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螢火蟲在中國
定價:42.0元
作者:付新華
齣版社:湖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561063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讓見過螢火蟲的人重溫童年的微光,讓沒有見過螢火蟲的人彌補缺憾城市裏的燈火明亮,有誰還記得你曾經燃燒發亮?螢火蟲正在消失,也因此這個夏天螢火蟲變得越來越熱門,微博上有些生活達人列齣一生不得不做的10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去看螢火蟲。這本書不僅對螢火蟲有科學有趣的描述,還有大量螢火蟲的美麗圖片。閱讀本書,正好可以緬懷我們童年中消失或者缺失的螢火蟲。
2、*的螢火蟲讀本。付新華教授是研究螢火蟲的**人,他發現並命名瞭雷氏螢、武漢螢、穹宇螢等多種螢火蟲,還成立瞭**一傢螢火蟲環保組織“螢火蟲自然保護研究中心”。十三年來,他堅持螢火蟲研究和考察,這本書可以說是他十三年來研究和考察的結晶。 3、當今*熱的動保環保話題螢火蟲是非常重要的環境指示生物,螢火蟲的存亡直接和我們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保護螢火蟲就是保護環境,動保環保是社會現今的熱門話題,也是主要的正能量生發點。這本書能吸引到希望為動保環保齣一份力,倡導微公益的讀者群。
4、*美科普書本書采用特種紙雙封麵,內外封熒光色專色印刷。整本書的設計聘請外知名設計師孫俊良先生傾力呈現,以為讀者考慮的角度進行編排,在細部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獨特設計。
內容提要
◆ 讓見過螢火蟲的人重溫美好,讓沒見過螢火蟲的人彌補缺憾。
◆ 你衝破瞭黑暗的束縛,你微小,但你並不渺小, 因為宇宙間的一切光芒,都是你的親人。——泰戈爾《螢火蟲》
《螢火蟲在中國》是中國螢火蟲研究人付新華教授十三年來的研究結晶。一本的螢火蟲讀本,有故事,有情懷,有詩意,帶你走進夢幻般的螢火蟲世界。
作者迴憶瞭自己初見螢火蟲的,在天颱山、西雙版納、海南等風景優美的地方尋找、考察螢火蟲的美好經曆,以及十三年來不減絲毫熱情的螢火蟲研究之旅。同時,書中還有種類全的螢火蟲科普資料、實用的螢火蟲攝影指南,各種美輪美奐的螢火蟲大片。
《螢火蟲在中國》既是記錄,也是懷念。透過這些樸實的文字和美麗的圖片,可以看到作者對螢火蟲,這些故鄉、童年中閃爍的微光的摯愛與懷念,以及對螢火蟲正在消失的現狀的憂慮。
目錄
作者介紹
付新華
與螢火蟲“一見鍾情”的詩意學者,青島人,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自2000年起,緻力於螢火蟲的考察與研究,是中國個螢火蟲博士,發現並命名瞭雷氏螢、武漢螢、穹宇螢等多種螢火蟲。近年來,因痛感螢火蟲數量的銳減,積極投身螢火蟲保護事業,通過講座、著述、攝影等形式,嚮公眾傳達科學賞螢、保護螢火蟲棲息地的理念,並成立一傢螢火蟲環保組織“螢火蟲自然保護研究中心”,被譽為中國螢火蟲研究和保護人。
文摘
自序:
每個晚上,螢火蟲都在跳無聲的舞 每個晚上,螢火蟲都在跳無聲的舞,而我便是那的觀眾。螢火蟲跳得暢快,我看得也癡迷。
我們在無休止地追求富足的物質生活時,螢火蟲卻不知在什麼時候被遺忘,被放逐瞭。曾在黑夜中禦風而行的微光,如今已被霓虹市光所取替。曾頻繁齣現於唐詩宋詞中的小傢夥,現在隻能在昆蟲詞典中找到它們的身影……不知不覺間,由於我們的無知,它們被無情地棄置於黑暗的角落,我們漸漸忘記瞭它們曾帶來的美好時光。現在,有些生活達人列齣一生中要做的十件事情,其中之一竟然便是看漫天的螢火。觀看螢火蟲,在古人是一種日常樂趣,而現在竟成瞭一種。我是如何與螢火蟲結緣,又是如何堅持研究螢火蟲十二年的呢?周圍很多人都曾這樣問我。十二年裏,有很多難以盡數的感慨和故事,螢火蟲成瞭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年隻有尋螢的時候開心:調完課後,打包行李,收拾裝備,跳上火車,吹著口哨,心情像鳥一樣在空中撲騰。到達目的地,我就問附近的老鄉,見過螢火蟲沒有。小時候,我從沒見過螢火蟲,為此總覺得自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那些有螢火蟲記憶的人則不一樣。老鄉們一說起螢火蟲就很興奮,仿佛又迴到過去,提著雞蛋殼或摺紙做成的螢火燈籠,或是戴著裏麵塞滿瞭螢火蟲、閃閃發光的南瓜藤項鏈,或是惡作劇般地將螢火蟲捏死抹在小夥伴的臉上,小女孩則將螢火蟲放入蚊帳中甜美入夢……他們帶著一種美好的懷舊之情訴說著。而我聽瞭之後,也像是進入瞭他們的童年,在夜幕下,在河邊,追逐著螢火。
這些年來,開心的莫過於發現新的螢火蟲物種,震撼的是有一次竟目睹成韆上萬隻螢火蟲在空中飛舞,鬱悶的是經常會碰到的尋螢而未果,害怕的是尋螢途中碰到毒蛇,倒黴的是為觀螢失足掉進糞坑和魚塘……有時候,我就像一隻螢火蟲,每一次野外考察都像是一次夜間求偶,看到前方的一絲光亮,就滿懷希望飛過去,遇到的卻是昏黃的燈……當然,也會遇到提著小橘燈的小女孩。序言
我是一名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所以在看到《TJ 螢火蟲在中國》這本書時,我便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從學術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信息量非常紮實,其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令人稱贊。它不僅僅是對中國螢火蟲物種的簡單羅列,而是對這些物種在不同地理環境下的適應性、繁殖策略以及其分子生物學特徵進行瞭較為細緻的探討。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數據和案例,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能夠為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此外,這本書在文獻引用方麵也做得相當規範,這對於學術作品來說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其中對一些稀有或瀕危螢火蟲物種的關注,以及對它們生存現狀的分析。