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是我的所有
2.贝萨米·玛潮
3.飞向月球
4.来自伊帕尼玛的女孩儿
5.彩虹上的世界
6.五拍
7.献给我爸爸的歌
8.印象
9.只是朋友
1O.星星的眼睛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复古的爵士乐海报风格,配上略显斑驳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你拉进了那个慵懒又充满活力的爵士乐黄金年代。我特地找了个安静的下午,泡了杯浓郁的黑咖啡,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言部分,作者的笔触非常真诚,丝毫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更像是一位老乐手在跟你分享他多年的心路历程,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萨克斯管这种乐器近乎痴迷的热爱。他没有直接陷入那些复杂的乐理分析,而是从更感性的层面切入,比如第一次听到查理·帕克 solo 时的那种震撼,或者在某个深夜小酒吧里,单簧管手吹出的那种带着烟草味的忧郁旋律。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即兴”这个概念的阐述,他把它比喻成一场对话,而不是炫技的独白,强调了倾听和回应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绝对是拨开了云雾,让人明白了爵士乐的灵魂所在。整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留白恰到好处,让人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即便是那些技术性的乐谱插图,也标注得清晰明了,让人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正坐在你身边,轻声细语地引导你进入这个迷人的音乐世界。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选曲眼光极其独到,完全跳脱了那种烂大街的、人人都吹烂了的那些标准曲目。它似乎更偏向于那些“内行人才知道”的小品,一些短小精悍、但情感表达极其到位的小片段。这对于一个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总感觉自己的演奏缺乏“味道”的乐手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比如,其中有一首标题颇具诗意的《午夜的霓虹灯下》,它仅仅只有三十小节,但作者对每一个乐句的重音、滑音(slide)和颤音(vibrato)都做了极其细致的批注,告诉你哪些地方应该稍微“拖”一下,哪里应该“切”得更锐利。读着这些注释,我仿佛能听到作者在录音棚里亲自示范的情景。更让我惊喜的是,CD 里的伴奏部分做得非常考究,不是那种生硬的 MIDI 敲击出来的节奏组,而是听起来像是真正的三人乐队在录音室里为你伴奏,贝斯手的走路(walking bass)线条清晰有力,鼓点松弛有度,钢琴的和弦进行既有色彩又不会抢了主旋律的风头。这种沉浸式的练习环境,大大提高了我的练习效率和乐趣,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这对于经常带着乐谱四处跑的乐手来说非常重要。硬壳封面,厚实的纸张,即便是多次翻阅,折角也保持得很好,完全不用担心在练习过程中,油腻的手指会毁掉珍贵的乐谱。更关键的是,它的尺寸设计非常人性化,不会像一些大开本乐谱那样,放在谱架上就占满了所有空间,拿在手里翻阅也十分顺手。我特别喜欢它在每首小品后面附带的一个“即兴提示卡”的翻页设计,让你在看完乐谱后,可以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创作思路上,而不用费力去翻找后面的章节。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萨克斯管演奏群体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这本书不像是一个冰冷的出版物,倒更像是一位资深前辈为你精心准备的“工具箱”,它不仅给你鱼,更教你如何去“捕鱼”,并且确保你的工具足够坚固耐用。每次拿起它,都感觉自己又向着那个理想中的爵士音色靠近了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功底。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一开始就堆砌大量的五声音阶和布鲁斯音阶的指法图,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情境植入”模式。第一部分主要聚焦于气息的控制和音色的塑造,甚至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讨论如何“呼吸”,这在很多萨克斯书里是很少见的。作者认为,萨克斯管的魅力源于“气流的哲学”,只有掌握了呼吸,才能真正控制音高和动态的微妙变化。接下来的内容才逐步引入和弦结构和即兴思路,但即兴的例子都基于一些非常短小、易于消化的旋律片段,避免了让学习者在面对复杂的和弦变化时产生畏惧感。我特别欣赏他处理复杂节奏型的方式,他没有直接写出复杂的附点和切分,而是通过“哼唱练习”和“拍打节奏”来内化节奏感,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身体学习法”,让音乐的律动先在身体里形成记忆,再通过手指去实现。读到后面,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对听力训练和节奏感的提升,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指法练习。
评分坦白讲,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定价时,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生怕它又是那种徒有其表、内容空泛的“大部头”。但实际拿到手后,我发现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价格标签。尤其是关于“情感表达”的那几章,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武功秘籍”。作者没有直接告诉你要“吹得悲伤”或者“吹得兴奋”,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箱。比如,如何利用次属七和弦上的降九音(b9)来制造一种瞬间的“不安感”;如何通过快速的琶音分解,来模拟内心奔涌的情绪;甚至详细分析了如何在同一个音符上,通过不同的颤音速度和幅度,来表达从“轻微的疑惑”到“深沉的痛苦”等多种情绪。这些技巧的拆解极其精细,就像是给萨克斯管演奏赋予了“情绪的色谱图”。我已经尝试在练习一些老歌 solo 的时候,刻意运用书里提到的几种“色彩音”处理,结果令人惊喜,原本平淡无奇的旋律,瞬间焕发出了一种层次感和深度,听起来终于有了那么一丝丝“属于自己的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