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
定价:19.00元
作者:(美)施奈德,诸大建,周祖翼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5323931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21世纪的环境问题之所以是的,是因为其影响范围真正是全球性,而不仅仅是局部性或区域性的。尤为严重的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很有可能是持续不断、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仅仅在实践中接受教训已远远不够。当地球成为我们的实验室时,在我们进行全球规模的实验以前,需要预见实验的结果。 本书为美国John Brockman公司组织世界科学家撰写,并由John Brockman公司组织全世界26家出版商分别推出的一套反映世纪之交科学前沿问题的《科学大师佳作丛书》之一。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地球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热门话题,融会了地质学、生态学、大气科学、生物学、能源技术、化学、农学、海洋学、政治科学、经济学乃至心理学等知识,从气候与生命的进化,到温室效应的情景,全面阐述了地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系统解决全球环境危机问题的各种对策。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科普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Stephen H. Schneider,博士为斯坦福大学多学科环境研究、生物科学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涉及:气候变化、全球增温、人类促使的气候变化的生态学和经济影响、气候变化的综合评估、古气候和人类对气候影响的气候模拟、温室效应、不确定性、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危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将地球描绘成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极其珍贵且不容有失的实验场。作者并没有像传统科学书籍那样罗列枯燥的数据和图表,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勾勒出地球的独特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临界点”的探讨,书中暗示了许多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都存在着微妙的平衡,一旦跨越某个阈值,可能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这种描述让我感到一丝紧迫感,但也促使我去思考,我们人类作为这个实验室的“参与者”,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理解并维护这个平衡?书中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预设,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科学结论,但却引发了我对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深度思考。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地球的每一次干预,都可能是在这个宏大的实验中加入了一个新的变量,其最终结果难以预测,也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读这本书,就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正在运转的精密仪器前,你既能感受到它的强大力量,又能体会到它一旦失衡所带来的潜在危险。
评分我被这本书所呈现的独特视角深深吸引。作者将地球比作一个极端珍贵且不容有失的“实验室”,这个比喻贯穿全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思考之门。书中并没有冗长的科学论述,而是用一种更加感性、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引导读者去理解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描绘了地球作为一个“系统”的运行逻辑,以及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所扮演的角色。作者并没有具体列举哪些“实验”是失败的,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地球脆弱性的担忧,以及对人类行为后果的隐忧,却让我感同身受。它让我明白了,我们所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赖以生存的土壤,都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是这个实验室中精妙设计的“组件”。这本书让我对“可持续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或环境的术语,更是我们在这个巨大实验室中生存下去的根本法则。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仿佛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实验的“守护者”,肩负着维护其正常运转的使命。
评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者巧妙地将地球比作一个无法复制的实验室,而我们每一个人,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这个实验室里正在接受考验的“实验品”。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经历的气候变化,所面对的生态危机,并非偶然,而是这个巨大实验中正在发生的“现象”。书中并没有直接指明哪些是“错误”的实验,而是引导读者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我被书中关于“共生”和“适应”的论述所吸引,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物种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在这个星球上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这让我对生命的韧性和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对人类自身是否能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产生了疑问。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让你跳出日常琐碎,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我们与地球的关系,它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情感的共鸣和意识的觉醒。它让我明白,我们对地球的每一次索取,都是在这个实验中进行的“操作”,而每一次的破坏,都可能让整个实验面临崩塌的风险。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震撼的书,它以一种极其独特且富有艺术性的方式,将地球描绘成一个我们输不起的、正在进行中的实验室。作者并没有直接探讨具体的科学问题,而是通过一种宏观的、哲学的视角,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书中对“偶然”与“必然”的探讨,让我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产生了新的思考。它暗示了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是无数次“巧合”与“选择”叠加的产物,而我们人类的出现,或许也是这个实验中一个意料之外的“变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痕迹”的描述,无论是地质的变迁,还是生命的繁衍,都在地球这个实验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我们人类,作为这个实验室中最活跃的“参与者”,我们的行为也在迅速地留下新的痕迹。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对地球的每一次开发、每一次污染,都是在改变这个实验室的“参数”,而其最终结果,我们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去面对?它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它提出的问题,却足以让我们深思。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处世界的书。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地球作为一个独特而脆弱的“实验室”,我们所有生命形式都在其中进行着精妙绝伦的实验。书中并没有直接探讨某一项具体的研究成果,而是侧重于宏观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地球运作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被作者对于“时间”这个概念的阐释所打动,地球亿万年的演化史,在我们眼中或许只是转瞬即逝,但正是这些漫长的时间尺度,造就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奇迹。它让我们明白,我们并非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存在,而是这个巨大实验中的一部分,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读完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一种敬畏感,对生命的起源,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思考。它不像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篇关于我们与地球关系的哲学散文,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赞叹和对人类责任的呼唤。那些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片段,描绘了无数生命在不同环境下演化出的令人惊叹的生存策略,仿佛是自然这位艺术家穷尽想象力的创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