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第2版) 9787121179792

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第2版) 978712117979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广兴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元器件
  • 识别
  • 检测
  • 焊接
  • 电子技术
  • 实训
  • 教学
  • 电路
  • SMT
  • 维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79792
商品编码:2963419561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第2版)

定价:29.00元

售价:21.2元,便宜7.8元,折扣73

作者:韩广兴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211797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第2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电子元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并结合企业的生产环境,以实训演练的方式展现各种元器件的检测、安装和焊接方法,重点介绍操作技能和实训方法。上篇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器件、变压器、电动机、继电器、传感器和集成电路等元器件的功能与识别方法。下篇主要介绍各种典型元器件的检测、安装和焊接的实训方法、操作案例及相关仪表工具的使用方法。本书适合作为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及中职学校的教材使用,也适合于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业的生产、装配、检验、测试等各工序中的工人及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章 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
1.1 电阻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
1.1.1 常用电阻器的外形特征(1)
1.1.2 电阻器的基本功能(1)
1.1.3 固定电阻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4)
1.1.4 可变电阻器的种类特点(9)
1.1.5 可变电阻器型号的识别方法(12)
1.2 电容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7)
1.2.1 常见电容器的外形特征(17)
1.2.2 电容器的基本功能(17)
1.2.3 固定电容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速查(19)
1.2.4 可变电容器的种类特点(25)
1.3 电感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25)
1.3.1 常见电感器的外形特征(25)
1.3.2 电感器的基本功能(26)
1.3.3 固定电感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29)
习题1(35)
第2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36)
2.1 常用二极管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36)
2.1.1 常用二极管的外形特征(36)
2.1.2 常用二极管的基本功能(37)
2.1.3 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标注识别(42)
2.2 常用晶体三极管的功能特点及识别方法(49)
2.2.1 常用晶体三极管的外形特征(49)
2.2.2 常用晶体管的基本功能(50)
2.2.3 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53)
2.2.4 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规则及标注方法(59)
习题2(62)
第3章 场效应晶体管和晶闸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4)
3.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4)
3.1.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特点(64)
3.1.2 场效应晶体管在电路中的作用(65)
3.1.3 场效应晶体管的型号命名及标注方法(67)
3.2 晶闸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8)
3.2.1 晶闸管的功能特点(68)
3.2.2 晶闸管在电路中的作用(69)
3.2.3 晶闸管的种类特点(70)
3.2.4 晶闸管的型号命名及标注方法(74)
习题3(75)
第4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77)
4.1 变压器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77)
4.1.1 变压器的基本功能和特点(77)
4.2 电动机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82)
4.2.1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2)
4.2.2 直流电动机的种类特点(82)
4.2.3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84)
4.2.4 小型直流电动机应用实例(85)
习题4(86)
第5章 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及识别方法(88)
5.1 传感器的基本功能和特点(88)
5.1.1 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和功能(88)
5.1.2 传感器在电路中的应用(90)
5.2 传感器的种类和识别方法(93)
5.2.1 光电传感器(93)
5.2.2 温度传感器(95)
5.2.3 湿度传感器(96)
5.2.4 霍尔(磁电)传感器(97)
习题5(97)
第6章 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98)
6.1 常用集成电路的种类特点(98)
6.1.1 常用集成电路的外形特征(98)
6.1.2 集成电路的种类(99)
6.2 集成电路的识别方法(101)
6.2.1 集成电路的命名和标志方法(101)
6.2.2 集成电路的引脚分布规律(106)
6.2.3 集成电路的主要参数(107)
6.2.4 集成电路工作条件和相关信号的检测训练(107)
习题6(109)
第7章 常用检测仪表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111)
7.1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项目和相关仪表(111)
