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起诉高盛——中国企业当直面金融欺
定价:36.00元
作者:张晓东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136022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当2008年大批中国企业倒在高盛的枪口之下的时候,当高盛被美国起诉、遭受巨额罚款的时候,当希腊在高盛的“帮助”下走向破产、引发欧元危机的时候,高盛在中国的名气却越来越大,大到被神化的程度。
高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呢?是鬼还是神?是人还是妖?是战无不胜的“*后的赢家”,还是一个章鱼似的“吸血鬼”?
本书告诉你一个真正的高盛,揭开一个你所不知的秘密:高盛到底对中国企业做了什么?高盛用什么手法欺了中国企业?为什么中国企业不敢起诉高盛?
作为中国**部剖析高盛金融衍生品欺细节的书,揭露大批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和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外汇和大宗商品上巨额亏损的真相:
高盛如何杀死中航油?
破解中国航空公司、深南电、中信泰富、中国企业航运指数合约巨亏之谜!
中国“富豪”在香港如何惨遭洗劫?
……
本书作者具备复杂金融衍生品的定价能力,亲历黑幕,掌握高盛欺中国企业的**手资料,与高盛多次正面交锋!通过真实案例全面揭秘和破解国际金融大鳄血洗中国企业的惯用手法!
当金融大鳄就要吸干我们*后一滴血,面对被欺企业的不作为,作者奋勇发出呐喊:中国企业应直面金融欺,与高盛正面交锋,实现自我救赎!
作者还理性分析了中国企业惨遭血洗的深层原因,探讨中国企业,尤其是央企在风险管理、业务开展、企业治理上等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过于简单的金融市场和非常弱小的金融机构是“为何受伤的总是我”的症结所在。
当悲剧不断上演,中国如何才能自强?“**的敌人是自己,*好的老师是敌手”。没有的金融,只能是二流的大国,锤炼国际的金融机构,实现金融强国的梦想何时可以实现?
内容提要
《起诉高盛》是中国本深入分析和研究高盛如何欺中国企业的专著。同阴谋论不同,这本书没有揣测、没有杜撰,而是基于真实的案例和作者同高盛的直接对抗的手材料,有坚实的证据和事实基础。
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作者将复杂的衍生产品欺陷阱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不必像作者那样需要受过严格的金融工程训练,就能了解高盛是如何在产品结构上设下的陷阱来欺中国企业。
对于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对于关心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相关人员来说,此书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自序
章 濒临死亡:惨遭高盛杀戮的中国企业
节 拯救中国航空公司:美国金融海啸,中国败走麦城
第二节 巨额亏损的真相:“套期保值”原是“死亡陷阱”
第三节 历史惊人的相似:杀死中航油的幕后元凶
第二章 “毒”霸天下:高盛欺中国企业手法揭秘
节 金融:高盛与中国航空公司的合约详解
第二节 静脉注射:高盛与深南电合约的定价分析
第三节 阿Q正传:中国“富豪”香港“破财”探秘
第四节 没有吸毒?中国企业航运指数合约巨亏的迷雾
第五节 穷则思变:海升果汁的自我救赎
第三章 金融枭雄:高盛在美国是“鬼”,在中国是“神”
节 吸血鬼:美国人眼中的高盛
第二节 后的赢家(神):中国人眼中的高盛
第三节 高盛的历史:一部欺和被起诉史
第四章 对抗高盛:与毒枭正面交锋
节 证明实力: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合约详解
第二节 说服受害企业和监管机构对抗高盛
第三节 寻找击败高盛的命门
第四节 艰辛的谈判历程:轮、第二轮、第三轮谈判
第五节 布满荆棘的起诉之路:要对高盛停止赔付
第五章 狼遇到羊:为何“中毒”的总是我
节 阴谋?战争?还是“狼遇到羊”?
第二节 当羊遇上狼:中国的金融机构太弱小
第三节 当羊遇上狼:中国的金融市场太简单
第六章 影子挤兑:2008金融危机的真相
节 保尔森的崛起:金融危机的演化史
第二节 “影子银行”系统挤兑:“崩盘”的根源
第三节 金融危机:中国“独善其身”?
第四节 中国的致命伤:不是敌人强大而是我们太弱小
第七章 大国自强:没有的金融,只能是二流的大国
节 禁毒:再一次“虎门销烟”?
