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资源与育种学

三七资源与育种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航 著
图书标签:
  • 三七
  • 药用植物
  • 中药材
  • 资源利用
  • 育种学
  • 遗传育种
  • 生物技术
  • 药理学
  • 农业科学
  • 植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诗书雅韵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1687
商品编码:2945047828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三七资源与育种学

定价:88.00元

售价:77.4元,便宜10.6元,折扣87

作者:金航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030571687

字数:

页码:173

版次:3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三七资源与育种学》在总结编者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外新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三七及其近缘种的资源学和育种学研究。《三七资源与育种学》考证了三七原植物及用药历史,阐述了三七的系统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对三七的种质资源分布现状、种质资源保护及系统评价以及三七的品种选育均进行了细致的叙述。

目录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总前言
前言
章 三七资源概论 1
1.1 三七的原植物考证 1
1.2 三七的用药历史 4
参考文献 5
第2章 三七的系统分类学 7
2.1 三七形态分类 8
2.2 三七化学分类 9
2.3 三七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分类 10
2.3.1 三七细胞学 10
2.3.2 三七分子鉴定与分类 12
2.4 三七及其近缘植物的系统进化 13
参考文献 16
第3章 三七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0
3.1 三七总皂苷生物合成与关键酶调控 20
3.1.1 三七皂苷生物合成途径 SS、DS基因的克隆和调控研究 20
3.1.2 由RNAi介导CAS基因沉默对三七皂苷合成影响 28
3.1.3 调控三七皂苷生物合成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36
3.1.4 调控三七皂苷生物合成PnbHLH1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 40
3.2 三七抗病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45
3.2.1 三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45
3.2.2 三七几丁质酶基因PnChi-1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49
3.2.3 三七及屏边三七PR1基因克隆 52
3.2.4 三七NAC转录因子基因PnNAC1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59
参考文献 63
第4章 三七的种质资源分布现状 65
4.1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状况调查 65
4.1.1 三七资源状况调查 66
4.1.2 三七近缘种资源状况调查 68
4.2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分布现状 70
4.2.1 三七资源分布现状 70
4.2.2 三七近缘种资源分布现状 71
4.3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收集 76
4.3.1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收集情况 76
4.3.2 三七种质资源收集的思路及建议 81
参考文献 82
第5章 三七的种质资源保护 84
5.1 三七及其近缘种繁育生物学研究 84
5.1.1 三七的繁育生物学特性 84
5.1.2 三七近缘种繁育生物学特性 93
5.1.3 三七及其近缘种的繁育特性 98
5.2 三七及其近缘种种子生物学研究 98
5.2.1 三七种子生物学特征 99
5.2.2 三七近缘种种子生物学特征 102
5.3 三七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保存及保护研究 105
5.3.1 三七及其近缘种的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和现状 105
5.3.2 三七及其近缘种的种质资源保护策略 108
参考文献 109
第6章 三七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 113
6.1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113
6.1.1 三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114
6.1.2 三七近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117
6.2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的表型性状评价 121
6.2.1 三七表型性状评价 122
6.2.2 三七近缘植物表型性状评价 124
6.3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的品质评价 126
6.3.1 三七及近缘种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 127
6.3.2 三七不同产地皂苷的差异研究 129
6.3.3 三七不同变异类型中皂苷的差异研究 131
6.3.4 三七及近缘种皂苷差异分析 132
6.4 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的抗逆性评价 138
6.4.1 三七抗病性评价研究 138
6.4.2 三七抗旱性评价研究 139
6.4.3 三七抗寒性评价研究 140
6.4.4 三七及近缘种的抗逆性研究 142
参考文献 142
第7章 三七的品种选育 149
7.1 三七人工培育历史及遗传改良现状 149
7.1.1 三七人工培育的历史 149
7.1.2 三七选育现状 150
7.2 三七的育种目标及育种思路 151
7.2.1 三七育种目标 152
7.2.2 三七育种思路 153
7.3 三七的育种技术研究 154
7.3.1 三七的系统育种研究 154
7.3.2 三七的杂交育种研究 156
7.3.3 三七的倍性育种研究 157
7.3.4 三七繁育分子水平研究 159
7.4 三七及其近缘种品种审定及新品种保护 165
7.4.1 三七品种‘文七 1号’ 165
7.4.2 珠子参品种‘云和 1号’ 167
7.4.3 珠子参品种‘云和 2号’ 169
7.4.4 珠子参品种‘云和 3号’ 170
参考文献 171
彩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三七资源与育种学》 序言 三七,这一古老而珍贵的药用植物,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百草之王”,其药用价值和经济潜力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到现代药理学对其成分进行深入挖掘,三七的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和拓展。然而,长期以来,关于三七的系统性研究,尤其是在资源发掘、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方面,仍存在着亟待突破的瓶颈。本书的诞生,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认识,旨在集结当前三七资源与育种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学界、产业界以及广大育种工作者提供一份详实、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力求在梳理三七自然资源多样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遗传基础,进而探讨创新的育种策略和技术。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搭建起一座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桥梁,激发更多人对三七科学研究的热情,共同推动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三七资源的多样性与评价 第一章:三七的起源、分布与进化 本章将追溯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起源与进化历程。我们将深入探讨三七的地理起源中心,分析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地理隔离与适应性演化机制。通过对国内外主要三七产区的野生地理分布进行详尽考察,揭示影响其分布的生态因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同时,将结合古生物学证据、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阐释三七的遗传分化格局,分析不同区域种群的亲缘关系,为理解三七的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本章内容旨在为三七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宏观视角,并为未来野生资源保护和引入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野生三七资源的普查与评价 野生三七是宝贵的遗传资源库,其基因多样性对未来育种至关重要。本章将系统介绍我国主要野生三七分布区的普查方法与实践。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野外调查、植物学形态鉴定、生态学特征记录等手段,全面掌握野生三七资源的数量、分布范围、生境条件以及种群结构。更重要的是,本章将重点关注野生三七资源的评价标准,包括其药用成分含量(如人参皂苷)、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势、抗病性、适应性)以及遗传多样性水平。我们将介绍常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对不同区域野生三七资源的优劣进行科学分析,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章:栽培三七资源的现状与多样性 随着三七药用价值的日益凸显,大规模栽培已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本章将聚焦于我国主要栽培三七产区的资源现状,对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模式下形成的三七品种资源进行梳理和归纳。我们将详细介绍各地的栽培历史、主要栽培品种的特征(如株型、叶片形态、花期、果期、块根形态、产量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等),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例如长期选育、环境适应等。