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画--中国画技法普及教材(7)梅花表现技 9787110045862

学国画--中国画技法普及教材(7)梅花表现技 978711004586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世芳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梅花
  • 绘画技法
  • 中国画
  • 艺术教学
  • 教材
  • 绘画入门
  • 花卉
  • 技法
  • 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45862
商品编码:2963265916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1999-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学国画--中国画技法普及教材(7)梅花表现技

:22.00元

售价:16.1元,便宜5.9元,折扣73

作者:傅世芳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3-01

ISBN:97871100458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国画——中国画技法普及教材》该套丛书共12册,是一套学习中国画的入门教材,该套丛书的作者均是知名画家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美术教师。他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讲述了绘画中的关键及可遵循的规律。确保初学者看得懂、学得会、掌握快、见效快,是带领绘画爱好者通向中国画艺术王国的一条捷径。教材自20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秉承零起点和易上手的特点,品种不断丰富,常销不衰,成为科学普及出版社品牌图书。教材共12个分册,涉及花鸟、山水、动物、牡丹、梅花、草虫、月季、荷花、翎毛、花果等领域。每个分册各有侧重,在介绍本领域中国画的基本知识、步骤、画法等内容的基础上,配合知名画家的范画,信息丰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有分步练习,又有创作参考。非常适合中国画爱好者和初学者临习之用。也适合老年大学教材之用。

内容提要

这套丛书在前五集国画普及技法的基础上,从第六集开始为专题绘画教材。本集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梅花的画法。作者傅世芳先生画梅的造诣极深,曾在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中,讲授过怎样画梅的课程。本书从画梅花的基本知识、学习方法;梅开及树干的结构、分解、组合画法及禁忌;画梅的构图;画梅的用笔、用墨、用色;梅花的创作步骤及创作参考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向读者介绍了画好梅花的规律性知识和技能,传授了画梅速成的一条可行途径,使读者在画梅时能轻快地入门并逐步提高。这是一本很实用的画梅花技法教材。


目录

第1章 学习绘画梅花的基本知识
一 中国古今画梅概况
二 画梅的学习方法
第2章 梅花结构的分解画法和禁忌
一 花朵的画法和禁忌
二 画梅的用色调配
三 老干的画法和禁忌
四 枝条的画法、穿插和禁忌
第3章 画梅构图
一 对比布局
二 画花“三点”布局法
三 “三线”组合法
四 八位出枝法
五 “三线”组合、八位出枝图例
六 构图禁忌图例
第4章 画梅创作步骤
一 勾勒圈梅的画法及创作步骤
二 小写意复色红梅的画法及创作步骤
三 大写意红梅的画法及创作步骤
四 白梅的画法及创作步骤
五 雪梅的画法及创作步骤
第5章 梅花绘画创作参考作品
一 怡情
二 暗香
三 凝香
四 梅开大地春
五 飞雪迎春
六 黄金布地
七 岁寒三友图
八 晴窗清雅
九 双清图
十 冲寒已先笑东风
十一 弄珠
十二 霓影
十三 迎腊梅花开
十四 独先天下春
十五 香远
十六 春韵
十七 傲雪报春图
十八 铁骨凝香
十九 春趣图
二十 飞雪迎春
二十一 先报春来早
二十二 大吉图
二十三 傲骨凌寒
二十四 香魂


作者介绍

徐湛,画家,中国花鸟画研修院常务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华五千年网艺术总策划、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市西城美协主席。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中国画教学的研究工作。集四十年教学与创作经验于一身,曾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教授写意花鸟画长达三年之久,他的学生早已遍布世界各地……现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教授写意花鸟画,在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学国画》(1~3册)累计印数已达60余万册。徐湛先生师从李苦禅、郭味蕖和欧阳中石等大师,专攻写意花鸟,他的风格中既有李苦禅老师的凝重朴厚、郭味蕖……


