榆树的树枝被一场暴风雪无情地劈断,可是对于这棵橡树却没有形成任何伤害。对于一棵好的橡树,一吨重的雨雪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锯齿继续运动,现在来到的应该是20世纪初,正是排水梦的十年里。在这几年中,为了可以扩大农场,人们想把威斯康星州中部沼泽地里的水都排干了,以开辟大块农田,可他们的运气太差了,沼泽地不仅没有变成农田,反而变成了废墟。我们农场周围的沼泽地总算逃过了这一劫,多亏了1913年至1916年间的大水,把这块沼泽地淹没了,面对像魔鬼一样的洪水,人们不得不放弃它。
  1915年,高法院宣布取消州有林业,州长菲利普马上出来声明:“其实州有林业并不是个容易经营的生意。”(当然也许对这个州长来说,他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形容词来表达他的观点和立场,而且也许他自己也没有弄清楚“好和生意”的定义。当然在法律角度来说,根本找不出一个具体的定义来解释什么是“好”,在这片土地上,火却做出了另外了一个定义。可能,作为州长,他对于这类的事情必须要表现得漠不关心。)
  就在这十年中,森林的面积大幅度下降,可是动物保护却得到了重视。1916年,《猎物保护法》在沃克沙县成功地颁布;1913年个州立猎场建成营业;1912年,一只母鹿由于《公鹿法》得到保护;1911年动物保护的行动遍布了整个州。“庇护”成为了一个神圣的词语,但是对于橡树来说,毫无意义。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现在锯齿来到了1910年。这一年,一个的大学校长出版了一本有关保护环境的书,主要涉及的话题是关于:一种导致大面积落叶松死亡的,传播范围很广的叶蜂流行病;大片松林在大旱中消失;哈瑞肯沼泽消失在一个巨大的挖掘机下。
  我们来到1909年。大湖地区次迎来了胡瓜鱼的撒种;同时这一年的降雨量较为丰富,所以机关降低了森林防火的项目拨款。
  我们来到1908年。这是极为干旱的一年,大火无情地吞没了森林,同时美洲狮在这片土地绝迹了。
  我们来到1907年。一只充满理想的猞猁在寻求一个乐园的路上走错了方向,在丹尼农场结束了它的生涯。
  我们来到1906年。名州林业官被任命,而无情的大火烧掉了沙乡1。7万英亩的森林。现在来到1905年。当地的松鸡被一群来自北方的苍鹰一扫而光(它们在这棵橡树上休息过,并且吃了我们农场里的松鸡)。1902年和1903年,为寒冷的两个冬天;1901年,降雨量只有17英寸的一年,自然成为了历史上干旱的一年;1900年,开启了充满了希望和祝福的一个世纪年,但是对于橡树,它也只是多了一道普通的年轮。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让我们继续锯起来,现在到达了19世纪90年代。这个时代是那些把视野从农村转向城市的人们心里欢乐的时代。我们来到1899年,在巴布科克靠北的两个乡村的上空,后一只旅鸽被一颗子弹射中;那么来到了1898年,拥有干旱的秋天和无雪的冬天,地下7英尺被冻住,所有的苹果树都没能逃过此劫;1897年,仍然是个干旱的年份,另一个林业机构建立了;1896年,2。5万只草原臻鸡被运到了市,这只是斯普那一个村庄的上交量;1895年,又是一场大火;1894年,又是个大旱年;1893年,“蓝知更鸟风波”发生的一年,这一年由于一场三月的大雪使得正在迁徙的蓝知更鸟灭绝殆尽。(批迁徙的蓝知更鸟会在这棵橡树上停留,而后90年代中叶的迁徙鸟不会停留,直接飞走。)1892年,又是大火的一年;1891年,松鸡的繁殖率大降;1890年,“巴布科克牛奶试验机”成功的一年,以至于半个世纪后,海尔州长可以自豪地宣称:“威斯康星是美国的乳品之乡。”现在值得炫耀的也许是汽车执照,但是那个时候没能预见到,即使是巴布科克教授本人。
  就是在1890年,这棵橡树看到了历史上为壮观的松木群顺着威斯康星河水流而下,正好为草原各个地区的乳牛搭起了红色栏杆帝国。这些极好的松木成功地将母牛和风雪隔开,就好像这棵好橡树为我遮蔽了寒冷的风雪。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这个锯齿不停地切割,现在我们来到了19世纪80年代。1889年,干旱的一年,这一年开始有了植树节;1887年,批狩猎管理员出现在威斯康星州;进入1886年,农业学院次为农民开设了短期课程;1885年,从一个“从没有过的寒冷又漫长”的冬天开始;进入1883年,W。H。亨利院长在报告中称:“麦迪逊市当年春天花盛开的时间比平均记录晚了13天”;进入1882年,这一年的冬天下了一场从1881年~1882年的历史上大的一场雪,慢托达湖比往年晚了一个月解冻。