7.1.1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项目(111)
7.1.2 万用表的种类特点(111)
7.2 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4)
7.2.1 指针式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4)
7.2.2 数字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6)
7.2.3 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117)
7.2.4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119)
7.3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特点与应用(120)
7.3.1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种类特点(120)
7.3.2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应用(124)
7.3.3 典型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产品介绍(124)
7.4 关于电平的测量单位(dB)(126)
7.4.1 电平值与dB数(126)
7.4.2 信号电平(127)
7.4.3 分贝标度尺的应用(128)
7.5 示波器的功能特点及应用(128)
7.5.1 模拟示波器的结构特点(128)
7.5.2 数字示波器的结构特点(131)
7.5.3 示波器在电子元器件检测中的应用(136)
第8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实训(137)
8.1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检测实训(137)
8.1.1 电阻器检测实训(137)
8.1.2 电容器检测实训(145)
8.1.3 电感器检测实训(151)
8.2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检测实训(155)
8.2.1 晶体二极管检测实训(155)
8.2.2 晶体三极管检测实训(157)
8.2.3 场效应晶体管检测实训(162)
8.2.4 晶闸管检测实训(164)
第9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69)
9.1 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69)
9.1.1 电源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69)
9.1.2 音频变压器的检测(170)
9.1.3 高频脉冲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73)
9.2 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4)
9.2.1 小型直流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4)
9.2.2 脉冲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5)
9.2.3 微型永磁直流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6)
0章 传感器和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77)
10.1 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77)
10.1.1 光电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77)
10.1.2 光电二极管的检测实训(178)
10.1.3 光电晶体管的检测实训(180)
10.1.4 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181)
10.1.5 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182)
10.1.6 霍尔(电磁)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83)
10.2 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84)
10.2.1 三端稳压器的检测实训(185)
10.2.2 运算放大器的检测实训(186)
10.2.3 音频放大器的检测实训(187)
10.2.4 开关振荡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89)
10.2.5 微处理器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91)
1章 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实训(194)
11.1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的工艺要求(194)
11.1.1 电子元器件的焊前加工(194)
11.1.2 手工焊接的特点及要求(200)
11.1.3 自动化焊接的特点及工艺(211)
11.2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17)
11.2.1 分立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17)
11.2.2 集成电路的安装与焊接技能实训(225)
11.3 技能扩展:贴片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27)
11.3.1 常用贴片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术(227)
11.3.2 贴片集成电路的安装与焊接技术(229)
11.4 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的检验(230)
11.4.1 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检验工具(230)
11.4.2 常用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的检验(231)
11.4.3 贴片元器件的焊接质量检验(232)
11.4.4 拆焊操作(235)
