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亲爱的,其实你不懂爱(读美文库系列)各种情感病以及如何治愈情感病
定价:32.00元
作者:圻双瑜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68145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目 录
那些年我们遭遇的情感病
1.爱情是一场无法自愈的心病 / 003
2.拒绝感动:情感冷漠症 / 007
3.你真的爱我吗:感情里的多疑不信任 / 012
4.拒绝他还是拒绝爱:爱情恐惧症 / 017
5.离开你我就活不下去了:爱情依赖症 / 022
6.他是不是发生危险了:爱情偏执症 / 027
为什么我们会患上情感病
1.爱情当中的心理学 / 033
2.恋爱坎坷?也许你患上了情感病 / 036
3.重视心理问题,才能大胆去爱 / 040
4.自卑让我们不会爱 / 043
5.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 047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力比我预期的要大得多。我原本以为会读到一些关于如何提升恋爱技巧或者挽回爱情的“干货”,但这本书的内容,远比这些肤浅的层面要深刻得多。它触及的是人类最根本的情感需求,以及我们在追求这些需求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恐惧、不安全感而产生的种种扭曲。作者的笔触非常有力量,她敢于触碰那些人性中最脆弱、最阴暗的部分,比如自卑、嫉妒、控制欲,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情感病”。但是,她又不是在宣扬绝望,而是在这些痛苦的根源上,展现了通往希望的可能性。我尤其被书里关于“边界感”和“独立人格”的论述所打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爱就是“牺牲”和“奉献”,但作者却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的,是既能融入对方,又能保持自我。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套万能的“治愈公式”,而是更像提供了一套“诊断工具”和“康复理念”,让我们能够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疗愈方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关系,也让我对未来的情感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心理治疗”这类概念总是有点敬而远之,觉得离自己生活太遥远,也总觉得“情感病”这个词带着一种标签化的意味,让人不舒服。但是,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温柔且具有启发性的方式,让我重新认识了“情感”的复杂性以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时刻陷入的情感困境。作者并没有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来构建她的理论体系,而是通过极其生活化、 relatable 的案例,将那些我们常常经历却又难以名状的情感体验,一一呈现在眼前。我读到很多章节时,都有种“原来不只我一个人这样”的释然感,也有种“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书中关于“共情”和“自我关怀”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情感需求过于关注,反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最终导致情感的失衡。这本书不是在教你如何去“征服”爱情,也不是在教你如何去“战胜”情感的敌人,而是鼓励你去理解、去接纳、去修复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痕,从而真正地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健康。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领你一步步地走向内心的平和与圆满。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书名有点像那种市面上泛滥的“情感导师”的书籍,标题党成分居多。然而,翻开第一页,文字的质感和作者的叙述方式就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直接跳入所谓的“情感病”的诊断,而是从一个非常细腻的视角切入,描述了人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经历的那些微妙的情绪波动和认知偏差。作者并没有用生硬的心理学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场景,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某些典型情感模式时的那种“旁观者清”的笔触,既不带评判,又充满了洞察力。比如,关于“付出型人格”的分析,它没有简单地说“不要付出太多”,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以及它如何在长期的关系中演变成一种自我消耗。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像是被解剖了一样,很多曾经不理解自己的行为,突然就有了合理的解释。而且,作者在谈到“治愈”时,也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而是强调了一个循序渐进、自我探索的过程,这让我觉得更真实,也更有信心去尝试。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亲爱的,其实你不懂爱”这句话,总感觉戳中了很多人内心深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我一直对情感心理学类的书籍很感兴趣,但很多时候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鸡汤,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本书的副标题“各种情感病以及如何治愈情感病”则让我想深入了解,是不是能找到一些关于自身或者身边人的困惑的解答。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定义“情感病”,这个词听起来有些严重,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会因为一些情感上的困扰而痛苦不堪,甚至影响正常生活。而且,“治愈”这个词也充满了希望,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道理。这本书的出版信息中包含“读美文库系列”,这让我对它的品质有了一定的期待,通常这个系列的书籍在文字表达上都会比较讲究,读起来应该会有不错的体验。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情感的复杂性,并且能够为那些在情感泥潭中挣扎的人们提供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我期待它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人文关怀,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并在实践中有所启发。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内心诊所,但这个诊所里的医生,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最懂得倾听和理解的朋友。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会充斥着各种“情感障碍”的标签,比如“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之类的,然后告诉我该怎么去“修复”自己。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在带领你去“看见”自己。作者用非常朴实却又精准的语言,描绘了我们在爱里常常会遇到的陷阱,那些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社会文化的要求,或者仅仅是错误的认知模式而产生的“不健康”的情感反应。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剥洋葱,一层一层地揭开自己的内心,看到那些不被自己察觉的伤口和渴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鼓吹“独立自主”或者“勇敢追求”,而是强调了“接纳”和“和解”的重要性。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情感病”,并非是天生的缺陷,而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环境塑造出的某些防御机制,而这些机制,曾经保护了我们,但也束缚了我们。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自我理解的大门,让我开始懂得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去真正地爱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