  1881年,在威斯康星举行的农业协会大会上辩论的主题是:你如何看待近三十年间黑橡树第二次全国大规模地增长问题?我的橡树就应该是其中之一。其中一个观点是这只认为很平常的自然想像,而另外一个观点则认为这是由于南方鸟类迁徙所吐落的大量橡树果实回流所造成的结果。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我们锯齿又开始了工作,现在进入了19世纪70年代,这十年欢呼属于威斯康星的麦子。1879年的一个周一的早上,这片遭到过害虫侵袭的,极其疲惫的土壤,终于让威斯康星的农民知道了,如果种植小麦,他们是无法和西部草原的农民竞争的。我推测现在我的这个农场当时应该也会是一个竞赛场地,而且,橡树北边的那片沙丘也曾经过多地种植过小麦作物。
  同样是1879年,鲤鱼被次引进到了威斯康星州,而这个时候,堰麦草从欧洲偷偷来到了这片土地。同年10月27日,麦迪逊市美意美教堂的屋顶迎来了六位美丽的访客,迁徙的草原臻鸡正在鸟瞰这个城市。而就在11月8日,市场有10美分一只的野鸡出售了。
  1878年,有一个猎鹿人来自索克?拉皮兹,他的评论很具有前瞻性:“这里的猎人马上就要比鹿还要多了。”
  1877年,9月10日,在马克思克出现了一对爱打猎的兄弟,一天之内有210只蓝翅鸭就死在他们的手里。1876年成为有记录以来降水量高的一年,达到了50英寸。而也许正是因为雨水多了,草原臻鸡的数量下降了。
  1875年,在我农场东边的一个县,约克草原,153只草原臻鸡死在四个猎人的枪下;同时,在我农场南边10英里的戴维尔湖,美国渔业委员会开始养殖鲑鱼。
  1874年,橡树次都被围上了工厂制造的带刺铁丝网圈,我真心地希望我的这棵橡树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1873年,一家芝加哥公司了25000只草原臻鸡并且推向了市场,芝加哥以每打3。25美元买了60万只。
  1872年,后一只野生威斯康星火鸡被射杀,大概是距离我的农场两个县的地方。
  这是个结束了人们由于小麦带来的喜悦,同时也结束了鸽子血给拓荒者带来的欢乐。其实就在距离这棵橡树50英里内的三角地带,1871年的时候,大概有13600万只鸽子在20英尺高的树上做巢,大概是栖息在这里。当时的俱乐部和盐碱地有很多捕鸽子的人,他们喜欢用网罩和猎枪,而且乐此不疲。一车皮的未来鸽肉馅饼正被送往南方和东方的各大城市。这里曾经是几个州里后一个鸟类基地,当然也是威斯康星大的一个。
  就在同一年,还有一个证明了我们国家发展的困难:又是一场大火毁灭了佩什地哥两个县的森林和庄稼;据说芝加哥大火的肇事者是一头被惹怒的乳牛。
  1870年,还有一群肇事的家伙就是田鼠,它们几乎吃掉了整个州新鲜的果实,之后又死去。由于橡树皮对于它们太粗太厚,所以我的橡树得以幸免。同样也是这一年,《猎人》报道了一个以出售猎物为生的捕猎者的话,他非常得意自己在一个季节就在芝加哥附近地区射杀了6000只野鸭。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接下来锯齿走到了19世纪60年代,成千上万的人的死亡都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人类共同体是可以被肢解的吗?他们真的解决了,但是并不能亲眼看到他们努力的结果,同一个问题也发生在人类和土地共同体中,我们同样看不到结果。
  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探究过重大的问题。1867年,在英克里斯?拉帕姆的倡导下,州园艺协会为牧场提高了奖金。1866年,威斯康星州的后一只野生驼鹿灭绝,同样也是被猎杀的。现在我们来到了1865年,这一点对于橡树是极为重要的一年。缪尔那年想买下他弟弟的农场,大概距离橡树东边30英里,他只是为了留住那些童年里带给他欢乐的野花。可是他的弟弟还是拒绝了他的购买想法,可是他从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1865年是威斯康星州历史上开始产生崇尚大自然、野生和自由意识的一年。
  锯齿终于把我们带到树木的中心点。它终于带我们返回了历史长河的顺方向;在倒流中的时间太长了,现在可以向树干较远的一边锯过去。终,这棵大树终于被我们锯得开始颤动,锯缝突然开了,锯子迅速抽出,伐木者也全都向后撤退,然后大家一起大喊:“倒啦!”伴随着咯吱的声音,整棵橡树倒了,后就是轰隆一声栽下去,就这样横在了移民大道上,这条曾经给了它生命的道路。
  ……

