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解说中心:自然及游客中心的历史、设计和发展
定价:110.00元
售价:80.3元,便宜29.7元,折扣73
作者:(美) 迈克尔·格罗斯,罗恩·齐默尔曼;赵金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11093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环境解说系列丛书:解说中心的历史、设计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路边博物馆、自然中心的创始者、现代游客中心的起源、东部城市自然中心的曙光、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功能性工作区、为员工的需求设计、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的注意事项、可持续设计的案例研究等。
前言
解说中心:圣地的当代神殿
游客中心——通往地方灵魂的大门
什么是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提供三个层次的服务
位于银湖的圣海伦斯火山游客中心
北福克海岭的森林学习中心
科尔德沃特山脊游客中心
约翰斯顿山脊嘹望台
揭示地方灵魂
自然中心——引导人们到达地方感的圣地
什么是自然中心?
自然中心有三个基本原则
威斯康星里弗里齐自然中心:案例研究
社会变迁中的游客中心
早期的旅游者和解说员
环境解说作为一种新兴职业
大众公园
优胜美地的实验
国家公园的博物馆
路边博物馆
自然中心的创始者
现代游客中心的起源
东部城市自然中心的曙光
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
密歇根卡拉马祖自然中心:案例研究
设计:尊重地方灵魂
野牛碎头崖:案例研究
在自然环境中的建筑演变
设计维度
与所在地和谐
根据地方特色来设计
和谐设计的注意事项
和谐设计的案例研究
为强化“地方感”而设计
如何在设计中实现和谐
服务大众
功能决定形式
游客流量设计
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国家公园游客中心总部:案例研究
威斯康星州斯科米克保护区游客中心:案例研究
通用设计
功能性工作区
为员工的需求设计
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的注意事项
可持续设计的案例研究
经济性
经济性设计小贴士
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施利茨奥杜邦中心:案例研究
朴素和节俭的美德——
威斯康星州斯科米克保护区游客中心:案例研究
经济性设计的案例研究
整体设计
得克萨斯州约翰逊总统夫人野生花卉中心:案例研究
规划一个解说中心
愿景阶段:为什么,谁,什么
概念阶段
设计建设阶段
……
解说媒体和方案
与时俱进
参考书目
许可和授权
迈克尔·格罗斯,博士,环境解说教授。
罗恩·齐默尔曼,斯科米克保护区主任,环境解说讲师。
两位作者在威斯康星大学一史蒂芬斯角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Stevens Point)自然资源学院开发并共同指导环境解说课程长达26年。迈克尔和罗恩在1988年撰写了有关环境解说的系列丛书,用于培训解说员。迈克尔和罗恩长期供职于解说机构和自然中心,担任顾问,举办专题研讨会,提供活动策划与评价的服务。他们对自然历史的热忱始于孩提时在草原农场的经历——迈克尔在艾奥瓦州的西北部长大,罗恩在内布拉斯加州沙丘长大。
这本书就像一本带领我穿越时空的指南,让我得以一窥世界各地那些默默奉献的“窗口”。我一直认为,一个成功的游客中心,应该是能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对一个地方产生深刻印象的地方。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叙事性设计”的概念,即如何通过建筑本身的形态、内部的展陈、甚至是周围的环境,来讲述一个地方的故事。我记得书中提到过一个位于沙漠地区的游客中心,它的外观就像一块被风蚀的岩石,内部的展厅则通过模拟沙漠的温度、声音和光线,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沙漠的严酷与美丽。这种体验式的设计,远比枯燥的文字和图片更能打动人心。作者还分享了许多关于“可持续性设计”的实践案例,比如如何利用太阳能、雨水收集系统,以及如何最大化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些细节让我看到了设计师们在追求美学的同时,也肩负起了保护自然的责任。我尤其欣赏那些能够巧妙地融入当地居民生活和文化的设计,它们让游客中心不仅仅是给游客看的,也是当地社区的一部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种对“空间”本身的思考。作者并非仅仅在罗列游客中心的建筑样式,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空间是如何被设计来塑造人们的体验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导视系统”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巧妙的路径规划、视觉引导,甚至声音设计,来影响游客的行走路线、停留时间,以及他们最终获得的感受。例如,书中提到的某个国家公园游客中心,通过将入口设计成一个逐渐收窄的通道,并在通道两侧设置一些互动展项,成功地引导游客在进入核心展览区之前,就已经对公园的生态和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这种“无声的引导”比任何直接的指令都更有效。另外,作者还对“材料的选择”和“光影的运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那些选择本地石材、木材,或是利用自然光来营造氛围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一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我常常会想起书中那些通过天窗投射下来的斑驳光影,或是依山而建、仿佛从岩石中生长出来的建筑,它们都营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神圣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游客中心,其设计是多维度的,它关乎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我们内心的感受。
评分我之前对“游客中心”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信息提供点”这个层面,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认知是多么的浅薄。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方式,将这些建筑的演变历程娓娓道来,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变迁。我尤其对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游客中心设计风格着迷。比如,书中描述的早期一些游客中心,它们的设计风格往往受到当时主流建筑思潮的影响,同时又必须考虑野外环境的严酷性。而到了20世纪中后期,随着环保意识的兴起,许多游客中心开始注重与自然的融合,采用了更环保的材料和技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对比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游客中心的设计理念。有些国家偏爱宏伟壮观、具有地标性的建筑,而有些国家则更倾向于低调内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这种多样性本身就非常有意思,它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和空间的理解。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我是一个建筑师,我会如何设计一个能够代表我所在地的游客中心,它会是什么样子,又会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这本书激发了我很多关于设计和文化的思考。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自然及游客中心的书,虽然这本书的题目听起来有点像学术论文,但我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作者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游客中心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最初的简陋木屋到如今融合了高科技和艺术设计的现代化建筑,每一处都充满了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沉浸式体验”的设计理念的探讨,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说明,一个好的游客中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和休息的地方,更应该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桥梁。书中提到的那些巧妙地利用地形、融入生态的建筑设计,真的让我惊叹不已,仿佛身临其境。我甚至能想象出自己站在一个悬崖边的游客中心,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欣赏壮丽的峡谷风光,而建筑本身却几乎与自然融为一体,不破坏一丝一毫的美感。书中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也非常清晰,让我了解到这些中心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从最初的保护和教育功能,到如今的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目标。我个人对那些结合了当地历史文化元素的设计尤其感兴趣,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这本书让我对“游客中心”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承载着历史、设计、自然和人文精神的复杂载体。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设计应该能够触及人心,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分析不同游客中心的设计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的美学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设计如何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认知。我被书中关于“情感连接”的设计理念深深吸引。例如,某些游客中心的设计,会特意在某个角度设置一个观景台,让游客在某个时刻能够看到最美的日出或日落,这种精心设计的“惊喜”,能够极大地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情感满足感。同时,作者还对“教育性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是如何通过互动展项、多媒体技术,甚至是一些“留白”的空间,来引导游客主动去探索、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我记得书中提到过一个关于“生态系统”的展厅,它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态环境,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各种动植物,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寓教于乐的设计,让我觉得非常棒。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游客中心”的意义,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而是承载着故事、情感和知识的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