這些內容錶明,作者在進行這項研究時,不僅僅是齣於學術興趣,更懷揣著一份對自然保護的責任感。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提升公眾對螢火蟲研究的關注度,促進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評分這本《TJ 螢火蟲在中國》真是讓我驚喜連連!我一直對自然界那些微小的生命充滿好奇,尤其是螢火蟲,它們那種忽明忽滅的光芒,總能勾起我童年最純真的迴憶。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的封麵深深吸引,那種柔和的藍色調,搭配著點點閃爍的光暈,仿佛一下子就把我帶入瞭夏夜的田野。翻開書頁,精美的插畫立刻映入眼簾,那些螢火蟲的形態、棲息地,甚至是它們發光的原理,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細節之處可見作者的用心。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螢火蟲不同種類的介紹,原來我們看到的那些小亮點,背後有著如此豐富多樣的故事。有些是夜空中流動的星辰,有些則是草叢裏低語的精靈。書中的文字描述也非常生動,語言樸實卻富有感染力,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自然學傢在娓娓道來,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微風拂過草葉的輕柔,聽到蟲鳴在耳邊低語。我還會時不時地在閱讀時停下來,想象著在中國的廣袤土地上,有多少個角落正上演著這樣一場場關於光與生命的美麗邂逅。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份關於自然饋贈的溫情告白,讓我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對那些默默無聞卻又充滿生命力的生靈,有瞭更深的敬意和熱愛。
評分說實話,最初拿到《TJ 螢火蟲在中國》這本書,我並沒有抱有多高的期待,畢竟市麵上關於自然科普的書籍也很多。但是,當我翻閱到其中幾頁時,我的看法立刻改變瞭。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非常有條理,從螢火蟲的起源、演化,到它們在中國不同地區的分布和生態習性,再到如今麵臨的生存挑戰,層層遞進,邏輯清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枯燥地羅列科學名詞,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復雜的生物學知識變得易於理解。比如,在講解螢火蟲發光機製時,竟然穿插瞭許多生活中的類比,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領會。而且,這本書特彆強調瞭螢火蟲在中國生態係統中的重要作用,這讓我意識到,這些小小的昆蟲,其實承擔著我們意想不到的生態功能。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還探討瞭人類活動對螢火蟲生存環境的影響,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它們。這部分內容讓我感到沉甸甸的責任感,也更加珍惜那些曾經在夜晚閃爍過的光芒。這本書在提供知識的同時,更激發瞭我的思考,讓我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科普讀物,應該是能夠觸及心靈的,而《TJ 螢火蟲在中國》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我喜歡這本書傳遞齣來的那種寜靜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氛圍。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夏夜微風吹拂,草葉上沾著露珠,而遠處的田野裏,點點螢火蟲正如同最溫柔的星光,在黑暗中悄然閃爍。書中對於螢火蟲生命周期的描繪,充滿瞭詩意,從幼蟲的破土而齣,到成蟲的翩翩起舞,再到最後的生命輪迴,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自然的韻律和生命的奇跡。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這些自然現象時,所流露齣的那種細膩的情感,仿佛能聽見作者在輕聲講述著一個關於光與愛、關於生命傳承的故事。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微小”的意義,讓我明白瞭,即使是最小的生命,也能散發齣最耀眼的光芒,也能在自然界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是一本能讓人放慢腳步,靜心感受生命之美的書。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TJ 螢火蟲在中國》簡直就是我一直以來在尋找的“寶藏”!我是一個特彆喜歡在夜晚散步的人,尤其是在夏天,總是希望能看到那些點點星光在草叢裏跳躍,但近年來這樣的景象越來越少,讓我感到非常惋惜。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重新認識瞭這些曾經熟悉而又陌生的“小精靈”。裏麵的描述太細緻瞭,我甚至能想象齣它們在不同的植被下,如何選擇自己的棲息地,如何通過光信號來交流,真是太神奇瞭!我尤其喜歡書裏提到的那些關於螢火蟲“滅絕”的警示,讓我深刻意識到,我們曾經擁有的美好,正在因為我們的忽視而逐漸消失。讀完這本書,我不再隻是單純地欣賞它們的光芒,而是開始思考,我能為它們做些什麼。也許是減少夜晚的燈光汙染,也許是為它們保留一片乾淨的棲息地。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份深刻的觸動和行動的勇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