序言


英文版原序
沙乡年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地质特征
威斯康星州
伊利诺伊州与衣阿华州
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
墨西哥的奇瓦瓦和索诺拉
俄勒冈州与犹他州
马尼托巴州
乡野的秘密
乡野
人的空闲和爱好
环河
大自然的历史
存活于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观鹿
雁的音乐
土地伦理
土地伦理
荒野与文明
环保美学


寂静的低语:一场穿梭于自然与内心的对话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而快节奏的时代,信息爆炸,光怪陆离。城市的钢筋水泥隔绝了我们与泥土的触感,电子屏幕模糊了我们对星空的记忆。我们似乎被无数的“应该”和“必须”裹挟着,匆忙赶往一个又一个目标,却在不经意间,与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渐行渐远。 或许,是时候停下脚步,倾听那些被遗忘的低语了。 这套《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正是一扇通往另一种生命体验的大门。它并非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也并非指引你走向何方,而是邀请你,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以及你自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套译丛汇集了数位在各自领域内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观察者,他们以深邃的洞察力和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揭示了科学的魅力,自然的奥秘,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 在这里,你不会看到枯燥晦涩的公式,也不会读到冰冷刻板的数据。取而代之的是,是一场场生动有趣的探索,是一次次感人至深的对话。我们将跟随那些伟大的头脑,潜入深邃的海洋,仰望璀璨的星河,探究生命的起源,洞悉宇宙的法则。他们用严谨的科学精神,解剖万物的本质;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自然的壮美。他们让我们明白,科学并非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是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有力工具。 这套译丛的每一位作者,都拥有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他们或是孜孜不倦的实验者,在实验室里点燃智慧的火花;或是敏锐的观察者,在田野间记录生命的脉动;亦或是哲思的探求者,在思想的海洋里遨游。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用知识点亮我们蒙昧的心灵,用思考拓展我们视野的边界。 或许,你曾在某个清晨,被窗外的鸟鸣唤醒,心中涌起一丝莫名的感动,却又匆匆掠过,淹没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又或许,你曾在某个夜晚,仰望星空,被那无垠的黑暗和闪烁的星辰所震撼,却又觉得那一切与自己太过遥远。这套译丛,正是为了唤醒这些沉睡在心底的声音。 想象一下,翻开一页,你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森林,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你听见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闻到泥土和落叶的清新气息。一位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正用他细腻的笔触,为你讲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的故事:一只不起眼的甲虫如何在大地深处筑巢,一棵古老的树木如何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一种微妙的平衡如何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他并非仅仅在描述,而是在邀请你,去感受,去体悟,去建立一种与自然的深刻联结。 又或许,你将被带往宇宙深处,跟随一位天文学家,目睹星系的诞生与毁灭,理解黑洞的神秘,感受宇宙膨胀的宏伟。他会用生动的语言,解释那些深奥的物理定律,让你明白,我们之所以存在,并非偶然,而是宇宙演化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你将重新认识到,我们渺小的身躯,却承载着宇宙中最奇妙的物质,我们的思想,亦能触及最遥远的星辰。 这套译丛并非一味地宣扬科学的理性,它同样关注人类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在那些严谨的科学论述中,你常常能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他们分享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他们的人生哲学,他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以及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启迪。 也许,你曾在生活的迷茫中徘徊,为世事的变迁而焦虑,为自身的渺小而失落。这套译丛中的某些篇章,会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道路。它们会告诉你,即使面对浩瀚的宇宙和复杂的生命,个体依然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们会鼓励你,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永不停止学习和探索的脚步。它们会提醒你,最重要的旅程,往往是从认识自己开始。 阅读这套译丛,就像与一位智慧长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分享的经验,是我们汲取力量的源泉;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促使我们思考的契机。他们让我们明白,理解世界,并非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风景,一段未完待续的故事。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那份力量,以及那份与更广阔世界相连接的归属感。这套《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正是为此而生。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启发你独立思考;它不刻意制造惊奇,而是让你在平淡中发现非凡。 请允许自己,在这个信息洪流之外,享受一段与智慧独处的时光。