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线路分析
定价:61.00元
作者:单丽清,张晓娟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68251105
字数:
页码:22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线路分析》在编写过程中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相关专业节能人才培养要求及目标进行内容的精简与整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以适应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全书一共9章,分上、下两篇。上篇模拟电子线路分析,内容包含半导体元件的认识和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基本放大电路的认识与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学习与应用、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下篇数字电子线路的分析与实践,内容包含基本逻辑关系与门电路、逻辑函数与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及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该书各章后配有理论学习成果检测及实践技能训练。
《电子线路分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自动化、机电类及电子类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上篇 模拟电子线路分析
第1章 半导体元件的认识和使用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双极型晶体管
1.4 场效应晶体管
第2章 直流稳压电源
2.1 整流电路
2.2 滤波电路
2.3 稳压电路
2.4 三端集成稳压器
第3章 基本放大电路的认识与分析
3.1 基本放大电路概述
3.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3 其他常见的基本放大电路
3.4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3.5 多级放大电路
3.6 放大电路的负反馈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学习与应用
4.1 差分放大电路
4.2 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4.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4.4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第5章 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5.1 功率放大器
5.2 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下篇 数字电子线路的分析与实践
第6章 基本逻辑关系与门电路
6.1 数字电路概述
6.2 数制与码制
6.3 基本逻辑关系
6.4 门电路
第7章 逻辑函数与组合逻辑电路
7.1 逻辑函数及其基本运算
7.2 逻辑函数的化简
7.3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4 加法器
7.5 编码器和译码器
第8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8.1 触发器
8.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8.3 寄存器
8.4 计数器
8.5 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8.6 单稳态触发器
8.7 施密特触发器
8.8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第9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9.1 D/A转换器
9.2 A/D转换器
参考文献
我对《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与应用》这本书的评价是:实用性极强,且兼顾了理论的深度。很多数字信号处理的书籍要么过于偏向数学推导,读起来枯燥乏味,要么就是过度简化,导致在实际工程中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而这本教材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对Z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的讲解非常到位,特别是对于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通过大量的信号波形图和频谱图展示,让抽象的数学运算变得直观可感。更出色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MATLAB/Simulink实例,这些代码片段不仅可以验证理论推导,更可以直接用于快速搭建和测试滤波器的性能。我记得我曾经为了设计一个特定带宽的数字陷波滤波器而苦恼,翻阅这本书后,作者提供的IIR滤波器设计步骤,从双线性变换到频率映射,每一步都讲解得清清楚楚,配上示例程序,我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性能优良的滤波器。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条理,从基本的采样定理讲到滤波器设计,再到FFT算法的优化,脉络清晰,非常适合作为工程实践的参考手册。
评分这本《电磁场与电磁波》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电磁现象认识的一扇新大门。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从最基本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开始,层层递进,将抽象的电磁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边界条件处理的细致入微,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复杂的偏微分方程,也能在作者的引导下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书中的例题设计得非常巧妙,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引导我们思考更深层次的应用场景,比如天线设计和波导理论,这些在其他教材中常常一带而过的内容,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记得有一次我在研究一个高频电路的损耗问题,翻阅了这本书的特定章节后,立刻豁然开朗,原来问题出在传输线上的阻抗匹配上,书中的图示和数学推导完美地解释了这一点。装帧和印刷质量也没得说,纸张手感很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面对复杂公式和矢量图的工科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分项。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电磁理论有志于深入研究的同学,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在你迷茫时为你指点迷津。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本身。
评分拿到这本《半导体器件物理》的时候,我就被它严谨的学术风格所吸引。这本书的编写团队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人尽皆知的基本概念,而是直接切入了半导体物理的核心——能带理论、载流子输运机制以及PN结的详细剖析。作者对于量子力学在半导体中的应用讲解得极其透彻,尤其是在描述费米能级和杂质能级对器件特性的影响时,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我过去在理解MOSFET的阈值电压公式时总觉得有些概念模糊,但这本书通过引入更精细的表面势模型,清晰地展示了栅极电压如何一步步影响沟道形成和载流子注入,这种层次感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见到的。当然,这本书的难度不低,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线性代数知识储备,对于刚接触半导体领域的同学来说,可能需要搭配一些更基础的入门读物辅助阅读。但对于研究生或希望从事IC设计、材料研究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里面蕴含着太多可以深挖的理论宝藏,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说实话,当我拿起《电路原理:分析与设计》时,最初并没有抱太高期望,总觉得电路原理这种经典学科,能写出新意很难。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它的视角非常独特,更侧重于从“系统”的角度去理解电路,而不是孤立地分析各个元件。作者在引入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时,不仅仅是给出公式,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方法背后的拓扑结构约束,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基尔霍夫定律的本质。书中对动态电路的分析,尤其是二阶RLC电路的暂态响应部分,处理得极其细腻,详细区分了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三种情况,并配有相应的相平面图示,这种多角度的解析方式,彻底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对“阻尼”感性的认识不足的问题。此外,书中关于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例也十分丰富,从基础的跟随器到复杂的有源滤波器,案例贴近实际,让人觉得学到的知识马上就能用得上。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做得非常专业,逻辑清晰,让人阅读体验极佳,绝对是构建扎实电路基础的优秀读物。
评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导论》这本书,对于任何想从分立元件电路跨越到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工程师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成功地架设了从基础半导体理论到实际芯片设计之间的桥梁。作者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反馈理论,而是从晶体管的非理想效应入手,比如沟道长度调制、米勒效应等,这些在基础课程中常被忽略的细节,恰恰是决定实际电路性能的关键。书中对跨导放大器和有源负载的设计部分,讲解得尤为精彩,如何通过精妙的偏置电路来优化输入阻抗和开环增益,都有详细的数学推导和性能指标分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反馈网络时,引入了环路增益和相位裕度的概念,并用波特图直观地展示了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标准,这比单纯依靠公式套用要深刻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的不仅是“如何搭建电路”,更是“如何思考电路的局限性并进行优化设计”,是一本真正体现了工程智慧的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