第二节 变管制为监管:培育发达的金融市场
第三节 向对手学习:锤炼国际的金融机构
附录 美国大的泡沫制造机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张晓东,曾受聘国资委为金融衍生品顾问,代表中央企业同高盛对抗谈判。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金融工程硕士。具有丰富的中外证券市场投资经验。是金融衍生品领域的专家,在衍生产品的开发、定价和交易上有深厚的造诣。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毫不留情地扇在了金融巨头的脸上,也唤醒了无数可能还沉浸在盲目信任中的中国企业。它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在光鲜亮丽的金融世界背后,潜藏着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规则漏洞,以合法之名行剥削之实的阴影。作者以“起诉”这样一种直白而充满力量的词语作为书名,本身就预示着一场对抗的开始,一场关于公平与正义的较量。书中所描绘的,并非抽象的理论分析,而是充满了具象的案例,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让读者得以窥见那些复杂金融交易背后,可能存在的欺诈与操控。那些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金融机构,在作者笔下,仿佛卸下了华丽的伪装,露出了冷酷的本相。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全球化浪潮中,与这些庞然大物打交道已是常态,但如何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中保护自身权益,却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课题。这本书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是呐喊,更是行动的指南,让企业明白,面对不公正待遇,沉默只会让剥削更加肆无忌惮。它呼唤一种新的觉醒,一种基于对金融运作机制深刻理解的自我保护意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紧张刺激的法律惊悚片,但与虚构的暴力不同,它揭示的是金融领域更为隐蔽而残酷的“战争”。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具感染力,他并非高高在上地宣讲道理,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金融迷宫。在书中,那些本应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工具,有时却成为了收割企业价值的利器。每一个案例都像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中国企业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步入其中,最终付出沉重的代价。书中的语言,时而激昂,时而冷静,但贯穿始终的是一种对弱者被欺凌的愤怒,以及对金融霸权的反思。它让读者不禁思考,在复杂的金融合约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暗门”?而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在这片暗流涌动的海域中,为自己扬起坚实的风帆?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告诫”,它更像是一份“战书”,向那些可能存在的金融欺诈发出挑战,也鼓励中国企业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财富。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锐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剖析了中国企业在与国际金融巨头打交道时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它并非简单地指责,而是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金融操作背后,是如何被用作欺骗的工具。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站在中国企业的立场上,用一种近乎“局内人”的视角,揭露了那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和陷阱。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案例,都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仿佛就发生在身边。那些曾经被视为“财神爷”的金融机构,在书中展现出了冷酷无情的一面,它们利用信息差、法律漏洞,甚至操纵市场,来获取巨额利润。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知框架,让我们不再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而是能够看清金融世界的真实面貌。它呼唤的是一种清醒,一种对自身权益的充分认识,以及一种敢于斗争的勇气。
评分阅读此书,宛如踏入一场充满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它不仅是一部关于金融风险的警示录,更是一部关于企业自强与维权的宣言。作者以其深厚的洞察力,揭示了在国际金融交易的复杂迷雾中,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的陷阱与挑战。书中详尽地阐述了那些金融巨头如何利用其强大的资源与信息优势,巧妙地设计出各种“套路”,从而在不经意间侵蚀中国企业的价值。这并非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基于大量真实案例的深度分析,使得每一个观点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对于那些习惯于在传统商业模式中运作的企业家们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他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瞬息万变的金融世界里,如何运用智慧和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它鼓励中国企业走出过去的盲目信任,建立起更强大的风险意识和防御机制,成为金融浪潮中真正的主导者。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企业在全球金融舞台上可能遭遇的黑暗角落。它用一种极为坦诚的笔触,揭示了那些光鲜亮丽的金融机构背后,隐藏着利用不对称信息和复杂规则来操纵市场的可能性。作者并非空泛地批判,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详实的案例,将那些抽象的金融术语转化为具象的欺诈行为。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侦探”过程,跟随作者的脚步,揭开金融迷雾的面纱。它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在追求资本增值的过程中,企业的合法权益并非理所当然地得到保障,有时甚至会成为被收割的对象。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它呼唤的是一种更加清醒的认知,一种主动求变、勇敢抗争的精神,从而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赢得属于自己的公平与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