让那些伟大的声音,在你的内心激起回响。去感受科学的严谨,去拥抱自然的壮美,去探索人类精神的深度。在这趟旅程中,你或许会发现,最深刻的智慧,就蕴藏在你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沙乡年鉴》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慢下来”的重要性。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去观察、去感受,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仿佛成了一种奢侈。而利奥波德,他用他的一生,为我们展现了这种“慢生活”的可能性,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刻智慧。这本书不是那种追求情节跌宕起伏的读物,它的魅力在于它那如潺潺流水般细腻而又充满力量的文字。 我尤其喜欢他对于野生动物的描写,那种不加矫饰、充满生命力的笔触,让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动物的眼神,感受到它们的心跳。他不仅仅是记录下它们的外形特征,更捕捉到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的生存智慧,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他对于鸟类迁徙的观察,对于土地养分的演变,对于森林的生长周期,都充满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惊叹于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顽强。 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提出的“土地伦理”。利奥波德并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将这种伦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人类并非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土地,爱护土地,与土地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种思想,在当下这个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每次读完这本书,都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一番反思。我们是否过度地消耗了自然资源?我们是否足够尊重其他生命?《沙乡年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与自然的疏离,也指引着我们回归与土地的深层连接。它不是一本让你瞬间“顿悟”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慢慢去品味,去咀嚼,去在生活中践行的书。 总而言之,《沙乡年鉴》是一本能够净化心灵的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重新认识了自然,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自然的读物,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一个有良知的地球公民的书。

评分

《沙乡年鉴》这本书,我是去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的。当时就被它那朴实无华的书名吸引了,总觉得里面藏着一股特别的、属于自然的宁静力量。读完之后,我才明白,这远不止是一本简单的自然观察日记,它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与土地、与生命对话的方式。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他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美国威斯康星州“沙乡”的四季变迁,以及他如何在这片土地上,重新找回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他笔下的动物、植物、土壤,都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魂。那些关于鸟类迁徙的细致观察,关于森林生长的周期性规律,关于春天融雪时溪流的欢歌,无不充满了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他描述狐狸的那一段,那是一种充满野性却又带着智慧的生命,他观察它们的捕食、它们的生存智慧,甚至它们与人类的微妙互动,都写得栩栩如生。读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感受到了最原始、最纯粹的自然之美。 利奥波德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思考者。他将自己的观察与深刻的哲学思考结合起来,探讨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颗星球。他提出的“土地伦理”概念,至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他认为,土地不仅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它更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它,爱护它,而不是肆意地索取和破坏。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冗长的说教,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的文字朴实、真诚,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尤其是在读到他描写自己在沙乡的日常起居时,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让我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种反思。我们是否在追逐物质的过程中,丢失了与土地连接的根基? 我特别推荐这本书给那些渴望在喧嚣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的人,也推荐给那些对自然怀有好奇心,想要深入了解生命奥秘的朋友。它不是一本让你快速获取知识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慢慢品读、用心去体会的书。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到不同养分,让心灵得到一次洗礼。这本书就像是作者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星球上,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万物生灵的一部分,我们肩负着保护地球的责任。

