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反擒拿法
定价:23.00元
作者:孙国玺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0941040
字数:
页码:3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太极反擒拿法”是太极拳在实战中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它运用了太极拳的粘黏连随,使对手无法做到有效的侵犯,同时,破坏了其平衡或制约了其动作的发挥和运用,从而创造我顺人背的有利时机,将对手迅速制服的绝技。太极反擒拿以搠、捋、挤、按、采、捌、肘、靠的八法劲力为核心,在近身实战中更加具有稳妥、合理和严密性。
“太极反擒拿法”是利用点、拿、锁、扣、扳、缠、切、压、拧、裹、缠、绕等的手法,使敌关节、韧带超过了其运动的生理极限,从而失去自控能力而被制,以达到制一点而牵动全身的奇特效果。
“太极反擒拿法”包含了反关节、拿穴道、分筋脉、挫骨法、摔、打、发放等技法原理。在破解擒拿时,力求快、准、狠。在交手中,要有缠绵感觉,即粘、黏、连、随,听其劲路,凭肌肤与敌接触的感觉,及时掌握对手的劲路变化,顺其来势而采取适当、有效的应变措施,达到我顺人背的目的,在迫使对手势背力僵的同时,继之以爆发力而摧毁敌手,造成敌脱臼乃至筋断骨折的下场。在抓拿对手关节的同时,不能生扳硬压,否则,会弄巧成拙,反而被制。在手法引化的同时,腿部也要有螺旋和缠丝,以锁、绊、踩、压、别、缠、勾、挂等技法,来克制敌下盘,使敌腿不能灵活运转,迫使敌重心失控,以达到我引进落空的效果。
目录
章 拳法的灵魂精气神
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神
第二章 擒拿的劲力和综合素质训练
节 指力训练
一、扔沙袋
二、抓球功
三、卧虎功
第二节 拧握力的训练
一、拧砣棒
1.正握右拧练法
2.正握左拧练法
3.反握右拧练法
4.反握左拧练法
二、千斤棒
1.单手拧法
2.双手拧法
三、双人夺棒
1.单手夺棒
2.双手夺棒
四、拧大缸
1.盖步拧法
2.插步拧法
五、端簸箕矮步走练法
第三节 腰裆劲的训练
一、滑车劲力综合训练
练法一 右转身双手揪拉法
练法二 左转身双手揪拉法
练法三 右转身单手揪拉法
练法四 左转身右手长捅法
练法五 右转身盖步双拉法
练法六 双手横分拉法
练法七 双手下按撑立圆拉法
练法八 转身肱拉法
练法九 转身背拉法
练法十 手法正旋缠拉法
练法十一 手法反旋拉法
二、拉地簧
第四节 臂功
第五节 掌功
一、俯掌练法
二、仰掌练法
三、掌练法
四、撩掌练法
……
第三章 江湖经验篇
第四章 经络骨骼筋络与穴道
第五章 太极反擒拿实战运用……
第三章 江湖经验篇
第四章 经络骨骼筋络与穴道
第五章 太极反擒拿实战运用
作者介绍
孙国玺,洪派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武术段位6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辽宁省庄河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庄河市太极拳协会主席;精武百杰。在全国和国际武术大赛中,多次获得过太极拳、二类拳、三类拳、刀术、剑术、九节鞭、双器械、长器械的冠军和金奖;在《精武》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太极散打》、《太极破腿百法》、《太极反擒拿及白手夺兵刃》等著作;他把太极拳的缠丝劲运用到腿法当中,独创了太极缠丝腿,并著有《太极缠丝腿》一书。
文摘
序言
章 拳法的灵魂精气神
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神
第二章 擒拿的劲力和综合素质训练
节 指力训练
一、扔沙袋
二、抓球功
三、卧虎功
第二节 拧握力的训练
一、拧砣棒
1.正握右拧练法
2.正握左拧练法
3.反握右拧练法
4.反握左拧练法
二、千斤棒
1.单手拧法
2.双手拧法
三、双人夺棒
1.单手夺棒
2.双手夺棒
四、拧大缸
1.盖步拧法
2.插步拧法
五、端簸箕矮步走练法
第三节 腰裆劲的训练
一、滑车劲力综合训练
练法一 右转身双手揪拉法
练法二 左转身双手揪拉法
练法三 右转身单手揪拉法
练法四 左转身右手长捅法
练法五 右转身盖步双拉法
练法六 双手横分拉法
练法七 双手下按撑立圆拉法
练法八 转身肱拉法
练法九 转身背拉法
练法十 手法正旋缠拉法
练法十一 手法反旋拉法
二、拉地簧
第四节 臂功
第五节 掌功
一、俯掌练法
二、仰掌练法
三、掌练法
四、撩掌练法
……
第三章 江湖经验篇
第四章 经络骨骼筋络与穴道
第五章 太极反擒拿实战运用……
第三章 江湖经验篇
第四章 经络骨骼筋络与穴道
第五章 太极反擒拿实战运用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古朴典雅,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本来是冲着它那略带神秘感的标题来的,但翻开内页后,发现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扎实得多。作者在引言部分就花了大篇幅阐述了传统武术理论的精髓,那些关于“刚柔相济”、“阴阳转化”的阐述,简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大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劲力”的解析,他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肌肉力量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筋膜、骨架乃至意念的层面,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如何才能做到“一触即发”而又不失“绵密不断”。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仔细琢磨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哲理的语句。