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父母是孩子好的音乐老师 |
| 作者 | 郑又慧 |
| 定价 | 45.00元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 ISBN | 9787506374019 |
| 出版日期 | 2014-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2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填郑又慧是台湾的儿童音乐教育专家,从事儿童音乐教育三十多年,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学生和家长喜爱。这本书内容丰富,论述细致而精到。可大分为两个板块:前八篇为个板块,主述少儿音乐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后两篇为第二个板块,概要地介绍多国儿童音乐教育的种种人和事,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哲理。详尽解答了家长在孩子音乐教育方面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是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学习音乐的好助手。 |
| 作者简介 | |
| 郑又慧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奥地利国立莫扎特音乐院(MOZARTUM)奥尔夫音乐研究所(ORFFINSTITUTE)美国A.O.S.A.(美国奥尔夫协会)会员德国I.G.M.F.(国际音乐教育协会)亚洲区特派员。曾在台湾台中一中、台湾体育学院、台中师范学院任教,从事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研究多年。带领台中一中合唱团荣获台湾届合唱比赛「金音奖」冠军等多种奖项。 |
| 目录 | |
| 再版序序言章 观念篇——轻松步上学习音乐之路 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 音乐能力可以培养吗? “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吗? 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确吗? 做“顾问”还是“监工” 家有琴童,父母应注意的事项 我的孩子为什么坐不住? 男孩和女孩学习乐器时的差异 老大和老二学习乐器时的差异 音乐天分与成就第二章 暖身篇——学习乐器前应做的准备 随时随地听音乐 如何欣赏音乐 选择适合孩子欣赏的音乐 学习乐器前的暖身运动 需要为幼儿购买乐器吗? 玩具乐器可以代替正式的乐器吗?第三章 就学篇——音乐班及相关问题 如果学校也是才艺教室 要不要参加音乐班? 儿童音乐班现状及其教学法 如何选择儿童音乐班? 如何选择正确的“奥尔夫”? 孩子为什么不想上音乐课? 爱孩子,就陪他走一段第四章 乐器篇——学习乐器应了解和注意的事项 学乐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几岁可以开始学乐器?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乐器? 如何购买乐器? 如何选购钢琴? 可以买二手乐器吗? 如何保养乐器? 我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学习古典钢琴曲、爵士钢琴曲还是流行钢琴曲? 如何选择钢琴教材? 钢琴可以有代替品吗? 除了钢琴,还可以学什么乐器?第五章 知识篇——有关乐谱及乐感等问题 五线谱难学吗? 轻松学习五线谱(一) 轻松学习五线谱(二) “拍盲”的孩子怎么教? 我的孩子节奏感很差,怎么办? 节拍器应该怎么用? 我的孩子是音盲吗? 如何唱出好声音?第六章 辅导篇——父母应配合教师做的工作 多元化的音乐学习 迪斯尼乐园与音乐 要不要陪孩子练琴? 每天需要练琴多久? 孩子不肯练琴怎么办? 教师的困惑 家长与教师相处的艺术第七章 建议篇——父母及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漫无目的”与“宏伟蓝图”——正确应对儿童学习乐器的心理 要参加音乐比赛吗? 我的孩子将要上台表演了 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会? 欣赏音乐会的礼节第八章 个案篇——特殊案例讨论 “感觉统合”与音乐学习——为什么孩子总是弹错音符? 用音乐活动改善“感觉统合不良” 做快乐的音乐小神童 “左撇子”学乐器 用音乐律动游戏平衡双手力度第九章 访问篇——专家学者谈少儿音乐教育 母亲的回忆 访美籍音乐教授罗芳华 访美籍音乐老师周路得 奥地利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瑞士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德国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美国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第十章 花絮篇——音乐教育活动 社区音乐活动——美国 音乐活动巴士——美国 破铜烂铁节奏乐团(STOMP)——英国 记一场难忘的国际音乐年会——欧洲后记附录 奥尔夫教学法 从“法国儿歌”看“儿童音乐” 关于记谱法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呈现了一位少儿音乐教育专家30多年的教育经验,也是一位成功妈妈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如何组好各方面管理的经验之谈;书中充满了爱和教育智慧,也传达了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技巧,是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学音乐的良师益友。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品味,那种沉静的蓝色调和精巧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就对那些强调亲子互动和早期教育的书籍抱有很高的期待,而这本的整体视觉传达,给人一种既专业又温馨的感觉,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充满了说教式的语气。