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史話:農業改進史話
定價:15.00元
作者:章楷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971630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141kg
編輯推薦
《中國史話》的目的在於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較為完整、準確地介紹中國曆史和傳統文化的普及類係列叢書,從而使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能夠瞭解自己祖先的曆史,在東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中國與世界各國愈來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與特色,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永遠發揚下去。
章楷所著的《中國史話·近代經濟生活係列:農業改進史話》為《近代經濟生活係列》之一,著重介紹瞭中國近現代曆史上糧食作物品種、經濟作物、林業、農具等方麵的改進情況。
內容提要
19世紀中葉以前,中國農民通常是用祖輩相傳的老方法種田,它雖然不像西方的種田方法那樣顯得很科學,但傳統的農業種田方法畢竟是在長期生産實踐中積纍起來的,所以基本上還是與科學道理暗閤的。19世紀後期,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指齣:西洋各國的農業技術有些方麵比我國傳統的農業技術更閤理,故應該取法他們,把其先進的農業科學知識用到我們的農業生産中來。所以從那時起,我國在農業生産上開始效法西方。《中國史話·近代經濟生活係列:農業改進史話》就著重介紹瞭中國近現代曆史上糧食作物品種、經濟作物、林業、農具等方麵的改進情況。
目錄
引言
一 從農學會說起
1 農學會的創立
2 《農學報》及《農學叢書》
3 中華農學會
二 農業教育的興辦和發展
1 早的高等農業教育
2 民初的高等農業學校
3 農業學校的師資和教材
4 國民時期農業教育的發展
三 農業機構的建立
1 清末中央及各省籌建農事試驗場
2 北洋時期的農政機關和農林試驗場
3 抗戰前十年的農業試驗改進機構
4 抗戰期間農業機構的調整變革
四 糧食作物品種改良
1 作物育種技術的進步
2 小麥品種改良
3 水稻品種改良
4 玉米良種的引種和選育
5 其他幾種糧食作物的良種選育
五 經濟作物的改良
1 引種美棉和棉作改良
2 種植業的改進
3 油料作物的點滴改良
4 兩種糖料作物的引種和選育
六 園藝業的發展
1 園藝教育
2 果樹業的改進
3 蔬菜品種的引進和改良
七 墾殖業略述
1 清末東北地區的放墾
2 蘇北鹽墾
3 抗戰期間後方各省的墾殖事業
八 林業改進
1 國傢規定植樹節
2 三韆裏行道“左公柳”
3 調查考察樹木森林和水杉的發現
4 “江蘇教育林”
5 森林資源橫遭掠奪破壞
6 茶業改進
九 農具、施肥、病蟲防治的改進
1 從“火犁”、電灌說到農機教育
2 施用肥料的進展
3 作物病蟲害防治
十 畜牧獸醫業的改進和發展
1 傢畜的品種改良
2 乳牛業的發展
3 獸疫防治和獸疫血清等的製造
十一 蠶業的改進和發展
1 浙西嘉湖地區蠶桑業
2 從生絲外銷到興辦蠶業教育
3 蠶種改良
4 “中國閤眾蠶桑改良會”
5 蠶業慘遭挫摺
6 柞蠶業概況
十二 養蜂新法引進和海洋捕魚
1 養蜂新法的傳入
2 20年代後期的養蜂熱潮
3 抗戰前的漁業改進
4 抗戰期間及戰後的漁業改進
十三 農村閤作事業的興起和發展
1 閤作思想的宣傳和早的閤作社
2 “中國華洋義賑救災總會”
3 經營農村放款的金融機構
4 農業貸款銀團和棉花運銷閤作社
5 江蘇的蠶絲閤作社及皖贛等省的茶業閤作社
6 信用閤作社
十四 農業推廣事業的發展
1 兩類農業推廣
2 抗日戰爭前的農業推廣
3 風行一時的“鄉村建設實驗”
4 抗戰期間及戰後的農業推廣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國史話:農業改進史話》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著作。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文明的根基,就必須關注其最基本的生産方式,而農業無疑是中華文明的基石。章楷先生在這本書中,以一種極為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嚮讀者展示瞭中國農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壯大的。我尤其被書中對“休耕輪作”製度的深入剖析所吸引,這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耕作方式,更是古人對自然規律深刻理解的體現,充滿瞭智慧。書中對稻作和麥作區域的比較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對中國不同地域的農業特色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敘述中穿插的各種傳說和民間故事,它們為冰冷的曆史增添瞭鮮活的色彩,也讓我看到瞭農業發展過程中,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和情感寄托。這本書讓我明白,中國農業的改進史,是一部充滿奮鬥、智慧和韌性的史詩,它支撐著中華文明走過瞭漫長的歲月,也為我們今天的繁榮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中國史話:農業改進史話》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作為一名對中國曆史一直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曾讀過許多關於政治、軍事、文化藝術方麵的書籍,但唯獨農業這一塊,總覺得少瞭一塊拼圖。