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49年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
定价:98.00元
售价:71.5元,便宜26.5元,折扣72
作者: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46694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汇集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科技专家的智慧——历时3年完成的对新中国建国100周年时可再生能源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美好预见,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低碳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对关心绿色低碳社会发展的人们也是一种很好的参考。
本书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未来发展愿景入手,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社会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低碳经济发展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源动力,并提出促进低碳经济建设的对策措施。本书既是对新中国成立100周时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的愿景描述,也是对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本书是公众了解低碳社会与可再生能源知识和关系的一本好书,适合能源行业、低碳经济研究者、工作者参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中国太阳能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术团体。它主要开展民间和国际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愿和要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加国家可再生能源科学政策、法规制定和科学决策工作;表彰奖励科学技术工作者,举荐人才;开展学术及产业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咨询服务、技术服务、资格评审等任务;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十分吸引人,以一种冷峻而又充满希望的色调,勾勒出未来都市的轮廓,远方闪耀着希望之光,仿佛预示着一个充满科技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明天。书名“2049年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让人不禁好奇在不远的将来,科技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形态,又会带来怎样的变革。而副标题“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则进一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主题,这无疑是当下和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关键的议题之一。作为一名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被这本书所传达出的宏大叙事和前瞻性所深深吸引。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探讨在2049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能达到何种高度,是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低碳产业生态,并且这种转变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规划、就业结构乃至文化观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科技的读物,更是一次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一次关于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更绿色、更美好的社会的美好畅想。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2049。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它交织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实的思考。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在2049年,中国可能已经实现高度发达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低碳社会的宏伟蓝图。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技术细节的描绘,例如,新能源的普及是否已经达到了家庭用电的百分之百?智能电网是如何实现如此高效的能源调配?而在社会层面,低碳生活是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习惯,人们的出行方式、饮食结构、消费观念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我设想,书中可能会详细分析中国在推动这一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例如技术瓶颈、政策执行、公众接受度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同时,我也期待能够从中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让这些愿景更加可信和落地。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未来的预测,更是对当下努力方向的指引,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塑造着2049年的中国。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是源于它所触及的时代命题。204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被置于“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的框架下,本身就充满了象征意义。而“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作为核心内容,更是抓住了当前全球发展的主旋律。我猜测,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未来科技的简单罗列,而是会深入剖析科技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当可再生能源成为主流,经济结构会发生怎样的调整?哪些产业会兴起,哪些又会衰落?人们的就业技能又需要如何升级?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科技驱动的社会变革中,如何确保社会公平,如何避免数字鸿沟的扩大,如何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这无疑是这本书值得深入探讨的维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平衡科技进步与社会福祉的深刻见解,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社会提供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它回应了我长期以来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关注和思考。2049年,这个充满未来感的年份,被赋予了“科技与社会愿景”的重任,而“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的副标题,则精准地指出了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路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潜在挑战。例如,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的现有技术和未来发展潜力如何?国家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会出台哪些突破性的政策?而在低碳社会的构建上,除了能源的清洁化,是否还会涉及工业生产的绿色化、城市规划的智能化、交通系统的电动化,以及循环经济的全面推广?我更关心的是,这些宏大的愿景是如何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想象着,未来的中国家庭,是否会拥有自己的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出行是否完全依赖于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甚至我们的消费习惯,是否也会因为对环境的责任感而发生深刻的改变。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关于中国未来生活方式的深刻预演。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时,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种既熟悉又充满期待的画面。2049年的中国,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社会运行高效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家,而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社会则是支撑这一愿景的两大基石。我猜想,这本书会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审视中国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中国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而在低碳社会的建设层面,是否会涉及新型城镇化模式、绿色建筑标准、智能交通系统的普及,以及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描绘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伦理观念以及文化认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是会创造出全新的职业领域,还是会引发社会价值的重塑?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预测,更是对一个崭新时代社会形态的一次大胆设想,一次关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