本章还将探讨当前栽培三七资源在遗传多样性、抗病虫害能力、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药用成分的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指明方向。 第四章:三七主要药用成分的资源评价与分析 药用成分是衡量三七资源价值的核心指标。本章将聚焦于三七中主要的药用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Rg1、Rb1、Re、Rd、Rh1、Notoginsenoside R1等。我们将系统介绍这些成分在三七不同部位(块根、茎叶)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含量变化规律。同时,本章将深入探讨影响药用成分含量的内源性(如遗传背景)和外源性(如栽培环境、采收时间、加工方法)因素。我们将详细介绍当前主流的药用成分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并对不同来源、不同品种三七的药用成分含量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评价,为选育高含量、高品质三七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部分:三七遗传基础与育种策略 第五章:三七的遗传学基础研究进展 深入理解三七的遗传学基础是开展高效育种的前提。本章将全面回顾三七的遗传学研究进展。我们将从染色体数目、结构与变异、基因组结构与功能、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如SSR、ISSR、AFLP、SNP等)的应用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我们将分析不同三七种群和品种的遗传距离与遗传分化程度,探讨其遗传多样性的来源和维持机制。本章还将介绍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三七研究中的应用,为揭示三七重要的经济性状(如高产、抗病、高含量)的遗传调控网络提供线索,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组选择奠定基础。 第六章:三七的杂种优势与杂交育种 杂种优势是利用遗传差异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本章将聚焦于三七的杂种优势现象,探讨其利用的潜力和策略。我们将分析三七不同亲本组合的杂交优势表现,重点关注产量、生长势、抗性以及药用成分含量等方面的杂交效应。本章将详细介绍三七杂交育种的技术流程,包括母本去雄、人工授粉、杂交组合设计、杂交种的鉴定与评价等。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系统杂交、三系法、两系法等不同育种技术,挖掘和利用三七的杂种优势,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 第七章:三七的诱变育种与突变体研究 诱变育种作为一种传统的育种方法,在作物遗传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章将探讨三七诱变育种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将详细介绍物理诱变(如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和化学诱变(如EMS、叠氮化钠)等诱变剂的选择、处理剂量、处理方法以及诱变效果的评价。本章将重点关注诱变育种在创制三七新种质资源方面的应用,例如通过诱变获得具有特定优良性状(如抗病性增强、块根膨大加速、特殊药用成分增加)的突变体。我们将介绍突变体鉴定、后代测定以及优良突变株系的筛选与固定技术。 第八章:三七的基因工程育种与分子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和分子育种是现代育种的前沿技术,有望在短期内高效地改良三七的特定性状。本章将系统介绍三七基因工程育种的最新进展。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基因转化技术,将外源优良基因(如抗病基因、提高药用成分合成能力的基因)导入三七,创制转基因三七新品种。本章将详细介绍三七的组织培养、基因枪转化、农杆菌介导转化等技术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将深入阐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基因组选择(GS)等技术在三七育种中的应用前景。通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鉴定重要性状的QTLs(数量性状基因座)和基因,以及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早期鉴定和选择,将极大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第九章:三七新品种选育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新品种选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三七育种也不例外。本章将聚焦于三七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我们将探讨三七的生物学特性(如长年生长周期、自交不亲和性、块根繁殖率低等)对育种工作带来的挑战。同时,我们将分析品种退化、抗病性不强、药用成分不稳定等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章将提出系列对策,如优化育种技术、加强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克服生物学限制、以及重视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确保选育出的新品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 第三部分:三七育种与产业化 第十章:三七优质高产新品种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育种工作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实践。本章将重点探讨三七优质高产新品种的评价标准与方法。我们将从产量、块根质量(大小、形状、无病虫害)、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及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如抗旱、抗寒)、以及加工利用性能等多个维度,系统地阐述新品种的评价指标。本章还将介绍如何通过区域试验、多点试验、田间调查以及化学成分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选育出的三七新品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确保其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发挥优良性状。 第十一章:三七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本章将强调三七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探讨其有效的保护与利用策略。我们将详细介绍建立三七种质资源圃、基因库的意义和方法。我们将阐述如何在保护野生三七资源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收集、鉴定、整理和评价。此外,本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科学地评估种质资源的价值,并为不同目的(如杂交育种、性状改良)的利用提供指导。我们将强调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如通过引进、发掘和创造新种质,不断充实三七种质资源库。 第十二章:三七育种与绿色生产技术 绿色、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章将探讨三七育种与绿色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我们将分析如何将具有抗病虫害能力、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推广应用于绿色生产体系。本章将介绍绿色生产技术在三七栽培中的应用,如生物防治、有机肥替代化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治理(IPM)等。我们将强调育种工作应充分考虑新品种在绿色生产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表现,以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十三章:三七育种的未来展望 面向未来,三七育种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本章将对三七育种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我们将探讨基因组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三七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造新的三七功能基因。同时,我们将预测精准农业、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三七育种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构建智慧育种系统。本章还将呼吁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深化对三七生物学本质的认识,并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三七育种的跨越式发展,为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后记 本书的完成,离不开众多科研人员、技术工作者和辛勤的农民朋友们的付出与奉献。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三七研究领域的一份有益补充,激发更多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行动,共同开创三七资源与育种学研究的崭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看到《三七资源与育种学》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的是三七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三七品种在药用价值上的差异? 哪些品种的皂苷含量更高? 哪些品种在临床上表现出更显著的疗效? 我还猜想,这本书可能会详细介绍三七的传统栽培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在三七种植中的应用。例如,它会不会谈到如何通过优化栽培环境、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手段,来提高三七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三七的育种策略,比如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药用价值,定向培育出更具经济效益的新品种? 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书,对于我这种希望了解三七产业全貌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宝典。它能让我明白,我们所看到的药材,是如何从田间地里,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最终来到我们手中的。

