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
定价:68.00元
作者:杨胜雄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027826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海洋六号——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2011)》是部由中国大洋科考队员们集体创作的科考纪实。2011年6—10月,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科考船“海洋六号”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学考察活动,在120天的远洋科考航程中,科考队员们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下科考工作的点点滴滴和自身的独特体验。在全船共享,同时通过现代化的海事卫星网络每天发回祖国,引发了强烈共鸣。同时,主流媒体随船科考,全面客观地报道了中国大洋科考调查,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开拓深海大洋,履行国际义务,发展海洋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展示了中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使得万里之外、茫茫太平洋上的中国远洋科考船“海洋六号”一举一动深受国人关注。走向深海大洋,是21世纪中国影响深远的战略选择。让我们跟随《海洋六号——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2011)》,走进太平洋,领略中国远洋科考的神奇世界和科考队员们的绚烂人生……
目录
上篇 科考日记
向着太平洋——出发
为“蛟龙”深潜护航
Aloha夏威夷
深海浅钻揭秘神奇
尖峰时刻
海上生明月
开创光纤应用新时代
丈量马里亚纳海沟
圆满收官踏归程
下篇 新闻报道集萃
航段
1.消息:“海洋六号”首航太平洋执行第23航次科考任务
2.新闻直播间:“海洋六号”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任务今日起航
3.新闻直播间:探秘我国先进科考船——“海洋六号”
4.新闻直播间:入党誓词在海上飘扬
5.新闻直播间:“海洋六号”目的地次作业为蛟龙下潜“探路”
6.新闻直播间:我国锰结核合同区储量达4.2亿吨
7.新闻直播间:科学考察解密神奇海底世界
8.新闻直播间:中国大洋科学考察历程
9.新闻直播间:海上的乒乓球赛乏味里的苦中作乐
10.新闻直播间:“海洋六号”完成航段科考任务
11.新闻图片:红旗在南海上飘扬
12.通讯:为中国大洋科考事业做贡献
13.通讯:探索深海大洋的奥秘
14.消息:为中国载人深潜冲击5000m试验成功护航
15.消息:中国地质调查局慰问“海洋六号”
第二航段
16.消息:飞赴“海洋六号”
17.消息:“海洋六号”起航前往调查工区
18.消息:“海洋六号”第二航段抵达太平洋指定工区
19.消息:“海洋六号”完成中太平洋某海山侦察性科考
20.消息:“海洋六号”喜获“白加黑”岩芯样品
21.消息:“海洋六号”转战西太平洋海山区
22.消息:“海洋六号”胜利完成第二航段任务靠泊关岛
23.深度报道:为什么要走向深海大洋
24.特写:探秘“海洋六号”船“心脏”
25.特写:大海航行无舵手
26.特写:“海洋六号”的几员大将
27.特写:博士后技工
28.特写:第二航段深海开钻目击记
29.特写:深海观山记
30.特写:愿月光带去我的思念
31.新闻连线:中秋邀明月海陆共此时
32.新闻故事:日记中的科考故事系列
33.新闻故事:海陆两地书系列
34.专栏:科技日报《朝胜观察》系列
35.纪实:别样夏威夷
第三航段
36.消息:“海洋六号”驶离关岛港
37.新闻故事:日记中的科考故事系列
38.新闻故事:日记中的家庭故事
39.专栏:科技日报《朝胜观察》
40.“海洋六号”船顺利完成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任务返抵广州
41.新闻图片:“海洋六号”船顺利完成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任务返抵广州
42.专题:祖国,您好——“海洋六号”在太平洋向祖国问好
附: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学考察航迹图
后记 传播海洋地学文化 激发地质事业创造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是一扇打开中国海洋科考大门的窗口。《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以其详实的内容和生动的笔触,让我对中国在海洋科学领域的投入和成就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看到了“海洋六号”这艘科考船,是如何成为中国海洋探索的先锋,它承载着国家的战略需求,也承载着科学家的梦想。书中对于中国参与国际海洋合作的描述,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国际科学舞台上的积极作用和贡献。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部分,这让我明白了,海洋不仅仅是自然风光,更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科考队员们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为国家勘探和了解这些宝贵的资源,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次成功的海洋科考,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
评分《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打开通往神秘海洋世界大门的钥匙!阅读的过程,就好像经历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探险。我特别喜欢书里对科考队员日常生活的描写,虽然他们在执行任务,但书中却不乏温情与幽默。比如,我能想象他们在狭窄的船舱里,分享着为数不多的零食,谈论着家乡的亲人,这种在孤独环境中相互扶持的画面,真的让人动容。而当他们谈到科学发现时,那种兴奋与激动,那种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渴望,也通过文字传递给了我,让我这个局外人也能感受到那种纯粹的科研快乐。书中对各种先进的科考设备和技术的介绍,虽然有些专业,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在海洋研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深海热液喷口的研究部分印象深刻,那些如同外星世界般的奇特景象,那些在极端高温高压环境下生存的特殊生物,都让我惊叹于生命的顽强与多样性。这本书让我明白,海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神秘得多,而正是这些勇敢的科考队员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一点一点地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为我们描绘出更加清晰的蓝色星球的图景。
评分《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这本书,是一次关于“发现”的精彩旅程。我通过书中的文字,跟随科考队员们的脚步,一步步地深入海洋腹地,去发现那些未知的秘密。我被书中对海底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描述所吸引,这些沉睡在地下的宝藏,向我们诉说着地球亿万年的变迁史。书中对于古海洋环境的重建,也让我对地球的过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最欣赏书中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科考队员们总是对每一个新发现都充满好奇,并乐此不疲地进行深入研究。这本书让我明白,探索未知,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评分捧读《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仿佛踏上了一段充满惊喜与启发的知识之旅。本书在讲述航次故事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大量海洋科学的科普知识,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科考的艰辛与成就,更能学到不少关于海洋的专业知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介绍,那些在深海黑暗中顽强生存的奇特生物,以及它们独特的生存方式,都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于不同海域生态系统的描述,让我明白了地球上不同海洋环境的独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是关于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的探讨,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多么深远,也更加坚定了保护海洋的决心。