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变化与调控机理 杨承栋 9787030418401

山杏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变化与调控机理 杨承栋 978703041840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承栋 著
图书标签:
  • 土壤生物化学
  • 山杏
  • 土壤活性
  • 养分循环
  • 生态学
  • 植物生理
  • 土壤微生物
  •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林业
  • 生态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18401
商品编码:2946854763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4-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山杏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变化与调控机理

定价:168.00元

作者:杨承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0304184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可供高等林业院校林学、森林土壤、森林培育、森林生态及生理生化等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供林场的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提要


1.论述山杏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2.论述山杏的生物学特性和山杏生长的土壤条件。3.山杏人工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土壤性质变化。4.山杏育苗地的前茬土壤性质的变化。5.山杏笫一茬苗木生长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区系变化。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调控 本书聚焦于现代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旨在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维护和提升土壤的健康与活力,成为摆在农业科学界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书深入探讨了土壤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地位,并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影响其功能稳定性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第一部分:土壤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基础与评估 本书首先构建了现代土壤生态学在可持续农业背景下的理论框架。我们详细阐述了土壤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的内涵、分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体现,包括但不限于养分循环、碳固存、水分调节、病虫害抑制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 1.1 土壤功能学的多尺度视角: 探讨了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到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如何相互关联,强调了土壤功能性指标的建立与选择。我们分析了当前主流的土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如土壤质量指数、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局限性与前沿发展方向,特别是如何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1.2 土壤养分循环的高效性与环境友好性: 重点解析了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动态过程。书中包含了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路径、矿化作用的速率控制因子、以及养分淋失与固定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当前化肥过量投入导致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本书提出了基于精准农业理念的养分供应模型,以期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负荷。 1.3 土壤碳库的形成、稳定性与气候变化响应: 碳是衡量土壤质量和气候变化缓冲能力的关键指标。本部分详尽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的储存形式(如团聚体束缚态、矿物吸附态)及其稳定性机制。通过对不同耕作制度、作物残茬管理和温室气体($ ext{CO}_2$, $ ext{CH}_4$, $ ext{N}_2 ext{O}$)排放通量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揭示了农业实践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的反馈作用,并探索了提高土壤固碳潜力的生物和物理调控策略。 第二部分:生物调控在土壤健康维护中的核心作用 土壤的生物学活性是其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阐述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动物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物理、化学过程的驱动作用。 2.1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与稳定性: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分析,我们描绘了不同农业管理模式下(如轮作、间作、休耕)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异性及其功能基因的丰度变化。特别关注了关键功能微生物(如固氮菌、解磷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态学角色及其在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抗逆性方面的潜力。书中提出了通过“靶向菌群”策略改善土壤生物活性的思路。 2.2 土壤动物在土壤形成与功能维持中的作用: 蚯蚓、线虫和螨类等土壤动物在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促进有机质分解和介导养分有效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系统梳理了不同类群土壤动物的生物量、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对土壤水热状况和根系生理过程的影响机制,强调了保护和培育土壤动物群落的重要性。 2.3 土壤生物相互作用与植物健康: 深入探讨了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包括植物根系分泌物(如有机酸、酚类物质)如何塑造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有益微生物与植物建立的共生关系(如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在增强植物抗旱、抗盐碱和营养吸收效率方面的表现。此外,对土壤中潜在的病原菌抑制机制,即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基础也进行了详细论述。 第三部分:土壤退化治理与可持续调控技术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和面源污染等问题,本书整合了物理改良、化学调控和生物修复等多学科前沿技术,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土壤退化治理方案。 3.1 土壤物理性状的优化与水土保持: 侧重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性研究,探讨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如免耕、少耕)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入渗率的影响。内容涵盖了生物根系固持、微生物分泌物胶结以及有机质桥接等多种机制如何协同作用,构建稳定的土壤结构,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3.2 土壤酸化与次生盐渍化的修复策略: 针对区域性土壤酸化问题,本书评估了不同类型石灰资料(如农业石膏、含镁石灰)的中和效率及其对土壤离子平衡和养分有效性的长期影响。在盐渍化治理方面,除了传统的淋洗、排水技术外,重点介绍了利用耐盐植被(如盐生植物)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如利用产酸菌降低土壤pH值)的生态工程方法。 3.3 面源污染的土壤阻控与修复: 关注重金属(如镉、铅)、农药残留等持久性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本书评估了不同修复材料(如生物炭、改性粘土、纳米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容量和解毒效果,并结合植物修复技术,探讨了环境友好型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路径,旨在保障农产品安全。 第四部分:未来展望与跨学科研究方向 本书的最后部分对未来土壤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强调了整合传统农学经验与现代高新技术(如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以期建立更具预测性和适应性的智能土壤管理系统,最终服务于全球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与生态安全。本书致力于为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土壤就像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里面蕴含着无数的秘密。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生物化学活性变化与调控机理”这几个字,就像一把钥匙,勾起了我对土壤深层奥秘的好奇心。我对“山杏”这个具体的物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好奇。它是否对土壤的生物多样性有特殊的影响?它产生的凋落物又如何分解,进而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而“调控机理”更是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解答:有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能够像“给土壤吃药”一样,去引导和优化土壤的生物化学活动,让它变得更加健康和富有生产力?例如,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土壤的pH值、水分含量,或者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落,来促进山杏更好地生长,同时又能提升土壤的整体肥力?我对这本书中可能包含的实验数据、图表分析以及作者基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非常感兴趣,我希望它能让我对土壤科学有一个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泛泛的表层理解。