习题答案(23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精通PCB设计与制造:从原理到实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广大电子爱好者、在校学生及初入职场的工程师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全面指南。本书旨在打破PCB设计与制造的神秘感,以清晰易懂的语言、详实的步骤和丰富的实战案例,引导读者掌握从原理构思到成品诞生的全过程。我们深信,掌握PCB设计与制造技术,是实现电子产品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关键一步,也是提升个人电子项目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的必由之路。 第一部分:PCB设计基础与流程解析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PCB设计的基石,为后续的实操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章:PCB设计入门 1.1 什么是PCB? 详细阐述PCB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导线、焊盘、过孔等概念入手,解释PCB如何承载电子元器件并实现电路互联。 1.2 PCB的种类与结构 介绍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如四层板、六层板)的设计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它们的层叠结构。我们会深入探讨刚性板、柔性板、刚挠结合板的区别与优势,帮助读者根据项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PCB类型。 1.3 PCB设计流程概览 梳理从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布线、DRC(设计规则检查)、Gerber文件生成到PCB制造、组装的全流程。我们将提供一个清晰的流程图,让读者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知,避免在后续的学习中迷失方向。 第二章:原理图设计实战 2.1 电子元器件库的建立与管理 强调规范的元器件库管理是高效设计的前提。介绍如何从网络资源下载、自己创建以及导入自定义的元器件符号和封装。我们将重点讲解元器件的命名规则、属性设置以及库的组织方法,确保设计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 2.2 使用专业EDA软件进行原理图绘制 本章将以业内主流的PCB设计软件(例如Altium Designer、Eagle、KiCad等,视读者需求选取一款或几款进行重点讲解)为例,详细演示如何绘制电子原理图。内容将涵盖: 放置元器件: 学习如何从库中查找并放置各种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集成电路、连接器等。 连接导线: 掌握导线绘制、总线(Bus)的创建与使用、端口(Port)和导线标签(Wire Label)的作用,确保信号的正确连接。 层次化设计: 介绍如何利用多层原理图和“Wire to Sheet Entry”/“Sheet to Sheet Exit”等功能实现模块化、层次化的原理图设计,提高复杂电路的可读性和管理性。 电气规则检查(ERC): 学习如何运行ERC检查,及时发现原理图中的电气连接错误,例如未连接的端口、驱动冲突等。 2.3 常用电路模块的设计示例 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如电源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微控制器接口等,演示如何绘制完整的原理图。每个案例都会详细解释电路的功能、元器件的选择理由以及原理图绘制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PCB布局与布线技巧 3.1 PCB布局原则与策略 元器件的摆放: 详细讲解布局的艺术,包括关键元器件(如CPU、内存、电源模块)的优先摆放、同类元器件的聚集、信号流向的考虑、散热的优化、射频(RF)和高频电路的特殊布局要求等。 电源与地网络的规划: 强调良好的电源和地网络设计对电路性能至关重要。介绍地线回流、电源去耦、地弹(Ground Bounce)和电源塌陷(Power Sag)等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接地过孔的使用、泪滴(Tear Drop)的应用等。 连接器和用户接口的布局: 讲解如何合理安排外部连接器、按键、指示灯等用户交互元件的位置,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和产品使用习惯。 3.2 PCB布线规范与进阶技术 走线策略: 介绍不同的走线方法,如单边走线、差分走线、蛇形线(Serpentine Line)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线宽与线间距的计算: 讲解如何根据电流大小、阻抗匹配要求、信号类型来确定导线的宽度(Trace Width)和导线之间的最小间距(Clearance),并介绍相关计算公式和查表方法。 过孔(Via)的设计: 详细阐述过孔的类型(盲孔、埋孔、通孔)、尺寸、数量以及在不同信号层之间的切换。重点讲解过孔的寄生效应及其对高频信号的影响。 差分信号布线: 介绍差分信号的原理,如USB、Ethernet、HDMI等接口的差分布线要求,包括线宽、线距、长度匹配等。 高频PCB设计考虑: 探讨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串扰(Crosstalk)、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和电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等高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布局布线建议。 地网(Ground Plane)的应用: 强调完整地面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创建和使用实心接地层,以及如何处理分割地平面时的潜在问题。 3.3 设计规则检查(DRC)与优化 学习如何设置详细的设计规则,包括最小线宽、最小间距、最小孔径、元件间距等,并充分利用DRC功能来发现和修复潜在的设计错误。 第二部分:PCB制造与工艺流程详解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PCB从设计文件到实体电路板的制造过程,理解工艺限制对设计的影响。 第四章:PCB制造流程 4.1 PCB制造工艺概述 介绍PCB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底材选择(如FR-4、CEM-1)、铜箔蚀刻、钻孔、电镀、阻焊层(Solder Mask)印刷、字符层(Silkscreen)印刷、表面处理(如HASL、OSP、沉金、沉银)以及切割成型等。 4.2 关键制造工艺解析 蚀刻工艺: 详细讲解正性/负性光刻胶的使用、化学蚀刻原理以及如何控制线宽精度。 钻孔工艺: 介绍钻孔的类型(盲孔、埋孔、通孔)、钻孔尺寸选择、钻孔精度要求以及钻孔对PCB可靠性的影响。 电镀工艺(PTH): 重点讲解金属化孔(Plated Through Hole)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确保孔壁铜层的质量。 阻焊层与字符层: 介绍阻焊层的材料、颜色选择、印刷方法以及字符层的作用(标识元器件、位号等)和印刷工艺。 表面处理工艺: 详细对比HASL(热风整平)、OSP(有机保焊剂)、ENIG(沉金)、IMT(沉锡)、沉银等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成本。 4.3 PCB制造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分析在PCB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短路、断线、虚焊、钻孔不良、阻焊溢胶等,并给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第五章:Gerber文件与制造交付 5.1 Gerber文件详解 深入解读Gerber文件的格式(RS-274X)及其构成,包括铜层、阻焊层、字符层、钻孔层等。