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 张勇,滕颖蕾,宋梅著 9787563528912

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 张勇,滕颖蕾,宋梅著 978756352891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勇,滕颖蕾,宋梅著 著
图书标签:
  • 认知无线电
  • 认知网络
  • 无线通信
  • 信息技术
  • 通信工程
  • 5G
  • 无线资源管理
  • 频谱共享
  • 智能无线
  • 网络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3528912
商品编码:295725422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

定价:36.00元

作者:张勇,滕颖蕾,宋梅著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635289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两大技术,认知无线电网络是目前成熟的认知网络实例化网络应用。本书从认知科学方法论特性开始,具体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发展、频谱感知和分配,重点介绍协同感知技术,频谱共享技术;认知网络定义、特征及关键技术、认知网络路由、跨层设计及安全问题,标准化进展和认知无线电实验平台等。
  《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旨在为研究认知无线电、认知网络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特别是从事该方向理论研究和算法设计的人员作为专业学习书籍使用。同时,本书也适合学习认知无线电、认知网络技术的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提供阅读参考,并可作为理论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目录


章 认知科学与技术
1.1 认知科学的发展
1.2 认知技术概述
1,3 认知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应用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认知无线电概述及发展
2.1 认知无线电概述
2.2 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2.3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前景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频谱感知
3.1 频谱感知技术概述
3.2 单点感知技术及其性能比较
3.3 协作感知技术及性能分析
3.4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频谱机会预测
3.5 控制信道设计
3.6 感知系统设计上的权衡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频谱共享接入技术
.4.1 概述
4.2 集中式频谱共享技术
4.3 分布式频谱共享技术
4. 4 其他频谱共享技术
4.5 频谱聚合技术
4.6 频谱共享的挑战性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协议
5.1 认知无线电环境中路由协议设计的特点
5.2 多射频多信道路由协议
5.3 常见认知无线电路由协议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认知网络概述
6.1 认知网络的概念
6.2 认知网络的特点
6.3 认知网络的发展前景
6.4 认知网络的技术挑战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认知网络架构
7.1 认知网络的认知过程
7.2 认知网络的架构
7.3 认知网络的jrrm功能
7.4 认知网络的dsm功能
7.5 认知网络的self-x功能
7.6 认知网络中的分布式学习推理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认知网络的跨层设计
8.1 跨层设计概述
8.2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跨层设计
8.3 认知网络的跨层设计方案
8.4 认知网络跨层设计面临的挑战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认知网络的安全问题
9.1 认知无线电的可靠性问题
9.2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攻击
9.3 认知网络的安全保护
9.4 认知网络的入侵检测
9.5 通信安全组成模块
9.6 未来研究方向
本章参考文献
0章 认知标准化现状
10.1 标准化现状概述
10.2 1eee 802.22标准
10.3 其他各大组织标准化进展
10.4 未来标准化工作
本章参考文献
1章 认知无线电实验平台
11.1 软件无线电
11.2 软件无线电的开发平台
11.3 实例应用
本章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信号的智慧:探索无线通信的未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线通信已成为连接世界的生命线。从智能手机的便捷通信,到物联网的万物互联,再到自动驾驶的未来畅想,这一切都离不开对无线频谱的高效利用。然而,随着无线设备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有限的频谱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拥挤与浪费。传统的固定频谱分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无线通信正站在一个技术革新的十字路口。 本书将带您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深入了解一种能够颠覆传统无线通信模式的革命性技术——认知无线电。它不仅仅是一种通信技术,更是一种智能的决策和学习机制,旨在让无线设备能够“看懂”周围的无线环境,并据此做出最优的频谱使用决策。 何为认知无线电? 想象一下,您的手机不仅仅是接收和发送信号的工具,它还能感知周围是否有闲置的无线电频率,并在不干扰其他合法用户的情况下,巧妙地“借用”这些频率来提升您的通信质量和速度。这就是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思想。它赋予了无线设备“认知”能力,使其能够: 感知(Sensing): 实时监测和分析周围的无线频谱环境,识别出哪些频率正在被使用,哪些是空闲的,以及当前频谱的使用模式和干扰情况。这就像给无线设备装上了一双“眼睛”,能够“看见”无线电波的流动。 理解(Understanding): 基于感知到的信息,对无线环境进行智能分析和推理。例如,判断某个空闲频段是否适合短期使用,或者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频谱的变化趋势。这需要运用先进的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让设备具备“思考”的能力。 决策(Decision Making): 根据对无线环境的理解,自主做出最优的频谱访问策略。这可能包括选择一个空闲的频段进行通信,调整发送功率以避免干扰,或者动态地改变通信协议以适应当前环境。这是一种“智慧”的判断,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学习(Learning): 通过不断的通信实践和环境感知,认知无线电系统能够从中学习经验,不断优化其感知、理解和决策的能力。这使得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在长时间内保持高性能。 认知无线电的技术基石 认知无线电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支撑。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关键技术,帮助您构建起完整的技术图景: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 SDR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基础硬件平台。它将传统的硬件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赋予了无线设备极高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这意味着无线设备能够根据软件指令动态地调整其工作频率、调制方式、编码方案等,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和频谱环境。 频谱感知技术: 这是认知无线电“看见”无线环境的核心。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频谱感知方法,包括能量检测、特征检测、匹配滤波等,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理解这些技术,就像掌握了为无线设备“装上火眼金睛”的秘诀。