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导论(原书第5版)

通信技术导论(原书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安娜贝尔Z.多德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技术
  • 通信原理
  • 无线通信
  • 信号处理
  • 信息论
  • 网络通信
  • 移动通信
  • 电磁场与电波
  • 通信系统
  • 现代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碧海箫音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0358
商品编码:296691469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技术导论(原书第5版)

定价:59.00元

作者:安娜贝尔Z.多德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1115503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关于电信领域通信技术的一本指南。本书共4部分,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通信行业的新兴技术、数据中心和VoIPPBX;第二部分介绍电信行业的竞争,结构与法规等;第三部分介绍了广域网与互联网运营商网络;第四部分介绍了新兴的移动网络和全球移动产业。

目录


目  录出版者的话本书赞誉前言致谢部分 应用技术、数据中心和VoIP PBX章 计算机和应用技术21.1 主要的基础技术31.2 数据包发送41.3 深度包检测:流量控制和管理51.4 压缩81.5 通过多路复用增加网络容量101.6 广域网加速和优化111.7 利用协议建立一套通用规则131.8 协议和分层131.9 云计算141.10 单个服务器通过虚拟化技术执行多个服务器功能201.11 网络布线221.12 总结251.13 附录26第2章 数据中心和IP专用小交换机282.1 引言282.2 下一代数据中心:虚拟化和千兆比特速率292.3 虚拟化管理362.4 骨干网和单个局域网结构382.5 内部使用的IP专用交换系统402.6 IP电话背后的技术412.7 IP用户小交换机的结构432.8 增值电话应用系统492.9 总结562.10 附录57第二部分 行 业 概 述第3章 竞争、产业结构和规则603.1 引言603.2 1984年AT&T;解体613.3 监管问题653.4 行业状况743.5 非传统运营商的竞争对手:、苹果、谷歌、微软和Netflix843.6 附录91第三部分 广域网和因特网第4章 运营商网络944.1 公共网络944.2 长途网络:核心网954.3 运营商网络中使用的技术974.4 核心网和城域网汇聚994.5 在核心网中传输电影和电视1064.6 中间一英里网络1074.7 后一英里接入网络1104.8 有线运营商的接入网络1164.9 美国紧急情况下的电信服务1184.10 信令1204.11 总结1224.12 附录123第5章 宽带和广域网业务1255.1 引言1255.2 宽带的定义1265.3 宽带上的VoIP呼叫业务1275.4 使用多协议标签交换进行内部连接1295.5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虚拟专用网络1335.6 通过互联网的安全传输1345.7 托管服务1375.8 使用数字用户线接入互联网1395.9 运营商级千兆以太网实现高速率接入1415.10 T1/T3:企业的个宽带服务1435.11 专用线路和网络拓扑1455.12 附录148第6章 因特网1506.1 引言1506.2 因特网的发展1516.3 互联网结构1536.4 来自互联网内部、外部的安全威胁1586.5 隐私权1606.6 互联网视频走向前台1616.7 电子商务1656.8 在线社区论坛1676.9 网络中立性1686.10 数字鸿沟:带宽、使用技巧和计算机1716.11 内部网和外联网1726.12 总结173第四部分 移动网络和全球移动业务第7章 移动和Wi-Fi网络1767.1 引言1767.2 代模拟技术1777.3 无线网络的有限频谱1787.4 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数字通信网络1857.5 第四代高级移动业务1927.6 LTE架构简化了基础设施1997.7 微微蜂窝和毫微微蜂窝的蜂窝技术2047.8 手持设备和平板电脑2067.9 应用程序和服务2107.10 蜂窝通信网络中的Wi-Fi标准、 体系结构和使用2147.11 卫星2217.12 总结2217.13 附录222第8章 全球移动运营商2268.1 引言2268.2 全球大的移动运营商2278.3 亚洲市场2288.4 拉丁美洲2318.5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338.6 欧洲2378.7 总结242术语表24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通信技术导论》(原书第5版) 是一本系统性、权威性的通信领域入门教材,旨在为读者构建坚实的通信理论基础和前沿技术认知。本书内容全面,涵盖了从基础的信号传输原理到现代高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并辅以大量实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 核心内容概览: 信号与系统基础: 本书首先会详细阐述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信号和系统。读者将学习到不同类型的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特性,以及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表示方法。傅里叶分析、拉普拉斯变换等重要的数学工具将得到深入讲解,它们是分析和设计通信系统的基石。系统分析方面,本书会介绍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性质,以及卷积、冲激响应等概念,为理解信号如何通过系统传输打下基础。 模拟通信: 模拟通信是通信技术的早期形式,本书会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内容将覆盖幅度调制(AM)、调频(FM)和调相(PM)等主要的模拟调制技术,分析它们的原理、频谱特性、优缺点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此外,还会探讨噪声对模拟信号传输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抗噪声技术,如阈值效应、信噪比等。 