這次終於找到瞭這本專著,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翻開,卻立刻被深深吸引。書中所描繪的,並非枯燥的農事記錄,而是將農業的發展融入波瀾壯闊的中國曆史長河之中,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展現瞭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從新石器時代的刀耕火種,到唐宋時期精耕細作的飛躍,再到明清時期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作者章楷先生用流暢的文筆,將這些曆史片段娓娓道來,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曆瞭農業生産的每一次變革。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水利工程的章節,那些宏大的都江堰、鄭國渠,以及無數默默無聞的灌溉係統,無不體現瞭中國古代人民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成就,也為中華文明的繁榮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農業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中國人民奮鬥史的書,它讓我對中華民族的韌性和智慧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初讀《中國史話:農業改進史話》,便被其深厚的底蘊和獨到的見解所摺服。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充滿好奇的讀者,我常常在曆史書中尋找那些能夠觸及普通人生計的細節,而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章楷先生以史詩般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中國農業發展的宏偉畫捲。我被書中關於“旱地改水田”的講述深深打動,那不僅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一種對生存環境的積極改造,體現瞭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書中對不同朝代農業政策的分析也十分精闢,讓我看到瞭統治者如何通過調整農業策略來影響整個國傢的命運。我最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將農業視為一個孤立的領域,而是將其與人口增長、商品經濟、社會結構等多個方麵緊密聯係起來,展現瞭農業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核心地位和深遠影響。讀完此書,我仿佛能夠感受到泥土的芬芳,聽到農人的辛勞,更體會到中國農業文明的博大精深。
評分讀完《中國史話:農業改進史話》,心中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復雜情感。說實話,起初我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偏學術、可能有些枯燥的讀物,畢竟“農業改進”聽起來就不是那麼“故事性”強。然而,現實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章楷先生的筆觸,與其說是寫曆史,不如說是如同在細細品味一壇陳年的佳釀,醇厚而迴甘。他沒有直接羅列數據和史實,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細節,將農業技術的演進串聯起來。比如,我特彆喜歡關於“麯轅犁”的敘述,作者不僅僅介紹瞭它的技術革新,更讓我感受到這項發明對農民耕作效率的巨大提升,以及它如何影響瞭當時的社會經濟格局。書中對於“精耕細作”的描繪也十分到位,我這纔瞭解到,中國古代的農業並非隻是簡單的播種收獲,而是蘊含著一套深刻的哲學和實踐智慧。書中穿插的不少關於農諺、農書的介紹,更是充滿瞭生活氣息,讓我看到瞭古人是如何將經驗、知識代代相傳。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農業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無數個默默無聞的耕耘者,他們的汗水和智慧,纔澆灌齣瞭燦爛的中華文明。
評分不得不說,《中國史話:農業改進史話》是一本視角獨特的史書。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傢的曆史,如果忽略瞭最根本的生産力發展,那就如同空中樓閣。而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認知空白。作者章楷先生從農業這個最基礎的層麵切入,剝離瞭政治風雲和戰爭硝煙,為我呈現瞭一個更為根本、更為接地氣的中國曆史。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時期農業技術的對比分析,例如,從早期對土地的粗放式利用,到後來對土壤肥力、作物輪作的深入研究,這種循序漸進的演變過程,清晰地展現瞭中國人民在與自然抗爭中不斷學習和進步的軌跡。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農具改進,竟然也有如此詳盡的論述,並且將其置於宏觀的曆史背景下解讀,讓我深刻體會到“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看到其背後支撐著一切的物質基礎,這是一種更加深刻的曆史洞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