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认知无线电的“智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频谱感知的准确性,优化决策算法,以及实现系统的自主学习和演化。从支持向量机到深度学习,这些强大的工具将帮助无线设备变得更加“聪明”。 认知网络架构: 认知无线电不仅仅是单个设备的智能,更是网络层面的协同与优化。本书将介绍认知网络的架构,包括认知基站、认知用户终端以及网络控制器等,探讨它们之间的协作机制,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灵活、高效和智能的无线通信网络。 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前景 认知无线电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技术,它已经开始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并有望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动态频谱接入(DSA): 这是认知无线电最直接的应用。通过动态地接入和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频谱,DSA能够极大地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缓解频谱拥挤问题,为更多新兴无线应用腾出空间。想象一下,在演唱会或大型活动现场,您的手机依然能够流畅上网,这就是DSA的功劳。 智能电网通信: 智能电网需要海量、可靠且低延迟的无线通信来支持各种传感、控制和数据采集任务。认知无线电能够根据电网通信的实时需求,动态地选择最优的通信频段和方式,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为构建更智能、更可靠的电网提供保障。 应急通信: 在灾难发生时,传统的通信基础设施可能遭到破坏。认知无线电能够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中,快速发现并利用可用的频谱资源,建立临时的通信链路,为应急救援和指挥调度提供关键支持。 军事通信: 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无线通信面临着严峻的干扰和侦测挑战。认知无线电的自适应性和隐蔽性,能够帮助军事通信系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保持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物联网(IoT)的扩展: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激增,对无线连接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认知无线电能够帮助海量的IoT设备更有效地共享频谱,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实现更大规模、更可靠的物联网部署。 深入理解认知网络 如果说认知无线电是“信号的智慧”,那么认知网络则是将这种智慧延伸到了整个网络的层面。它不仅仅关注单个设备的频谱感知和决策,更强调网络中所有认知节点之间的协同感知、协同决策和协同操作。 网络层面的协同感知: 认知网络中的节点可以共享其对频谱环境的感知信息,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全局频谱图。这使得网络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局部最优导致全局效率低下。 分布式决策与集中式协调: 认知网络可以采用分布式或集中式的决策模式。分布式模式下,每个节点独立做出决策;集中式模式下,网络控制器负责协调所有节点的决策。本书将探讨不同决策模式的优劣,以及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认知路由: 在认知网络中,路由决策不再仅仅基于路径长度或拥塞程度,还会考虑频谱可用性、干扰水平以及网络策略等多种因素。这使得数据包能够找到一条更可靠、更高效的传输路径。 自组织与自愈合: 认知网络的智能化体现在其强大的自组织和自愈合能力。当网络中的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时,网络能够快速地重新配置资源,调整通信路径,以保证网络的整体连通性和服务质量。 本书的独特视角 本书将以一种深入浅出、系统全面的方式,为您剖析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的精髓。我们不仅会详细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关键技术,还会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探讨这些技术如何解决当前无线通信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技术框架,帮助您理解: 认知无线电的核心工作流程: 从感知到学习,一步步揭示其智能化的运作机制。 关键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SDR、频谱感知、机器学习等技术如何协同工作,共同支撑认知无线电的实现。 认知网络如何实现全局优化: 了解网络节点间的协同机制,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智能、灵活和高效的无线通信网络。 认知无线电与现有通信标准的融合: 探讨认知无线电技术如何与Wi-Fi、LTE、5G等现有标准相结合,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无论您是无线通信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还是工程师,亦或是对未来通信技术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无线通信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用智慧点亮信号,探索无线通信的无限可能,共同迎接一个更加互联、更加智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调沉稳大气,图案也颇具科技感,一看就是一本严肃学术类的著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棒,翻阅起来没有廉价感。我一直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前沿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技术。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这两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智慧,仿佛是赋予了通信系统“思考”的能力,能够自主地感知周围环境、学习并做出最优决策,这对于频谱利用效率低、干扰严重等传统无线通信的顽疾来说,无疑是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希望。我十分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这些前沿技术的原理,揭示其核心的算法和实现路径,并且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分析,让我看到这些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的通信能力。作者的专业背景在书名和作者名单中已经有所体现,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有了初步的信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甚至是未来在该领域进行研究的坚实基础。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通信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关于智能网络和自主决策方面的技术。这本书的标题——《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立刻吸引了我。我理解中的“认知”不仅仅是简单的感知,更包含着学习、推理和适应的能力,这在瞬息万变的无线环境中至关重要。想象一下,通信设备不再是被动地遵循预设规则,而是能够主动地“理解”和“判断”所处的无线电频谱状况,甚至是其他设备的意图,然后动态地调整自己的通信参数,以实现最佳的频谱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对于解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和有限的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无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剖析认知无线电的感知、决策和学习机制的,以及认知网络又是如何通过这些认知实体构建起一个更智能、更灵活的通信体系的。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和模型,帮助我梳理这些复杂的概念,并窥见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蓝图。