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传统武术的敬畏之心,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记录技法,更是在传承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述每个套路时,会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名人轶事,让枯燥的招式讲解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看到那些武术大师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教你几招防身术,它更像是一本让你重新审视身体、理解运动本质的哲学读本。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艰深晦涩,毕竟现在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都喜欢堆砌一些拗口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作者似乎深谙“因材施教”之道。他会用非常日常化的语言来描述那些高深的武学原理,比如他解释“借力打力”时,不是直接抛出理论,而是举了一个小孩推倒积木塔的例子,瞬间就能领悟到那种不直接对抗、顺势而为的精妙。书中大量的图解部分也做得极为用心,每一个动作分解都清晰无比,角度的选取也非常专业,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看出要领所在。我试着在空余时间比对着书中的图示比划了几下,立刻就能感觉到身体在某些关节部位产生的微妙变化,这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教学视频都要直观有效。特别是关于呼吸法的讲解,作者给出了非常详细的练习步骤,从基础的腹式呼吸到进阶的气沉丹田,层层递进,让人感到每一步都是踏实可靠的。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循序渐进”的坚持,没有为了追求“酷炫”而拔高难度,而是真正为习练者的进步负责。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一股清流,不同于那种总是充满了夸张和自卖自夸的武术书籍,它读起来更像是两位武学前辈在炉火旁推心置腹地交流心得。作者的文笔非常凝练,惜字如金,但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传达了信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谈及实战应用时所展现出的冷静和克制。他没有鼓吹“一招制敌”的幻想,而是反复强调在实战中意图的隐藏、时机的把握,以及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清晰的判断力。书中对“心法”的阐述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才是真正区分高手和平庸习练者的关键所在。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武者应有的“空性”与“定力”,读来令人心神宁静,仿佛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洗礼。我发现自己读完一章后,不自觉地会放慢生活中的节奏,去体会那些以往忽略掉的细微差别,比如走路时脚跟落地的方式,或者与人交谈时的眼神接触,都似乎被这本书的理念所渗透了。
评分我是一个对武术理论非常挑剔的人,很多书讲的都是皮毛,或者过于强调实战的“野路子”。但这本书在理论构建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作者对不同流派的技法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融合,尤其是在对“擒拿”这一主题的挖掘上,展现了惊人的广度和深度。他不仅讲解了各个关节的结构和受力点,还引用了大量的解剖学知识来佐证其有效性,使得这些看似“奇技淫巧”的招式,瞬间被置于科学和逻辑的框架之下,令人信服。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介绍技法的同时,始终强调“以身为本”,告诫习练者必须先打好基本功,否则任何精妙的擒拿术都只是空中楼阁。这种对基本功的执着,在当代追求速成的风气中显得尤为珍贵。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武术院校的基础教材,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既有传统底蕴又不失现代科学视野的完整知识体系。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全面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从纸张的选择到印刷的油墨光泽,都散发着一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这与书中倡导的武学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武学文献的读者,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历史资料的引用上做了非常细致的考证工作,很多细节的追溯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它不像某些武术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招式,而是将这些技术置于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去审视,探讨了它们是如何随着时代、地域和人物的更迭而演变、适应和发展的。这种历史纵深感,让读者在学习具体招式之前,先对这项技艺的来龙去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此外,书中对传统武术练习中可能出现的常见误区,也给出了极具建设性的纠正意见,很多都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的独到见解。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集学术性、实践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佳作,值得所有对传统武学抱有真诚兴趣的人反复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