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儿童象棋基础教程(提高篇) |
| 作者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定价 | 28.00元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204318 |
| 出版日期 | 2014-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本书编写组由北京市5所少年宫的一线象棋教师组成,由北京象棋队教练张强特级大师单人主审,常婉华大师、靳玉砚大师担任顾问。 |
| 目录 | |
| 目录 课 双车错 \ 001 课后练习 \ 006 第2课 弃子战术一 \ 008 一、弃子堵塞杀王 \ 008 二、先弃后取 \ 010 课后练习 \ 012 第3课 弃子战术二 \ 013 弃子引离 \ 013 课后练习 \ 017 第4课 兑子战术一 \ 018 一、兑子争先 \ 018 二、兑子获取子力 \ 020 课后练习 \ 023 第5课 兑子战术二 \ 024 兑子解围 \ 024 课后练习 \ 029 第6课 捉子战术一 \ 030 一、捉双 \ 031 二、围堵捉子 \ 033 课后练习 \ 034 第7课 捉子战术二 \ 036 一、抽吃 \ 036 二、叫杀捉子 \ 038 三、牵制捉子 \ 039 课后练习 \ 041 第8课 抽将 \ 043 一、车炮配合抽将 \ 043 二、车马配合抽将 \ 045 课后练习 \ 048 第9课 单车残局一 \ 049 一、单车胜单将 \ 049 二、单车胜单士 \ 050 三、单车胜单象 \ 052 课后练习 \ 053 0课 单车残局二 \ 055 一、车胜双士 \ 055 二、单车和炮双士 \ 056 三、单车胜双象 \ 056 四、单车和炮双象 \ 057 五、单车巧胜炮双象 \ 057 六、车低兵胜单车 \ 059 课后练习 \ 060 1课 单马残局 \ 063 一、马擒单王 \ 063 二、马擒单士 \ 065 三、单马对单象 \ 066 课后练习 \ 068 2课 单炮残局一 \ 069 一、炮单仕对单将 \ 069 二、炮单仕对单象 \ 069 三、炮单仕对单士 \ 070 四、炮双相不胜单将 \ 071 课后练习 \ 072 3课 单炮残局二 \ 074 一、炮单仕对双士 \ 074 二、炮仕相全不胜双象 \ 075 三、炮低兵单帅不胜将单象 \ 076 四、炮低兵单帅巧胜将单象 \ 076 五、炮仕相全难胜单士象 \ 077 六、炮单帅和炮双士 \ 078 课后练习 \ 079 4课 兵类残局 \ 080 一、单兵胜单将 \ 080 二、单兵对单士 \ 082 三、高低兵赢双士 \ 083 四、双高兵胜双象 \ 084 课后练习 \ 085 5课 简单顺手炮布局 \ 086 一、对打空头炮 \ 086 二、弃马十三着 \ 087 三、顺炮直车对横车 \ 088 四、顺炮横车对直车 \ 090 五、顺炮直车对缓开车 \ 091 课后练习 \ 093 6课 简单中炮对屏风马布局 \ 095 课后练习 \ 100 7课 对局评析 \ 102 课后练习 \ 113 8课 简单形势判断一 \ 114 子力优势 \ 114 课后练习 \ 119 9课 简单形势判断二 \ 120 势大于子 \ 120 课后练习 \ 124 第20课 简单形势判断三 \ 125 子与势的转换 \ 125 课后练习 \ 129 综合练习 \ 131 习题答案 \ 137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的作者均为一线象棋教师,有十数年的象棋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学习象棋的规律、进度、难点等,设计本书,在技术上有张强特级大师、常婉华大师、靳玉砚大师进行指导和审核,为难得的象棋系统教材。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所谓的“基础教程”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我本来是想给家里刚学象棋的小侄子找一本循序渐进的入门书,结果翻开这本书,里面的术语和布局讲解得晦涩难懂,完全不是为初学者准备的。书里上来就堆砌了各种复杂的棋局分析,什么“中炮破士象局”、“仙人指路”的变招,对一个连“马走日”都没完全搞明白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天书。感觉作者是把自己的专业研究报告直接拿来当教材了,完全没有考虑到读者的认知水平。更让人气愤的是,书中的插图印刷质量也堪忧,棋子的描绘模糊不清,有时候我都得对着光仔细辨认才能看清楚是“车”还是“马”。对于需要大量视觉辅助来学习的儿童来说,这种低劣的印刷简直是雪上加霜。我花了半个小时试图向小侄子解释其中一个开局的走法,结果他直接把棋盘扔到一边,跑去看动画片了。这本书与其叫“儿童象棋基础教程”,不如改名叫“象棋专业人士的速成速死手册”更为贴切,完全不符合它声称的服务对象。我强烈建议任何想让孩子真正爱上象棋的家长,避开这本书,去找那些图文并茂、语言亲切的启蒙读物。