评分

不得不说,奥尔多·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里所构建的那个世界,是如此的迷人,又如此的真实。它不是那种虚构的奇幻景象,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脚下的土地,只是我们太多时候,因为匆忙而忽略了它的存在。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利奥波德那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他仿佛只是在平静地记录着,然而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对生命最深沉的热爱和最深刻的理解。 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季节变化的描绘。春天融雪的刺耳声音,夏天林间的蝉鸣,秋天落叶的沙沙声,以及冬天万籁俱寂的静谧,他都能用极其精炼的文字勾勒出来,仿佛我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每一个季节独特的氛围。他观察动物的视角也是独一无二的,不是那种猎人的冷酷,也不是那种纯粹的科学家的客观,而是一种带着情感的关注。他会为狐狸的生存困境而忧虑,也会为野鸭的回归而欣喜。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关于“活着”的哲学。利奥波德在书中提出的“土地伦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应该是主宰与被主宰,而应该是互相依存、互相尊重的伙伴。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种伦理的可能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全新视角。 我总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与我们现代社会那种过度消费、过度开发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利奥波德所描绘的“沙乡”,虽然简朴,却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与自然的和谐。他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可持续、更加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某个地方的自然风貌,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思想上的启迪。 每一次读完《沙乡年鉴》,都有一种被洗礼过的感觉。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也让我更加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它不是那种能够让你瞬间获得知识的书,而是一本能够让你慢慢领悟,并且一生受益的书。它就像是作者送给我们的一份礼物,一份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南。

评分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久违的宁静和深沉的思考。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对自然的分析,而是一个普通人,用他最真挚的情感,去拥抱、去理解、去爱护他脚下的那片土地。他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仿佛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四季变化的细致描绘。从春天的万物复苏,到夏天的生机勃勃,再到秋天的萧瑟沉寂,以及冬天的静谧孕育,他都能用极其生动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将这些自然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他观察动物的视角尤为独特,不是以猎人的冷酷,也不是以科学家的客观,而是以一种充满温情和敬意的目光。他关注狐狸的生存,关心野鸭的归来,这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关怀,让我深受感动。 《沙乡年鉴》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提出的“土地伦理”。利奥波德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可能实现的。他倡导我们应该将土地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不是可以任意开发的资源。这种超越功利、回归本源的思想,在当下这个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显得尤为宝贵。 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增长了关于自然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开始更加留意身边的自然景象,更加珍惜与土地的连接。这种改变,不是戏剧性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它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更加感恩。 总而言之,《沙乡年鉴》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它就像是一杯醇厚的陈酿,每一次品味,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它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哲学,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星球上,我们不仅仅是生存者,更是守护者。

评分

最近读完《沙乡年鉴》的第四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远足,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净化。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那种近乎虔诚的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俯视万物的学者,而是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用一颗谦卑的心去倾听、去感受、去理解。他的文字,就像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缓缓流淌过读者的心田,涤荡掉那些浮躁和功利。 我尤其被他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所折服。从一只不起眼的甲虫的蜕变,到一棵老橡树的年轮诉说的故事,他都能用简洁而又充满诗意的笔触,将其描绘得生动形象。他观察候鸟迁徙时,不仅仅记录下它们的飞行轨迹和时间,更捕捉到了它们在风中划过的姿态,它们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鸣叫声,以及它们与栖息地的这种天然联系。这种深入骨髓的观察,让我意识到,原来自然界中蕴藏着如此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沙乡年鉴》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利奥波德在书中提出的“土地伦理”,至今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倡导我们应该将土地视为一个有机体,一个生命共同体,而我们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应该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而不是将土地视为可以肆意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这种超越功利、回归本源的思考,在当下尤为珍贵。 阅读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角落,那些被我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都变得鲜活起来。我学会了在行走中留意脚下的泥土,在仰望天空时关注云的形状,在听到鸟鸣时尝试分辨它们的种类。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一种对生命万物更加深沉的关怀。 总而言之,《沙乡年鉴》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它让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脆弱,也让我反思了人类在地球上的责任。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体会,去感悟。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找到新的力量和启示。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与自然的疏离,也指引着我们回归与土地的深层连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