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
定价:36.00元
作者:张勇,滕颖蕾,宋梅著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635289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两大技术,认知无线电网络是目前成熟的认知网络实例化网络应用。本书从认知科学方法论特性开始,具体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发展、频谱感知和分配,重点介绍协同感知技术,频谱共享技术;认知网络定义、特征及关键技术、认知网络路由、跨层设计及安全问题,标准化进展和认知无线电实验平台等。
《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旨在为研究认知无线电、认知网络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特别是从事该方向理论研究和算法设计的人员作为专业学习书籍使用。同时,本书也适合学习认知无线电、认知网络技术的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提供阅读参考,并可作为理论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目录
章 认知科学与技术
1.1 认知科学的发展
1.2 认知技术概述
1,3 认知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应用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认知无线电概述及发展
2.1 认知无线电概述
2.2 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2.3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前景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频谱感知
3.1 频谱感知技术概述
3.2 单点感知技术及其性能比较
3.3 协作感知技术及性能分析
3.4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频谱机会预测
3.5 控制信道设计
3.6 感知系统设计上的权衡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频谱共享接入技术
.4.1 概述
4.2 集中式频谱共享技术
4.3 分布式频谱共享技术
4. 4 其他频谱共享技术
4.5 频谱聚合技术
4.6 频谱共享的挑战性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协议
5.1 认知无线电环境中路由协议设计的特点
5.2 多射频多信道路由协议
5.3 常见认知无线电路由协议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认知网络概述
6.1 认知网络的概念
6.2 认知网络的特点
6.3 认知网络的发展前景
6.4 认知网络的技术挑战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认知网络架构
7.1 认知网络的认知过程
7.2 认知网络的架构
7.3 认知网络的jrrm功能
7.4 认知网络的dsm功能
7.5 认知网络的self-x功能
7.6 认知网络中的分布式学习推理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认知网络的跨层设计
8.1 跨层设计概述
8.2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跨层设计
8.3 认知网络的跨层设计方案
8.4 认知网络跨层设计面临的挑战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认知网络的安全问题
9.1 认知无线电的可靠性问题
9.2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攻击
9.3 认知网络的安全保护
9.4 认知网络的入侵检测
9.5 通信安全组成模块
9.6 未来研究方向
本章参考文献
0章 认知标准化现状
10.1 标准化现状概述
10.2 1eee 802.22标准
10.3 其他各大组织标准化进展
10.4 未来标准化工作
本章参考文献
1章 认知无线电实验平台
11.1 软件无线电
11.2 软件无线电的开发平台
11.3 实例应用
本章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调沉稳大气,图案也颇具科技感,一看就是一本严肃学术类的著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棒,翻阅起来没有廉价感。我一直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前沿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技术。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这两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智慧,仿佛是赋予了通信系统“思考”的能力,能够自主地感知周围环境、学习并做出最优决策,这对于频谱利用效率低、干扰严重等传统无线通信的顽疾来说,无疑是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希望。我十分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这些前沿技术的原理,揭示其核心的算法和实现路径,并且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分析,让我看到这些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的通信能力。作者的专业背景在书名和作者名单中已经有所体现,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有了初步的信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甚至是未来在该领域进行研究的坚实基础。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关注通信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关于智能网络和自主决策方面的技术。这本书的标题——《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立刻吸引了我。我理解中的“认知”不仅仅是简单的感知,更包含着学习、推理和适应的能力,这在瞬息万变的无线环境中至关重要。想象一下,通信设备不再是被动地遵循预设规则,而是能够主动地“理解”和“判断”所处的无线电频谱状况,甚至是其他设备的意图,然后动态地调整自己的通信参数,以实现最佳的频谱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对于解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和有限的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无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剖析认知无线电的感知、决策和学习机制的,以及认知网络又是如何通过这些认知实体构建起一个更智能、更灵活的通信体系的。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和模型,帮助我梳理这些复杂的概念,并窥见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蓝图。
评分作为一个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切体会到传统固定通信模式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无线环境时的局限性。频谱拥堵、干扰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瓶颈。而“认知”这个词,在我看来,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它意味着通信系统能够具备一种“智慧”,能够像人一样去“思考”和“判断”。这本书的书名《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正是指向了这一极具潜力的技术方向。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深入阐述“认知”的具体内涵,例如,它如何实现对无线环境的感知,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如何做出最优的通信决策,以及如何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不断优化自身性能。我期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的技术原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和优化工作中,从而提升现有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评分最近偶然看到一本关于《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的书,书名就充满了科技感和前沿性。我一直对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很感兴趣,而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正是这种结合的典型代表。我理解中的认知无线电,就是让无线设备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能够主动去感知周围的无线环境,识别出哪些频率是空闲的,哪些频率是有干扰的,然后智能地选择合适的频率进行通信,从而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减少干扰。而认知网络,则是将这种“思考”能力扩展到整个网络层面,让网络中的所有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共同做出最优的通信决策。这本书的作者阵容也相当有分量,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权威性有了很高的期待。我非常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解释“认知”的实现机制,例如,它是如何进行信号分析、如何进行学习和决策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带来哪些技术上的突破。
评分读到《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未来通信的图景:智能化、自适应、高效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线频谱资源越来越宝贵,如何高效地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一直是通信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认知无线电的概念,正是应运而生,它赋予了无线通信系统“智能”,使其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学习和决策,从而在动态变化的无线环境中灵活地调整通信策略。我非常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一理念的深入解读,了解其背后的核心技术,例如,它如何实现对复杂无线信号的精准感知和分析,如何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型来优化通信参数,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智能化的认知网络,实现设备间的协同感知和决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未来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一前沿领域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