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流域公共治理的間協調研究 |
| 作者 | 任敏 |
| 定價 | 98.00元 |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20114165 |
| 齣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關注間的協調和行動以及治理的問題,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當前中國流域治理碎片化現狀及解決碎片化問題的間協調機製,梳理瞭協作性治理、整體性治理、市場型治理三種指導思想及協調思路。本書以清水江為例,梳理瞭流域治理中基於市場型治理的間協調創新,指齣瞭各種協調類型的局限性和相應對策。在此基礎上提齣:目前中國流域的治理應該整閤不同的路徑,形成復閤型流域公共治理的模式。 |
| 作者簡介 | |
| 任敏,管理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悉尼大學經濟學院訪問學者,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訪問學者,瑞典耶夫勒大學交換教師,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從事地方治理和區域公共管理以及環境公共政策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等省級課題五項。齣版學術著作《中國流域治理報告》以及譯著《公共支齣分析》,發錶論文20 餘篇。 |
| 目錄 | |
| 摘 要 章 導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三 相關文獻綜述 四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流域公共治理的現狀及成因分析:碎片化治理的視角 一 本章的理論工具:“碎片化”理論 二 我國流域公共治理的涉水機構和管理模式 三 流域公共治理的碎片化錶現 四 流域治理的碎片化現狀的主要原因 五 碎片化成因的其他理論解釋 第三章 基於協作性治理的科層式間協調的探索 一 本章的理論工具:協作性治理 二 流域公共治理科層式間協調的動機分析 三 流域公共治理科層式間協調的模式 四 流域公共治理的傳統科層式間協調的影響因素及效果分析 五 協作治理視角下流域治理間協調的問題與反思 六 改進流域公共治理科層間協調的建議 第四章 基於整體性治理的流域治理科層式間協調機製的創新實踐 一 本章的理論分析基礎:整體性治理 二 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整體性治理間協調的組織創新 三 “河長製”:整體性治理視角下流域治理整閤責任機製的探索 第五章 基於市場型治理的流域治理間協調機製的新探索 一 本章的理論工具:市場型協調 二 清水江流域生態補償的實踐探索 第六章 走嚮復閤型流域公共治理:流域治理間協調的發展方嚮 一 從碎片化治理到復閤型公共治理 二 流域復閤型公共治理:碎片化流域治理的全麵整閤 三 復閤型公共治理視域下的完善流域治理間協調的思路 結 語 參考文獻 後 記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流域公共治理的間協調研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觸及瞭一個非常重要且常常被忽視的議題。我們都知道,河流、湖泊等水體是跨越行政邊界的,其治理也必然需要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同閤作。然而,現實中的情況往往是“各自為政”,信息不暢,責任不清,甚至相互掣肘。這本書的書名精準地捕捉到瞭這一核心痛點。“間協調”這個詞,我認為不僅僅是指簡單的溝通聯係,更可能包含瞭在信息不對稱、目標不一緻、利益有衝突的情況下,如何構建有效的權力分配、責任分擔、利益協調和信息共享機製。我很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這些深層次的協調問題,比如,在流域治理中,不同利益相關者(政府部門、企業、社區、環保組織等)的訴求是如何被錶達和平衡的?是否存在一些成功的跨部門、跨區域協調的範例?作者又是如何分析這些範例的成功之處和局限性的?這本書的齣版,對於理解中國式治理的復雜性,以及探索更加高效、可持續的流域管理模式,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很吸引人,“流域公共治理的間協調研究”,讀起來就有一種宏大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我尤其關注“間協調”這個詞,它暗示瞭治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部門壁壘、利益衝突,以及跨區域、跨層級的協調難度。作為一個對環境問題和政策製定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覺得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是極其復雜的挑戰,因為它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經濟、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織的産物。這本書既然以“研究”為名,想必會對這些錯綜復雜的治理機製進行細緻的剖析,可能會涉及到不同流域的案例分析,對比不同地區在協調機製上的優劣得失。我對作者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感到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間協調”的?又運用瞭哪些理論工具來分析現實中的治理實踐?我期待書中能夠提齣一些創新性的觀點,或者為解決現實中流域治理的難題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建議。對於那些長期關注環境治理、水資源管理,以及希望瞭解中國公共治理現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深入探索的窗口。
評分讀到“流域公共治理的間協調研究”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幅畫麵:蜿蜒的河流橫跨多個省份,上遊的工業廢水可能汙染下遊的飲用水源;一方急需用水灌溉,另一方卻在限製用水。這種跨區域、跨部門的治理睏境,正是“間協調”研究的核心。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可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分析和解決這些復雜問題的框架。作者是如何定義“間協調”的?它是一種正式的製度安排,還是一種非正式的閤作實踐?書中是否會探討信息不對稱、委托-代理問題、囚徒睏境等經濟學理論在流域治理中的應用?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不同主體在流域治理中的利益訴求和博弈關係,以及由此産生的協調難題。同時,我也好奇作者將如何評價現有的協調機製,例如,是強調頂層設計的作用,還是更側重於地方層麵的自主創新?這本書的齣現,對於理解中國基層治理的復雜性,以及探索更具韌性的水資源管理體係,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評分作為一名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略有瞭解的讀者,我關注這本書的“研究”二字,它意味著嚴謹的學術探究。那麼,作者在《流域公共治理的間協調研究》中,是如何界定“流域公共治理”這個概念的?是僅限於環境汙染治理,還是包含瞭更廣泛的水資源分配、防洪抗旱、生態保護、航運開發等多個維度?而“間協調”的內涵又是什麼?是行政協調、市場協調,還是社會協同?我推測,書中很可能涉及到對現有流域治理體製機製的批判性分析,揭示其在“間協調”方麵存在的不足。例如,是否存在部門職能交叉、責任不清、權力博弈等問題?作者是否會藉鑒一些國外的先進經驗,並結閤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比較研究?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通過生動的實踐來印證作者的理論觀點。這樣,這本書就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能夠引發讀者對現實問題的深入思考,並有可能為未來的政策設計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流域公共治理的間協調研究》——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中國公共管理和環境治理的討論。我一直覺得,流域治理是一個典型的“公地悲劇”式的治理難題,涉及到眾多利益相關者,而且其影響往往是跨越行政邊界的。因此,“間協調”這個概念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指嚮瞭不同主體之間在治理過程中需要達成的共識、采取的行動以及相互支持。我猜測,這本書很可能會深入探討這種“間協調”的機製和模式,分析其在實踐中遇到的挑戰,例如,如何打破部門壁壘,如何平衡不同地區和不同群體的利益,如何建立有效的監管和問責機製。我很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鮮活的案例,通過對具體流域治理實踐的深入剖析,來展現“間協調”在現實中的重要性以及其麵臨的睏境。此外,我也希望作者能夠提齣一些具有建設性的觀點,為提升流域公共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提供一些理論上的啓示和實踐上的建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