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也反常:科学咖啡馆怪谈 幽默科普读物 自然百科全书

科学也反常:科学咖啡馆怪谈 幽默科普读物 自然百科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科学咖啡馆 著,王烈 译
图书标签:
  • 科普
  • 幽默
  • 科学
  • 自然
  • 百科
  • 怪谈
  • 趣味
  • 知识
  • 文化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3614
商品编码:29673236741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6-01
字数:206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汇集了法国科普网站“科学咖啡馆”中广受欢迎的趣味小品文,用幽默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画讲述了动物学、生物学、脑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咄咄怪事,不但出乎他们的意料,甚zhi违背了大众的认知,新鲜、有趣却引人深思。

作者介绍


“科学咖啡馆”是法国知名的科普博客平台,聚集了大批年轻科研工作者、教师、科普爱好者、插画家和漫画家。他们不断更新各种风格幽默、内容严谨的科普小品文。自创办10年来,“科学咖啡馆”赢得法国大众的推崇,成为法国中学生、大学生和教师十分信赖的知识平台。

编辑推荐


科学也反常:“科学咖啡馆”里的怪事(30个反直觉、意料外、超搞怪的科学问题大探讨,颠覆常识的科学趣闻,大受欢迎的法国版“果壳网”幽默作品)

目录


目录
01 直立进化史:大家都能站起来 1
02 拯救寄生虫 12
03 杀婴的血腥真相 20
04 救命的蓝血 28
05 蚁巢不分上下级 37
06 zui危险的救命恩人 47
07 麻雀虽小,脑子俱全 50
08 侏罗纪公园 61
09 谢谢你,病毒! 66
10 植物不为人知的才能 73
11 植物的小暖炉 85
12 瓶中世界 91
13 植物会沟通,“说”得还不少 98
14 大脑的电超能力 102
15 金属乐使人平静 108
16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117
17 我们真的只用了10%的大脑吗? 125
18 嬉皮也暴力 132
19 恐惧也遗传 141
20 胚胎细胞侵占母亲大脑 145
21 被咬也会得ai症:zhi少一种ai症如此 153
22 几行代码重塑生命 161
23 从出生到死去,我们的身高一直在变! 163
24 封路治拥堵 170
25 π 是错的! 177
26 《 花花公子》杂志对计算机科学的启发 183
27 互联网才不是21世纪zui伟da的发明 186
28 逆流之电 194
29 恒星“适居带”之外的生命 204
30 (伪)后记:如何确立一种理论
参考文献 215
作者简介 233



