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接入网技术(本科教材)
定价:39.00元
售价:26.1元,便宜12.9元,折扣66
作者:李元元 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3023467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通过接入网技术原理、接入网系统组建及业务开通、接入网系统维护管理和接入网系统工程实践4个学习领域,详细介绍了接入网技术。本书主要包括宽带接入技术概述、铜缆宽带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IP数据网络技术基础、PON接入网系统设备介绍、光接入网设备配置和管理、VoIP技术原理、语音业务融合接入方案、多媒体业务组播技术基础、组播业务融合接入方案、光接入网设备故障处理、光接入网设备日常维护、接入网系统设计案例共14章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型通信技术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接入网技术的培训教材和自学参考用书。
目录
学习领域一接入网技术原理
章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1.1接入网的概念
1.1.1什么是接入网
1.1.2接入网的发展历程
1.2接入网的结构与功能
1.2.1组成结构
1.2.2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1.3接入网的特点与拓扑结构
1.3.1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1.3.2接入网的特点
第2章铜缆宽带接入技术
2.1以太网接入技术
2.1.1概述
2.1.2以太网分类
2.1.3以太网接入
2.2xDSL接入技术
2.2.1HDSL接入技术
2.2.2ADSL接入技术
2.2.3VDSL接入技术
2.3HFC接入技术
2.3.1HFC网络结构
2.3.2HFC网上常用几种业务
2.3.3HFC频谱分配
第3章光纤接入技术
3.1“铜退光进”的发展趋势
3.2OAN光接入网概述
3.2.1光接入网的定义
3.2.2光接入网的参考位置
3.2.3光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3.3AON有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3.4PON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3.4.1APON接入技术
3.4.2EPON接入技术
3.4.3GPON接入技术
3.4.43种PON技术比较
第4章无线接入技术
4.1无线接入概述
4.2无线个人域网接入技术
4.2.1蓝牙技术
4.2.2超宽带无线电技术
4.3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
4.4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
4.5无线广域网接入技术
4.5.1EDGE接入技术
4.5.23G通信技术
4.5.34G接入技术
学习领域二接入网系统组建及业务开通
第5章IP数据网络技术基础
5.1TCP/IP网络协议
5.1.1TCP/IP协议族简介
5.1.2报文的封装与解封装
5.1.3TCP/IP协议介绍
5.1.4IP地址
5.2VLAN概述
5.2.1VLAN的基本概念
5.2.2VLAN的特点
5.2.3VLAN的划分
5.2.4VLAN通信协议
5.2.5VLAN链路类型
5.2.6QinQ技术
5.3VLAN工作原理
5.3.1同一物理交换机中的VLAN
5.3.2不同物理交换机中的VLAN
5.3.3VLAN间的互访
第6章PON接入网系统设备介绍
6.1PON接入网系统平台结构
6.1.1OLT
6.1.2ONU
6.2中兴平台接入网设备
6.2.1OLT
6.2.2ONU
6.3华为平台接入网设备
6.3.1OLT
6.3.2ONU
第7章光接入网设备配置和管理
7.1中兴平台接入网设备配置和管理
7.1.1系统配置
7.1.2物理配置
7.1.3EPON业务开通
7.1.4VLAN配置
7.2华为平台接入网设备配置和管理
7.2.1EPON 接入业务配置流程图
7.2.2EPON业务配置——ONT终端管理
7.2.3EPON业务配置——配置EPON ONT模板
7.2.4EPON业务配置——VLAN的应用
7.2.5创建EPON业务流
第8章VoIP技术原理
8.1VoIP基本概念
8.1.1VoIP概述
8.1.2VoIP 功能结构
8.1.3VoIP 数据传输过程
8.1.4VoIP系统的基本结构
8.2VoIP 通信协议
8.2.1H.323协议
8.2.2MGCP协议
8.2.3H.248协议
8.2.4SIP协议
8.2.53种协议分析
第9章语音业务融合接入方案
9.1中兴平台接入网语音融合接入
9.2华为平台接入网语音融合接入
9.2.1语音业务组网结构
9.2.2使用SIP协议进行语音业务配置流程
9.2.3使用H.248协议进行语音业务配置流程
0章多媒体业务组播技术基础
10.1组播概述
10.1.1组播的应用背景
10.1.2单播、广播和组播的区别
10.2组播地址
10.2.1定义及分配
10.2.2IP组播地址与网络硬件组播地址的映射
10.3组播协议
10.3.1组播管理协议
10.3.2组播路由协议
10.3.3组播的高层协议
1章组播业务融合接入方案
11.1中兴平台接入网设备组播融合接入
11.1.1组播业务组网结构
11.1.2组播业务配置流程
11.2华为平台接入网设备组播融合接入
11.2.1配置组播全局参数
11.2.2配置组播VLAN和组播节目
11.2.3配置组播EPON ONT
11.2.4配置组播用户
学习领域三接入网系统维护管理
2章光接入网设备故障处理
12.1EPON故障处理概述
12.1.1故障处理一般流程
12.1.2故障处理常用方法
12.2EPON故障处理方法
12.2.1硬件故障处理
12.2.2系统故障处理
12.2.3业务故障处理
3章光接入网设备日常维护
13.1日常维护概述
13.1.1维护目的
13.1.2维护基本原则
13.1.3维护工具
13.1.4维护常用方法
13.2设备例行维护
13.2.1每日维护
13.2.2每周维护
13.2.3每月维护
13.2.4季度维护
13.2.5年度维护
13.3设备现场维护
13.3.1例行维护
13.3.2部件更换
13.4网管日常维护
13.4.1每日例行维护
13.4.2每月例行维护
学习领域四接入网系统工程实践
4章接入网系统设计案例
14.1A小区实例
14.1.1项目背景
14.1.2小区EPON组网方案
14.1.3小区EPON系统具体网络规划
14.1.4系统测试
14.1.5项目评估
14.2B小区实例
14.2.1项目背景
14.2.2小区GPON组网方案