数字通信: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流。本书将系统介绍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这包括基带传输(如脉冲编码调制 PCM)和带通传输(如 ASK, FSK, PSK, QAM 等),详细讲解它们的编码方式、解调过程和性能指标。此外,信道编码(纠错码)是数字通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会介绍线性分组码、卷积码等经典编码方案,以及它们在提高传输可靠性方面的作用。 信息论与信源编码: 信息论是通信和信息处理领域的核心理论。本书将介绍香农的信息论基础,包括信息熵、互信息、信道容量等概念,揭示信息传输的理论极限。信源编码的目标是高效地表示信息,本书会讲解熵编码,如霍夫曼编码和算术编码,以及它们如何实现数据压缩,减少传输带宽。 多路复用技术: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需要将多个信号传输到同一信道中。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多路复用技术,如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本书将专门辟章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内容会涵盖蜂窝网络的基本概念、频率复用、切换(handoff)技术。此外,还会讨论不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从早期的模拟系统到现在的 4G、5G 网络,介绍其核心技术特点和性能提升。 无线通信与网络: 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和现代通信网络的载体。本书会深入探讨无线传播的特点,如衰落、多径效应、干扰等,以及相应的对抗措施。网络方面,本书会介绍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的基本结构和协议,特别是 TCP/IP 协议族,以及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功能。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以其巨大的带宽和低损耗,成为现代通信骨干网的核心。本书会介绍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以及光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内容将涵盖光调制、光解调、光放大器等关键技术,并介绍光网络的设计和发展。 现代通信技术前沿: 除了传统通信技术,本书还会触及一些现代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这可能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物联网(IoT)通信、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应用等,让读者对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本书特色: 理论严谨与实践结合: 本书在讲解理论概念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图表、实例和仿真结果,帮助读者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落地。 结构清晰,循序渐进: 全书逻辑性强,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通信系统,适合初学者系统学习。 权威性与前瞻性: 作为经典教材,本书内容经过多次修订和更新,始终保持其权威性和前瞻性,能够反映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通信领域研究和开发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籍,帮助他们建立系统性的通信知识体系,掌握通信技术的关键原理和应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位和蔼而渊博的长者,默默地指引着我在浩瀚的通信技术海洋中探索。初次翻开它,我便被其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脉络所吸引。从最基础的信号概念,到复杂的编码解码原理,再到不同通信体制的演进,作者如同匠人般,将枯燥的技术知识雕琢得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的光芒。书中对于每一个概念的阐述都力求精准,避免了含糊不清的表述,这对于初学者而言,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所穿插的丰富案例,这些案例并非空泛的理论推演,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技术原理是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例如,在介绍信道编码时,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模拟实际通信中的噪声干扰,来展示纠错码的强大能力,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深受启发。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相见恨晚”的书。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我零散地接触过许多通信相关的知识,但总是感觉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这本《通信技术导论》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将那些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起一幅清晰而完整的通信技术全景图。书中对于不同通信协议和标准的介绍,都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它们的设计理念和各自的优缺点,让我能够理解为何在不同的场景下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对于各种技术的权衡和选择所进行的深入分析,这让我明白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各种妥协和演进。