《宇宙的低语:从量子纠缠到黑洞的奇遇》 在这本充满想象力的科普读物中,我们将踏上一段穿越科学前沿的旅程,探索那些挑战我们认知、激发无限好奇心的宇宙奥秘。这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场思维的冒险,一场关于“为什么”和“怎么可能”的深度对话。 第一章:微观世界的迷幻舞步——量子纠缠的爱恨情仇 想象一下,两个遥远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当你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瞬间做出相应改变,仿佛它们共享着同一个命运。这就是量子纠缠,一个让爱因斯坦都为之困扰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我们将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个看似违背直觉的现象,从薛定谔的猫那只既生又死的猫,到量子隐形传态如何让信息以一种我们难以理解的方式瞬间传递。我们会探讨量子纠缠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它如何颠覆我们对实在、因果律以及宇宙本质的理解。 量子叠加态: 在被观测之前,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可能的状态。这就像一枚硬币,在空中旋转时,既是正面又是反面,直到落地才确定。 量子纠缠的“鬼魅”: 两个或多个粒子在形成过程中,其量子状态会发生关联,即使它们被分开很远的距离,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立刻影响到其他粒子的状态。这种关联性是即时的,不受光速限制,因此被爱因斯坦戏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贝尔不等式的考验: 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检验量子纠缠的真实性,特别是贝尔不等式。实验结果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量子纠缠的存在,否定了“定域实在论”的解释。 应用前景: 量子纠缠是实现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基石。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叠加和纠缠的特性,有望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量子通信则能提供绝对安全的加密方式,防止信息被窃听。 哲学思考: 量子纠缠挑战了我们对“实在”的传统观念。它暗示着,在微观层面,粒子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比我们所理解的更深层次的联系,这引发了关于宇宙的整体性、观测者的作用以及现实本质的深刻哲学思考。 第二章: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无形之手——宇宙的隐形工程师 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看到的星星、星系,甚至星系团,仅仅是宇宙可见物质的冰山一角。占据宇宙绝大部分的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如同宇宙的隐形工程师,在看不见的维度里默默地塑造着宇宙的结构和命运。我们将追溯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历程,从星系旋转曲线的异常,到宇宙加速膨胀的惊人事实。我们会探讨科学家们如何试图探测这些神秘的物质和能量,它们可能的构成,以及它们对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结构的形成乃至最终命运的深远影响。 暗物质的证据: 星系旋转曲线: 观测到的星系边缘恒星的旋转速度远高于根据可见物质计算出的速度,表明存在额外的、不可见的质量在提供引力。 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 大质量星系团对背景星系发出的光线产生弯曲,形成扭曲的图像。测量这种弯曲程度可以推算出星系团的总质量,其结果远超可见物质的总和。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CMB的细微温度波动模式包含了关于宇宙早期物质成分的信息,其中暗物质的比例得到了精确的测量。 暗能量的证据: Ia型超新星的观测: 通过观测遥远的Ia型超新星的亮度,科学家发现它们比预期的要暗,这意味着宇宙的膨胀正在加速,而驱动这种加速的正是暗能量。 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 暗能量的存在影响了宇宙中星系和星系团的形成和分布模式。 宇宙年龄的测量: 暗能量的存在也影响了对宇宙年龄的精确计算。 可能的构成: 暗物质: 目前主流理论认为暗物质是由一种不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的粒子构成,例如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s)或其他形式的惰性中微子。 暗能量: 最简单的模型是宇宙学常数,即真空本身的能量。另一种可能性是具有负压强的动态标量场,被称为“精质”(quintessence)。 对宇宙模型的影响: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物质-能量成分的认识。目前的标准宇宙学模型(Lambda-CDM模型)认为,宇宙大约由5%的普通物质、27%的暗物质和68%的暗能量组成。 未解之谜: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仍然是物理学中最重大的未解之谜之一。它们的发现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促使科学家们探索新的物理理论和实验方法,以揭示宇宙最深层的秘密。 第三章:黑洞的吞噬与时空的扭曲——宇宙中最极端的疆域 黑洞,宇宙中最神秘、最极端的引力天体,如同宇宙中的“吞噬者”,将一切物质和光都卷入其中,不留痕迹。我们将潜入黑洞的视界,感受时空在极端引力下的扭曲,探索黑洞内部的奥秘,以及它们在宇宙演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黑洞的形成机制,到霍金辐射理论,再到引力波的探测,我们将一一揭示这些宇宙巨兽的惊人之处。 黑洞的形成: 恒星级黑洞: 由大质量恒星在其生命末期坍缩形成。当恒星的核燃料耗尽,无法再支撑其自身重力时,就会发生引力坍缩,如果核心质量足够大,就会形成黑洞。 超大质量黑洞: 存在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质量可达太阳的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倍。它们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通过早期宇宙中气体云的直接坍缩,或通过恒星级黑洞的合并和吸积成长。 视界与奇点: 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 黑洞的边界,一旦越过视界,任何物质或光都无法逃逸。它是信息进入黑洞的单向通道。 奇点(Singularity): 黑洞中心的无限密度和曲率点。根据经典广义相对论,奇点是时空的终结,但量子引力理论可能在奇点处提供不同的描述。 黑洞的性质: 三毛定理: 一个静止的黑洞只由质量、角动量(自转)和电荷这三个物理量来描述,其他信息都会在形成黑洞的过程中丢失。 霍金辐射(Hawking Radiation): 史蒂芬·霍金提出,黑洞并非完全“黑”的,它们会缓慢地向外辐射粒子,并逐渐蒸发。这个过程极度缓慢,对于天体物理尺度的黑洞来说,需要天文数字般的时间才能蒸发殆尽。 引力波与黑洞的探测: 引力波: 时空的涟漪,由大质量天体(如黑洞、中子星)的加速运动产生。2015年,LIGO首次探测到由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并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新时代。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 通过连接全球的射电望远镜,EHT成功拍摄到了M87星系中心黑洞的“阴影”,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 黑洞与宇宙演化: 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如喷流)对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影响。它们可以加热或吹散星系中的气体,从而调节恒星形成的速率。 第四章:宇宙中的“大过滤器”——我们是孤独的吗? 浩瀚的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似乎并不渺茫。然而,我们为何至今未能发现地外生命,甚至地外文明的信号?这个被称为“费米悖论”的疑问,引出了“大过滤器”假说。