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架空电力线路
定价:50.00元
作者:山西省电力公司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23275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帮助从事电力建设工作的各级人员学习掌握DL5009.2-200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的各项要求,山西省电力公司和山西省电力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联合编写了《图解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以“安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邀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了审查,力求并深入浅出的注释DL5009.2-2004相关内容。
本书是依照DL5009.2-2004的原文,以漫画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现场电力建设的实际操作场景。同时,为突出学习重点,结合现在施工工艺的变化,并对现场较少采用或不采用的工艺进行了相应的精减。有助于读者生动直观地领会DL5009.2-2004的精神,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
本书可供从事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别出心裁,乍一看还以为是本技术手册,但翻开目录才发现,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超预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详尽图示,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通过清晰的线条和标注,一下子变得直观易懂。比如,在讲解高压设备操作规程的那一章节,书中不仅罗列了标准的步骤,还配上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场景及其后果的模拟图,这种“先给坏结果看,再教你正确做”的教学法,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我记得有一次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个小小的疑惑,正想查阅资料,随手翻到了书中的一个侧边栏注释,那里的补充说明精准地解答了我的困惑,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度,足见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为读者着想的心思。全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大小适中,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这本手册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耳边细心指导,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可靠。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它的实用性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安全规程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内容枯燥乏味,读起来如同嚼蜡。然而,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情境化”安全管理的深入挖掘。它没有停留在条文的罗列上,而是巧妙地将规程融入到真实的施工案例分析中。书中穿插了许多“事故复盘”小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场景,但其模拟的紧张氛围和决策过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恶劣天气下临时用电安全的章节,作者详细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对临时线路安全系数的影响模型,这在很多标准化的教材中是看不到的。这种结合实际工程风险点进行深度剖析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规程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遵守”规定,更是如何“理解”规定背后的物理和安全逻辑,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处理突发状况的现场人员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融入了一种平易近人的叙事口吻。很多技术书籍的作者仿佛害怕读者不够“专业”,所以用词越是晦涩难懂越好,但这本则完全相反。作者似乎深谙“大道至简”的道理,用最朴素的语言去解释最复杂的安全体系。我发现自己几乎没有跳过任何一个章节,因为即便是那些看似最基础的安全操作,作者也会用一种近乎“哲学”的高度去探讨其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比如,在谈论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时,它没有简单地说“必须戴”,而是追溯了特定防护材料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瓶颈,让读者明白为什么必须选用当前这种型号的装备。这种知识的层次感和历史纵深感,让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知识的迭代升级,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展现出极高的匠心独运。它采取了一种“宏观框架到微观细节”的递进式结构,使得读者能够很自然地建立起对整个电力安全体系的认知地图。开篇部分对行业法规体系的概述宏大而全面,仿佛一座高耸入云的灯塔,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指明了方向。随后,章节内容的划分逻辑清晰,模块间的衔接过渡浑然天成,几乎不需要翻阅目录就能准确找到所需信息。更难得的是,它在介绍完一种安全技术后,紧接着就会补充相关的国际标准或行业最佳实践的对比。这种“国内标准 + 国际视野”的并置,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使得我们不仅局限于本区域的要求,还能对接国际前沿的安全管理理念。这种设计,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周期很长,即便未来规程有所更新,其底层逻辑和安全思维框架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从内容深度上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操作指南”。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不能做什么”,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你的“安全思维模式”。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变电站安全距离和作业许可流程的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流程图的讲解,而是深入剖析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屏障是如何导致安全链断裂的。书中引入了行为安全学的理论模型来解释为什么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员工也可能出现疏忽,并基于此提出了预防性沟通和小组内相互监督的创新机制。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这本书从一本纯粹的工程技术书,提升到了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范畴。这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一线操作人员,对于负责安全管理和团队建设的中高层管理者来说,也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提供的解决方案是系统性的、面向人的,而非仅仅是技术性的修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