14.2.3小区工程预算方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接入网技术(本科教材)》简直是为我这种初入通信领域的小白量身定制的宝典!从第一章开始,作者就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解了各种接入技术的基础原理,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比如讲到ADSL的时候,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公式和名词,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用户端设备和中心局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过程。书里的插图质量也特别高,那些结构图和流程图清晰明了,即便是第一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顺着图示把复杂的系统划分理清楚。尤其是关于光纤接入(FTTx)的部分,它把不同类型的接入方式,比如FTTH、FTTB、FTTC的适用场景和技术特点对比得非常到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当前主流的宽带接入网络有了个宏观而又细致的认识。作者在细节上的打磨看得出来很用心,很多教科书里一笔带过的概念,它都会用一个小节进行专门的阐述,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扎实基础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过于深奥到让人望而却步,又足够支撑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的初步理解。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最欣赏的是它在技术演进脉络上的梳理能力。这本书没有孤立地看待某一项技术,而是将它们放在整个接入网百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从早期的铜缆技术,到后来的DSL家族的壮大,再到PON(无源光网络)的异军突起,直至当前5G和固网融合的大趋势,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时间轴和逻辑链条。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讲了如何从传统电话网络平滑过渡到IP接入网络,那段描述充满了对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妥协的深刻洞察,远超一般教材的理论阐述。它让我明白,技术的发展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状态”,而是充满权衡和妥协的产物。特别是对于多址接入技术(如TDMA、CDMA在接入网中的应用体现),书中用了很多对比分析的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在不同的接入环境下,需要选择不同的调度策略,这对于未来想从事网络规划的同学来说,绝对是无价的经验总结。
评分这本书在习题和案例分析方面的设计,绝对是它区别于其他教材的关键亮点。很多教材的习题都是那种生搬硬套公式的题型,但这本书的课后习题明显更注重培养读者的系统分析能力。比如,它会给出一个虚拟的住宅小区拓扑结构,要求读者根据用户的带宽需求和光缆铺设成本,设计出最优的接入方案,这种半开放式的设计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做一个工程师在做决策。更棒的是,书里穿插了不少“工程实践小贴士”或者“常见故障排查”的栏目,这些都是教科书里难得一见的“干货”。比如,如何识别光功率的衰减源,或者在DSL部署初期如何处理串扰问题,这些实战经验的引入,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倍增。读完这些内容,我不再觉得接入网仅仅是理论概念的堆砌,而是真正意识到它与实际物理环境、经济成本紧密相连的复杂工程领域。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是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的结构化处理和索引的便捷性。作为一本厚重的教材,如果组织混乱,阅读起来会非常吃力,但这本《接入网技术》在章节间的逻辑衔接上做得非常流畅。每一章的开始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本章学习目标”,结束时又会有一个详尽的“知识点回顾与小结”,这对我这种需要高效复习和查漏补缺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救星。另外,书后的名词解释和索引做得非常细致。当我需要在复习某个特定名词(比如GPON中的OLTC、ONU)时,能迅速定位到它在全书出现的页码和上下文解释,极大地节省了翻阅时间。这种对读者使用体验的尊重,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教学经验。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学习辅助工具,让你在浩瀚的技术海洋中,总能找到清晰的航标,不易迷失方向。这一点,对于期末复习和项目资料查询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在面向未来趋势的展望方面做得也相当到位,没有让读者停留在已经被淘汰或即将被淘汰的技术细节中。在介绍完PON技术的最新标准后,它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用专门的章节探讨了软件定义接入(SDN/NFV in Access Network)的概念及其对未来网络架构的颠覆性影响。这种前瞻性视角,让我这个学生在学习现有技术的同时,也能对行业的发展方向保持敏锐的嗅觉。比如,书中对云化OLT(Cloud-OLT)的探讨,虽然涉及到的具体实现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但它提出的核心思想——如何通过软件化和虚拟化来提高接入网的部署灵活性和运维效率——是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这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当前本科课程的学习,更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通信网络工程师岗位的窗口,让我带着更广阔的视野去学习和思考,而不是被固定的技术框架所束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