评分

当翻开这本书的扉页,看到作者的名字和出版社,就大概能预料到这是一本比较严肃的学术著作。书名中“山杏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变化与调控机理”这几个词,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土壤生态学有基本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我一直对土壤的“生命力”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植物,比如山杏,它们与土壤微生物、养分循环之间的关系,一定非常复杂且有趣。我很好奇,在山杏的生长过程中,土壤的碳、氮、磷等元素的转化速率,以及相关的酶活性,会发生怎样的动态变化?而“调控机理”则更让我期待,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探讨如何通过人为干预,比如改变耕作方式、添加特定生物制剂,甚至引入其他植物群落,来优化土壤的生物化学过程,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生产力的目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并提供一些基于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案例,哪怕是理论上的探讨,也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考。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整理我家的一个小菜园,一直想让土壤变得更肥沃,蔬菜长得更健康,所以对土壤改良方面的知识格外关注。这本书的书名里提到“山杏”,我虽然不是专门研究植物学的,但也知道山杏在一些山区是很常见的,它们能够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这让我很好奇,它对土壤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或者说,它自身在生长过程中,又是如何适应并利用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变化”这个词听起来挺专业的,我猜里面会讲很多关于土壤里各种微生物、酶、以及有机物的相互作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调控”这些活性内容的方法,比如,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来“优化”山杏生长的土壤环境,从而让山杏本身长得更好,同时也能改善土壤的整体状况。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能提供一些实际可操作的建议,哪怕是一些基础性的原理,能让我对家庭园艺的土壤管理有更科学的认识,而不是凭感觉瞎弄。

评分

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土壤学的基础读物,对有机质、微生物群落、酶活性这些概念略知一二,但总觉得有些零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生物化学活性变化与调控机理”这一部分,让我眼前一亮。我非常好奇,山杏这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究竟会对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是会促进某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还是会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过程?而“调控机理”又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有某种特定的管理措施,能够通过干预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来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山杏产量或改善其生态效益的目的?例如,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会有怎样的周期性变化?又或者,不同的施肥方式、耕作方式,会对这些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详实的实验数据和深入的理论分析,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读懂其中的逻辑和关联。如果这本书能解释清楚这些问题,那对我而言,就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些知识,更是一种对自然界精妙运作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实的,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图饰,让我想起乡下那些土里土气的农家书屋。拿到手里,感觉纸张厚实,印刷字体清晰,初步印象是比较严谨学术的。我一直对土壤改良和生态农业挺感兴趣的,尤其是在我们北方地区,土壤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书名里的“山杏”二字,立刻勾起了我对这种野性十足、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的联想,它们好像总能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生长,这背后一定有什么土壤的奥秘。而“生物化学活性变化与调控机理”这几个词,听起来就很高深,但又充满科学的魅力,说明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土壤的微观世界,去探究那些看不见的生命活动。我猜想,作者杨承栋教授一定是一位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他的研究成果,或许能为我们揭示山杏在特定土壤环境下的生长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优化土壤,促进植物生长。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热爱自然、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了解土壤科学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