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小学生发明创造与知识产权(简编版)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30117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广大中小学生、青少年和相关培训教师
本书分为“发明是什么”、“发明创造与知识产权”、“我也能发明创造”和“发明的钥匙”四个部分,朱爷爷和小精灵“IP通”将带领王晓明、杨聪聪、张林琳三个小朋友一起踏上发明创造之旅,他们将遇到很多有趣新奇的事情,广大中小学生通过他们的故事,能学到很多关于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的知识。
部分 发明是什么
课 汉字与发明
第2课 古代的发明
第3课 古代发明家的故事
第4课 现代发明
第5课 现代发明家的故事
第6课 生活处处有发明
第二部分 发明创造与知识产权
第7课 了解知识产权
第8课 认识制度
第9课 三种
筧10课 小朋友和
1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第三部分 我也能发明创造
2课 把创新带进生活
3课 有志者事竟成
4课 发明创造助我成长
5课 寻找发明方向
6课 发明之路
第四部分 发明的钥匙
7课 大家来找茬
8课 百变自行车
9课 1 1>2 7
第20课 由月饼想到的
第21课 需要产生发明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
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体系构建得相当完整,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法律保护的完整链条。对于想系统性地开设“发明与创新”课程的老师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框架。我的主要感受是,这本书的“工具箱”属性略显不足,更偏向于“百科全书”的范畴。如果能增加一些互动性的设计,比如每章末尾设置的“小小挑战”或者“头脑风暴”环节,效果会大大提升。例如,在讲解完某个知识产权的法律概念后,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模拟题:“如果你是小明,你的一个创意被同学抄袭了,你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互动参与感,是让学生真正吸收知识的关键。目前的阅读体验,虽然知识量很大,但代入感稍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大量补充和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那种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一看就知道是面向年轻读者的。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插画,它们仿佛在邀请孩子们进入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发明世界。不过,拿到书后,我发现里面的内容可能比我想象的要更偏向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我对知识产权的部分非常感兴趣,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专利、商标和版权的生动案例,让孩子们明白保护自己创意的价值。目前看来,这本书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晰的,从基础的概念开始逐步深入,这一点对于初次接触这些知识的学生来说是友好的。希望接下来的章节能多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指导,比如如何进行简单的专利检索,或者如何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发明构思。毕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动手和实践才是激发他们创造力的关键。
评分我本来是希望能找到一本能激发孩子动手能力的实践指南,看完后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知识普及读物。书中的文字组织得非常严谨,逻辑性很强,但坦白说,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术语的解释略显晦涩,需要老师或家长的额外引导。我期待的“创造”部分,是能看到一些具体的发明步骤和图解,哪怕是简单的家庭小发明也好。比如,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自动浇花装置,或者如何设计一个更节能的灯具。这类贴近生活的例子,远比抽象的理论更能点燃孩子的兴趣。如果能在内容中穿插一些著名发明家的成长故事,或者一些经典的创新案例,或许能让枯燥的知识点变得更加鲜活有趣。现在的内容,更像是给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准备的教材,对于完全零基础的孩子来说,可能需要多花一番功夫去消化。
评分阅读这本读物,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规范化”和“趣味性”之间做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平衡。它非常认真地对待知识产权的严肃性,这一点值得称赞,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普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发明创造”这一主题上,我个人更倾向于看到一些大胆的、甚至有些“疯狂”的创意展示。比如,那些不被主流看好但最终改变了世界的发明是如何诞生的?这本书的案例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和成熟,缺乏那种能够让孩子拍案叫绝的“黑科技”雏形展示。我期待的是那种能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自觉地想要去模仿和超越的范例。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优秀的理论基础读物,但在点燃孩子内心那团不受拘束的创造火焰方面,或许还有提升的空间,需要读者自己去添柴加火。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倒是无可挑剔,纸张厚实,印刷清晰,这点必须点赞。但内容上,我总觉得少了那么点“火花”。知识产权的部分讲解得非常详尽和规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极好的,但它似乎过于侧重于“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怎么做”的部分着墨不多。例如,当讲到如何撰写一份初步的发明说明书时,我希望能看到一个范本,哪怕是简化的版本,让孩子们知道组织语言和绘制草图的正确顺序。另外,书中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似乎处理得比较保守,大多是通过既有的知识框架来讲解,而不是引导学生跳出框架去思考。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学会“无中生有”的魔力,而不是仅仅学会保护已经被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期望未来能看到更多激发“异想天开”的章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