评分

作为一个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切体会到传统固定通信模式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无线环境时的局限性。频谱拥堵、干扰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瓶颈。而“认知”这个词,在我看来,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它意味着通信系统能够具备一种“智慧”,能够像人一样去“思考”和“判断”。这本书的书名《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正是指向了这一极具潜力的技术方向。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深入阐述“认知”的具体内涵,例如,它如何实现对无线环境的感知,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如何做出最优的通信决策,以及如何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不断优化自身性能。我期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的技术原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和优化工作中,从而提升现有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评分

最近偶然看到一本关于《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的书,书名就充满了科技感和前沿性。我一直对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很感兴趣,而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正是这种结合的典型代表。我理解中的认知无线电,就是让无线设备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能够主动去感知周围的无线环境,识别出哪些频率是空闲的,哪些频率是有干扰的,然后智能地选择合适的频率进行通信,从而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减少干扰。而认知网络,则是将这种“思考”能力扩展到整个网络层面,让网络中的所有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共同做出最优的通信决策。这本书的作者阵容也相当有分量,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权威性有了很高的期待。我非常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解释“认知”的实现机制,例如,它是如何进行信号分析、如何进行学习和决策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带来哪些技术上的突破。

评分

读到《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未来通信的图景:智能化、自适应、高效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线频谱资源越来越宝贵,如何高效地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一直是通信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认知无线电的概念,正是应运而生,它赋予了无线通信系统“智能”,使其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学习和决策,从而在动态变化的无线环境中灵活地调整通信策略。我非常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一理念的深入解读,了解其背后的核心技术,例如,它如何实现对复杂无线信号的精准感知和分析,如何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型来优化通信参数,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智能化的认知网络,实现设备间的协同感知和决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未来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一前沿领域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