评分

对于那些想要进入通信技术领域,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朋友们,我强烈推荐这本《通信技术导论》。它就像一张详细的地图,为你在通信技术的广袤领域指明方向。这本书并没有追求包罗万象,而是选择了通信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进行深入讲解,这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它避免了信息过载的困扰,让学习者能够专注于掌握最关键的知识。书中对各种通信系统的模型和原理的阐述,都经过了精心的提炼和简化,使其既具有理论深度,又不失易懂性。我个人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基础理论的推导过程的展示,虽然不涉及复杂的数学证明,但清晰的逻辑链条足以帮助理解其核心思想。

评分

这本《通信技术导论》是我在学习通信技术过程中遇到的最令人振奋的一本书。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深入探索的兴趣。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同时又不失启发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各种通信技术背后所蕴含的工程思想和优化策略的探讨,这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书中对于一些经典通信问题和挑战的分析,也让我对这个行业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非通信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对通信技术感到既好奇又畏惧。这本《通信技术导论》则彻底打破了我的这一顾虑。作者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通信技术的迷人世界展现在我面前。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和定义,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通信系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势的分析,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何我们会看到如此多样化的通信技术。书中对于一些基础通信原理的讲解,如香农定理等,都做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理解信息传输的根本限制。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价值。我常常会回头翻阅其中的某些章节,来巩固我所学的知识,或者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某个概念。作者在描述过程中,非常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得各个章节之间的关联非常紧密,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复杂技术原理的简化和抽象,它能够在不牺牲准确性的前提下,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例如,在解释调制解调技术时,作者通过生动的图示和简洁的语言,将原本抽象的数学模型变得直观易懂。

评分

我是一位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对于通信技术的演进和发展有着自己的理解。当我拿到这本《通信技术导论》时,起初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认为它可能过于基础。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在对基础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之余,还对一些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他对于未来通信发展的预测,虽然并非百分之百准确,但其分析的逻辑和切入点都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种通信技术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的探讨,这让我能够跳出单一技术的视角,从更宏观的层面去理解整个通信生态系统。书中对于一些经典问题的剖析,也让我得以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理解,并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通信技术发展脉络的书籍,直到我遇到了这本《通信技术导论》。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通信技术的史诗,娓娓道来这个领域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书中的历史回顾部分,让我对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了那些伟大的发明和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奠定今天通信基石的。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善于捕捉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和人物,将技术的发展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我常常在阅读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那些先驱者一同思考,一同探索。书中对于不同通信标准和技术的演进顺序的梳理也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从模拟到数字,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再到如今的无线通信和光通信的巨大变革。

评分

我是一位对技术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总是渴望理解事物运作的根本原理。这本《通信技术导论》满足了我对深度和广度的双重需求。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在许多方面触及了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书中对于信息论、编码理论等核心概念的讲解,都做得非常出色,让我对信息传输的极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作者对于各种通信技术的演变过程的梳理,也让我对这个行业的创新充满了敬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技术的历史渊源的挖掘,这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技术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前人的智慧之上。

评分

作为一名对通信技术充满好奇的学生,我常常因为文献的专业性和晦涩性而感到困扰。然而,这本《通信技术导论》却以其非凡的易读性,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作者在保持技术严谨性的前提下,巧妙地运用了大量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例如,在解释多路复用技术时,他将有限的信道比作一条高速公路,然后用不同的车辆(信号)占据不同车道(时分、频分、码分)的方式进行说明,让我瞬间豁然开朗。书中每一个章节的逻辑衔接都做得非常出色,前一个概念的铺垫为后一个概念的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知识体系。我发现,当我遇到一个新概念时,往往可以在前几页找到相关的铺垫和解释,这种精心设计的结构,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深入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