文摘





序言



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精讲系列(未包含梅花专题) 本丛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各个重要门类与核心技法,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一套全面、严谨且富有实践指导性的教材。本系列涵盖了从基础笔墨训练到成熟的独立创作所需的关键知识体系,但不包含关于梅花具体表现技法的单独卷册。以下是本系列中其他已出版或计划出版的卷册的详细介绍: --- 第一卷:中国画基础笔墨与线条的修炼 目标读者: 零基础入门者、希望夯实基本功的进阶学习者。 核心内容概述: 本卷是进入中国画世界的基石。它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之处,重点聚焦于“笔墨当风”的理念如何在基础训练中得以体现。 一、执笔与用笔法 执笔姿势的规范: 探讨“五指执笔法”的要领,强调腕、肘、臂的协调运动,为中锋、侧锋等用笔技法奠定物理基础。 中锋用笔的训练: 侧重于线条的圆润、力度和提按变化,通过“十八描”中的基础线描(如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进行专项练习。强调线条的生命力与骨力。 侧锋与偏锋的应用: 分析如何利用侧锋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肌理,例如在山石皴法预备阶段对侧锋的初步运用。 墨色的层次变化: 讲解“焦、浓、重、淡、清”五墨法的实际操作,包括如何通过控制水分和墨量,在单色中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 二、墨分五彩的实践 排线与排墨: 教授如何通过紧密排列的线条(排线)和晕染(排墨)来塑造轮廓和明暗关系,这是学习水墨画色彩感的基础。 渲染技法入门: 介绍“由淡入浓,层层叠加”的晕染原则,避免“一笔死墨”的现象。重点训练对水分的掌控能力,确保墨迹自然过渡而非生硬接缝。 三、线描的结构与造型能力 本章结合传统花卉、草虫的基本结构,要求学习者用精准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内在骨架和外部形态,培养“眼中先有形,手中方有笔”的能力。 --- 第二卷:山水画——皴法与意境的营造 目标读者: 致力于山水画创作,渴望掌握传统皴法体系的学习者。 核心内容概述: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集大成者,本卷深入剖析了如何运用皴法来表现山石的质感、年代感和气势。 一、山石的骨法与轮廓 披麻皴的细化处理: 详细解析披麻皴(长短、斜直)在不同山体上的应用,强调线条的生命力和墨色的渗化效果。 斧劈皴与折带皴的力度表达: 针对北方雄浑山体的表现,重点训练用笔的顿挫与力量感,学习如何用硬朗的笔触划分山体结构。 留白与空间处理: 讲解“计白当黑”在山水构图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巧妙的留白来营造云雾缭绕、空灵深远的意境。 二、树法与点苔 树干的画法: 分类讲解松、柏、杂树等不同树木的干法,如“鹿角枝”、“蟹爪枝”的画法要领。 点叶与点苔的运用: 教授“介字点”、“胡椒点”等基本点法,以及点苔在增强山石层次感和湿润度方面的作用。 三、气势的构建 通过经典范例分析,指导学习者如何将单一的皴法与墨法结合,构建出宏大或幽远的整体气势,达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高度。 --- 第三卷:花卉画——写意与工笔的过渡与融合 目标读者: 对花鸟画有兴趣,希望掌握写意花卉基本技法,而非专注于单一物种(如梅花)的学员。 核心内容概述: 本卷专注于花鸟画的整体技法体系,尤其侧重于写意花卉的“形神兼备”的表达,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通用的花卉语言库。 一、花卉的结构与造型基础 花蕊与花瓣的画法: 针对不同科属(如牡丹、月季)的花型特点,讲解“圈花”、“点蕊”、“分瓣”的精确步骤。 叶子的形态与向背: 重点练习叶子的正、侧、仰、俯的画法,特别是如何通过水分控制实现叶片的“亮面”与“背光面”的区分。 二、写意花卉的笔墨技巧 “一笔成花”的训练: 探讨如何用简洁的笔触传达花卉的生命力,如用“泼墨法”画竹叶的洒脱,用“撞水法”画荷花的朦胧。 墨分五彩在花卉中的应用: 学习如何利用淡墨勾勒结构,浓墨或焦墨点睛、醒神,避免画面灰暗。 三、枝干的姿态与气韵 虬枝的画法: 重点讲解如何用遒劲的笔法画出有生命力的枝干,强调枝干转折处的力度变化和姿态的协调性。本章涵盖了柳、竹、松等多种树木的枝干表现,但不深入探讨梅枝的特定形态。 四、草虫与禽鸟的基础造型 简要介绍禽鸟的头、眼、翅膀的画法,以及常见昆虫(如螳螂、蝴蝶)的白描与淡彩结合的初步技法,作为花卉画的点缀练习。 --- 第四卷:人物画——白描与传神 目标读者: 对中国画人物造型感兴趣,希望掌握传统白描技法,并学习色彩晕染的学习者。 核心内容概述: 人物画是检验画家造型能力和人文修养的试金石。本卷从最基础的白描入手,逐步过渡到彩绘的晕染技法。 一、人物画的结构与比例 “十八尺法”与“三停五官”: 系统讲解中国画对人体比例的简化和概括方法,确保人物造型的准确性。 动态的捕捉: 通过对古画中不同姿态(坐、立、行、卧)的临摹,训练捕捉人物瞬间动态的能力。 二、人物白描的十八描精讲 本卷将十八描技法进行模块化拆解,包括: 高古游丝描: 表现衣纹的流畅与质感。 铁线描与钉头鼠尾描: 强调线条的力度与骨感,用于表现铠甲或硬质衣物。 兰叶描与柳叶描: 重点学习如何在衣褶转折处表现轻重缓急。 面部刻画: 深入讲解眼睛、口鼻的勾勒要领,特别是眼神的传神处理。 三、色彩晕染的初步尝试 介绍中国画人物画中常用的几种淡彩技法,如赭石打底、花青晕染,以及朱砂在衣领、袖口等处的点缀应用,注重色彩的和谐统一,避免色彩对白描线条的干扰。 --- 总结 本系列教材力求涵盖中国画艺术的广阔领域,从笔墨基础到山水、花鸟、人物的专项训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学员通过系统研习以上各卷内容,将能够全面掌握中国画的造型语言、笔墨技巧与审美意境,唯独缺少了对梅花这一特定主题的深入、专门化的技法解析。 学习者应将本系列提供的通用技术作为基础,再结合其他针对性教材,以期臻于大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接地气”,它并没有高高在上地讲述多么深奥的道理,而是用非常直白易懂的语言,将梅花的绘画技法娓娓道来。我个人比较看重书中对“不同表现手法下梅花的神态差异”的讲解,例如,用淡墨勾勒出的梅花与用浓墨点染出的梅花,在视觉效果和给人的感受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差异,并且解释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这对我理解不同笔墨效果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帮助。我还注意到书中对“如何在画面中烘托梅花的清雅与孤寂”的技巧性描述,这让我意识到,画梅花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国画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写实与写意完美地结合,在笔墨之间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创作欲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模仿阶段。