我们将在宇宙尺度上审视生命的出现与演化,探讨可能导致文明灭绝的各种“过滤器”,并反思人类文明所处的独特位置。 德雷克公式的启示: 德雷克公式是一个用来估算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可交流地外文明数量的概率公式。它包含了恒星形成率、行星拥有率、行星上生命出现的概率、生命演化出智慧的概率、智慧生命发展出可探测技术文明的概率以及文明存在时间等多个参数。 生命出现的概率: 宇宙中的化学元素: 构成生命所必需的重元素(如碳、氢、氧、氮)在宇宙中普遍存在,这些元素通过恒星的核聚变和超新星爆发被播撒到宇宙空间。 宜居带行星: 越来越多的系外行星被发现,其中一些位于恒星的“宜居带”,这意味着液态水可能在其表面存在,这是生命产生的关键条件之一。 生命的起源: 地球生命是如何从无机物演化而来仍然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包括RNA世界假说、热液喷口假说等。 “大过滤器”的猜想: 生命起源的困难: 也许从非生命物质演化出第一个生命细胞的概率极低,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滤器”。 智慧生命的出现: 即使生命能够出现,演化出具有复杂思维和工具制造能力的智慧生命也可能需要一系列极其罕见的巧合。 技术文明的自我毁灭: 一旦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面临核战争、环境破坏、人工智能失控、基因工程失误等自我毁灭的风险,这可能是最令人担忧的“过滤器”。 宇宙的灾难: 超新星爆发、伽马射线暴、小行星撞击等宇宙尺度的灾难,也可能随时终结一个文明。 “大过滤器”在我们之前还是在我们之后? 如果“过滤器”在我们之前: 这意味着生命起源或智慧生命演化是极其困难的,那么我们可能是宇宙中罕见的幸运儿。 如果“过滤器”在我们之后: 这意味着大多数文明在发展到我们现在的阶段后,会因为某种原因而灭亡,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信号,预示着人类未来可能面临的巨大挑战。 寻找地外文明(SETI)的努力: SETI项目通过监听宇宙中的无线电信号,试图探测来自地外文明的信息。尽管尚未有确凿的发现,但这些努力代表了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深刻探索。 第五章:意识的边缘与人工的智慧——我们是谁,我们是否能创造“我们”? 从神经元的放电到主观的感受,意识的产生是科学界最令人着迷的谜团之一。我们将探索神经科学对意识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如何挑战我们对“智能”和“意识”的定义。我们是否能够创造出真正具有意识的机器?如果可以,它们又将与我们有何不同? 意识的神经科学基础: 神经元与突触: 意识的产生被认为与大脑中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之间的复杂连接和信号传递有关。 全局工作空间理论: 认为意识是大脑信息处理的一种全局广播机制,信息一旦进入全局工作空间,就可以被大脑的不同区域获取和处理。 整合信息理论: 提出意识的程度取决于系统整合信息的能力,一个系统能够整合的信息越多,其意识程度就越高。 “我”的产生: 意识中的“自我”感,即“我”的存在,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的,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工智能的崛起: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通过大量数据训练,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用人工智能(AGI): AGI的目标是创造出能够执行任何人类能够执行的智力任务的人工智能。目前,AGI仍是研究的长期目标。 图灵测试的局限性: 图灵测试是一种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但它只关注机器能否模仿人类行为,而未能触及真正的意识。 机器意识的可能性: 强人工智能(Strong AI)与弱人工智能(Weak AI): 强人工智能认为机器可以真正具备意识和理解能力,而弱人工智能认为机器只能模拟智能行为。 意识的计算模型: 科学家们试图构建能够模拟意识的计算模型,但目前尚未成功。 “中国房间”思想实验: 约翰·塞尔提出的思想实验,用来论证机器即使能够通过图灵测试,也不意味着它真正理解了语言,从而质疑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伦理与哲学挑战: 机器的权利: 如果机器拥有意识,它们是否应该拥有权利?如何定义和保障这些权利? 人类的独特性: 当机器能够模仿甚至超越人类的某些能力时,人类的独特性将体现在何处? 造物的责任: 人类作为创造者,对可能产生的具有意识的机器负有怎样的责任? 结语:永无止境的求知之旅 《宇宙的低语》将带领你超越日常的藩篱,去感受科学的魅力,去探索那些最深邃、最令人着迷的未知。每一章都是一个窗口,让你窥探宇宙的宏伟与奇妙,激发你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与求知欲。我们将一起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智慧的火花,思考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并为我们共同的求知之旅而喝彩。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场邀请你参与的、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科幻迷,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颠覆常识、挑战固有认知的作品情有独钟。最近偶然翻阅到一本名为《科学也反常:科学咖啡馆怪谈》的书,立刻被它那充满奇思妙想的标题所吸引。尽管书名中带有“怪谈”二字,但我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对那些看似不可思议,实则暗藏科学原理的现象进行的趣味解读。我个人对物理学中的量子纠缠、相对论效应等概念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象着这本书会不会将这些高深的理论,以一种更易于理解,甚至带点故事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察觉,但在微观世界或宇宙尺度上却真实存在的“反常”现象。例如,时间是否真的可以扭曲?平行宇宙是否存在?黑洞的奥秘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总是在我夜深人静时萦绕心头,而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和新的视角。同时,我也相信,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它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探索,去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杯醇厚的咖啡,在品味中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悄然领略科学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科普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娓娓道来,让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科学也反常:科学咖啡馆怪谈》这个书名,在我看来,就预示着一种别样的科普风格——它不是枯燥的教科书,也不是晦涩的学术论文,而更像是一场发生在“科学咖啡馆”里的奇妙对话。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在某个舒适的角落,一群对未知充满好奇的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啜饮着香浓的咖啡,一边讨论着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科学现象。书中会不会涉及一些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却难以解释的“怪事”,比如为什么有些东西会“心有灵犀”地同时发生?或者,人为什么会做梦,梦境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科学逻辑?我尤其好奇“反常”这个词的定义,它是否意味着科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着不断被推翻和重塑的动态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展现科学的严谨性背后,也存在着许多“意料之外”的可能性。作为一名对自然界充满敬畏的普通读者,我渴望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火花的交流空间,让科学的魅力在不经意间渗透心灵。