评分作为一名有多年业余棋龄的棋友,我本以为这本“提高篇”能提供一些新颖的战术思路或者更深层次的残局技巧,没想到内容空洞得令人咋舌。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把网上随便能搜到的几篇论坛讨论帖拼凑起来,再配上一些陈旧的棋谱实例。所谓的“提高”,似乎仅仅停留在对基础定式的大量罗列上,缺乏对这些定式背后蕴含的哲理和动态平衡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讲解“车炮配合”时,书中只是简单地列举了几个经典战例,然后就草草收尾,完全没有探讨在不同时间压力下,如何灵活调整子力结构,如何通过空间优势逐步蚕食对方阵地。这种教科书式的讲解,对于真正想提升段位的棋手来说,毫无价值。我期待的是高水平的对局分析,能够启发我对棋局的理解深度,而不是这种应付差事的文字堆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棋力没有丝毫精进,反而浪费了宝贵的阅读时间,简直是对“提高”二字最大的侮辱。
评分我原本对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抱有一种“专业、严谨”的期待,毕竟化工领域对精确度的要求极高,我以为这种严谨性也会体现在象棋教程的逻辑推导上。然而,这本书在逻辑连贯性上的缺失,让我大跌眼镜。章节之间的过渡生硬,知识点跳跃性极大,仿佛是几个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点赶工完成的拼盘。比如,上一页还在详细讨论“底线杀”的几种基本模型,下一页突然就跳到了关于“弃子争先”的抽象理论,中间缺失了大量必要的桥梁性讲解。这使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断裂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个好的教程应该是像一条平缓流淌的河流,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深入,而这本书更像是一连串毫无关联的瀑布,让人应接不暇,却抓不住重点。对于需要构建严密逻辑的思维训练类书籍来说,这种结构上的缺陷是致命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手感,让人联想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教辅资料。打开书,一股淡淡的油墨味扑面而来,这可能暗示着它在内容上的陈旧程度。排版极其拥挤,文字和棋盘占据了每一页的大部分空间,留白极少,读起来眼睛非常疲劳。更别提它那毫无美感的封面设计了,那种粗糙的色彩叠加和生硬的字体选择,完全无法吸引现代读者的注意力,更别提是面向“儿童”的读物。如果说内容是骨架,那么阅读体验就是血肉,这本教材的血肉极其苍白。我尝试带着平板电脑对照阅读,发现很多棋局的标注符号在小小的打印尺寸下显得非常模糊,经常需要眯着眼睛才能确认是“△”还是“○”。一本面向大众的读物,在最基本的阅读舒适度上都无法达标,实在说不过去。出版社在发行前,难道就没有进行过一次小范围的试读体验吗?这体现出的是对读者体验的极度不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明显偏高,与其提供的实际价值严重不符。我购买时是冲着“提高篇”这个名头,希望能获得针对中级棋手提升实战能力的秘籍,结果收获的却是大量过时的或者浅尝辄止的理论。书中的案例大多是上世纪中叶的经典残局,虽然具有历史意义,但在现代快节奏、高计算深度的象棋对弈中,参考价值已经大打折扣。真正有价值的“提高”内容,应该包括对近十年顶尖棋手的创新布局研究、对人工智能(AI)引擎分析的解读,以及如何应对现代主流开局的新变着。这本书完全回避了这些前沿话题,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重复叙述上。花这份冤枉钱,我宁愿去订阅几个专业的在线象棋课程,或者购买更新、更具实战指导意义的现代棋谱集。这本书就像一个过时的工具箱,里面装的都是生锈的扳手,完全无法解决现代象棋的复杂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