评分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是翻看目录就让我对作者的用心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它以非常细致的结构划分了梅花的各个表现方面,从最基础的枝干勾勒,到花瓣的层层晕染,再到整体意境的营造,每一步都像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制的指南。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墨色变化”和“笔触运用”的部分,理论知识讲得非常到位,而且通过大量的实例图例,将抽象的技法具象化,让我这个国画新手也能大致领会其中的奥妙。虽然我还没真正动手去画,但仅仅是阅读这些讲解,就已经感觉脑海中关于梅花的画法清晰了不少。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精美,纸张的质感不错,印刷清晰,这一点对于一本技法普及教材来说非常重要,能够保证读者清晰地看到图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更好地模仿和学习。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教人画画的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不动声色间,将中国画的韵味和技法一点点地传递给你。

评分

作为一个对国画一直抱有好感,但总觉得入门门槛很高的人,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既能讲清楚技法,又不至于过于枯燥的书。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不错。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容易理解的笔墨线条入手,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梅花的绘画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品种梅花的神韵刻画”的论述,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却点出了不同梅花在形态和气质上的微妙差异,这让我意识到,画梅花不仅仅是画形状,更是要抓住它的“魂”。我还在书里看到了关于“如何表现梅花的傲骨与坚韧”的章节,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东方美学的哲学思考。这一点非常吸引我,让我觉得学习国画的意义远不止于技艺本身,更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书中的插图非常有代表性,能够清晰地展示出笔墨在宣纸上的晕染效果,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风格非常欣赏,它既有学院派的严谨,又不失大众普及教材的亲切感。我翻阅的时候,最吸引我的是它对“不同季节梅花的表现”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梅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态和神韵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捕捉到这些变化,并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点非常考验作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如何处理梅花枝干的穿插与疏密”的章节,这部分的内容非常实用,对于画面整体构图的平衡感和空间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图例,在脑海中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感觉思路比以前清晰了很多。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从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让学习过程显得循序渐进,不会让人感到 overwhelmed。即使是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人,也能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找到绘画的乐趣和方向。

评分

我对于这本书的整体内容感到非常满意,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像是一次关于梅花艺术的深度探索。书中对“如何表现梅花盛开时的繁盛与凋零时的意境”的深入分析,让我对梅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关注了梅花怒放时的美丽,也同样探讨了它在风霜雨雪中的坚韧与孤寂,这种对生命不同阶段的描绘,让梅花这个意象更加丰富立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如何处理背景与梅花的虚实关系”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对于画面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层次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感觉作者在讲解技法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灌输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理念,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舒服。这本书的讲解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触及的艺术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