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多无人平台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定价:30.00元
作者:宋志强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67222502
字数:
页码:1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多无人平台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在深入分析和总结多无人平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多无人平台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思想,综合运用管理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应急管理理论等,构建基于多无人平台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解决方案,从管理和控制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基于多无人平台的应急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突发事件的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应对处置、事后管理三个阶段,分别给出基于多无人平台的应急管理策略或解决方法,以期进一步增强未来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特别是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方面的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如下:
(1)首先给出基于多无人平台的应急管理系统框架,对网络化多平台系统体系结构、多平台系统软件体系结构、有人平台人机协同交互界面等进行总体设计,设计多平台通信协议,为今后多平台应急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2)研究同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栅栏覆盖部署问题,基于二部图理论,对1-栅栏覆盖问题进行数学描述,采用基于拍卖的1一栅栏构建算法求解该问题。
(3)提出在“硬”数据传输机制和“软”信息云应急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软/硬数据的预警策略,构建社会安全类事件预警指标体系,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4)采用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多无人平台多目标分配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较快找到优解或可行解。
(5)系统研究了协同跟踪的三种模式,即对峙跟踪、尾随跟踪和接力型跟踪,丰富了目标跟踪理论及其应用。
(6)提出构建融无线个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城域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3G/4G)和卫星通信技术为一体的多无人平台参与的应急搜救系统,以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突发事件。
目录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多无人平台的应急管理系统框架
2.1 引言
2.2 网络化多平台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3 多平台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2.4 有人平台人机协同交互界面设计
2.5 多平台通信协议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事前部署和监测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栅栏覆盖的同构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研究
3.3 基于区域覆盖的异构传感器节点部署研究
3.4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预警策略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无人平台任务规划研究
4.1 多无人平台协同任务规划问题
4.2 多无人平台多目标分配问题研究
4.3 多无人平台持续作业调度问题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无人平台协同跟踪目标问题研究
5.1 多无人机协同对峙跟踪研究
5.2 多地面无人平台协同尾随跟踪研究
5.3 基于Voronoi图和UGV运动控制的接力型跟踪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无人平台参与的协同搜救问题研究
6.1 现有搜救系统介绍及改进方案
6.2 搜寻区域确定流程
6.3 面向静止目标的多无人平台协同搜寻研究
6.4 面向运动目标的多无人平台协同搜寻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与创新点
7.2 展望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多无人平台的应急管理系统框架
2.1 引言
2.2 网络化多平台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3 多平台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2.4 有人平台人机协同交互界面设计
2.5 多平台通信协议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事前部署和监测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栅栏覆盖的同构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研究
3.3 基于区域覆盖的异构传感器节点部署研究
3.4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预警策略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无人平台任务规划研究
4.1 多无人平台协同任务规划问题
4.2 多无人平台多目标分配问题研究
4.3 多无人平台持续作业调度问题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无人平台协同跟踪目标问题研究
5.1 多无人机协同对峙跟踪研究
5.2 多地面无人平台协同尾随跟踪研究
5.3 基于Voronoi图和UGV运动控制的接力型跟踪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无人平台参与的协同搜救问题研究
6.1 现有搜救系统介绍及改进方案
6.2 搜寻区域确定流程
6.3 面向静止目标的多无人平台协同搜寻研究
6.4 面向运动目标的多无人平台协同搜寻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与创新点
7.2 展望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严谨而又不失前沿的感觉。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几幅抽象但充满力量感的无人机编队剪影,瞬间就勾起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好奇心。我之所以选择它,完全是因为我最近在关注一些关于城市安全和应急响应的最新发展,而“多无人平台”这个概念,尤其是它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听起来就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无人机在灾难监测、信息搜集、物资投送、甚至搜救任务中的具体部署策略。比如,在地震发生后,如何迅速派遣无人机群对受灾区域进行航拍,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以便救援人员快速评估损失和规划路线;或者在火灾现场,无人机是否能携带热成像仪,穿透烟雾,找到被困人员的位置,并实时将影像传回指挥中心。我个人对技术在提升社会安全保障能力方面的应用一直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名字正好击中了我的痛点,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知识和启发,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实际案例。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扎实的学术气息所吸引。从书脊上清晰的字体到印刷质量,都透露出一种专业性和严谨性。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看目录就觉得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理论基础到实际应用的各个方面。我对其中关于“多无人平台协同”的部分尤其感兴趣。这不仅仅是简单地使用几架无人机,而是如何让它们像一个有组织的团队一样,高效地协同工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比如,在洪水灾害中,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协同作业,有的负责大范围的空中侦察,有的则携带高分辨率相机近距离勘察;有的可以进行通信中继,解决地面通信中断的问题,有的则能携带小型救生设备。我猜想书中会对这些协同机制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数据共享、任务分配、冲突规避等等,这对于理解和构建未来的应急响应体系至关重要。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介绍技术,更是提供了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方式,让我对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多无人平台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主要源于我对现代科技在公共安全领域日益增长的贡献的关注。特别是“多无人平台”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指向单一的无人机,而是预示着一个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在突发事件,诸如自然灾害、大规模事故等场景下,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往往是决定救援成败的关键。我设想这本书会详细阐述无人机集群如何突破传统侦察手段的局限,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实时的态势感知。这可能包括高分辨率影像、红外热成像、甚至是气体传感器等多种信息采集方式的融合。更进一步,我对无人机在物资投送方面的应用充满期待。在道路被毁、交通中断的情况下,无人机是否能够成为连接外界与受困区域的生命线,快速、精准地将药品、食物、救援设备等急需物资送达?这本书的标题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在描述一种技术,而是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应急管理范式,一种能够显著提升效率、降低风险、挽救生命的可能性。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一股强烈的科学探索欲望就被点燃了。封面上那简洁而有力的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无人机在各类救援行动中的身影。我特别好奇的是,“多无人平台”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究竟是如何实现“应用”的。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畅想,而是需要落地的、可操作的方案。我猜测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无人机,例如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以及它们各自在应对不同突发事件时的优势。更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可能会探讨无人机如何与现有的应急管理体系进行融合,如何与地面救援队伍、指挥中心形成联动。例如,在搜救行动中,无人机集群能否通过AI算法进行自主路径规划和目标识别,大大缩短搜救时间?又或者,在危险品泄露事件中,无人机是否能够携带传感器,在安全距离外进行数据采集,评估污染范围和扩散趋势?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它很有可能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知识上的空白,为我理解和展望未来应急管理的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触及了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热门且重要的议题。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多无人平台”的概念,尤其是将其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这样关乎民生和生命安全的领域,无疑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无人机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实战表现。例如,在遭受台风或洪水袭击后,如何利用无人机集群进行灾情评估,快速识别受损区域和道路,为救援力量的部署提供精准依据?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利用无人机搭载通信设备,在通讯中断的区域建立临时的通信网络,保障信息畅通?我尤其对无人机在协助疏散和人员转移方面的潜力感兴趣,它们是否能够通过先进的导航技术,在复杂的环境中引导受困人员撤离,或者为救援人员提供实时指引?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利用尖端科技应对未知挑战的行动指南,充满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和可能性,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