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球的故事-全译插图典藏本
定价:36.00元
作者: 房龙,段楠蓬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146127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儿童读物协会联合推荐
n★纽伯瑞大奖作品,畅销百年的世界经典,美国本土畅销超千万册
n★会讲故事的“科普巨匠”房龙,讲述世界起源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nhref='#' target='_blank'>
n内容提要
《宽容》堪称认识西方文明的必读经典,畅销近百年。房龙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依据,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中“不宽容”的根源,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包容,谴责保守、和迫害。
目录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
n什么是地理学及如何在书中运用地理学知识?
n我们生活的地球
n地图
n四季的更替
n陆地与非陆地
n欧洲的发现和生活在欧洲的人们
n希腊
n意大利
n西班牙
n法国
n比利时
n卢森堡
n瑞士
n德国
n奥地利
n丹麦
n冰岛
n斯堪的纳维亚
n荷兰
n英国
n俄国
n波兰
n捷克斯洛伐克
n南斯拉夫
n保加利亚
n罗马尼亚
n匈牙利
n芬兰
n亚洲的发现
n亚洲对世界的贡献
n亚洲中央高原
n亚洲西部高原
n阿拉伯
n印度
n缅甸 泰国 越南 马来西亚
n中国
n朝鲜和蒙古
n日本
n菲律宾:墨西哥曾经的领地
n荷属东印度群岛
n澳大利亚:造物的继子
n新西兰
n太平洋群岛
n非洲
n美洲:一块幸运的大陆
n全新的世界
作者介绍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他擅长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历史、文化、文明和科学等方面的通俗著作,其作品先后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是的文化普及者。其代表作《宽容》《人类的故事》《地球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艺术》等,更是读者众多,影响了几代人。
文摘
简单来说,人类只用了几千世纪(它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过是转瞬间的时光),就征服了脚下的每一片土地,如今又统治了大海与空气。这一切,竟然都是亿万的人类做到的!与竞争对手相比,人类拥有除了天生的智慧外更多的优势。也许我说得有些夸张。高等的智慧和思考能力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掌握,而他们将成为真正的领头人。而剩下的人无论怎样不服,也只能追随着他们。尽管这一现象听起来荒谬且落后,可事实上也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成为领头人,不管人类怎样努力。
n我们并不清楚,眼前的道路会通向何方。可从过去四千年的成绩来看,我们的前景一片光明——除非人性中顽固的残忍性引导人们走向了歪路。潜伏在人类体内的残忍本性,会诱导人们伤害自己的同类,可却从不敢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别的生物——一头牛、一条狗或者一棵树。所以,地球上的一切(包括它自身)都被人类牢牢控制着。假如还有地方不在人类控制范围内,人类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方式去占领它、控制它。
n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它为我们提供充裕的食物,提供可以建筑适合住所的材料——肥沃的土地、茂盛的森林和储量丰富的岩石。牧场上有一望无际的绿色亚麻花,有成群结队的绵羊,有辛勤劳作的中国桑蚕——它们为我们提供制衣的原料,抵御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炙热。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它给予了人类这么多,以至于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幼童,在未来的时光中只要做那么一点点投入,就能享受它的产出。大自然的运行有自身的规律,它公平对待整个人类,却又显得有些冷酷无情,没有法院能审判它。大自然慷慨地馈赠人类,但它也要求人类服从它的命令,遵从它的法则。
n例如,如果人类在一块只能供养 50 头牛的牧场上,强行养了100 头牛的话,就会引发祸患——每一个牧民都了解这一常识。可那些极其想掌控人类命运的人们却忘记了,在本来只容得下 10 万人的地区,强行安置 100 万人,会造成拥挤、贫困等麻烦。可这还算不上人们犯下的严重的错误。在其他方面,我们也伤害了无私奉献的“母亲”。如今存活的一切生物种类中,仇视同类的只有人类了。狗不会吃同类,老虎也不会,就连让人讨厌的鬣狗也可以与同伴和平共处。可人呢?他们仇恨、残杀同伴。在当今的世界,每个国家重要的事,莫过于时刻提防着相邻国家的进犯。
n这种行为明显地违背了同种类生物互相帮助、友好共处的自然法则,因此一步步将人类带入了灭绝的险境。在暗处,敌人一直高度戒备着,一旦人类表示不再愿意,或者已经没有能力统治这一切,不计其数的者们将蜂拥而至。比起用无数军舰和武装起来的地球,由猫、狗、大象这些组织严谨的动物群体(这些动物是那样重视机会)所控制的星球,似乎更具有优势。
n改变这种无耻而可悲的情形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在何处呢?
n……
序言
这本书所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它更让我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描述地球经历的种种灾难性事件时,我看到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也看到了生命在残酷环境中顽强生存的韧性。这种对比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并非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书中所描绘的那些曾经繁盛又最终消逝的生命形态,警示着我们,即便是看似强大的文明,也可能在环境的剧变中走向灭亡。我开始思考,我们现在的行为对地球的长远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球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生命共存的书,一本关于敬畏自然的教科书。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的“故事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地球漫长的生命历程串联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地球的诞生,到生命的萌芽,再到物种的演化和人类的出现,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文学手法,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情节中,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亲眼见证着地球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变革。特别是对那些重大事件的描绘,例如生命的第一次大爆发,或者是恐龙时代的终结,文字和插图的结合,将那种宏大、震撼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叙事方式,让我对地球的认识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概念,而是充满了温度和情感的生命史诗。我越读越着迷,感觉自己完全被卷入了这个波澜壮阔的地球故事之中。
评分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的体量惊到了。厚重的手感,沉甸甸的,仿佛捧着一段凝固的历史。书页泛着淡淡的、略带复古的米白色,触感细腻,印刷清晰,字号也算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图片,不愧是“插图典藏本”,每一页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色彩饱满但不刺眼,细节处栩栩如生,从远古的火山喷发到冰川时代巨兽的嘶吼,再到星辰大海的浩瀚,它们不仅仅是插图,更是我理解书本内容最直接、最生动的桥梁。我花了很长时间,只是静静地翻阅,沉浸在那些描绘的壮丽景象中。有时候,我甚至会忽略文字,只是让眼睛在画面与文字之间游走,感受那种时空的流转。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让我对“地球的故事”这个主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和敬畏。我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to 它的内容,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壮丽图景背后的科学奥秘和历史轨迹。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的叙事方式。它并没有采用枯燥乏味的科普罗列,而是将地球的演化过程描绘成了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作者的文字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不仅仅是罗列 facts and figures,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地球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以及人类在漫长地质时间中的位置。我尤其喜欢它对那些“转折点”的描绘,比如生命的诞生、大灭绝事件、陆地的形成等等。在这些关键时刻,文字仿佛拥有了生命,将那些宏大的、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生命在极端环境下挣扎求生的艰辛,也能体会到物种演进的智慧和偶然。这种叙事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对地球产生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连接。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是这个漫长故事中的一部分。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用一种更广阔、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我们存在的意义。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硬核”的科普读物,可能会充斥着我不太熟悉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科学理论。但阅读过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流畅,通俗易懂,即使是涉及一些相对专业的概念,作者也总能用恰当的比喻和清晰的解释将其阐述清楚。我并没有感到任何阅读障碍,反而觉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它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者,耐心地向你讲述宇宙的奥秘,而不是一位严厉的老师,用枯燥的知识来“考”你。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关于时间跨度的描述时,所使用的生动形象的手法,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亿万年到底有多么漫长,以及我们在其中是多么渺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科普方式,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新的兴趣,也让我觉得学习变得如此有趣和轻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