评分

提起“百科全书”,我脑海中立刻涌现出的是一本厚重、严谨的工具书,它囊括了世间万物的知识,是知识海洋中的灯塔。而《科学也反常:科学咖啡馆怪谈》这个名字,在我看来,似乎是在给传统的百科全书注入了一股新颖的活力。我猜想,这本书可能打破了传统百科全书的条目式、碎片化的呈现方式,而是将各种看似“怪诞”的科学现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故事线。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宇宙起源、生命演化、甚至是意识本质的探讨。例如,宇宙的终极命运是什么?生命是否有可能在其他星球上存在?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是否能用纯粹的科学来解释?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宏大而深刻的问题,以一种“咖啡馆怪谈”式的轻松幽默来呈现。也许,书中会引用一些经典的科学史故事,揭示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挑战传统认知,最终引领科学走向新的高度的。我相信,一本真正优秀的百科读物,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迪,它应该能够激发读者对未知的好奇心,鼓励我们用更加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反常”背后的科学真理。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活跃在各类知识论坛的爱好者,我深知“幽默”和“科普”结合的巨大魅力。当我在书店看到《科学也反常:科学咖啡馆怪谈》时,我立刻联想到那些能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又能学到不少知识的优秀读物。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别具一格的视角,去解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深藏科学玄机的现象。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巧合”是否真的只是随机事件,还是背后有着更深层的统计学原理?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一些看似荒诞的民间传说,是否也可能蕴含着某种科学的影子?我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位风趣幽默的咖啡馆老板,一边为我添上热腾腾的咖啡,一边用充满智慧和趣味的语言,为我讲述一个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科学故事。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挑战我们固有观念,让我们重新审视身边事物的作品。或许,这本书会引导我们去思考,科学的边界到底在哪里?那些我们认为是“反常”的现象,在科学的镜头下,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场充满笑声与智慧的“科学咖啡馆”之旅中,发现那些隐藏在“怪诞”背后的科学之美。

评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一本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带来心灵愉悦的读物实属不易。《科学也反常:科学咖啡馆怪谈》这个书名,在我看来,就精准地捕捉到了我所期待的那种阅读体验。我一直对那些解释不通的“怪谈”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感到好奇,而“科学咖啡馆”的设定,更是为这种探索增添了一份轻松惬意的氛围。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系列关于宇宙奥秘、生命现象,甚至是人类心理的探讨。书中是否会讲述那些挑战我们直觉的物理现象,例如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或者是量子世界的奇特行为?亦或是,它会深入到生物学的层面,解释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生物机制,比如某些动物的超能力,或者人类身体的神秘潜能?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够以一种“闲聊”的口吻,将这些原本高深莫测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就像在咖啡馆里与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一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科学的包容性和无限可能性,让我们看到,科学不仅仅是冰冷的公式和定律,更是充满着好奇、想象和探索精神的旅程。我期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那种“原来如此”的惊喜,以及对科学世界更加深切的喜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