我们将逐一解释每个Gerber文件层所代表的含义。 5.2 Excellon钻孔文件 介绍Excellon文件的格式,以及它如何指导PCB制造商进行钻孔。 5.3 CAM文件与工艺检查 讲解CAM(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文件在PCB制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制造前进行初步的工艺检查。 5.4 交付给PCB制造商的准备工作 总结在将设计文件交付给PCB制造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Gerber文件、Excellon文件、PCB堆叠信息、特殊工艺要求、以及与制造商的沟通技巧。 第三部分:PCB焊接与成品组装 本部分将引导读者掌握PCB组装的关键技能,确保设计的功能得以正确实现。 第六章:PCB组装基础 6.1 电子元器件的封装类型 详细介绍通孔元件(Through-Hole)和表面贴装元件(SMD,Surface Mount Device)的常见封装形式,如DIP、SOP、QFP、BGA、0603、0805等,并讲解它们的尺寸、引脚定义等关键信息。 6.2 焊接方法概述 介绍手工焊接、波峰焊、回流焊等主要的PCB组装焊接方法,分析它们的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基本原理。 6.3 焊接工具与辅助材料 介绍手工焊接常用的工具,如电烙铁、焊锡丝、助焊剂、吸锡器、镊子、防静电手环等,以及回流焊和波峰焊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第七章:手工焊接实战技巧 7.1 手工焊接前的准备 讲解如何准备待焊接的PCB和元器件,包括清洁焊盘、检查元器件引脚、烙铁头的维护与清洁等。 7.2 通孔元件的焊接 演示通孔元件的正确焊接步骤,包括引脚穿孔、锡量控制、焊点形状要求(如“火山顶”)以及如何避免虚焊和冷焊。 7.3 表面贴装元件(SMD)的焊接 重点讲解SMD元件的手工焊接技巧,包括单面贴装元件(如电阻、电容)和多引脚贴装元件(如SOP、QFP)的焊接。详细演示如何使用镊子定位,如何焊接第一脚,然后利用焊锡丝和烙铁进行剩余引脚的焊接。 7.4 特殊元件的焊接 介绍如BGA、QFN等特殊封装元件的焊接难度与处理方法(通常需要辅助设备)。 7.5 焊接不良的识别与修复 讲解如何识别常见的焊接不良,如虚焊、短路、焊桥、锡珠、冷焊等,并提供相应的修复方法。 第八章:自动化焊接技术与问题排查 8.1 回流焊工艺详解 讲解回流焊的基本原理,包括预热、焊接、冷却三个阶段。详细介绍回流焊曲线的设定(温度曲线)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元器件和PCB材料选择合适的曲线。 8.2 波峰焊工艺详解 介绍波峰焊的原理,包括焊料槽、焊锡波峰的形成以及PCB通过焊锡波峰的过程。讲解如何优化波峰焊的工艺参数。 8.3 自动化焊接中的常见问题与分析 讨论在回流焊和波峰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焊点空洞、脱焊、桥接、焊料爬升、氧化等,并给出排查和解决思路。 第四部分:项目实战与进阶探讨 本部分通过综合项目案例,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第九章:综合项目实战——智能小车控制器PCB设计 9.1 项目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明确项目的功能需求,选择核心元器件(如微控制器、电机驱动芯片、传感器接口),并绘制原理图。 9.2 PCB布局与布线实操 根据原理图,进行PCB的整体布局,优化元器件排布,并按照设计原则进行布线,重点考虑电源、信号的合理性。 9.3 DRC检查与Gerber文件生成 完成设计后,进行详细的DRC检查,修复所有设计错误,并生成符合制造要求的Gerber文件。 9.4 制造与焊接流程梳理 简要梳理该PCB的制造和焊接流程,并预测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 第十章:PCB设计与制造的未来趋势 10.1 高密度互连(HDI)技术 介绍HDI技术,如微过孔、积层技术等,及其在 miniaturization 和高性能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10.2 软硬结合板与三维堆叠技术 探讨软硬结合板的设计和应用,以及未来PCB可能走向三维堆叠的趋势。 10.3 智能制造与工业4.0在PCB领域的应用 展望自动化、智能化在PCB设计、制造、检测和组装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 本书不仅讲解PCB设计的理论知识,更侧重于实际操作,通过大量图示和步骤分解,让读者能够快速上手。 案例丰富,贴近实际: 提供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和焊接案例,涵盖了不同复杂度的项目,帮助读者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软件工具的实战指导: 针对主流的EDA软件,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演示,让读者能够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内容结构清晰,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逐步深入,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注重工艺理解: 详细解析PCB制造和焊接工艺,帮助读者理解设计规则背后的工程限制,从而设计出更易于制造和可靠性更高的PCB。 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座连接电子设计梦想与现实的桥梁。通过阅读和实践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自信地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真实的电子产品。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拿到这本书,就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图文讲解深深吸引。虽然我的工作经验尚有不足,但书中对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详细介绍,从外观特征、封装类型到内部结构,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它关于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章节,作者不仅列举了常见的型号,还生动地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这对于我理解一些基础的模拟电路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对一些看起来相似的贴片元器件感到困惑,但这本书的对比分析让我豁然开朗,学会了如何通过标记、尺寸和引脚布局来准确识别它们。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不少实操建议,比如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简单的检测,以及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这让我感觉不仅仅是在阅读理论,更像是在进行一次生动的实践课程。