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一次科考,更是在向读者传递一种海洋保护的理念,一种对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评分《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与奉献的赞歌。我被书中那些充满激情的叙述深深吸引,仿佛能看到科考队员们在茫茫大海上,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中国海洋事业的辉煌篇章。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科学家们那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的描绘,他们对待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样本,都一丝不苟,力求准确。这种科学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工作中,也贯穿于他们的生活态度中。书中对于一些科研难题的攻克过程的描写,更是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不懈的努力,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的是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以及最终的坚持与超越。我最受触动的一点是,书中关于科考队员们在海上过生日的情景,虽然简陋,但充满了温暖与祝福,这让我看到了在严酷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评分这本书,我愿意称之为“蓝色梦想的践行者”。《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不仅仅记录了一次航次,更记录了一群人,一种精神。我仿佛看到了“海洋六号”巨轮在波涛中稳步前行,船上的人们,每一位都怀揣着同一个目标——探索未知,服务国家。书中关于科考队员们如何克服恶劣天气、如何应对技术难题、如何进行国际合作的叙述,都展现了中国海洋科考的专业水准和国际影响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详细阐述,这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也让我理解了每一个科学发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例如,在描述采样过程时,书中细致地描绘了每一个步骤,从布放仪器到回收样本,再到实验室的初步处理,都充满了对细节的把控和对科学诚信的坚守。这本书让我对“科学”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理论推演,更是行走在广阔天地间的实践与探索。读完之后,我不仅仅是对海洋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是对这些默默奉献的科考队员们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关于“坚持”的教科书。《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中,我看到了中国科学家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无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设备故障,还是在极端天气下的任务执行,他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书中对科研人员在陆地上进行的艰苦训练和准备的描述,也让我明白了,每一次远航的成功,都离不开岸上的精心策划和不懈努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微小发现的记录,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数据,在科学家眼中,却可能蕴含着重大的科学意义。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科学精神的追求,让我深受启发。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科学探索,往往来自于对每一个细微之处的执着。
评分《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波澜壮阔的海洋世界。书中那些充满画面感的文字,让我仿佛能闻到海水的咸味,听到海浪的拍打声,甚至感受到船体在风浪中摇曳的颠簸。我喜欢书中对海洋地貌的细致刻画,从大陆架的缓坡到深海的断崖,再到那些我们从未听说过的海沟,都通过文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壮丽的图景。而书中对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过程的描述,更是让我惊叹于科技的力量,以及我们对于地球深层资源的认知深度。科考队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一点点地挖掘着地球的宝藏,这种探索精神,令人钦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海底地形测绘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精密的仪器如何绘制出海底的“三维地图”,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海底的构造,这其中的技术难度和科学价值,不言而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远不止我们看到的陆地,海洋深处,同样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与奥秘。
评分《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这本书,是一场感官与思想的盛宴。它用最朴实却又最真挚的语言,记录了一段非凡的航程。我被书中对海洋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所吸引,那些关于全球变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分析,让我对我们所处的地球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警觉。书中通过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展示了海洋在调节地球气候中的关键作用,也让我明白了,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未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海洋监测技术发展的介绍,那些不断创新的观测手段,让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的动态变化。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海洋科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更对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充满了敬畏与责任感。
评分这次有幸拜读了《海洋六号 2011——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纪实》,书中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科考队员们在浩瀚蓝色疆域中付出的辛勤汗水与不懈追求。当我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仿佛置身于那艘承载着国家希望与使命的“海洋六号”科考船上,跟随他们的脚步,一同踏上征途。书中详细记录了2011年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的每一个细节,从出发前的精心准备,到航行途中的每一次观测,再到科学研究的深入剖析,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被那些在极端环境下,科考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科研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书中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专业的术语,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辉,是对海洋的敬畏,是对科学的执着,是对祖国的热爱。当我看到他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日夜颠倒地进行采样、分析,只为获取最真实的海洋信息时,我真的被这份 dedication 所震撼。书中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细致描绘,对于深海生物的多角度观察,以及对于海底地质结构的严谨探索,都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科考报告,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海洋探索史诗,它让我看到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实力与担当,也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