拿到手里翻看时,那种纸张的质感也让人感到舒服,说明出版方在制作上也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我特别留意了作者的名字,郑又慧,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有点陌生,但封面上特意标注的“作家出版社”倒是让我稍稍松了口气,毕竟大出版社的出品在质量上还是有所保障的。这本书的定价也适中,对于一本期望能带来长期价值的教育类书籍来说,这个价位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我当时在书店里随手翻阅的几页,虽然没来得及细读,但那种排版上的疏朗和图文搭配的平衡感,让我觉得它不会是一本读起来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之作,反而可能是一本能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佳作。我当时就决定要把它带回家,期待它能为我的育儿日常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实用的指导,那种初遇的良好印象,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评分作为一名对家庭教育有着持续关注的读者,我通常会对那些过于“激进”或“完美主义”的育儿方法持保留态度。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异常的“接地气”,它没有树立一个虚无缥缈的“完美家长”形象,反而更像是承认了日常育儿中的种种不易和局限。我欣赏作者在探讨亲子音乐互动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务实态度,比如,它不会要求家长必须是专业的音乐家,而是强调情感连接和环境熏陶的重要性。这种平视读者的态度,反而让我感到更加亲切和有安全感,觉得书中的建议是真正可以在我自己的生活中去实践的,而不是高悬在空中无法触及的口号。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产生一种“对,我就是这么想的!”的共鸣感,这种被理解和认同的感觉,比单纯学习知识本身更加宝贵。它似乎在告诉我,育儿是一场充满探索和尝试的旅程,而不是一场必须拿满分的考试。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亲和力构建”。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能轻易地跨越代沟,让身为人父母的我们,能够清晰地回想起自己童年时对音乐最纯粹的感受。我特别喜欢它在论述“音乐如何影响情绪发展”的那几个章节所使用的比喻,那些比喻既贴切又富有诗意,完全没有传统教育书籍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腔调。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它不仅是关于“教孩子音乐”,更深层次上,它是在教我们如何更细腻、更懂得倾听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声响。这种由内而外的触动,远超了我对一本育儿工具书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温柔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生活哲学指南,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忘怀那种被温暖浸润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排版和章节划分,简直是育儿书里的一股清流。很多同类书籍为了追求信息量,恨不得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塞得满满当当,读起来让人喘不过气来,但这一本的布局明显考虑到了家长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求。它似乎更注重引导,而不是强行灌输,这一点从它对不同年龄段孩子音乐启蒙阶段的划分上就能看出来,逻辑性非常强。我喜欢它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刻板,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同行在跟你耳语分享心得。尤其是那些小标题的设计,既直白又充满悬念,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发现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似乎非常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教育理念,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读起来非常流畅,几乎没有卡壳或需要反复咀嚼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特别是内页的插图和配图部分,处理得非常到位,既有艺术性又不失功能性。我注意到,那些用来辅助说明音乐概念的图示,都不是那种生硬的流程图,而是带着一些手绘感的温馨画面,让人在学习的同时也得到了视觉上的放松。而且,印刷质量非常清晰,即便是那些复杂的乐理符号或是乐谱示例,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在强调实践操作的书籍中是至关重要的细节。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身就可以作为家中的一个“视觉教具”,孩子在旁边玩耍时,偶尔瞥见那些色彩柔和的插图,也许就能对音乐产生潜移默化的兴趣。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教育类书籍的敬畏之心,他们明白,好的内容需要同样优质的载体来承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