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商品信息
书名 小人物日记
定价 25.00
ISBN 9787302350187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乔治·格罗史密斯
编号 1200869076
出版日期 2014-03-01
印刷日期 2014-02-08
版次 1
字数 248.00千字
页数 185
目录
普特尔先生的序言
第YI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ZUI后一章
内容简介
《小人物日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畅销作品,被钱钟书先生称为“奇书”,该书记录了普通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主人公普特尔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对工作和生活心满意足:在郊区有一幢六个卧室的房子,老板对他很照顾,妻子也与他情投意合,还有两个关系很不错的朋友。踌躇满志的普特尔开始写日记,记录的当然都是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琐事。一个偶然的机会,普特尔参加了一个上等人的聚会,虽洋相出尽,可他并不在意。成为一个体面的绅士是他生活的目标,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终他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作者简介
乔治·格罗史密斯(George Grossmith,1848-1912)英国喜剧演员、作家、歌手,著有自传小说《大众小H.》。威登·格罗史密斯(Weeclon Grossmith,1852-1919)是乔治·格罗史密斯的弟弟,英国剧作家、画家和大众喜剧演员。格岁史密斯兄弟于1891年共同创作出版了雅俗共享的名著The Diary of a Nobody(《小人物日记》)。
......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的,当时正值我对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感到十分困惑的阶段。市面上各种标榜着“速成”或“万能”的英语教材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真正能沉下心来读下去的却少之又少。当我拿起这本《小人物日记》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朴实无华的封面设计,没有花哨的修饰,反而透着一股真诚。翻开内页,看到那种清晰的、并排对照的排版方式,立刻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感。我深知,语言学习的本质在于积累和理解语境,而这种中英对照的形式,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拐杖”,尤其是在面对那些结构复杂或俚语较多的句子时,可以迅速地找到对应,从而避免了因为卡在一个单词上而中断阅读节奏的挫败感。更让我惊喜的是,插图的运用,虽然不多,却恰到好处地点缀在文字之间,不仅活跃了版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帮助我从视觉上捕捉到了作者描述的情境,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有些抽象的文字,立刻变得生动起来,仿佛我正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着他的喜怒哀乐。这不仅仅是一本学习材料,更像是一个温柔的向导,引导着我慢慢地适应英文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生硬地进行中英互译。它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我迈入原版阅读的门槛,让我重拾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双语读物”一直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翻译质量不过关,甚至是机器翻译的粗糙产物,那样反而会误导初学者建立错误的语言习惯。然而,这本《小人物日记》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在语言的信达雅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英文原文的叙事风格,那种细微的情感波动和人物内心的独白,被翻译得极其到位,没有那种明显的“翻译腔”,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更像是用地道的中文写就的一篇优秀散文。特别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那种带着自嘲和温情的笔触,即便是通过中文来阅读,也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共鸣。这种高水平的翻译质量,使得我在对照学习时,能清晰地分辨出英文表达的精妙之处,比如某个动词的选择,或者某个介词短语的微妙差异,这些都是单纯依靠词典难以体会的“语感”。它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我能够在享受故事内容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吸收着地道的表达方式。这种高质量的呈现,绝非一般市面上的快餐式读物可以比拟,它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和对语言艺术的追求,让人非常愿意一口气读完,并且期待下一本的出现。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对照读物的排版设计是极为用心的。很多双语书籍为了追求篇幅紧凑,常常将中英文挤压在一起,导致阅读的舒适度直线下降,眼睛需要频繁地在两栏文字间跳跃,非常疲劳。但这本书明显没有采用这种“凑合”的做法。中英文的字体选择、行间距的处理,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给予了足够的留白,使得每一行文字都能被清晰地捕捉和吸收。特别是对于需要对照查阅的读者,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阅读路径:先快速浏览中文大意,把握情节走向和情感基调,然后再回头精读英文原文,对照理解其中的语言细节,效率极高。这种“先感性理解,后理性分析”的阅读策略,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避免了阅读卡壳。此外,书本的装帧质量也很扎实,拿在手里有分量感,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这对于一本被高频率使用的学习工具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保障。
评分我是一个偏爱通过故事来学习语言的人,枯燥的语法规则和单词列表总是让我难以坚持,总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任务感”而非“乐趣”。这本《小人物日记》,恰恰提供了一种近乎“娱乐至上”的学习环境。主人公的“小人物”身份设定非常接地气,他所经历的那些职场的小挣扎、人际关系中的小尴尬、对生活中的小确幸的捕捉,都让人感同身受,仿佛是他人在记录自己的生活片段。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使得我阅读的驱动力不再是为了“完成学习指标”,而是纯粹出于对故事本身的好奇心。我常常在读到某一处笑点或泪点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琢磨英文原文是如何精准地传达出这种情绪的。这种带着“探秘”心态去解析语言结构的过程,比死记硬背要高效得多。更何况,日记体的形式本身就意味着语言的口语化和生活化,这对于希望提高日常交流能力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学习过程变得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那些原本觉得晦涩的英语表达,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内化了。
评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推荐这本书的,是它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在持续阅读了几个章节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英语的“语感”开始出现质的变化。过去看英文文章,总像是在脑子里进行一次复杂的“解码”过程,需要逐字逐句地在脑海中建立连接。但现在,当我再接触到类似主题的英文材料时,我发现我的大脑反应速度加快了,能够更快地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甚至能预判到作者下一步可能使用的表达方式。这种“预判性理解”,就是语言内化的标志。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它没有强迫读者去背诵复杂的语法规则,而是通过大量鲜活的、有情境支撑的语言范例,让规则自然而然地内化到读者的潜意识中。对于那些因为年龄增长或学习基础问题而对英语学习感到畏惧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条温和而有效的康庄大道。它让我们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并且选择合适的材料,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能重新点燃对语言学习的激情,并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