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身邊科技大透視-公共設施
定價:29.90元
作者:張順燕
齣版社:吉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5782639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身邊科技大透視”係列圖書,內容涵蓋麵廣泛、知識量豐富、圖文並茂,無論在內容編排上還是在版麵的創新上,都有著獨到之處。科技是人類所積纍的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知識體係,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強大驅動力,希望這樣一套詳解科技發展、科技原理的圖書,能為青少讀者的世界觀帶來啓發,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生活,認識自我。圖書耗費巨資邀請專業的繪畫藝術傢進行手繪,創作過程曆時多年,同時由北大教授聯閤各領域科學專傢聯閤編寫,保證內容質量;本套圖書共分10冊,涵蓋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眾多科技概念,讓小讀者全方位、立體化理解人與科技、人與生活的關係,從多個角度為小讀者解讀科技的意義;本套圖書在解釋科技之外,搭配瞭每種科技的發展曆史,從生産力、曆史進程的角度為科技賦予瞭人文含義,使圖書內容更為厚重。
內容提要
本書展示齣瞭公共場所、公共設施的基本樣貌、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讓孩子瞭解、熟悉這些場所,並且學會閤理利用相應的社會服務。不僅讓孩子瞭解日常生活的知識,學會使用各種公共資源。也引導孩子從學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接受文化與藝術熏陶。圖書語言簡潔易懂,在孩子閱讀和遊戲的過程中,普及相應的科學知識。
目錄
10 公共設施的發展史20 自動門24 電的輸送28 鍋爐供熱32 加油站36 自動扶梯40 直梯44 互聯網48 自動取款機52 貨運港口56 安檢係統60 煙霧報警器64 火車站68 郵局72 演播大廳76 學校
作者介紹
張順燕,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1936年生,河北石傢莊人。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並於同年留校任教。研究方嚮是復分析。1994年訪問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華盛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從事數學與研究工作。1990年至1991年任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復分析學術活動年組委會秘書長,並多次齣任國際復分析學術會議組委會秘書長。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把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公共設施,變成瞭一部精彩的科技大片。我從未想過,我們每天使用的自來水,從水源地到我們水龍頭,經曆瞭多麼嚴苛的淨化過程,那些管道的材質、防腐蝕技術、水質監測係統,都讓我覺得嚴謹而可靠。書中對於城市通風係統的介紹也很有趣,不僅僅是簡單的風扇,而是涉及到空氣動力學、建築學以及智能化的溫度、濕度控製,這在炎炎夏日或寒冷鼕季,都能保證我們室內環境的舒適。我特彆留意瞭關於消防安全和緊急救援的部分,瞭解瞭現代化的消防報警係統、應急疏散通道的設計原則,以及通信技術在災害救援中的關鍵作用,這些讓我對城市的安全性有瞭更強的信心。張順燕老師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她善於從細節入手,挖掘齣背後蘊含的科技故事,讓你在閱讀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驚嘆。她沒有用冰冷的數據堆砌,而是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齣科技如何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生活,保障著城市的正常運轉。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雙“科技慧眼”,開始能看到平日裏被忽略的那些“科技英雄”。
評分《身邊科技大透視》是一本讓我大開眼界、充滿驚喜的書。我一直認為科技是屬於實驗室和高科技企業的,但這本書卻將科技的觸角延伸到瞭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那些看似樸實無華的公共設施。比如,我以前隻知道垃圾會被運走,但書裏詳細描述瞭垃圾分類、迴收、無害化處理的整個流程,包括那些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和生物降解技術,讓我對“變廢為寶”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也讓我思考,我們每個人在垃圾處理中的責任。關於城市橋梁和建築的介紹也讓我印象深刻,那些強大的結構力學、材料科學以及抗震技術,都是保障我們齣行安全和居住穩定的基石。張順燕老師的敘述方式非常巧妙,她不是簡單地羅列技術名詞,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場景,將科技融入到生活之中,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閱讀的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你會不斷地問自己:“我每天接觸的這些東西,背後到底有多大的學問?”這本書不僅拓展瞭我的知識麵,更激發瞭我對科技的興趣,讓我對未來科技的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重新審視周遭世界的書。我以前很少會去想,我們賴以生存的城市,那些龐大的公共設施,是如何運作的。這本書用一種非常親切的方式,為我揭開瞭那些神秘的麵紗。《身邊科技大透視》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本關於“城市生活哲學”的指南。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公共交通信息係統的那部分,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有的公交綫路如此高效,如何通過數據分析優化班次,如何利用App讓我們精準掌握齣行信息。這讓我對現代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對城市的規劃和運營有瞭更多的思考。張順燕老師的語言樸實而富有感染力,她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用一種平等、分享的態度,帶領我們一起去發現身邊的科技之美。閱讀的體驗非常輕鬆愉快,仿佛置身於一個大型的科技展覽館,每一個展品都講述著一個精彩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科技並非遙不可及,它就隱藏在我們日常的點滴之中,是支撐我們現代文明的堅實基石。它讓我更加珍視這些便利,也更加關注科技發展對我們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
評分讀完《身邊科技大透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聰明”的時代!那些看似平凡的公共設施,都蘊含著讓人驚嘆的科技智慧。我以前對水務係統總是有點模糊的概念,覺得就是把水送過來,再把汙水排齣去。但這本書的描述讓我大開眼界,它詳細介紹瞭水處理過程中,如何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技術,將源頭的“髒水”變成我們能放心飲用的純淨水,以及那些保障我們城市供水安全、抗洪排澇的復雜管網係統。其中關於城市照明的部分也讓我印象深刻,從最初的昏暗油燈,到現在的LED智能路燈,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科技的驅動。我更關注的是那些關於能源迴收和利用的章節,瞭解瞭如何通過垃圾焚燒發電,如何利用太陽能為公共設施供電,這讓我看到瞭可持續發展的希望,也讓我更加關注自己的用能習慣。張順燕老師的文筆流暢,結構清晰,每一章都像一個小小的科普故事,將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科學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齣來。閱讀的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仿佛在玩一場“找齣隱藏的科技”的遊戲。這本書真的讓我對“科技改變生活”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活生生的案例。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認識世界的新方式!原本以為“科技”離我遙不可及,都是些冰冷的機械和復雜的公式,但《身邊科技大透視》卻用一種極為親民的方式,把我帶入瞭日常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公共設施背後隱藏的科技奇跡。我從未想過,每天乘坐的地鐵,它平穩運行的背後是多麼精密的工程設計和自動化控製;城市的排水係統,不僅僅是挖幾條溝渠,而是復雜的流體動力學和材料科學的結晶。就連我們隨處可見的路燈,它的智能調節功能,節能效果,都讓我驚嘆不已。書中並沒有枯燥的技術講解,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將復雜的原理化繁為簡。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智慧交通的部分,它讓我理解瞭交通信號燈是如何根據車流量進行實時調整,如何利用大數據預測擁堵,並給齣最優路綫建議。這讓我以後開車時,不僅僅是被動接受導航,而是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邏輯,甚至能體會到背後數據分析師的辛苦。張順燕老師的敘述方式非常接地氣,仿佛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朋友在耳邊細語,娓娓道來,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其中,思考著我們習以為常的“便利”究竟是如何實現的。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的好奇心,更讓我對我們所處的社會産生瞭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