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概率论
定价:25元
作者:何书元 编著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3010852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目录
章 古典概型和概率空间
1.1 试验与事件
1.2 古典概型
1.3 几何概率
1.4 概率空间
1.5 概率的性质
1.6 条件概率和乘法公式
1.7 事件的独立性
1.8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1.9 概率与频率、财徒破产模型和概率空间举例
1.10 Borel-Cantelli引理和遗传模型
习题一
第二章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
2.1 随机变量及其独立性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
2.4 概率分布函数
2.5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6 随机变量的ρ分位数
习题二
第三章 随机向量及其分布
3.1 随机向量及其联合分布
3.2 离散型随机向量及其分布
3.3 连续型随机向量及其联合密度
3.4 随机向量函数的分布
3.5 条件分布和条件密度
3.6 次序统计量
习题三
第四章 数学期望和方差
4.1 数学期望
4.2 数学期望的性质
4.3 随机变量的方差
4.4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4.5 条件数学期望和熵
第五章 特征函数和概率极限定理
5.1 概率母函数
5.2 特征函数
5.3 多元正态分布
5.4 大数律
5.5 中心极限定理
*5.6 随机变量的收敛性
习题五
第六章 随机过程简介
6.1 泊松过程
6.2 马尔可夫链
6.3 时间序列
6.4 严平稳序列
习题六
部分习题答案和提示
附录A 组合公式和斯特林公式
附录B T函数和B函数
附录C 常见分布的均值、方差、母函数和特征函数
附录D 正态分布表
附录E 微分法
符号说明
参考书目
名词索引
内容提要
本书是综合大学、师范类高等院校概率统计系本科生教材。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极限定理、随机过程初步等。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从排版和图示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可以拿去申请设计奖项了。作者在处理复杂结构的可视化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对于那些概念上相互交织、层次繁多的概率分布图和决策树,设计师没有采取传统教科书那种拥挤和呆板的流程图,而是采用了大量留白,并巧妙地利用色彩编码来区分不同的变量和条件概率。比如,在描述贝叶斯网络的推导过程时,他们用不同深浅的蓝色渐变来表示先验概率的更新过程,直观到几乎不需要文字解释,读者就能把握住信息流动的方向。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附带的交互式学习材料链接——虽然我是在纸质版上阅读的,但作者在每章末尾提供的二维码,指向的在线资源中包含了一些基于JavaScript编写的小模拟器,可以实时拖动参数,观察理论模型输出的变化,这极大地弥补了静态印刷品无法展示动态过程的遗憾。这种对多媒体辅助学习的远见和集成,让这本书超越了一本纯粹的纸质书,而更像是一个精心构建的、跨媒介的知识生态系统。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本厚厚的著作中,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妙,简直像是在听一位技艺高超的交响乐指挥家在引导我们穿越一片知识的迷宫。开篇的逻辑铺陈犹如春日里潺潺的小溪,温和而坚定地引导初学者适应新的思维模式,没有贸然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直观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尤其喜欢它引入“随机性”那一章的方式,作者没有直接搬出复杂的公理化定义,而是用了一段关于“蒙特卡洛方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这种“先入情,后入理”的叙述策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心理门槛。随着章节的深入,论证的复杂度自然而然地提升,但每一次深入,作者都会及时提供一个详尽的沙盘推演,用具体的例子将抽象的定理“掰开揉碎”了展示给我们看。那些案例的选择也十分贴合现代生活场景,而不是停留在过时的、脱离实际的物理实验中,这让学习过程始终保持着一种与现实世界的对话感,仿佛我们不是在学习一套僵硬的理论,而是在掌握一把解决未来挑战的万能钥匙。这种渐进式的难度递增与紧密贴合实际的案例支撑,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佩服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在历史脉络梳理上的深厚功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公式的汇编,更像是一部关于“不确定性”哲学思考的简明史。作者在引入某个关键性概念时,总会穿插介绍其在思想史上的“诞生”时刻——它是如何从哲学家们的争论中逐渐孕育出来,又是如何被哪些关键人物的突破性工作所奠定的。例如,讲述中心极限定理时,作者没有直接跳到那个公式,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回顾了早期统计学家们在保险业和天文学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艰苦卓绝的数学探索中找到那条通往普适性真理的道路的。这种“溯源”式的讲解,赋予了那些原本冷硬的数学定理以鲜活的人文色彩和奋斗的温度。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研究者们面对未知时的那种敬畏与挣扎。这种对知识“人化”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让我明白,每一个公式背后,都凝聚着人类认识世界的漫长智慧和不懈努力,这远比单纯记住符号本身,要来得更有意义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微微磨砂质感的深蓝色,中央烫金的字体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低调中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我是在一家老旧的书店角落里偶然发现它的,当时光线有些昏暗,但它却散发着一种奇异的吸引力。翻开内页,纸张的克重和触感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翻就容易卷边的纸张,而是带着些许韧性的米白色,油墨印刷得十分清晰锐利,即便是最复杂的数学公式,那些精细的符号也毫不模糊。装订也非常扎实,书脊的胶水处理得非常平整,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很适合经常翻阅和携带。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每一章的扉页都配有一句与该章节主题相关的古典文学引语,虽然是数学书,却莫名地增添了一丝人文气息,让冰冷的概念似乎也染上了温度。这本书的实用性也做得极好,书的尺寸适中,便于携带,放在背包里也不会显得过于笨重。从外在的审美到内在的质感,这本书无疑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它的物料选择和设计哲学充分体现了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让人在还没真正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即将展开的知识旅程充满了期待和敬意。这种对“书籍”本身形态的重视,在如今这个电子化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本书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做得实在到位,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像一位严格的导师,时刻在挑战读者的固有认知。我发现它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处理方式:在讲解每一个核心定理或模型时,它都会专门辟出一个小节,名为“局限与反思”。在这个部分,作者会毫不避讳地指出当前所学方法的适用边界,以及在哪些极端情况下,这些模型可能会失效或产生误导性结论。例如,在讨论大数定律时,它没有止步于介绍其收敛性,反而深入探讨了“何时我们不能依赖大数定律”,并引用了几个历史上著名的统计学谬误案例来佐证。这种坦诚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受用,它教会我的远不止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质疑这些工具的可靠性。许多教科书往往只展示“成功”的案例,让人误以为这些数学模型是无所不能的“真理”,但这本书却像一位老练的航海家,教会我们如何在风暴来临时识别暗礁。这种鼓励读者进行深度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结论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真正有洞察力的研究者来说,是无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