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银的世界
定价:26.80元
作者:周路明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125022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周路明编著。
本书讲述了:刚考上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刘云,对女同学夏岚一见钟情,可夏岚早已心有所属作曲系的张硕。刘云黯然离开音乐学院,去往威尼斯散心。在威尼斯他遇到一个求助的女孩,她恳请刘云帮她看守她的小店,刘云却意外发现店后面有一口井能够连接另一个世界。与此同时,他的梦里开始出现一个会说话的招财猫,它告诉刘云,另一个世界就是银的世界。刘云结识了留学威尼斯的钢琴家LEO,偶然发现他与银的世界也有关系。
在一场盛大的音乐会结束后,刘云崩溃后终于下定决心,前往银的世界。
目录
自序Chapter 01Chapter 02Chapter 03Chapter 04Chapter 05Chapter 06Chapter 07Chapter 08Chapter 0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 12Chapter 13Chapter 14Chapter 15Chapter 16Chapter 17Chapter 18Chapter 19Chapter 20Chapter 21Chapter 22Chapter 23Chapter 24Chapter 25Chapter 26Chapter 27Chapter 28Chapter 29
作者介绍
周路明,80后作家,青岛人。发表过原创小说《画地为牢》,深受网友喜爱。曾以原创歌手身份参加过07年快乐男声,深得l3家唱片公司青睐,获得长沙赛区亚军。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冷静的、精确的、近乎冰冷的’。它没有传统小说里那种煽情的桥段,人物的情感表达都经过了高度的克制和提炼,反而因此显得更有力量。我特别关注了作者在叙事视角上的处理,他似乎总是在一个极高的、近乎上帝的视角来俯瞰一切,将个体的悲欢离合,放置在更宏大、更无情的历史进程中去考量。这种处理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了一种疏离感,但恰恰是这种疏离感,使得最终揭示出的那些关于权力腐蚀和人性异化的真相,显得格外刺骨。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那些穿插在正文中的‘档案片段’和‘技术注释’,这些辅助材料的真实感极强,它们不仅丰富了故事背景,更重要的是,它们扮演了一种‘佐证’的角色,让整个虚构的世界在逻辑上达到了无可挑剔的严密性。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秩序’和‘混乱’之间的微妙平衡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只呈现出最复杂、最真实的面貌。
评分这是一部充满‘回声’的作品。我说的回声,是指书中那些反复出现的主题和意象,它们像不同乐器演奏出的变奏曲,在故事的不同阶段以新的面貌出现。比如‘记忆的不可靠性’,它一开始是以个人创伤的形式出现,到中段则演变成一种集体性的遗忘,最后则成为了控制整个社会形态的关键工具。作者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他利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手法,让读者如同在迷雾中摸索,直到最后一块拼图落下,所有的线索才猛然汇聚成一个令人心悸的整体画面。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那些短篇章末尾的留白,它们不是简单的结束,而更像是一个深呼吸的间隙,让你有机会去消化刚刚经历的情感冲击。与那些急于取悦读者的作品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场智力上的深度对话,它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思考和联想。它带来的震撼是持续性的,即便合上书本很久,那些独特的场景和人物的命运,依旧会在不经意间跳出来,提醒你曾经经历过一场非凡的文学旅程。
评分说实话,我被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劝退’了好几次。它不是那种通俗易懂、读起来毫无阻碍的文字,反而充满了大量的、仿佛从某个古代典籍里直接搬出来的生僻词汇和冗长复杂的从句结构。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不得不频繁地查阅字典,感觉自己像个笨拙的学徒,费力地试图破解一道道密码。但神奇的是,当我熬过了最初的几章,适应了这种特有的‘古典回响’后,书中的魅力便如潮水般涌现了。作者似乎对文字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尊重,每一个词的选择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带着一种厚重的仪式感。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沉浸式体验’,仿佛我不是在看一个故事,而是在聆听一个久远时代的回响。特别是那些描述自然现象和宇宙法则的部分,语言之华美、意境之深远,让我不得不放下书本,抬眼望向窗外,试图在现实世界中寻找一丝与之对应的壮阔。这本书需要耐心,它拒绝被快速消费,它要求读者慢下来,去尊重每一个句子的重量。
评分坦白讲,我本来对手头这本新买的书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值,毕竟现在的出版市场里,‘大部头’往往意味着‘注水’和‘故作高深’。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其精准,像一个经验老到的指挥家,时而激昂澎湃,用排山倒海的句子将你卷入高潮的冲突漩涡;时而又戛然而止,留下一段近乎散文诗的、关于孤独与选择的独白。最让我赞叹的是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那种深入骨髓的矛盾和摇摆不定,简直让我怀疑作者是不是真的在另一个时空体验过这些人生。比如那位看似铁面无私的管理者,在某一章的内心挣扎,那种在‘职责’和‘人性’之间的撕裂感,读得我手心直冒汗。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外壳,但其内核却是关于‘爱与失去’这种永恒的主题。我甚至忍不住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对着空白页手绘了几张关键场景的草图,试图更好地理解作者布局的精妙之处。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的作品,因为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发现新的光影和未曾察觉的伏笔。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就透着一股子老派的庄重感。我记得我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窝在老图书馆那个靠窗的角落里翻开它的。初读时的感受,就如同走入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巨大迷宫,里面充斥着各种我从未想象过的、精妙绝伦的机械构造和复杂的社会等级划分。作者的文字功力简直令人咋舌,他对于环境细节的描摹细致入微,空气中弥漫的金属锈味、街道上那些永不停歇的齿轮转动的声音,都能清晰地在脑海中构建起来。故事的主角,一个出身卑微的底层技工,他的每一次挣扎和每一次微小的反抗,都像是被精密仪器捕捉下来,然后用最冷静的笔调记录下来。我尤其欣赏作者构建世界观的手法,那种将哲学思辨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琐碎描写中的能力,让整个故事的厚度瞬间提升了好几个层次。读到后来,我几乎是屏住呼吸在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暗示,因为在这个宏大叙事之下,隐藏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叩问。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消遣之作,它更像是一次漫长而艰辛的朝圣之旅,让人在走出那个虚构世界后,依然需要时间来消化和整理内心被震撼过后的残余情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