评分

《三七资源与育种学》这个名字,给我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感觉。我预感这本书会是一本深度挖掘三七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书籍。它会不会从宏观的角度,去梳理三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 那些古老的野生三七,它们身上又携带着怎样的遗传信息,对我们理解三七的进化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还设想,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三七的各种种质资源库,以及如何对这些珍贵的资源进行收集、鉴定、保存和利用。它有没有可能触及到三七的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其复杂的遗传结构和功能? 想象一下,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到三七的DNA层面,解析不同品种的基因差异,那将是多么令人震撼的科学探索!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本身,更是关于如何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生物遗产。它可能会为我们理解三七的“根”和“源”提供最权威、最科学的解读,让我们对这种植物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三七资源与育种学》听起来真是信息量爆炸的一本书!我猜它肯定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三七这种珍贵药材的起源、演变和多样性。想象一下,它会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了解三七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以及那些隐藏在不同品种中的遗传密码。我特别期待它能详细阐述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三七品种,比如不同产地的、不同形态的,它们各自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书中会不会还涉及到三七野生资源保护的议题,以及如何可持续地利用和挖掘这些宝贵的自然财富? 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三七的图片,有的可能叶片宽大,有的可能根系粗壮,还有的可能药用成分含量更高。这本书如果能把这些细节都一一剖析,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解读,那简直就是为我对三七的认知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不仅是关于一种植物,更是关于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我真心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三七的“家谱”,了解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我们中医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评分

读到《三七资源与育种学》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闪现出科学家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画面。这本书应该会详细剖析三七育种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吧? 我对里面关于“育种”的部分充满了好奇。它会讲解如何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或者分子育种等方式,来选育出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药用成分更优良的三七新品种吗? 比如,它会介绍育种专家们是如何通过基因分析来发现和利用三七的优势基因的? 另外,书中会不会探讨当前三七育种面临的挑战,比如遗传多样性不足、育种周期长等等,以及如何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来克服这些难题? 我还挺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介绍一些成功的三七新品种的育成案例,它们是如何诞生的,又给三七产业带来了哪些革新? 这种将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书,绝对是我这种对科研成果感兴趣的读者所不能错过的。它能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手中那些看似普通的药材,背后凝聚着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

评分

《三七资源与育种学》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像一本严谨的学术专著,但我相信它一定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详细阐述三七的野生资源分布及其现状吗? 是否会涉及对濒危三七种群的保护措施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我对书中关于“育种”的部分也特别感兴趣,不知道它会如何深入讲解现代三七育种的技术和方法? 比如,它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来加速三七新品种的开发? 或者,它会讨论如何利用多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育种,从而提高三七的综合品质? 此外,我猜测书中可能会包含大量的数据和图表,用来展示三七的遗传变异、种质资源信息以及育种成果。 这类书籍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三七科研前沿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它不仅能满足我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在探索和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智慧和努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