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教我如何使用最新的自动化焊接设备,但它所强调的基础知识和手工焊接的技巧,为我日后接触更复杂的工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期待能将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维修和调试能力。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重温课堂的感觉,但又比课堂更深入、更实用。我是一个对电子技术充满好奇的学习者,一直渴望能系统地了解电子元器件的世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元器件名称,而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它们的分类、功能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集成电路的章节,作者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图示,将复杂的芯片内部工作原理解释得易于理解,比如一些逻辑门、运放芯片的基本操作。书中关于焊接技术的讲解也十分到位,从烙铁的选择、焊锡的种类,到具体的焊接手法,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我过去常常担心焊出来的点会虚焊或者短路,但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许多关键的技巧,比如如何控制烙铁的温度、如何让焊锡均匀润湿焊盘。虽然书中没有涉及太多的高级电路设计,但它所提供的扎实元器件知识和基础焊接技能,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电子领域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本“电子元器件百科全书”加上一本“焊接入门指南”,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充满了信心。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依然提供了不少新颖的视角和实用的参考。我通常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对元器件的识别和焊接早已轻车熟路。然而,这本书在某些细节上的阐述,还是让我有所启发。例如,它对一些较少见但重要的元器件,如场效应管、光耦的讲解,以及它们在特定电路中的作用,我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书中关于焊接工艺优化的部分,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观点,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焊盘和元器件选择最合适的焊接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焊接效率和可靠性。虽然我可能不会像初学者那样从零开始学习,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回顾和梳理的机会,让我能够更系统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我尤其欣赏它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分析,例如不同类型的氧化、腐蚀对焊接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外观判断元器件的失效风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从业者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提升的空间。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专业”和“严谨”。作为一名在电子产品维修行业工作了几年的人,我深知准确识别元器件和熟练掌握焊接技术对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多么重要。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它清晰地展示了各种元器件的图片,并且附带了详细的参数说明和识别方法,对于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有了很好的参考。特别是对于一些标记模糊或者容易混淆的贴片元件,书中提供的对比分析和检测方法,让我能够快速做出判断,避免误操作。在焊接方面,书中不仅介绍了基础的技巧,还深入讲解了不同焊接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元器件和电路板材质选择合适的焊接设备和材料。我曾经遇到过因为焊接不良导致返修的情况,而这本书中关于如何保证焊接质量的详细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焊接不仅仅是把元件焊上去,更是一门需要细致和技巧的工艺。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所有从事电子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常备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子元器件神秘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是一个对科技充满好奇的学生,一直对电子产品背后的原理感到着迷。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吸引我,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示,将复杂的电子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一一呈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电容和电感的部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它们的充放电特性和在电路中的作用,这让我对滤波和储能等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此外,书中关于焊接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拿起烙铁,更让我理解了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焊锡流动性以及焊点形成的关键因素。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焊接练习,虽然结果还不完美,但我感觉自己离掌握这项技能又近了一步。这本书让我觉得,电子技术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去掌握的。我非常期待能将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的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中,去创造更多有趣的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